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兒子考上斯坦福,學霸媽媽言:不給孩子報課外班,不做10件事

2020-12-16 媽咪的驛站

孩子是一張白紙,你給他塗上紅色,他就變得明朗;你為他多抹一些灰色,他就會多一些憂鬱……家長的思維觀念,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整個人生。

有一位傳奇的母親叫陳美玲,是一名教育學博士,憑藉自己一己之力將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今天,我們來看一位媽媽,在她的教育下,3個兒子都相繼考入美國史丹福大學。這其中到底有什麼神奇的教育秘笈嗎?

一起來看看,來自學霸的媽媽分享的:父母不要做的10件事

①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②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

③不要制定時刻表

④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

⑤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⑥不要反對高中談戀愛

⑦不要打罵孩子

⑧不要對孩子撒謊

⑨不要因為工作忽略孩子

⑩孩子提問時,永遠不要讓他「等一等」

讓我震驚的還有一位,18歲清華學霸單挑23人也震驚了撒貝寧:被科普知識餵大的孩子有多牛

這個人就是在《加油向未來》節目中一戰「封神」的清華學霸陳鯤羽。陳鯤羽1人挑戰23人科學團大獲全勝,成為該節目本季第一位守擂成功選手。

這位00後學霸是怎樣練成的?

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舞臺上不斷拋出知識點的陳鯤羽,從三、四歲時就開始看科普類書和雜誌了,從而拓寬了知識面,積攢了知識的廣度。這源自於他一直對科學保持著高度的興趣,和超強的求知慾。16歲時,他被保送清華,主攻等離子體與可控核聚變。

對話央視:父母都是普通人,我也不是天才

央視曾經採訪陳鯤羽時問他,覺得自己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和父母從小到大的培養有關係嗎?

陳鯤羽說:「我的父母是普通的工程師。小時候他們更多培養的是讓我讀了許多詩詞歌賦,文學作品,但是我對那些興趣都不大。但他們教會我從小就喜歡讀書,我一直看科普讀物到現在。多讀書,這個是很重要的。

該以什麼方式邊玩邊學培養孩子閱讀興趣以及專注力呢?

3-7歲是腦力開發的黃金階段,也正是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期,爸爸媽媽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世界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的開創者讓·皮亞傑告訴我們:「兒童的學習都是通過活動完成的,知識起源於孩子與世界之間的活動。」

孩子在玩的時候專注力是最集中的,所以不妨和孩子在做遊戲中,輕輕鬆鬆訓練專注力。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本我家孩子在玩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全書》,一共4冊,包含400多個不同遊戲。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你會發現孩子的專注力越來越好。

為什麼推薦這套書?

1、權威。它是英國Parragon公司出品的,這套書裡的遊戲是歐洲教育專家多年和孩子互動研究的成果。這家公司出品過很多迪士尼、漫威的兒童繪本,品質非常高。

2、包括《迷宮大冒險》、《圖形大猜想》、《數字大爆炸》、《綜合訓練營》四冊,從視覺、邏輯、推理、數字等方面全方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放幾張內頁圖給大家感受一下~

《迷宮大冒險》

這一冊主要是強化孩子的空間感知、觀察記憶和推理判斷能力。

各種各樣的迷宮遊戲對孩子的觀察記憶能力,推理判斷能力和空間感知能力的提高都大有益處。

《圖形大猜想》

這一冊主要是強化孩子數數能力。

這冊書的遊戲就是連線成一幅簡筆畫,每一頁上面都有這樣的序號,最多是1~80,最少是1~20,將這些數字從小到大連起來,就能看到一種事物的輪廓,孩子做完會很有成就感。

《數字大爆炸》

這冊書主要培養孩子數學和邏輯思維力!

這本書和數字有關,是孩子很好的數學啟蒙遊戲書。119頁的遊戲,不是枯燥的讓娃數數字、辯顏色。

而是讓孩子根據劇情算加減法、找規律、解密碼,充分調動孩子的思維能力。

對於好奇年齡段的他們對這一本書簡直愛不釋手!很多家長都向我們反映:「孩子拿起這套書根本停不下來!」

《綜合訓練營》

這冊書題型是前三冊書的綜合,融入了思維、想像、動手、推理和專注力的訓練。

內容涵蓋單詞認知、數字認知、色彩認知,圖形連線、找不同、闖迷宮等環節,但是難度要比前三本略微難一點。

這些場景和題目,順應了孩子發展的黃金時期,能夠全面提升孩子各項能力,特別全面和實用。

這套書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開創者,當代認知建構主義鼻祖讓·皮亞傑的理論體系編寫而成,並由中科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白雪領銜審定,遵循3-7歲兒童大腦發育特點命題。科學、嚴謹、有效地對左右腦進行全面開發,權威性非常高。

從視覺、邏輯、推理、數獨,齒輪,圖形,迷宮,統計,數字運算,天平等,等方面全方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打破以往密密麻麻全是字的枯燥乏味閱讀模式,孩子本來就不太識字,磕磕絆絆讀完,精力和耐心都沒了,只會抗拒讀書。

