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長願意他們的子女選擇美國走讀制的高中就讀,主要原因有三點:1)費用相對比較低。2)國際生比例相對比較低。3)可以入住當地美國家庭,即使遠在萬裡之外的大洋彼岸,孩子可以感受家庭的氛圍。這裡和寄宿家庭如何相處就是一門大學問。當然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和寄宿家庭友好和平地相處,而且即使學生今後上了大學,也會在假期返回到寄宿家庭看他們,完全把寄宿家庭當成了他們的第二家庭。但是因為和寄宿家庭相處不好被學校反饋問題,甚至不得不換學校的情況也是有的。那麼到底怎麼和寄宿家庭相處呢?
一、主動了解寄宿家庭的規定。我們一定讓孩子明白寄宿家庭是他們在美國學習時期的一個固定的住所,所以在孩子到達寄宿家庭的時候,一定要先主動了解寄宿家庭的規定以及家庭內一些設備的使用條件,切不可自己不加任何詢問就使用,即使你在國內已經使用無數遍,例如寄宿家庭的洗衣機,烘乾機,廚房等。
二、對待寄宿家庭的心態要端正。許多學生一看到寄宿家庭就想當然的把他們當做了自己在美國的父母,然後就拿出了和自己親生父母相處的方式來和美國的寄宿家庭父母相處,比如在家裡早上起床可以不整理被子,因為父母即使嘮叨幾句也會幫你整理的,但是在美國不同,如果發現一次沒有整理還好,如果次數多了,這個就會被當做一個問題反饋給當地負責國際學生的老師。
我們有的學生還會把寄宿家庭當做知心朋友,和寄宿家庭掏心掏肺的聊天,把自己之前在國內做過的任何事情都會講給寄宿家庭。可是說者無意,聽著有心,加上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你在國內可能不經意的一件小事,在寄宿家庭那邊聽來可能是天大的事或是不好的事,如果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對學生只有害沒有利。
三、適當降低自己對寄宿家庭的期望值。這裡只舉一個例子說明一下:有個學生自認為和寄宿家庭相處特別好,自己也的確把寄宿家庭當成了自己的第二父母。一次自己參加的一個活動,邀請所有參加學生的父母到學校參觀他們的演出。當時這個演出也只有這一個國際學生參加,所以當他興衝衝地把邀請函遞給寄宿家庭父母的時候,寄宿家庭父母卻說因為演出和工作時間衝突,無法趕到。這個學生當然是失落了,超級的失落,以至於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釋懷,尤其是看著自己的團隊裡的同學的父母都能趕到的時候。而且這個心結也成為了引燃後期他和寄宿家庭矛盾的小火苗。如果這個學生對寄宿家庭沒有那麼高的期望值,就不會有後來的矛盾發生了。
其實寄宿家庭父母在接待國際學生的同時當然會考慮自己的工作,因為他們不會為了接待國際學生而丟掉自己的工作。當然有的寄宿家庭父母的工作時間靈活或是制度彈性比較大,但這並不是意味著所有的寄宿家庭都可以做到。高中時期的學生時期在和人相處上還是比較單純的,沒有複雜因素摻雜其中。這裡,國內的家長就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輔導以及能夠正確去引導孩子,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更加適應國外的學習和家庭生活。
四、學會尊重寄宿家庭。我們經常會遇到說寄宿家庭不送學生去什麼地方,然後學生和家長各種抱怨。實際上大部分的原因是學生沒有提前和寄宿家庭商量要出行的計劃。因為美國人一般都是提前安排計劃,所以如果學生臨時決定需要寄宿家庭開車送或是其他事情,寄宿家庭可能真的是因為已經有安排無法再幫助學生。當然也可能是寄宿家庭覺得學生不懂得尊重他們,不想提供幫助而已,因為他們會覺得這不是他們的義務。
綜上所述,和寄宿家庭如何相處畢竟是和人相處的學問,可能一時間讓學生去掌握相處的技巧比較難,但是家長一定要做到正確的引導和即使的溝通,即使遠在萬裡之外,也能幫助孩子適應國外的學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