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證券--醫藥外包行業周報:A+H已成大勢 藥篩CRO不斷突破行業...

2021-01-21 同花順財經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報告導讀市場一般認為CXO 的高估值已經透支了景氣度的預期,不同於市場的認識,我們認為市場忽略了國內醫藥CXO 不同細分賽道全球分工滲透率、邊際能力的加速拓展帶來的變化,這兩點奠定了我們持續看好國內醫藥CXO 且不同於市場觀點的基礎;本篇醫藥外包周報再次強調A+H上市的新動向,以及這種動向所反映的國內醫藥CXO 國際化拓展方面邊際變化。

  投資要點? 上周醫藥外包板塊表現:外包「A+H」雙資本布局已成趨勢,持續跟蹤中報業績8月3日至8月7日,醫藥外包板塊整體下跌1.73%,跑輸中信醫藥指數1.48個百分點。本周CXO 板塊分化明顯,其中,維亞生物、量子生物(300149)表現較為強勁,周累計漲幅分別為15.80%、9.11%。藥石科技(300725)、亞太藥業(002370)本周跌幅較大,分別下跌8.81%和7.94%。量子生物於8月4日公告擬發行H 股,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成為國內第5家構建了A+H 雙資本平臺的CRO 公司,帶動次日股價上揚8.79%。此外,維亞生物於8月9日發布公告,計劃以25.6億人民幣收購朗華製藥80%股份,進一步推進了小分子CMO 賽道布局。我們發現,「A+H」雙資本布局已成趨勢,公司一方面拓展了融資渠道,同時也可以更好的布局國際市場,提升天花板。早期藥物篩選CRO 企業維亞生物不斷拓展商業模式,從服務換現金到服務換股權,此次布局CMO 將為公司業績帶來較大的彈性,市場關注度高。我們建議持續關注受製藥創新升級紅利的上遊CRO板塊。

  行業動態跟蹤:維亞生物收購小分子CMO,凱萊英(002821)中報業績恢復《「服務延伸+投資孵化」,藥篩公司突破CXO 天花板―從維亞生物看研發產業鏈早期公司商業模式》:1)早期CRO 公司商業模式可拓展性強,突破行業天花板。2)藥物篩選平臺構建核心競爭力,股權投資積聚未來利潤增長點。3)維亞生物空間:2021-22年服務鏈延伸+投資孵化進入利潤兌現共振期,我們按照樂觀/中性/悲觀三種情形假設,分別對EFS 業務進行DCF 模型法估值,認為EFS 板塊將貢獻105.64億(樂觀)/79.90億(中性)/57.96億(悲觀)的市值。

  維亞生物擬收購小分子CMO 朗華製藥80%股權,公司CDMO 賽道布局穩步推進:2020年8月9日,維亞生物公告與朗華製藥達成戰略整合協議,擬收購小分子CMO 朗華製藥80%的股權,代價為人民幣25.6億元,將以現金支付。這是維亞生物與朗華製藥的戰略合作進一步推進。此次收購協議業績承諾由1.4億上調至1.6億元,收購比例由60%調整至80%,彰顯了協議雙方對未來業績的信心。維亞生物去年外包板塊業務淨利潤1.15億元,朗華製藥的成功收購將為公司外包板塊業務帶來較大的業績彈性。同時,CDMO 板塊 也將與EFS 業務產生較強的協同效應,後續隨著EFS 業務規模化不斷擴大,項目的進一步成熟,孵化的項目將不斷強化CFS 業務的服務能力,為CDMO板塊帶來較強的導流效果。

  凱萊英2020半年報業績簡評:產能釋放疊加商業化訂單進入交付期有望帶來全年業績快增長:2020年8月7日,凱萊英發布2020年半年報,實現收入12.66億元(YOY15.81%),歸母淨利潤3.16億元(YOY37.63%);扣非後歸母淨利潤2.77億元(YOY36.82%)。我們認為:1)公司2020Q2收入逐步回歸正常水平,成本控制效果明顯帶來盈利能力提升更快。2)商業化項目進入訂單交付期,產能釋放有望帶來2020H2業績持續放量。3)國內CDMO 訂單未來1-3年有望持續貢獻增量,規模化效應逐步體現有望帶來毛利率持續提升。

  量子生物擬在港股上市,A+H 股雙資本布局成為CRO 龍頭企業的必然選擇:2020年8月4日,量子生物發布公告籌劃發行H 股股票並在香港上市,募資將用於增強藥物研發和生產服務能力,加大業務拓展方面的投入,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等。量子生物將成為A 股第五家「A+H」布局的CRO 企業。我們認為這體現了在A 股相對優勢的估值比較下、外包領域國際化拓展的大趨勢及必要性。我們認為「A+H」股雙資本布局已成為CRO 企業拓展行業天花板的共同選擇,能夠極大的推動公司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建立國際形象,幫助投資者和客戶更好的了解公司,為公司全球化布局及未來戰略發展帶來長期利好。

