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是生理上當了父母,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白巖松
執筆:歐陽比文
什麼樣的父母才是合格父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我敢說,以下這兩種肯定不是……
雨天,公路,一位爸爸穿著雨衣,載著孩子前行。
等紅燈間隙,一個起步太急,爸爸騎著電動車衝開了雨簾,坐在後面的孩子卻被甩了出去。
或許是因為雨衣遮擋視線,爸爸對孩子的跌落毫無反映,一直踩著油門前進。
孩子背著書包,跌跌撞撞地在雨中「追爹」,無奈速度慢,聲音小,兩個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雨天路滑,車子穿梭,孩子一路小跑,內心的害怕可想而知。
好在這一幕被後面的好心司機看到,他一路護送,鳴笛示警,提醒大家留神這個奔跑中的孩子。
家長在聽到鳴笛和孩子的哭聲後,終於在過了路口將電動車停在了路邊,本以為是個有驚無險的「重逢喜劇」,結局卻讓人氣憤。
爸爸在看到「失而復得」的孩子後,不分青紅皂白,上去就狠狠地踹了一腳。這一腳讓本已絕望的孩子哭得更兇了。網友都說,是撿來的嗎?
明明是自己的錯,為什麼要怪罪在孩子身上呢?遇到問題不反思自己,卻將孩子當成出氣筒,無能且平庸!對於孩子的關注,尚且不如一個陌生人。
後經警方證實,父親以為孩子自行下車,可這也不該成為踹孩子的理由吧!網友怒懟「撿來的」?
湖北武漢,地鐵2號線金銀潭站,一個女孩子當眾連踢母親6腳,原因僅僅是「母親坐錯車」。
在眾目睽睽之下,穿著紫色上衣的小女孩大顯身手,衝著行李箱和媽媽連踢帶踹,開始沒有踢到媽媽的時候,還很不解氣。
路人看不下去,上前阻攔,險些被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孩所打。媽媽怕極了,她害怕女兒傷人,卻不怕傷害自己,而是連說「沒事」,「讓她(指女兒)別生氣」。
地鐵開走了,留下了「一地雞毛」,野蠻生長的孩子,毫無家教可言。
網上有個段子,當孩子調皮時,心中默念三遍「親生的」,便可心態平和。
可我想說,調皮和熊孩子是兩個概念,路人想要報警也非一時衝動,因為是自己的親媽,便可以肆意妄為。
用懷胎十月的煎熬,養育成人的辛苦,就換來了一個動輒對自己拳腳相加的白眼狼。孩子的暴戾和軟弱的媽媽形成鮮明對比,這是家庭教育的失職。
騎電動車的這位「狼爸」,天然地會將所有的過錯都栽到孩子身上,為什麼不坐好?為什麼在雨天裡跑來跑去?卻從不反思己過,「老子思維」固化。
而這位在地鐵裡的「討好型」寶媽,像個「小綿羊」一樣任女兒揉捏,和「狼爸」正好相反。她在生活中會天然地將所有差池都自己攬下來,和孩子無關,孩子始終是對的,做得不好的是父母!
這種混淆是非觀念的教育,一個任由自己情緒暴走,一個任由女兒蹂躪,從本質上來說都是「恃強凌弱」,欺軟怕硬!
爸爸對弱小的孩子進行「體罰」,等於在告訴娃,下次要長記性,別給老子添麻煩,這是對弱者的欺凌。
突發事件中的反應,是人的本能反應。這次,就這一次,或許就會成為孩子心中的一根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寒了孩子的心,親子關係在悄然中產生裂痕。
真正的「狼爸」,是對孩子嚴而有度,而不是將娃當成私產任意處置。
作家紀伯倫在詩中寫道,「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人世,卻不是你的化身」。
情緒穩定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情緒穩定的孩子,所以各位父母,請不要將你的垃圾情緒傾倒在孩子身上,知恥後勇,而不是「仗勢欺人」的爸媽!
而地鐵中的小女孩,則是被過度縱容的壞孩子,在她的字典裡,只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給我生命如父母,都可以任我打來任我罵,更輪不到旁人說三道四。
這樣做的下場就是,孩子被寵溺無度,無法無天,終將在人生的天平上吃大虧。寶媽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不由得讓人想起那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羊媽」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她應是溫柔的、貼心的,給予子女如水般的關愛和柔情,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港灣,無論他遇到何種難題,想到母親的教導都是充滿力量和感恩。
但這份愛是有底線的,孝敬父母,遵守社會良序公德,不隨意打人、罵人,聽起來像教育小孩子的口吻,卻真的有人做不到!
家長的縱容,如同一朵「惡之花」,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下,會缺乏對生命基本的尊重,也會失去社會對她的包容和尊重。
如果父母不及時懸崖勒馬,社會總會幫你教育一下孩子,別等到那天再追悔莫及。
白巖松在評價「地鐵女孩踢媽媽」時,評價很經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所承擔的責任起碼有51%的控股,先改變自己吧,否則熊孩子會越來越多。
先不談優秀,單說合格的父母,很多人都做不到,先試著做到以下幾點吧。
1)愛孩子,但不強加
調查顯示,84.9%的受訪青年表示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會把他們的想法強加給自己。排序分別是學業、工作、婚戀、愛好、人際溝通。
基本上這也是孩子一生要走的路。很多家長將孩子變成實現自己願望的試金石,反而養出了依賴性強,沒有主見,缺乏生活熱情的娃。
不要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將愛強加於孩子身上。每當覺得孩子的發展不像你想的那樣,多想想紀伯倫的那首詩,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多給她一次嘗試的機會。
學會尊重孩子,多一次溝通,遠比一次爭吵和抱怨要來的好一些!
2)疼孩子,但不溺愛
孩子是自己的骨血,哪個不疼,哪個不愛?愛孩子請深愛,但別溺愛。
很多家長也知道溺愛的危害,卻分不清界限,生怕愛孩子少了,總是拼盡全力去對孩子好。
一個很好的判斷標準,孩子是否只享受愛而很少付出?甚至不懂得付出?
溺愛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在退化,讓他做做家務,去看看父母的辛勞,懂得分享和感恩,而不是坐享其成的寄生蟲,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3)嚴格要求,卻不是毫無道理
「虎爸狼媽」是一個高壓型控制的組合,一味地樹立權威形象,實行打壓式教育,乃至於毫無理由地打擊嘲諷,會讓孩子的天性泯滅,而變成一個「工具人」。
司馬光在《溫公家範》中說:「人之愛其子者,多曰兒末有知耳,侯其長而教之,是猶養惡木之萌芽。日侯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顧不多哉!」
大意是說,孩子兒時就像小樹,兒時不修剪,長得歪歪扭扭,等到長大了再來管,不是要費更大力氣嗎?
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做到「寬嚴相濟」,而且主張「先嚴後松」,這樣才有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行為習慣,也更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
最後,父母的教育「嚴而有理,愛而有度」,這才是真正的父母之愛。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