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入侵中國長達14年,為啥對印度打了一次就直接放棄了?

2020-12-14 迷彩前沿

導語:日本入侵中國長達14年,為啥對印度打了一次就直接放棄了?

我們知道,日軍在1931年的9月18日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之後,我國的戰士為了抵抗日軍,損失慘重,有無數人的生命被這場戰爭奪走。經過14年抗戰以後,日本終於投降,我們也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其實,日本在二戰中侵略了很多國家,比如說印度、越南、汶萊和馬來西亞,但為何對印度打了一次就放棄了?

當時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對於日本來說,印度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日本派10萬軍隊去攻打印度,但是最終損失慘重,還是戰敗而歸。主要讓日軍放棄的理由有2點。第一點,日軍當時沒有對這場戰爭做好充分的準備,甚至連軍資都沒有帶上,就想要攻下印度。後面導致了物資匱乏,有很多士兵都被餓死。

吃不飽的日軍怎麼還有力氣上戰場打仗呢?再加上日軍把主戰場放在我國,甚至還覺得自己僅僅靠3個月的時間就能夠攻下,然而並沒有。第二點,氣候問題,印度的氣候讓日軍非常不適應,特別是雨季的到來。有很多日軍在雨季結束後就開始生病,瘧疾、霍亂這些疾病讓日軍人數大減。也沒有能夠得到一個有效的治療,在撤兵時僅僅只有3萬人,各種情況都對日軍非常的不利。

日軍在這個時候才醒悟過來,要在短時間內拿下印度是不可能做到的一件事。所以只能夠撤軍,在撤軍以後日本就再也沒有產生進攻印度的想法。日軍的盲目自大,國土較小,資源不足,都是導致他們在這場戰爭失敗的原因。再加上印度有英國「撐腰」,進攻印度等於是得罪了英國,所以英軍也會對日軍進行一個打擊。客觀地說,日軍選擇了撤退,實際上還是很聰明的一個選擇,不然損失只會變得更大。