  投資建議我們建議關注泰格醫藥(300347)、藥明康德(603259)、康龍化成(300759)、昭衍新藥(603127)、凱萊英。從中長期景氣度的角度,我們看好已建立比較好的全球影響力、並處於能力持續突破的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從短中期業績彈性角度,我們看好受益於中國市場紅利、並處產能持續拓展階段的泰格醫藥、昭衍新藥;同時特別提示關注產業轉移處於初期、自身能力持續驗證的CDMO 產業,如凱萊英。

  風險提示行業政策變動;創新藥研發景氣度下滑;訂單短期波動性。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yqz

相關焦點

  • 證券之星 泰格醫藥:國內臨床CRO龍頭 處於優良賽道 將分享CRO行業...
    行業地位:國內臨床CRO龍頭企業泰格醫藥在2019年協助開展了中國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一類創新藥審批的研發;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2019年泰格醫藥在臨床相關服務收入和開展臨床項目數量方面都是第一名,在國內臨床CRO市場份額高達8.4%,是國內臨床CRO龍頭企業。
  • 中國生物醫藥外包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國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生物醫藥外包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可以幫助投資者準確把握生物醫藥外包行業的市場現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作出生物醫藥外包行業前景預判,挖掘生物醫藥外包行業投資價值,同時提出生物醫藥外包行業投資策略、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建議。
  • 第二屆新浪金麒麟醫藥生物行業最佳分析師:第一名海通證券
    第五名 長江證券高嶽團隊部分國內先行企業的國產創新藥已逐步進入收穫期2018年國家醫保局的成立及集中採購等系列藥政改革措施的落地,觸發了新一輪的行業迭代。而經過兩年的劇變,賽道的更迭已基本穩定,新的潛力方向逐步清晰。
  • 火石研究院 | 全球CRO行業現狀
    醫藥外包成為主流趨勢,全球CRO行業發展迅速,亞太地區憑藉國際比較優勢成為最有潛力的發展地區。研發費用投入的提高及新藥研發難度的上升為CRO市場帶來巨大增長潛力。1.
  • 2020年版中國生物醫藥外包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生物醫藥領域研發外包服務的範圍已大幅拓寬。  **年,全球CRO市場規模為196億美元,**年達到552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6.42%。以15%的增長率估計,**年全球CRO市場將達到700億美元,其中臨床前研究約佔59%,臨床前試驗佔41%。
  • 快訊:醫藥生物行業指數漲1.33% 豐原藥業漲停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吳珊 見習記者 楚麗君12月15日,醫藥生物行業指數拉升,截至10:00,醫藥生物行業指數漲1.33%,位列申萬一級行業指數漲幅前列,行業內超六成個股上漲,其中,N立方漲32.04%
  • 國盛證券--醫藥生物行業2021年度策略:醫藥黃金時代行情不會缺席...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一、回首2020,醫藥如何走過?總體上來看,2020醫藥先抑後揚,一度領跑全行業,8月後震蕩回落;年初以來申萬醫藥漲幅在全行業中排名第六。市場對疫情走勢的預期成為醫藥行情的主導因素。
  • 2020-2026年中國醫藥研發外包(CRO)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趨勢...
    在金融危機之後,醫藥企業把研發類業務進行外包的動機越來越強,外包比例越來越高,外包環節也不斷拓寬,已經基本覆蓋到新藥研發的所有環節。從**年至今,中國的CRO行業已有**年的發展,並形成了一定規模。在醫藥保健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中國CRO市場已經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聚焦四大主線
    根據麥肯錫調研,中國醫藥行業對全球的 貢獻不斷增長,上市前研發貢獻從 2016 年的 4.1%增長至 2018 年的 7.8%,上市新 藥數從 2016 年的 2.5%增長至 2018 年的 4.6%,雖然基數較低,但增長迅速。
  • 千億市場,CRO行業四大天王PK終極版,到底誰更勝一籌?
    醫藥這個行業存在很多機會,被稱之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因為它的底層邏輯非常強且是不可逆的。醫藥行業的發展與人們的醫療健康需求密不可分,隨著吃穿住行甚至享樂被滿足之後,人們的健康意識提升,促使醫藥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
  • 中國醫藥製造外包(CMO)行業發展回顧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
