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戰中也入侵了印度,為何只打一場戰爭,就灰溜溜的撤退!

2020-12-24 騰訊網

「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人在發動侵略戰爭時的一個口號。他們為了掩蓋自己侵略的罪行,妄想東亞人民都處在帝國主義的壓迫中,他們的任務就是解放東亞人民。日本人覺得應該先佔領朝鮮,然後佔領東北,再佔領華北,華中,華南,然後進入到東南亞,徹底解放黃種人,實現整個東亞的共榮。

當然,日本人這是異想天開,因為單單是在東南亞,就牽扯到了英國,法國,美國的利益,與這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日本就是一個小孩子。他們在佔領緬甸之後,已經是窮途末路,基本無力再戰。

但是,日本和美國已經在太平洋開戰,戰爭前期的日本和美國纏鬥不分勝負。但是到了中後期,美國恐怖的實力讓日本人恐懼,他們為了轉移美軍的注意力,牽制盟軍的兵力,於是決定試探性的進攻印度,緩解太平洋日軍的壓力。

日軍大本營在拍案確定這次戰役之後,便要求緬甸日軍最高司令牟田口廉也大將制定作戰計劃,進攻印度。牟田口廉也大將得到情報之後,馬上就制定了作戰計劃,企圖動用十萬人的兵力,分割包圍英軍與印度和緬甸邊境,一舉殲滅英軍,而後入侵印度。

當然,設想是很好的,但是結果就非常的不好了,日軍進攻了好幾個月沒有一點進展,反而損兵折將,最後狼狽的撤退。英國人將這次戰役吹上天,美其名曰:英帕爾大捷。

其實現在看日軍的作戰計劃是很完美的,但是為什麼會失敗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雙方的指揮官態度不一樣。日軍指揮官牟田口廉也態度很傲慢,這個人當年領著日軍追著英國到處跑,他認為英國人都是少爺兵,根本就不堪一擊。他甚至叫囂道:「要趕在裕仁天皇壽誕之前將這場戰役勝利的消息當做賀禮送給天皇」

而英軍的統帥蒙巴頓將軍則將這場戰役認為是事關大英帝國顏面的一戰,只能勝利不能失敗,如果失敗英軍將會失去印度,徹底退出東南亞,這是他不能忍受的。於是在戰役之前,他就做了很多的準備,與牟田口廉也截然相反。

其次,日軍的後勤出了問題。日本人這次雖然準備的也充分,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什麼呢?天氣。英帕爾是一個高地,東邊的緬甸地區是一個丘陵地帶,河網密布交錯。雖然在旱季的時候沒有任何威脅,但是雨季的時候,河谷裡的水便會暴漲,將道路割斷。

英國人在知道日本人要發動戰爭之後,便主動撤退,將丘陵地區讓給日本人,自己在高地建立防守,日本人雖然成功的將英軍包圍的英帕爾地區,但是英軍憑藉美軍強大的空中運輸能力運來了大批的士兵和物資,得以堅守。而日本人則被拖入了雨季,河網割斷了供給,日本人一直在吃樹皮草根。更加可怕的是,痢疾和瘟疫蔓延開,日軍死傷慘重。在多次進攻無果之後,牟田口廉也下令撤退,日軍慘敗。

英帕爾戰役是盟軍在東南亞戰場取得主動權的開始,也是盟軍反攻緬甸的號角。這次戰役彰顯了美軍強大的空中運輸能力,也彰顯了英軍部隊不是少爺兵,同時更加證明了日軍不是不可戰勝的!