相關焦點

  • 日本花14年入侵中國,為什麼只入侵印度一次,就放棄了?
    從古至今,我國和日本就有來往。秦朝,徐福東渡扶桑,現如今徐福在日本國的地位還很重。唐朝,鑑真東渡日本,將我國文化帶了過去。日本國從古代就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讓人想不到的是,日本居然做起了侵略者,對我國動了手。縱觀歷史,日本向我國動手不僅一次了,至少有五次了。
  • 日軍侵略中國長達14年,為何攻打一次印度就放棄了?你知道嗎?
    日本攻打中國,一是因為中國與日本遙海相望,距離相對較近,交通也相對比較便利。二是因為中國當時比較落後且國內形勢比較複雜,而日本相對於中國來說比較發達,日本自然認為攻打下中國,指日可望。從1931年到1945年,日本對中國的入侵長達14年,這14年是中國人民的浩劫。這14年中,中國人團結一致,同仇敵愾,誓與日本抗爭到底。日本全面侵華時口出狂言認為三個月內就可以拿下中國,然後入侵亞洲。
  • 印度專家疑惑:中國人口14億,都沒貧民窟,為啥印度卻貧民窟遍地
    中國和印度,相似又不同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印度呢,世界上,中國的人口是世界之最,那世界第二多的就是印度了,而且同樣都屬於是發展中國家。這兩個國家的人口都是數一數二的,所以,難免會被大家拿出來比較。但是在小編看來,中國和印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對印度呢,我們不太了解,但是我們了解中國啊。
  • 日本在二戰中也入侵了印度,為何只打一場戰爭,就灰溜溜的撤退!
    但是,日本和美國已經在太平洋開戰,戰爭前期的日本和美國纏鬥不分勝負。但是到了中後期,美國恐怖的實力讓日本人恐懼,他們為了轉移美軍的注意力,牽制盟軍的兵力,於是決定試探性的進攻印度,緩解太平洋日軍的壓力。
  • 四大文明裡的「奇葩」:抗揍的印度與14次外族入侵
    在中國,是長期的帝國統一間隔以短暫的分裂;而在印度,則恰恰相反,是短暫的統一和長期的分裂。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進入文明時代,印度河流域及其周圍地區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城邦200多個。這些城邦獨立發展,未形成統一局面。公元前1750年,印度河文明遭到毀滅。
  • 中國為對付印度入侵尼泊爾?印媒暴露一個尷尬事實
    印度Zee新聞還煞有介事地宣稱:「這並非中國首次入侵尼泊爾領土,尼泊爾農業部的報告顯示,在兩個多月前,中國就已侵佔了尼泊爾一些土地。」但仔細分析這些報導,不難發現其中的蹊蹺。例如,這些報導都只有一張模糊的照片、說尼泊爾內政和外交部都已知曉此事,但卻沒有見到有關部門聲明。
  • 印度人不解,為啥中國都借給日本9頭熊貓,卻1隻都不肯借給印度?
    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國家都會向中國租借熊貓,畢竟像熊貓如此可愛的動物還是比較少有的,它在世界範圍內也十分受歡迎,在日本也是如此,日本人對熊貓的熱愛是十分狂熱的,至今,日本已經向中國租借了9頭熊貓,並且還打算再向中國租借一條熊貓。
  • 阻礙RCEP談判不停扯後腿,日本不忍了,終於放棄了印度
    中國、東協成員國和一些東亞國家計劃在印度缺席的情況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是一份覆蓋東協國家以及東協已經與之達成貿易協定的一些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 RCEP談判於2012年正式開始。印度曾極力阻礙談判進程,因為擔心取消進口關稅後來自中國的廉價產品將開始湧入本地市場。
  • 陳言:日本還是放棄印度,追求經濟利益去了
    但是,日本媒體總的來說對這個人口更多、GDP更大的經濟協定評價不是很高。 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日本希望參加進來以制約中國的因素——印度,在2019年11月4日宣布退出RCEP談判後,日本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勸說印度回歸,然而談判無果。
  • 日本投降前,為啥覺得滿洲是安全腹地,甚至主張放棄本土
    這是一段日本投降前的歷史。戰俘,日本俘獲的美國最高級別的戰俘,在日軍投降前的最後掙扎時刻,卻被他們別有用心地押解到中國東北。這是為何?(日軍押解盟軍俘虜)據溫萊特回憶,「日本兵迅速上來給我一個耳光,這一擊使我的臉上針刺一樣的痛。」還邊打邊喊「為在美國的日本人」!
  • 為什麼說二戰中日本註定會失敗?
    因為1931年日本對中國的侵略,1933年,日本只能退出國際聯盟,國際聯盟簡稱「國聯"。這讓日本在國際上臭名昭著,因為在加入國聯的一段時間,日本偽裝成一個大國和強國的樣子,曾經獲得不少西方國家的好感。但現在,入侵中國這一惡劣行徑,已經撕下了日本和平使者的面紗。這樣一來,日本面臨的國際環境日趨惡劣。為了逼迫中國儘快投降,日本在中國的西南邊境地區也加快了侵略步伐。
  • 「賭徒之國」VS「咖喱之國」:二戰懟遍世界的日本為何放過了印度
    日本要是稱第二的話,恐怕沒有國家敢稱第一!彈丸小國以一己之力挑戰中國、美國、蘇聯、英國四國,但是有一個國家日本卻選擇性放棄了,這個國家究竟是誰呢?答案是印度,難道印軍的實力已經比美蘇更讓日軍忌憚了嗎?一、日軍攻打印度的嘗試:英帕爾戰役慘敗日軍真的不敢覬覦印度嗎?其實瘋狂的日本人曾經也進行過嘗試,不過最終敗北了,這便是1944年日軍發動的英帕爾戰役。為什麼此前一直不著急攻打印度的日本,會選擇在1944年這個節骨眼呢?
  • 日本統領豐臣秀吉:我要佔領朝鮮印度,統治中國,最後葬在寧波
    在近代史上,我們經常會感到驚訝,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日本居然有膽子、有能力來入侵中國,但是如果我們關注其統治者的言論,就會明白,日本對富庶的中國覬覦已久。 豐臣秀吉就是如此,在統一日本後,他很快就感到了不滿足,將眼光放到了鄰國甚至全亞洲。
  • 找中國不斷索取的千年老鄰居,一邊學習索取中國,一邊謀劃入侵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周邊國家像日本那樣,給中國帶來過如此巨大的傷害。更何況,中國對日本只有付出,從來沒有過索取,卻三次遭到日本的侵略,尤其是上世紀中葉的抗日戰爭。在近代史上,日本幾乎就是靠著從中國掠奪去的資金完成原始積累,成長為帝國主義國家的,最後甚至想吞併中國,徹底取代中國在東亞的領導地位。
  • 葉海林:印度擔憂中國很正常 應寬容看待
    阿富汗的歷史上入侵過印度一百多回,這還是往保守的說,滅印度土地上的國就滅了五六個,印度人從來不抱怨這個,因為覺得這是應該的,因為我打不過他,這個他惟一一個接受不了的就是,他是覺得我打不過中國人這事是奇怪的,但是現在老實說隔了幾十年看來,他也覺得這事沒什麼奇怪了,你再來試試,其實結果還是一樣。
  • 沒有美國原子彈,沒有蘇聯進攻,中國能打贏日本嗎?
    中國的持久抗戰阻止了日本的「北進」計劃,使蘇聯免遭日本法西斯的攻擊。很多人不知道,1939年德國侵入波蘭前,日本的世界戰略重心是「北進」,企圖與德國夾擊蘇聯,全面侵華戰爭只不過是為了解除入侵蘇聯的後顧之憂。可是現實和理想開了一個玩笑,日本沒有想到中國如此頑強抗戰,不得不將準備用於「北進」的陸軍兵力也投入中國戰場。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數量暴增,早在日本泛濫,會在中國泛濫嗎?
    然而,人員的流動為物種的入侵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根據數據顯示,中國作為物種入侵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全球百大具有危險性的入侵物種名錄中,我國就佔據了一半以上。這些入侵的物種對我國農業、漁業和生態環境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已經有一千多億元。
  • 中國螳螂在日本泛濫成災,為啥當地人吐槽:都是日本商家惹的禍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外來物種入侵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因為這些外來的物種,很有可能會比本地物種更加適應當地的環境,因為在本地根本就沒有能夠打敗他們的天敵,所以這些外來物種會在當地飛快的繁殖起來,對於當地的生態環境是一個很大的破壞。
  • 日本戰敗後,八竿子打不著的國家都獲得了賠款,為啥中國卻沒有?
    中國近代是咱們民族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伴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清朝政府籤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除了割地就是賠款。從鴉片戰爭到後來的甲午戰爭,清朝政府一共賠付西方列強的白銀高達17.6億兩,這些錢財當然都是清朝統治者從老百姓那裡搜刮來的。
  • 印度發生50年大災,向日本求助,日本:我無能為力,應找中國幫忙
    印度在人們的印象中很亂,人口多,當地治安也不是很好,這時,印度遭受了50年的大災難,他們伸出慢手向日本求助,但日本回答:你找錯人了,我也無能為力,你應該去中國,今天我要說的是印度發生50年大災,向日本求助,日本:我無能為力,應找中國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