    不過,隨著中國的醫藥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以及人才優勢和成本優勢的日益凸顯,國內CMO行業將快速發展。  《中國醫藥製造外包(CMO)行業發展回顧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在多年醫藥製造外包(CMO)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醫藥製造外包(CMO)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醫藥製造外包(CMO)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醫藥製造外包(CMO)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醫藥行業中期投資策略:科技引領未來
    由於醫藥行業的特性,科技進步所帶動的療效優化,有望帶來更大的需求和業務附加值,使得行業規模不斷擴容。這很可能會成為下一階段挖掘行業投資機會的重要抓手。醫藥創新:產業爆發期漸行漸近,資本熱度不斷升溫 創新,是醫藥產業鏈金字塔的頂端,也是醫藥企業永恆的發展方向。2019 年至今,創新藥及其配套產業鏈的發展正在不斷加速,資本市場熱度亦在不斷升溫。展望下半年乃至未來幾年的醫藥板塊投資,我們預計醫藥創新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醫藥CRO: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
    CRO定義CRO 又稱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為新藥研製提供技術服務:藥物篩選、藥學研究、臨床前試驗(藥物評價)、 臨床試驗(Ⅰ期-IV 期)、藥物警戒服務、註冊服務等。受制於新藥研發成本高、周期長、成功率低等因素,製藥企業逐步調整藥物研發體系,將一部分藥物研發工作外包給 CRO 企業,以控制成本、縮短周期和減少研發風險。截至 2015 年底, 全球 CRO 公司的數量已超過 1,100 家,承擔了全球近 50%的新藥研發任務。
  • 中金醫療健康2021年展望:加大醫藥行業配置,關注三大方向投資機會
    展望2021年,我們依然看好醫藥賽道,建議加大醫藥行業配置。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雖然醫保控費每年都在進行,但我們預計醫保支出未來仍將保持雙位數增長,行業長期成長性無憂。從機構配置角度來看,經歷了2020下半年的調整,機構醫藥持倉都處於低位,隨著創新藥醫保談判的結束,板塊見底,我們預計後續整體配置有望持續提升。
  • 未來5年醫藥行業最確定性的機會!高瓴已重倉下注,有哪些公司值布局?
    不僅如此,且中國年癌症死亡人數遠大於美國,並且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一是國內腫瘤患者發現病情在期晚居多:國內預防段醫學發展較為滯後,居民癌症早篩意識較差,所以往往國內癌症患者通常發展到了晚期才會去醫院就診,嚴重耽擱病情治療。 二是用藥結構差異:國內抗腫瘤用藥結構也與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異,可以從下圖看到,以單抗為代表的生物靶向藥上市品種少,市場佔比僅為10%。
  • 醫藥生物行業41家公司股價翻倍背後:疫情是行業發展試金石 創新成...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張敏對很多行業來說,2020年都是富有挑戰和壓力的一年,也是值得銘記的一年。 這一年,在疫情衝擊下,醫藥生物行業(按申萬行業分類)成為抗「疫」先鋒。口罩、呼吸機、檢測成風口 站到抗「疫」第一線 疫情突發為2020年的醫藥生物行業帶來極大挑戰。今年上半年,醫藥行業從研發、生產、流通到採購、臨床使用等,各個環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醫藥製造類企業的業績增速也普遍呈現下滑趨勢。
  • 「博濟醫藥」創業板上市,醫藥臨床CRO公司受市場認可
    2015年4月3日訊 /生物谷BIOON/ --廣州博濟醫藥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不超過 1,667 萬股人民幣普通股(A 股)(以下簡稱"本次發行")的申請已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許可【2015】539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從核心到中堅、跨越「不可能三角」
    公司不斷提升自身在安評領域的服務能力,提高客戶黏性。2)「增 量突破」:我們認為一是海外客戶的拓展,公司美國子公司昭衍加州今年在市場開拓有重大突破, 海外業務提供增量;公司收購 biomere,提升美國市場影響力和服務能力;二是公司在產業鏈業務橫 向多樣化和縱向延伸打破原有天花板,已公告進入藥物警戒服務領域、藥物臨床試驗領域;新拓展 業務還包括實驗動物模型研究、非藥物評價領域。
  • 太平洋--醫藥行業周報:舌下脫敏賽道優良 長期穩健增長趨勢確定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本周周報我們談談舌下脫敏製劑發展階段以及行業發展痛點,並討論目前是否具備突破的條件。上周(10月12日-10月16日)生物醫藥板塊復甦勢頭良好,實現周漲幅3.19%,跑贏滬深300指數0.83pct,跑贏創業板指數1.26pct,在30個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五;醫藥所有子板塊均錄得正周漲跌幅,其中醫療服務、醫療器械和化學製劑分別上漲4.66%、4.21%和3.27%。
  • 2020年,我國CRO行業規模有望達到975億元
    【製藥站 行業動態】數據顯示,截至7月8日,科創板共受理33家生物醫藥相關企業的上市申請。這33家企業共涉及醫藥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研究和試驗發展、食品製造業以及橡膠和塑料製品業5個細分行業。其中,有2家企業屬於「研究和試驗發展」細分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