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旦撒嬌胡鬧,管教起來難度挺大的,跟生氣難過的孩子講道理,又聽不進去。孩子乖的時候又很乖,但是調皮搗蛋起來也確實讓人頭疼。
不久前網絡上曝出的孩子對父母拳打腳踢的新聞,而評論裡的網友大多都是在指責孩子的父母。
一家三口在商場逛,五歲女兒打扮精緻,穿著公主裙,扎著馬尾。媽媽明顯是家庭主婦的打扮,一身樸素的衣服,爸爸身著牛仔褲,黑色的大棉服,緊隨在老婆女兒後面提著大包小包。
媽媽試衣服的時候,一旁的女兒看到外面有賣氣球的路過,就吵著媽媽要氣球,媽媽正穿著店家的衣服,走出去不合適,就讓一旁站的爸爸幫女兒去買。可沒成想爸爸對女兒的要求完全不予理會。
爸爸太過嚴肅,女兒也不敢招惹爸爸,便把願望沒被滿足的怒氣發洩在媽媽身上。只見她走到試衣服的媽媽面前,連踢了媽媽三腳,還一邊氣乎乎地責難媽媽。媽媽也習慣了女兒這樣的行為,只是抬腿擋了沒有要教育女兒的意思。
和媽媽對孩子的忍耐不同,一旁的爸爸一腳便表明了態度:並告誡女兒不能夠這樣任性妄為,媽媽看到後下意識護著孩子。
女兒被爸爸踢了一腳差點沒站穩,只能一邊扶著旁邊的鏡子一邊揉屁股,看到爸爸走後,就鑽到了媽媽的懷裡痛哭起來。
用打罵的教育方式不一定正確,縱容孩子更不是長久之計,這樣只會助長孩子為所欲為的個性。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踢打父母是不尊敬的行為,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出自於父母身上。
為避免孩子太過任性父母要怎麼做?
1、疏導孩子情緒
孩子任性耍脾氣的時候多半是一些願望得不到滿足,這時候孩子正在情緒上頭,是聽不進去話的,無理取鬧的。這時候父母說什麼都是不管用。應該先疏導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冷靜平靜下來,之後再講道理進行教育才是比較正確的。
2、轉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並不集中,有時候在情緒上頭,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話題上,孩子可能就會忘記原本糾結的事情,從而冷靜下來。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再跟他們好好說話,他們會更容易聽進去。
3、事先"約法三章"
很多孩子任性都是因為沒有原則,父母沒有底線,太過於寵溺。孩子對父母底線的挑戰一次次刷新,這樣會助長孩子的任性。事先跟孩子約法三章,跟孩子一起商討什麼是能做什麼是不能做的。
有一些孩子提出來的要求,他自己執行起來也會更加自覺。在孩子胡鬧的時候,提出"這可是我們之前約定好的哦",這時候孩子會比較容易找回理性。
4、堅定原則
教育孩子不能心慈手軟,該堅持的原則上的事情就是要堅持,底線一定要守住。一般孩子哭鬧起來,家長要不然就是不忍心,要不然就是懶,不願意花時間管。
堅持原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會跟孩子僵持很久,但是家長要堅持原則。自己對底線的讓步就是對孩子的縱容。
首先要明確,孩子任性不能因為不懂事就不管教,若是不加以束縛,之後可能更管不動,發展成叛逆等後果。管教孩子要有技巧,也要有耐心。跟孩子做朋友,站在他們的角度理解他們,堅持底線,多花時間,任性的孩子也終究會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