不推薦

圖片為主,能激發孩子學習和探索的興趣,這類小繪本就很合適,薄薄的一本,色彩鮮豔就像在看動畫片一樣,關鍵是還不傷眼睛。睡前花10分鐘陪孩子讀,還能增進感情。

這套書性價比真的沒話說,厚厚的四本16開大書,畫面夠大、內容超豐富,400多個遊戲,夠孩子做好久了。

用幾杯奶茶的錢就能給娃入一套含金量高,又好玩,又能學知識的專業幼小銜接書

還在等什麼?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3個兒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陳美玲告誡:這10件事父母最好別做
    3個兒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陳美玲分享經驗 陳美玲博士年輕時曾經做過明星歌手,她當年在事業上升期就選擇退隱,反而是到國外進修了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
  • 把3個孩子送進斯坦福,媽媽傳授成功經驗:父母不要做的10件事
    「把3個孩子全都送進去,好厲害!」「怎麼做到的? 有什麼秘訣嗎?」很多人看到這裡不禁想問:自己進了斯坦福,孩子就一定能進嗎?不,因為她是一個教育學博士,是斯坦福的教育方法教會了她如何培養孩子。她說道,自己學了很多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再結合自己的方式去教孩子、帶孩子。這三個孩子的成績都非常的優秀,並且他們的性格和能力的優秀程度都遠遠超過了成績。陳媽媽是如何做到把三個兒子都培養的如此成功呢?
  • 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這位媽媽說:這10件事絕對不能做
    >她卻總是儘可能陪伴三個兒子在陳美齡的教育下三個兒子也都考進了美國史丹福大學她還很自豪地告訴說:我的三個孩子都會做家務哦對女朋友也都很好的!我說,你可以說:「好,你洗乾淨,可以幫媽媽化妝」,如果是男孩,你可以跟他說:「你做好這件事,你可以跟爸爸化妝」,這樣他一定會喜歡的。你要讓小朋友知道,獎勵他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家庭成員之間可以交流的事。有很多媽媽,教育小孩的時候,為他們定製每天的時間表,做好功課才能玩。我會讓他們在學習時感覺在玩,在玩的時候也會學到東西,讓玩和學習分不開。
  • 將三個兒子送入世界排名第七的史丹福大學,這個媽媽有何過人之處
    說到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很多,失敗的案例也很多,可有這樣一個媽媽,在教育孩子之路上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她先後將她的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大學,這個世界第七名的學校。如果以孩子的成功作為百分比來算,可以說在育兒之路上這個媽媽的成功率為百分之百。由此可見,這樣的成功並非運氣使然,而是這位媽媽的教育有道。
  • 焦慮媽媽:孩子的很多幼兒園同學報英語課外班,該給孩子報班嗎?
    ,但是我了解到他的同學都開始報英語課外班了,孩子這麼小我不想讓孩子丟掉童年,但是不給孩子報課外培訓班的話,又怕他跟不上別的孩子而輸在起跑線上。  能理解這位寶媽的心情,對於這個問題,寶媽確實會比較糾結的。相信在我們身邊,有不少寶媽跟這位媽媽一樣,為該不該給孩子報培訓班的問題而焦慮和糾結。
  • 她把三個孩子送進斯坦福!這位媽媽說:這10件事絕對不能做
    在陳美齡的教育下三個兒子也都考進了美國史丹福大學陳美玲和三個兒子她還很自豪地告訴說:我的三個孩子都會做家務哦對女朋友也都很好的!我說,你可以說:「好,你洗乾淨,可以幫媽媽化妝」,如果是男孩,你可以跟他說:「你做好這件事,你可以跟爸爸化妝」,這樣他一定會喜歡的。你要讓小朋友知道,獎勵他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家庭成員之間可以交流的事。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3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2019年馬雲在「重回課堂」當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一定要培養他的3商3力」所謂3商就是:情商、智商、逆商;
  • 給孩子的童年留白:媽媽,我不上課外班
    記得我有一個朋友,曾經在孩子五歲的時候給孩子報了八個班,我當時就問他,為什麼要報那麼多,他的回答是為了讓孩子自己多試試,然後發現孩子的真正興趣所在。可是,有的課孩子可能只上了幾次,就不喜歡了,結果就不去了,好幾千塊錢就這樣砸進去,連點迴響都沒聽到。
  • 不報班不補習,北大學霸媽媽3個月改變學渣孩子
    成績優異的「學霸」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做作業又快又好,幾小時都不會被外界幹擾,自我管理能力強;學習困難的「學渣」孩子:還沒收心,上課不到一半就走神,做作業拖拉開小差,三分鐘熱度,很容易被外界吸引注意力。
