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夏天,蘇聯軍隊和日本軍隊在蒙古邊境地區爆發了戰爭,並造成了深遠的歷史影響。這場戰爭從5月打到8月,雙方共有10萬多名士兵、1,000多輛坦克和飛機參戰。
蘇日戰爭時,蘇聯的坦克部隊在戰鬥
1939年8月20日至31日,蘇聯發動了決戰攻勢,日本被擊潰。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籤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這恰好與其在時間上相一致,該條約籤訂一周後,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些事件是相互關聯的。
這場戰爭對日本有重大影響。1941年,在蘇德戰爭期間,日本作出南下的決策,對美國珍珠港發動軍事進攻。日本的這一決策,決定了二戰的進程,也決定了二戰的結果。
這場戰爭,日本人稱之為諾門罕事件,蘇聯稱之為哈拉欣河戰役,是二戰爆發前,蘇聯和日本之間打響的一場重要戰爭。
蘇日衝突時的日軍部隊
日本起初挑起了衝突,並在前期佔有一定優勢。1939年,一支200人的日軍部隊越過邊境,侵入蒙古境內。蘇聯和蒙古軍隊消滅了來犯之敵。作為反應,日本關東軍開始大規模增兵,使衝突進一步升級。日本將這場戰鬥持續到6月和7月,還向蒙古境內深處發動了大規模轟炸攻擊,並不斷地派出更多軍隊越過邊境。
日本人不斷加大賭注,認為這樣可以迫使蘇聯從蒙古撤退。然而,蘇聯從國內派出了朱可夫,前來蒙古指揮蘇聯和蒙古軍隊。
蘇日衝突時,蘇軍指揮員朱可夫(右邊)
朱可夫動用集結的大規模步兵和炮兵正面作戰,把日本軍隊固定在前線陣地,同時動用強大的坦克裝甲部隊包圍了敵人的側翼,並最終在一場殲滅戰中擊潰了日本軍隊,日本軍隊在前線的人員損失超過75%。
這次戰爭,是1904年日俄戰爭以後,蘇聯和日本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蘇聯取得了勝利,日本的軍事冒險導致了嚴重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