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舒服儘量不要選擇打針輸液

2020-12-27 寶寶知道

說起孩子生病不舒服,哪個父母都會會心疼恨不得自己替孩子受這一切,可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能沒有波折,感冒發燒是避免不了的。

就拿前幾天孩子學校來說吧!大寶他們班一共60位同學,同一天因生病請假的,就有9位同學,據了解,發燒的就2-3位同學,其他的只是輕微的感冒流鼻涕,家長就小題大做,為了孩子更快的回到學校上課,帶孩子去醫院輸液,打針等效果明顯的。

不用說大家都知道,輸液雖然來得比較快,裡面的抗生素對人體的傷害比較大,特別是私人診所,很多為了節約成本價,進的都是低等或者虐質的。

還有很多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帶的,還喜歡帶孩子到診所打屁股針,小時候我就因為生病經常被媽媽強制性的拉去村子裡的衛生院打屁股針,而且那個時候好像很多沒有單獨的用針頭,而是循環的使用,雖然每一次用了以後都有消毒。

只要孩子發熱沒有到38.5℃都只能稱之為發熱,一般的感冒發熱症狀在一個星期以後都能漸漸的消失好轉,只要這個時間段孩子儘量不要激烈運動,特別是在感覺熱了以後再脫衣服,這樣一冷一熱,感冒症狀會更嚴重,而家長一味地只是知道讓孩子輸液打針,只會讓孩子的抵抗力越來越低下,自身沒有任何的抵抗力,從而越來越依賴藥物的使用,如果真的愛孩子,還是應該從理智上了解決問題,而不是錯上加錯。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佳奇媽媽)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個說法正確嗎?
    很多人在選擇吃藥或者打針時總是會猶豫一個問題,到底是打針好還是吃藥好呢?今天就來聽聽專家怎麼說吧!一般情況下,我們儘量先選擇口服用藥,所以能口服用藥儘量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時候儘量不要選擇輸液,因為不良反應的發生從口服到肌注到靜脈輸液是一個逐漸遞增的過程。
  • 為什麼不要隨意打針輸液? 注射藥物存在哪些問題?
    為什麼不要隨意打針輸液? 注射藥物存在哪些問題?時間:2015-11-14 13:1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不要隨意打針輸液? 注射藥物存在哪些問題? 霧霾可隨天氣變化而自然消退。
  • 又傳噩耗,1歲孩子輸液後死亡,衛健委已介入|輸液|死亡|孩子|打針|...
    12月5日,家長帶孩子前往當地一醫院,醫生診斷為感冒引起的喉炎,給患兒打了一針,並做了霧化治療。但家長發現當天下午回家後孩子發熱反而更嚴重。12月6日,再次前往該醫院進行輸液治療。晚上患兒出現肚子脹、嘴唇發紫的現象。孩子父親立即帶到醫院,發現醫院關門。
  • 身體一不舒服就給他輸液 這不可取
    肺炎位列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因的第二位,孩子高燒不退、頻繁咳嗽時,家長要足夠重視。  一感冒發燒就輸液,這不可取  感冒分為兩種: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其發病原因,除了因身體受到寒涼的侵襲外,還由於一種或幾種病毒所引起,病毒侵犯呼吸道黏膜,引起種種不適症狀。  嬰幼兒自身免疫系統還尚在發育之中,所以每到季節交替時期,就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
  • 都是輸液打針,一次性靜脈輸液針與靜脈留置針應該怎麼選?
    「我不打針,我不打針,要你們護士長來。」王奶奶因長期住院需長期輸液扎針,手上因使用一次性靜脈輸液針帶來的不舒適鼓了個小包兒。 早前,護士們建議奶奶選擇留置針進行輸液治療,但奶奶擔心留置針會給自己日常行動造成不便而拒絕。
  • 世界衛生組織合理用藥原則:「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本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原則,然而在國內的患者思想中已經完全顛覆了這個原則,「能打針絕不吃藥,能輸液絕不打針!」為啥?病好的快啊!現在的人好像只要感冒高燒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針、輸液,先掛上三天點滴再說。然而,見慣不怪的,未必就是對的。
  • 讓孩子不打針不輸液的一些方法
    不知道現在是不是很流行反傳很多人統,不反對一下傳統醫學就彰顯不出自己很科學似的。我覺得中不管是傳統醫學還是現代醫學,只要有效果,我都會接受。我孩子今年五歲,上中班,截止到現在,吃藥有吃過的,但沒有打過針,也沒有輸過液,,全靠平時學習的一些中醫小妙招。孩子小時候生病,大多都是感冒。平時以預防為主。少吃零食,營養均衡。夏天儘量不要吃冰淇淋,出去玩都是用保溫杯裝上熱水。
  • 1歲孩子輸液後死亡?給全體醫生敲響警鐘!|醫生|輸液|死亡|孩子|...
    12月6日,再次前往該醫院進行輸液治療,輸液6瓶。晚上患兒出現肚子脹、嘴唇發紫的現象。孩子父親立即帶到醫院,發現醫院關門。再趕到當地人民醫院時,孩子已經死亡。12月9日,記者從當地衛健委工作人員處獲悉,衛健委已經了解到此事,正在處理。
