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的成長曆程、生活環境都不同,這也導致孩子之間的性格、三觀不同,有些孩子平時乖巧可愛,有禮貌懂得尊重人,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而有些孩子卻喜歡惡作劇、自私,成為人人避而遠之的"熊孩子",而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差別,最大原因還是在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些父母不經意的過於寵愛孩子,殊不知,被溺愛的孩子,會以各種形式來報復每一位父母。
在前幾天,有一則視頻上了熱搜,我刷到的時候心情極為複雜,到底是什麼樣的家庭、父母什麼樣的教育才會造就這樣的孩子?
視頻的內容是一個女孩因母親帶她坐錯了地鐵,下車後,這名女孩便對母親不停的抱怨,最後還在地鐵站內當眾連踹了母親6腳,就連當時有好心人勸阻,女孩也不客氣的對路人也動起了手。
先不說女孩踢母親這件事,通過視頻可以看到,母親手中大包小包的拿著非常多的東西,背上不但背著自己的挎包,還背著一個類似書包的肩包,而女兒卻雙手插兜,通過身高來看,女兒年紀也不小了,而這也讓女兒空出手腳來踹打媽媽。
最讓我看不懂的是,被女兒踢的媽媽毫無制止和訓斥之意,全程忍受著女兒莫名的怒氣,因此也可以得出,女兒這番不尊重甚至可以說是惡劣的行為完全是"慣出來"的。雖說在視頻的評論下,有網友指出女兒這麼生氣、媽媽不制止的行為肯定是有原因的,但是我想說,無論是什麼事情,作為子女當眾踢踹媽媽都是不對的。
這類事情並不少見,在前段時間,同樣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視頻,一個4歲的小女孩在商場因為媽媽忘記給女兒買飲料,在媽媽還在試衣服時,女孩便用力的踢起了媽媽,媽媽也同樣沒有制止和反抗,不同的是,這次女孩爸爸正在旁邊,看懂女兒如此不懂事的行為,上去就是一腳,女兒吃痛哇哇大哭了起來。
媽媽,作為溫柔的代名詞,母愛更是崇高,但是如果是逆來順受的母愛,無疑是對孩子的溺愛,而媽媽對孩子的溺愛,又何嘗不是縱容孩子的方式?父母無私對孩子的好只能給自己心理滿足感,只會養成孩子自私的性格,更是毀掉孩子的做法。
盧梭曾:對孩子百依百順會讓孩子成為那個最為不幸的人!
我想,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應該只有無盡的寵愛和溺愛,而應該包含對孩子正確的教育,一個被溺愛的孩子,只會從各個方面來報復自己的父母,比如打破父母的期望、有著闖不完的禍、自私的性格等等,這是孩子對於父母溺愛自己的抗訴。
我相信,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孩子總是理所當然、下意識的,但是,無底線的愛是對孩子畸形的愛,是溺愛,我們可以寵愛孩子,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但是我們要設立自己的心理底線,當孩子觸碰到底線時,我們必須及時教育和制止孩子,讓孩子有自己的規則觀。比如說平時孩子調皮些沒關係,但是當孩子不尊重長輩沒大沒小時,我們就應該去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
為人父母,既然我們都知道溺愛對孩子不好,那為什麼還有那些被溺愛的熊孩子呢?這是因為家長們沒有正視自己的教育,打心底認為自己並沒有溺愛孩子,當孩子犯錯後,不單會以"孩子還小"來為孩子逃脫,而是因為自己也認為自己孩子還小,犯錯沒關係,家長不願意細想自己是否做錯了,不去正視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從而讓孩子長期處於溺愛中成長。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地鐵站女兒踹母親這件事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