  • 《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十四)》:不要勉強孩子上課外活動班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竭盡所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在育兒的過程中,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有些則是絕對不能做的。而往往這些絕對不能做的事,很容易被大家忽視。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陳美齡,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結合理論與實踐,就11個分類總結出35條心得,並與其大兒子金子和平共同寫就了《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本人最近認真閱讀了此書,覺得非常不錯。
  • 李玫瑾: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4件事,勝過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
    「學霸札記」一個分享學習資料的平臺 中午12:00與你相約~ ▼ 前一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條新聞,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每天都想著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早教班,這樣的舉動讓我想到了之前為了讓孩子上學搶校區房的場景
  • 媽媽給6歲小女孩報10個興趣班:「我小時候不補課,輕鬆考上985,為什麼我孩子卻不行?」
    ▼女孩媽媽表示,這都是她一手籌劃的,現在競爭壓力這麼大,身邊的家長都在給娃報輔導班,為了不讓女兒輸在起跑線上,一口氣給她報了10個興趣班:模特、英語、主播、畫畫、舞蹈……早上9點出門,到晚上7點多回家,孩子不是在上課,就是去輔導班的路上,連吃飯都是在車上解決。
  • 如何對待課外班,我和那位學霸媽媽發生了碰撞
    之前咱分享過一個學霸媽媽的經驗《這位媽媽做到了這4點,讓孩子從普娃成長為小學霸》,因為那位媽媽真實、誠懇,所以和她交談的三個多小時,我特別受益,回來後就把對我很有啟發的點分享給了大家。在聊天的幾個小時,我們還就課外班問題聊了好久,在大方向上,我們是一致的,比如課外班要因孩子的個人特點去選擇,而非人云亦云;但在一些選擇細節上,我們也會有碰撞。
  • 又是一年放榜日,學霸不報班的梗,又來了
    可,當普娃踏實報班學習時,那個學霸不報班,不愛學習的梗又來暴擊了。比如,魔都提前批被復旦附中錄取的小姑娘,她的tag是從不上課外補習班:「我不太贊同課外補習。如果在外面補習,在學校上課反而不認真聽,這樣就像只吃零食不吃正餐一樣,豈不是有點本末倒置?」
  • 寫在孩子中考之後:課外班不能不報,也不能亂報
    五年級之後,面臨小升初的問題,看別人都在上課外班,雖然孩子成績還不錯,但是心裡也焦慮。畢竟孩子是在一個普小,雖然在本校成績還不錯,但放到重點小學,還不知道什麼情況。再說人家重點小學的孩子聽說都在上課外班,覺得人家都上自己孩子不上會落後,就跟風報了某思的數學。
  • 孩子「睡前一小時」,父母陪他做這4件事,勝過報10個學習班
    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留學圈內,有一位被稱為「斯坦福媽媽」的家長特別出名,她就是Betty Wang(一位美籍華裔)。Betty Wang本身就是畢業於沃頓商學院的高材生,她的兩個女兒也分別考入了史丹福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因此很多家長都想要了解Betty Wang有什麼育兒秘訣。
  • 課外班成為童年標配 為啥都在上課外班?
    兩周前,2018年寒假和春季培優班報名已結束,儘管學而思、新東方等課外輔導機構開出了數量眾多的各種班,但還是被熱情的家長基本報滿。陳女士給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報了3個寒假班。「我們從一年級開始上新東方學英語,這次續報了寒假英語班和自然拼讀進階班,還報了學而思數學寒假班。」陳女士說,因為這次報名是寒假班和春季班連報,所以她還給兒子報了2018年春季英語班和數學班,學費加起來1萬多元。
  • 貪玩不自律兒子考上985,媽媽高興不起來,卻給我們2個教育啟示
    是關於媽媽在學習上全力輔導兒子,指導兒子考上武漢大學的事。要知道,武漢大學是985,很多人想考都考不上,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媽媽高興不起來。寫出這樣一篇文章的作者,名筆「長風大野」,是考上武漢大學那個孩子的爸爸,他記錄老婆輔導兒子學習的詳細過程。爸爸認為兒子對不起老婆的付出。
  • 不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好不好?網友:太特殊
    身邊的朋友都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其中有幾個好像是必修的,比如英語,奧數和作文,如果有條件,就學習畫畫、舞蹈、鋼琴,所以有的孩子有好多個課外班,家長孩子,一到周末,就奔波在不同的輔導班之間,周末兩天連軸轉,甚至孩子的午餐晚餐,都是在車上吃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家長朋友,周末不斷地趕場、奔波。
  • 擺脫不了的課外班
    當把這些數據具體到14歲的北京初三學生曉婧身上時,她的狀態是:「從上小學六年級開始,我沒有度過一個沒有課外班的周末和寒暑假」「我上過的課有很多種,有線下班課、線上班課、線下一對三、線下一對一、線上一對一」「今年由於疫情家裡格外開恩,只給我報了英語和物理兩科,而且課程都是線上的」「我不算累的,我的幾個朋友更忙些,整個暑假都沒有見過面,都有課外班,能把時間湊在一起很難」……中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