相關焦點

  • 日本入侵中國長達14年,為啥對印度打了一次就直接放棄了?
    導語:日本入侵中國長達14年,為啥對印度打了一次就直接放棄了?我們知道,日軍在1931年的9月18日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之後,我國的戰士為了抵抗日軍,損失慘重,有無數人的生命被這場戰爭奪走。經過14年抗戰以後,日本終於投降,我們也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其實,日本在二戰中侵略了很多國家,比如說印度、越南、汶萊和馬來西亞,但為何對印度打了一次就放棄了?當時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對於日本來說,印度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日本派10萬軍隊去攻打印度,但是最終損失慘重,還是戰敗而歸。主要讓日軍放棄的理由有2點。
  • 日本花14年入侵中國,為什麼只入侵印度一次,就放棄了?
    不得不說的就是侵華戰爭,時間持續了14年之久。侵略完我國之後,他們甚至又對東南亞國家發動了侵略,包括朝鮮、越南、印度等等。說到這裡,有一點很多人搞不明白,為何日本只侵入印度一次就放棄了呢?之所以讓日本去印度,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緩解壓力,因為當時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日本一旦侵入印度,英國肯定會分兵支援,這樣一來德國軍隊就好過一些。盤算打得挺好,但是真實情況可是不容樂觀,日本出兵一次就退了。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首先是因為日本軍隊去了印度之後水土不服。
  • 「賭徒之國」VS「咖喱之國」:二戰懟遍世界的日本為何放過了印度
    此前日軍沒有選擇進攻印度實在是十分明智的選擇,當然後來的英帕爾戰役並不是日軍主動進行的選擇,而是由於日軍不打戰爭便無一絲扭轉戰場形勢的可能。如果有其他的選擇,日軍是不會去選擇進攻印度的。三、太平洋戰場牽扯了太多日軍的主力,日本深陷與美國的戰爭泥潭倘若讓日軍選擇在二戰中的最大敗筆,莫過於偷襲美國珍珠港事件。就這個事件的本身而言,日軍的決策以及執行都十分完美,達到了日軍基本想要的目的,使得美軍太平洋艦隊遭到重創。
  • 日本連美國都敢打,為何跟印度打一仗就跑了?他們難道會開掛?
    導語:日本連美國都敢打,為何跟印度打一仗就跑了?他們難道會開掛?二戰時期的日本,幾乎沒有一個國家是不敢惹的,主要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底氣。日本的工業水準在那個年代來說,也算是比較強大的存在,製造武器裝備的速度極快,唯一的缺陷就是沒有足夠的資源,如果這個問題解決,那麼日本不會敗那麼快,且前期會更容易打開局面,但這一切都只是如果,日本的領土決定他的實力範圍。1941年偷襲珍珠港成功之後,太平洋戰場開闢,日本跟多個國家對戰,裡面不乏有強國,令人不解的是,日軍這麼強悍,為何跟印度打一仗之後就跑了?
  • 1939年,蘇聯和日本戰爭是如何打起來的,有什麼重大影響?
    1939年夏天,蘇聯軍隊和日本軍隊在蒙古邊境地區爆發了戰爭,並造成了深遠的歷史影響。這場戰爭從5月打到8月,雙方共有10萬多名士兵、1,000多輛坦克和飛機參戰。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籤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這恰好與其在時間上相一致,該條約籤訂一周後,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些事件是相互關聯的。這場戰爭對日本有重大影響。1941年,在蘇德戰爭期間,日本作出南下的決策,對美國珍珠港發動軍事進攻。日本的這一決策,決定了二戰的進程,也決定了二戰的結果。
  • 為什麼說二戰中日本註定會失敗?
    偷襲珍珠港,是二戰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由此日本挑起了太平洋戰爭,讓美國全面捲入二戰。但當時的日本決策者深知,一旦挑起太平洋戰爭,與美國為敵,日本將必敗無疑。開戰一定會輸,但是戰爭還必須要打,這個看上去非常矛盾的決定,到底是如何做出的?
  • 二戰最憋屈的戰爭,50萬開著坦克飛機的士兵,竟打不過當地土著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許多國家的噩夢,德軍當年對整個世界都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二戰時主要就是法西斯國家與反法西斯國家的戰爭,當時的德國有兩個盟友,一個是和德國一樣,有著擴張野心的日本,日本在二戰中與德國的殘忍程度相比真的是不遑多讓,可以說是和德國十分「般配」的盟友了,而除去日本以外,另一個盟友就比較的令德國頭疼了
  • 德國入侵波蘭挑起二戰,波蘭的盟友英法為何袖手旁觀
    波蘭遭到德國入侵後,作為盟友的英國和法國卻選擇了袖手旁觀。波蘭人在前方浴血奮戰,而英法士兵卻在邊境看風景,以至於出現了「靜坐戰」的怪現象。由於英法作壁上觀,孤立無援的波蘭最終被德國和蘇聯瓜分。而德國滅掉波蘭後,很快調轉方向,向英法發起了挑戰,把兩國打得一個舉旗投降,一個落荒而逃,英法最終自食其果。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德國入侵波蘭挑起二戰,英法為何若無其事地作壁上觀?
  • 中國抗戰和蘇芬戰爭對比,為何中國打不出芬蘭的水平?
    文/寂寞的紅酒蘇芬戰爭和抗日戰爭是二戰時期兩場著名的戰爭,一場是弱小的芬蘭對抗歐洲第一工業強國蘇聯,一場是貧弱的中國對抗亞洲第一強國日本。和中國相比,芬蘭比中國弱得多,彈丸之地的芬蘭不管是人口還是土地都無法和中國相提並論,而且芬蘭的對手蘇聯比日本還要強大。
  • 二戰蘇德戰爭,如果蘇軍打贏哈爾科夫之戰,還有史達林格勒會戰嗎
