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邊的芭蕉林,走出來挑著擔子的當地婦女。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籤訂,福州被定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隨著中外交往的增多,各國開始在福州設領事館。在福州倉山區這個島嶼面積不過一平方公裡的區域內,先後有17個國家設駐領事館圖為倉山上的外國領事館。
報恩定光多寶塔,別名白塔,位於福州市鼓樓區南門萬歲寺後。唐天祐元年(904)威武軍節度使王審知為超度父母亡靈而建塔。翌年建寺,稱白塔寺。相傳挖塔基時發現一顆明珠,當時定名「報恩定光多寶塔」。嘉靖十三年(1534)塔被雷火焚毀,二十七年(1548),由鄉紳張經、龔用卿等集資重建。1962年重新維修。圖為白塔。
福州洪山橋位於鼓樓區洪山鎮,跨洪江上,始建不詳。舊有石橋,門狹小,明成化十一年(1475)鎮守太監盧勝擴建,成化廿二年(1486)太監陳道重修。明萬曆、清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年間屢有修繕。民國二十四年(1935)改建;1953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鋼架木樑橋;1985年新洪山橋通車後,舊橋荒廢。現存部分橋墩,仍可見。
福州碼頭一角
南臺島上遠眺福州,對面是福州北城。
福州西湖公園位於福州市區中心區域,至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福州西湖為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嚴高所鑿,在唐末就已經是遊覽勝地;五代時,福州西湖成為閩王王審知次子王延鈞的御花園;到宋代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林則徐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1914年闢為西湖公園。圖為西湖公園的門樓。
福州蒼霞洲一帶風貌,沿江建築分布了稅關、銀行、旅館、汽船會社、碼頭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