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本來就是物理的。從小就接受邏輯訓練比其它方面的訓練多出不少,導致我的直覺並不會被物理學修正太多。」
上面這段話出自清華少年陳鯤羽,這是他對自己和物理之間關係的形容。
在央視舉辦的大型科普類節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中,陳鯤羽奪得了冠軍,他一戰成名,登上了微博熱搜,還擁有了自己的超話。
陳鯤羽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16歲時,被保送清華,進入物理系學習,他一直被別人稱為「神一樣的存在」。
一路過關斬將,成功「單挑」23人科學團
參加《加油!向未來》的錄製,原本是陳鯤羽暑假中的一場放鬆之旅。
從第二期節目坐在鹽水池中觸摸閃電,用「等離子體與可控核聚變」、「前景星系」、「引力透鏡」等高能理論,到對生活類題目的解答證明了這位全能型選手知識儲備的龐大。
在談到「質數」時,他應用RSA加密法進行解釋,列舉出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等內容,稱質數「太漂亮了」。
與第一次守擂成功時隔兩個月後,陳鯤羽在常規賽最後一期節目中第三次登上對戰臺,憑一題之差打敗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畢業生凌然,在第二輪答題環節力挫昔日對手趙晨羽,成功「單挑」23人科學團。
他一路過關斬將,讓觀眾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甚至會犯錯,卻從未放棄過尋找答案的陳鯤羽,這個少年被封「鯤神」。
作為「別人家的孩子」,陳鯤羽到底是怎麼煉成學霸的?除了天賦,還有父母的引導和支持。
陳鯤羽是個典型的科幻迷,從3歲開始,就看科普書和科普雜誌,對科學的世界保持高度的興趣和求知慾,父母看到了孩子的愛好,就給予他各種各樣的科學啟蒙。
在長期積累中,陳鯤羽有了今天的成就,有網友評論道:看到他在臺上自信、無畏,甚至敢對節目組提出質疑的樣子,我仿佛看到了「同學少年,揮斥方遒」的中國少年模樣。
其實不止陳鯤羽的父母,就連《最強大腦》中的「水哥」王昱珩都為了女兒製作了水族箱,只為讓孩子儘可能的接觸大自然,做好科學啟蒙。
那什麼時候才是給予孩子科學啟蒙的關鍵時期呢?無非就是孩子追著你問「為什麼」的時候,家長千萬別嫌煩,說明孩子已經進入到了敏感時期。
這個時候,給予孩子科學啟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幾年,教育部也進行了改革,以前在初中、高中才會學到的知識現在已經體現出現在了小學課本上,足以見得國家對孩子科學素質培養的重視程度。
所以說,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科學家,父母千萬要重視起來,及時補給孩子在科學上面的短板,加大科普知識的閱讀量。
要想補給短板,最要從孩子最感興趣的方面入手,避開索然無味、枯燥的大科普知識,從吸引人的趣味百科入手,強烈為3-8歲的孩子推薦這套《揭秘身邊小百科》。
全書30冊,6大類,包含180個孩子身邊最常見的冷知識:
有趣的動物知識:《蝸牛為什麼一直背著殼?》、《蝴蝶的味覺竟然在腳上》等5冊,讓孩子敬畏生命、了解動物。
好玩的植物知識:《植物也會犯困嗎?》、《最早的胡蘿蔔竟然 是紫色的》等5冊,幫助孩子了解神奇的自然現象。
有意思的歷史知識:《書香酒精是什麼香》等5冊,用孩子感興趣的故事形式講述典故。
有趣的人體知識:《我們的大腦有多大?》等5冊,讓孩子清楚人體結構,了解自己的身體。
令人著迷的人文知識:《愚人節是怎麼來的?》等4冊,能幫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超級好玩的百科知識:《星星為什麼會一閃一閃》等4冊,從貼近生活的角度講述百科,讓孩子從身邊出發,培養探究精神。
它以整合方式打通了各學科的認為界限,用孩子最感興趣的漫畫形式展現科學內容,適應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探究能力,讓他們感受科學的本質。
書中每一冊的內容都是針對孩子們普遍感興趣的問題,從人體科學到植物百科,從生活技巧到節日、歷史的由來,範圍非常廣,針對生活中出現的奇妙現象用科學的角度闡釋。
能提升科學素質,進行科學啟蒙,為未來學科學習打基礎,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