對於孩子學習英語來說,家長會選擇培訓或輔導。但參加過培訓,學過之後如何長久保持呢?對於學習來說,方法總比困難多。但對於保持來說,學習如果是為了完成,那完成了就也結束了學習。那就要了解,學習是為了什麼而學習,學了有什麼收穫和進步呢?教孩子學英語,是為了培養興趣,提升聽說讀寫水平,鍛鍊英語思維。行成於思毀於隨,對於英語來說,獲取是為了付出,鍛鍊是為了分享。學了不去交流,就不知道所學。因為正在分享和交流的時候,才會知道自己所知道的,才能在交流中鍛鍊應對能力,查漏補缺,取長補短。課堂上,學習成果的考核,也是在分享和交流。提問是為了知道孩子學了多少,如何應對問題,怎麼解決困難。觀察孩子的解答,就了解孩子特長和優勢所在,哪些需要努力,是孩子自我檢查的過程,更是將來老師在教學方面的一面鏡子。
不必覺得不喜歡的就不管,其實不喜歡的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如果不去管,可能在關鍵的時候,它也不會管你。在學習英語的時候,老師在引導教學方法,啟發英語思維,培養口語語感。聽力,並不是聽得越多就越好。聽是為了考驗聽的能力,能,是能聽得懂,辨音和認音,以至於發音。力,是力度,次數,頻率。力是量變,而能是質變。質變中包括了量變,量變也有質變的趨勢。其實在於辨音和認音能力的培養,也就是對發音的認知。聽到發音,是思維在聽,也是思維在表達。所以鍛鍊的是思維的認知能力。在英語發音表達的時候,鍛鍊的也是聽力。口語互動的時候,對於發音,是已經熟悉的,才會提問和回答。提問和回答,是有所思考的,用英語思考所提問和回答的內容,就是在培養英語思維。培養是為了成長,啟蒙是為了提升中的實踐。
對於知識的掌握和學習,離不開方法;所以知識可以忘記,但方法會有所保留;對於方法的使用,離不開思維;所以方法可以忘記,但思維會有所保留。當睹物思人,思的是人圍繞事物的言行舉止。英語也是如此,複習英語單詞,思是是教學中的印象。印象可以淡忘,但可以鍛鍊掌握印象的能力;需要的時候,使用能力去獲取印象。長時間不使用,能力也會降低,但可以鍛鍊聽說讀寫能力的英語思維;需要的時候,使用思維去獲取能力。而英語思維如何保持呢?可以通過日常的閱讀,聽英語歌曲,互動英語口語,在故事中培養興趣;在文章中理解,培養思考能力。聽到,並不代表說了,所以聽過之後要學會表達。英語閱讀,並不代表理解;分享出來,完善表達的思維,才會提升自己。
對於少兒英語的學習,孩子表達的過程,就是在分享。能夠分享,說明在懂得和掌握。在展示的過程中,會自我發現問題,也可以在互動中掌握語境,應對不同條件和環境的口語。鍛鍊的不僅是英語表達思維,更重要是遇到事物,如何應對;遇到困難,如何克服。發現問題,如何解決。啟蒙英語,參與的是過程中的活動,在活動中成長,在表達中進步,在學習中提升。越是能發現不足的地方,越是有發展空間。不及時複習,怎麼能知道自己,理解和掌握了多少呢。不知道,就不能擴展知道的範圍。並不是課堂上知道的,課後一定能理解和掌握;有老師輔導和互動的環境下,是相對輕鬆的。但沒有老師輔導和互動的時候,就是要靠腦海中的印象,去使用教學方法,鍛鍊思維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