    二戰蘇德戰爭,對蘇軍來說,史達林格勒會戰是個意外的收穫,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藍色行動方案是巴巴羅薩計劃的繼續,史達林格勒必有一戰要問史達林格勒戰役怎麼打起來的?還得從德軍的藍色行動方案說起。在整個蘇德戰爭過程中,藍色行動方案是僅次於巴巴羅薩行動計劃的第二個最大軍事行動。
  • 持續時間超過3年的戰爭,為何美國都失敗了?
    主導世界長達一百多年,而美國崛起的歷程,主導世界的歷程,其實也就是一場又一場戰爭的歷程。光是二戰後,美國發動的戰爭就多達幾十場之多,滅了幾十個國家。但是我們從美國的戰爭經歷中,可以發現,美國發動戰爭,但凡是持續時間超過3年的戰爭,美國都失敗了。很多人想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何呢?其實主要是三點原因。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閃擊戰輸給了持久戰消耗戰?缺乏必要條件
    發生在上世紀40年代的蘇德戰爭,雖然德軍最終以失敗告終,但許多人仍然對閃擊戰非常感興趣。這不僅在於閃擊戰給二戰帶來了新的戰場視角,也給世界軍事理論帶來了新的挑戰,那麼,德軍的閃擊戰為何輸給了蘇軍的持久戰消耗戰呢?巴巴羅薩計劃難道沒有充分考慮到閃擊蘇聯的後果嗎?
  • 此人是日本軍官,二戰經常幫日本倒忙,說:日本是自古吃草的民族
    二戰時期的日軍,以窮兇極惡而聞名,他們在整個東南亞地區點起了沖天戰火,無數生靈為之塗炭,因此被人所憎恨。不過有這樣一位日軍指揮官,卻受到盟國的「喜愛」,因為在指揮作戰的時候,他幫了日本的倒忙,此時便是日本第十五軍司令牟田口廉也。
  • 二戰中澳門如何幸運地逃過日本的魔爪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為首的法西斯聯盟發起的妄圖佔領全世界的一場全球性戰爭。在東亞,日本率先發動了七七事變,妄圖佔據全中國。隨著戰事的發展幾乎整個中國東部沿海地帶都淪陷。但是令人疑惑的是有兩個地方居然幸運的逃過了日本人的魔爪,一個是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另一個則是當時的葡萄牙殖民地澳門。福建之所以沒有淪陷,是因為其多山的地形以及可有可無經濟價值。但是澳門作為被葡萄牙統治許久的殖民地,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還是有一定的經濟價值的。日本人為何佔領了同樣是彈丸之地的香港,卻放過了澳門呢?
  • 在二戰期間,如果日本能從中途島戰役中恢復過來,能否贏得戰爭!
    在二戰期間,如果日本能從中途島戰役中恢復過來,能否贏得戰爭!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戰略的過程:由於缺乏連貫的作戰重點、糟糕的作戰規劃、糟糕的作戰安全以及作戰決策失誤,日本在中途敗北。日本不可能以他們想要的方式贏得中途島戰役,但他們可以贏得另一場戰爭。當然,日本不可能從珍珠港事件中恢復過來,贏得戰爭。無論戰術上取得多大的勝利,最終的結果都是毫無疑問的。日本在中途島的失利:缺乏連貫的操作優先級:喬納森·帕爾沙爾和安東尼·塔利合著的《破碎之劍》一書詳細闡述了這一點。
  • 印度和日本為何志趣相投?本來是道不同
    日本正在幫助印度發展核能、高速鐵路,兩國甚至還經常進行聯合軍事演習!日本與印度相隔十萬八千裡,不同人種不同語言,卻志趣相投,其實二戰時兩國是敵人,還打過仗。二戰自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日本海軍在大洋上搜尋英美艦隊進行決戰的同時,日本陸軍也沿著東亞海岸線一路向南,先後攻陷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荷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
  • 為什麼二戰時蘇聯打日本人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德國和日本為首的軸心國對眾多國家發起了野蠻的侵略,其中日本在東亞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對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進行了侵略,甚至在二戰後期,瘋狂的日本還和其他同盟國交手過,然而戰爭進行的狀態卻大不相同。當然,這些戰鬥都是以日本法西斯的失敗為結局。
  • 全球十大戰爭大片,戰爭電影排行榜,戰爭遠比想像中更慘烈
    戰爭與和平是人類永遠的話題,任何一場戰爭其實都沒有勝負,雙方都是失敗者。在影視題材中,戰爭類電影永遠是居高不下的,所佔比例相當高。今天,精分君為大家帶來全球十大戰爭大片。1、《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豆瓣:9.0這部偉大的戰爭大片在很多各類榜單上都是佔據榜首的位置。
  • 六部氣勢磅礴的戰爭電影 帶我們回到曾經戰火紛飛的年代
    就讓這六部氣勢磅礴的戰爭電影,再次帶我們回到曾經戰火紛飛的年代。《集結號》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帶領47名戰士,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死守陣地,多次擊退敵人進攻。本片雖然描寫的日本軍人抗擊美軍的故事,啟用的也都是日本知名演員,但製片、導演乃至編劇可都是美國人哦。日本戰敗的大局已定,但此時卻在一個不起眼的硫磺島上,上演著二戰時期最為慘烈的戰爭。
  • 二戰六大「絞肉機」戰役:中國的這一場,直接拖垮日本內閣
    貝裡琉島戰役並不比瓜島戰役、硫磺島戰役更加聞名,然而其慘烈程度,堪稱太平洋戰爭的一個代表。5.勒熱夫突出部戰役二戰中大規模戰役有很多,慘烈的戰役也不少,但真正直接被稱為「絞肉機」的只有這一場——勒熱夫突出部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