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大部分父母都曾經對自己的孩子說過,要向身邊優秀的同學學習,不斷提高成績。但是有的父母卻忽略了自己也應該要向身邊優秀的家長學習,只有父母先充分了解到為人父母的所需具備的能力,才能讓孩子有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3個兒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陳美玲分享經驗
陳美玲博士年輕時曾經做過明星歌手,她當年在事業上升期就選擇退隱,反而是到國外進修了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直到今天,陳美玲憑藉著教育出3個優秀的兒子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3個兒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陳美玲以「過來人」的成功經驗向廣大父母提出告誡和真誠建議,這10件事父母最好別做。
父母最好別做哪些事情呢?
不要和別人家孩子比較
處處誇讚「別人家的孩子」幾乎是廣大中國式父母的通病,孩子們從小到大也少不了被拿來比較。
但是這樣只會讓孩子沒有自信,缺乏自我肯定的能力。
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
為了引起孩子做事的動力和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許多父母都會用物質來獎勵孩子。
想要孩子保持積極性還是要通過更有意義的獎勵方式,否則物質獎勵對於孩子的吸引力只會越來越小。
不要制定時刻表
為了讓孩子在學習時間認真學習,在放鬆時間好好休息,父母會想到制定時刻表這個主意。
陳美玲博士則認為學習和玩是無需區別太開的,寓教於樂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多興趣。
不要報課外班
父母讓孩子在課後再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已經成為了常態,但是陳美玲博士認為這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課外補習班能帶給孩子的好處遠不如帶孩子出門走走,這樣反而能讓孩子學到許多課堂上沒有的東西。
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大多數父母都會以孩子不成熟、考慮問題不全面等理由替孩子在重要事情中做選擇。
其實只有讓孩子參與自己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的選擇,孩子才能為了自己的選擇背負起應有的責任。
不要反對高中談戀愛
談戀愛是讓廣大父母們談之色變的一件大事,相信支持孩子在高中期間談戀愛的父母屈指可數。
但是陳美玲博士認為談戀愛可以讓孩子學會愛護他人也學會愛護自己,所以不應過度反對孩子談戀愛。
不要打罵孩子
我國的部分父母仍然奉行「棍棒教育」,認為孩子在這種嚴厲的打罵下才能更聽話。
但是打罵孩子並不能讓孩子真正地明白道理,反而還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不要對孩子撒謊
很多時候,父母答應孩子一些事情只是「權宜之計」,甚至還會對孩子撒謊。
殊不知父母的謊言會讓孩子失去相信他人的能力,無法信任他人的孩子只能活在強烈的孤獨感之中了。
不要為了工作忽略孩子
父母要賺錢養家所以不得不暫時拋下孩子外出工作,但是父母卻不能為了工作而忽略孩子。
大部分孩子都十分珍視和父母相處的時間,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不會快樂。
不要讓孩子「等一等」
「十萬個為什麼」是孩子成長到某一特定階段的特性,當孩子發問時,父母儘量不要告訴孩子「等一等」。
父母直面孩子的問題,哪怕告訴孩子等下大家一起尋找答案,也比無視孩子的問題要好。
和你說句貼心話
每個父母都無法做到完全不出錯的十全十美,只能是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作為父母的稱職程度,和孩子共同進步。
今日話題:你在生活中有坐過這些事情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