  • 為什麼有些孩子輸液時,針頭偏要扎在腦袋上,而不是手臂?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小麥的女兒因為晚上吹空調太久,白天溫差太大,不小心著涼了。看著孩子生病難受的樣子,一大早,給孩子餵了早餐之後,小麥就開車把女兒送去醫院打針了。護士在給孩子輸液時,率先查看了一會兒孩子的手背,過了一會兒之後,就決定在孩子的額頭扎針頭了。不過,女兒平時不怎麼生病,很少會來醫院打點滴,所以小麥感覺非常奇怪,為什麼不能像給大人輸液一樣,在孩子的手臂上找靜脈?而且,經常在頭部打針,對孩子的智商是否會存在影響?
  • 小唐兒子經常感冒發熱,生病就抱到醫院打針輸液,婆婆為此事
    小唐兒子經常感冒發熱,一生病就抱到醫院打針輸液。小唐的婆婆對小唐的做法很有意見,兩婆媳為此事還爭吵起來。婆婆說以前她帶孩子有點感冒發熱,給孩子多喝水,拖幾天,孩子自己就好了。小唐說婆婆不懂科學,說婆婆的育兒理念落後了。
  • 打針輸液後淤青可怎麼辦?
    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患者向護士述說著打完針的苦楚:打針本來就疼,好不容易拔了針,又青了。作為一名護理人員,我也為這樣的事頭疼不已!那怎樣才能減輕患者穿刺後的淤青呢?2、多次在同個地方打針如上所述,打針刺破了血管,如果多次在同一個地方打針,則局部血管會受損,有可能會造成血液流出血管
  • 【分享】寶寶輸液的危害你一定要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真圓寶寶輸液的危害你一定要知道現在部分家長都有這樣的誤區,認為孩子生病了就要給他輸液,認為這樣寶寶好的快,對身體也是有好處的,其實,輸液對於身體的傷害遠遠大於吃藥,那麼到底輸液對孩子有哪些危害呢?
  • 1歲寶寶腦門扎針輸液還亂跑,爸爸無奈舉著藥瓶緊跟,像釣魚一樣
    有的寶寶即使生病了也不見頹色,反而像平時一樣活躍,大部分原因是這類寶寶的精力比較充沛,讓他們連生病時的不舒服也能忽略不計,甚至扎著針也要像沒事人一樣玩耍。①不讓孩子觸碰打針的地方每個父母都知道,孩子輸液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孩子覺得不舒服時就會下意識地用手去亂碰。
  • 「打針輸液60元起」 呼喚「一毛九處方」
    8月7日,據有關網絡媒體報導,納雍縣雍熙街道公園社區衛生服務站玻璃門上粘貼「打針輸液請進60元起」紙樣,引起網民關注,納雍縣衛計、物價、市場監管等部門立即組織開展調查。經查,該衛生服務站屬縣衛計部門批准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尚未發現存在抬高藥價違規收費的行為。
  • 輸液後如何快速恢復體質?別讓「好得快」害了孩子!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生病後最期待的就是孩子能立馬好起來,從吃藥再到輸液打針,恨不得今天生病,明天就能生龍活虎。你是不是也是輸液大軍中的一員呢?輸液看起來見效快好的徹底,但這被業界稱為「小手術」帶來的危害有時其實是長遠,甚至是致命的。
  • 男孩吃米酒湯圓後輸液休克 為什么喝酒不能輸液
    「以前倒是聽說過打針不能喝酒,沒想到一點米酒也能引起這麼大的反應。」3月1日,小寶(化名)的奶奶提起孫子吃米酒湯圓後輸液休克的情形,仍心有餘悸。醫生提醒,米酒也是酒,同樣是輸液禁忌。  兩天前,小寶因發熱、咽喉疼痛被帶到湖北省宜昌市中心醫院就診,被確診為化膿性扁桃體炎,需要輸液3天。
  • 門診輸液被叫停,這4種常見病,寶寶無需輸液
    我們都知道,輸液有它的治病優勢,就是治病速度比較快。如果一個孩子的病情比較重,而且現階段孩子不能通過口服藥物的方式,或者不能通過肌注用藥的方式來處理病情,但還想馬上使疾病得到醫治的話,我們就可以通過輸液的方式來給孩子用藥,而且用藥之後見效會比較快。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了解到,輸液也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問題。
  • 「科普」小兒輸液為什麼「扎頭」不扎手?
    關注關注精彩內容要先點擊這裡哦小寶寶生病了需要輸液,護士有時候會選擇寶寶的頭皮靜脈。新手爸媽看著明晃晃的針頭扎進寶寶的小腦袋,總會忍不住擔心:「皮靜脈輸液會不會對寶寶的腦部有損傷?」而且,打針前需要剃掉寶寶的部分頭髮,所以許多家長都會拒絕選用頭皮靜脈輸液。
  • 孩子輸液一次,大腦七天不發育!全國多地醫院已經禁止輸液
    「能不吃藥就不吃藥、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是世衛組織確定的合理用藥原則。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把醫院當保健院、抗生素當消炎藥,長期濫用抗生素,不僅不會殺死身體裡的病毒,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下降,促使疾病周期延長!輸液是將大劑量(一次給藥在100ml以上)注射液單次往靜脈滴注入體內的治療方式。
  • 孩子怕打針怕吃藥?那是你方法不對……
    前段時間,二寶發燒,到醫院去打針。排在我們前面的是一個八九歲的男孩子,進了輸液室就哭著叫著亂扭著身子要往外跑。奶奶一邊拉扯孩子,一邊叫:「別哭,越哭打針越疼!」「聽話,不然我不管你了。」……可孩子是越哭越厲害。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你家寶寶上醫院打針包括在家裡吃藥,是不是也會哇哇大叫,一點兒不配合?那我可要說了,這不是寶寶的問題,是當家長的一開始方法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