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底線的縱容,傷害孩子最深。
前兩天,知乎上一條#因坐錯地鐵,女孩猛踹母親#的視頻引起了數百萬網友的關注。
視頻中,女孩雙手插兜,用腳瘋狂地踹向一旁背著厚重大包,手提兩個行李箱的母親,短短幾秒之內,踹了6腳,看著被打的母親一動不動,女孩又伸出手用力推搡,將母親狠狠推向一邊。
而讓女孩暴跳如雷的原因,只是因為母親坐錯了地鐵。
旁邊的路人看不下去,剛上前勸阻,就遭到了女孩的毆打,直到這對母女上了地鐵,這場鬧劇才得以消停。
令人感到荒謬的是,在她們坐上地鐵後,這位母親面對女兒的暴力行為,非但沒有對其進行教育,反而輕聲細語地安慰。
打開評論區,清一色的留言都是對母親的指責:
咎由自取,都是父母慣得;
這樣的父母根本不值得別人同情,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反而孩子是被這樣的父母害了;
自作自受,作為媽媽不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以後社會會幫她管教的;
……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但這份愛並不意味著一昧地縱容。
那些被過度縱容的孩子,人生早就被來自父母的溺愛慢慢摧毀了,他們之中沒有一個能成長為優秀的人。
1
慣子如殺子
大家還記得7年前,轟動一時的「李天一」案嗎?
李天一是著名歌唱家李雙江與夢鴿之子,15歲無照駕駛,在北京某小區門口因與一對夫妻發生衝突後,當眾傷人並囂張叫嚷:「誰敢打110」,後被收容教育1年。
(李雙江看望被打的夫妻)
在解除教養不到半年的時間,李天一再次犯案。
2013年春節,未滿18周歲的李天一與同伴在酒吧,將一同喝酒並醉酒的酒吧兼職女性僱員,強行帶到賓館,輪流發生了性行為,期間還對女性大打出手。
在長達近一年的審訊後,李天一因強姦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
而將他進監獄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父母,促使他走向犯罪的每一步,都是李雙江與夢鴿的縱容在推波助瀾:
1歲多時,李天一喜歡汽車,李雙江開車的時候,就把他抱在懷裡;
上學後,李天一因愛打人,在家屬院中出了名的蠻橫,李雙江與夢鴿充耳不聞;
14歲時,李天一想要豪車,夢鴿就把自己原來開的一輛寶馬送給了他;
……
之前在接受新華網的訪談時,對於主持人提出「會不會打兒子」的問題,李雙江回答道:
「不打,捨不得,有時真想打,但不能打,勸說,我們嚇唬一下。還沒打,(他)自己眼淚先掉下來了。」
也正是父母的這種「捨不得」,讓李天一變得無法無天,最終讓他的人生走進了死胡同。
盧梭曾說:
「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因為世界不會對他百依百順,家長對孩子所有的縱容,不捨得教育,到了社會上,終會讓他們狠狠跌個跟頭,再也爬不起來的那種。
2
付出一切
將孩子養成白眼狼
對於大多數的家長來說,總是習慣於向孩子付出所有:時間、精力、金錢……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以此期待孩子可以更好地成長。
可往往,家長越是傾盡所有,孩子越容易被養廢。
在知乎上,有條這樣的帖子:#被慣壞了的孩子後來知道自己被慣壞了嗎?。
最高贊的網友講了自己親戚的真實故事,他的親戚,就是那個被慣壞了的孩子。
親戚家一共四個孩子,從小他就是家中的「小霸王」,家裡凡是有點好吃的東西,都進了他的肚子,好玩的東西,也是他第一個拿到。
但凡產生矛盾,父母經常會對其他幾個孩子說:他還小,你讓著他一點。
一次次的縱容,讓他對父母的付出早就習以為常,甚至變本加厲地向父母索取。
但凡發現父母給了兄弟姐妹其它的東西,他就會大發雷霆,言辭激烈。
在他父母年邁後,親戚非但沒有悉心照料,反倒離他們遠遠的,輪到自己給老人送飯的時候,送的全是餿了的飯菜,每次去都會不耐煩地大聲斥責兩個老人。
後來親戚的母親需要住院搶救,因為怕出治療費,他跳出來橫加阻攔:
「都這個樣子了還搶救什麼,趕緊拉回老家算了!」
我想,這位親戚的父母在垂暮之年,看到養廢的兒子,才會後悔自己當初一昧的縱容與溺愛。
就像文章開頭,那個在地鐵站猛踹母親的女孩。
現在的她只是因為母親坐錯了地鐵,就敢拳腳相向,以後當母親步履蹣跚,對她毫無價值並需要人關照的時候,那她一定會第一時間跑得遠遠的。
父母每一次輕易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都讓孩子多習慣一分,久而久之,父母的辛苦付出,在孩子眼裡就變成了理所應當。
當父母某一天,不再無條件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不再縱容他們時,這些孩子就會開始埋怨、怨恨。
父母傾盡所有,卻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3
對孩子最好的愛
是讓他們分辨是非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曾經說過:
現在的孩子,犯錯成本太低,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
我們對孩子沒有一些控制、抑制、約束,一味以愛的名義對他們讓步,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而這份愛不僅要包含著寬容與理解,更應該為孩子「能做」與「不能做」之間畫一條清晰的分界線,讓他們學會約束自我的行為,知曉是非對錯。
之前,看看新聞曾推送過這樣一條新聞,在陝西某小區,一個10歲的孩子公然在電梯角落裡小便,男孩的母親得知後,當即在業主群中道歉。
不僅讓孩子手寫了一份真摯的道歉聲明,並懲罰孩子打掃電梯一個月。
而這位母親的教育方式,也得到了業主們的一致稱讚。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比起懲罰,讓他們從中直面錯誤,並認真改正,才是父母最應該做的事情。
歌手譚維維曾在一個採訪中,提起年少時偷抽菸的事情。
小時候的她,偷偷學著大人的樣子抽菸,鄰居發現後就告訴了她的爸爸。
譚維維本以為自己迎來的是暴風驟雨,但譚爸卻平靜地對她說:
「18歲之後,你想抽菸,我不會攔著。 但在你長大之前,我有我的義務。所以你還不能抽菸。」
這件事情在譚維維的心中,留下了重重一筆。
在她成名後,當被問及「最感謝的人是誰」時,譚維維毫不猶豫地說:是我爸。
心理學家派克曾說過:
「愛不光是給予,它是合理的給和合理的不給;是合理的讚美和合理的批評;它是合理的爭執、對立、鼓勵、敦促、安慰。」
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最忠實的守護者,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需要督促他們好好成長,讓他們成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
所有的縱容、溺愛、置若罔聞,不僅會讓孩子的人生布滿荊棘,更是一步步將孩子引向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