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一大早,贛州市婦幼保健院二樓門診候診廳已是一片人海。焦躁,緊張,慌亂,疲憊,在一陣陣的咳嗽和哭鬧聲裡蔓延。
當贛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鄭瑞慶推開「專家門診一」辦公室的門,候診的家長立馬會抱著孩子跟進診室,接下來長達五個小時都有人不停地進來出去。這對於鄭瑞慶來說,已經習慣。
鄭瑞慶是贛州市婦幼保健院一名兒科專家,從周一至周五坐專家門診。這天從早上七點多到中午一點半,下午兩點半到晚上九點半,中途他抓緊時間急速地去了兩次洗手間,每次來回,他都等不及手上的水乾淨而是小跑著回診室,在這樣忙碌的狀態下,這天他共接診了128名患兒。這個數據對於鄭瑞慶來說不算什麼,他今年最高的記錄出現在1月14日,那天共看了138名患兒,在平均幾分鐘接診一個患兒的節奏裡,鄭瑞慶只好加快語速,用儘量短的時間和患兒家屬交待清楚。
來就診的患兒當中,大多是家長抱著來診室的,大部分是幼兒園及以下的孩子,一看到醫生手裡的聽診器、壓舌板,就開始聲嘶力竭地哭,手腳亂舞,常常需要家長幫忙,醫生才能看的清、聽得準。對此,鄭瑞慶非常有經驗,他笑盈盈地揚了揚手上的聽診器說:「寶寶,我們來打電話。」在孩子注意力被吸引的那一刻,迅速地聽完心肺、看喉嚨。
鄭瑞慶是過去一個半月內,贛州市婦幼保健院所有兒科醫生的真實寫照。鍾麗珍、梁桂蘭、徐顯玉她們都是長期在兒科專家門診坐診的專家,她們當中年齡最大的已經有65歲了,流感肆虐的環境裡,她們也在忘我地工作。
據了解,從2018年12月起,流感開始波及全國大部分地區,並在2019年1月中下旬達到感染高峰。來勢洶洶的流感,讓原本就緊缺的兒科醫務人員更是捉襟見肘。
作為贛州市唯一一家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贛州市婦幼保健院12月份的兒科門診接診量達到16597人次;2019年1月1日到1月21日兒科門診共接診14669人次,平均每天接診近700人次;兒科住院部天天滿員,甚至「一床難求」。近半個月以來,夜班醫生平均每天接診患兒116人次,最高達150人次。所有兒科醫生每天的工作時間都超過10小時。
實際上,對於今年爆發的流感,贛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醫務人員在應對方面相比去年不管是在硬體還是軟體上,都更加有力,心理上也早有準備。據贛州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李兵飛介紹,冬季乾燥、氣溫低再加上陰雨天氣,使得小孩子極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治療周期往往很長,因此每年1月、11月、12月都是兒童流感高發季。
面對來勢洶洶的流感,醫院一方面從其他部門抽調醫生到門診增加門診數;另一方面通過兒科門診分診叫號系統做好患者就診流程管理,因此,雖然兒科門診量突增,但是流程依舊有條不紊,患兒當天都能看上病,就算碰上夜班就診高峰,患兒也能較好地得到救治。
楊霖就是從兒科住院部臨時抽調到門診坐診的醫生。1月20日周日上午,上完晚班的兒科醫生楊霖正打算休息半天之後帶帶孩子們,家裡兩個孩子輪番發熱,他自己卻天天泡在醫院裡,內心深處對孩子充滿愧疚。沒想到還沒到中午12點,他就接到通知,安排他下午兩點半去門診坐診。下了夜班又要上門診,楊霖雖然有點疲憊但還是準時出現在診室裡。詢問家長、檢查扁桃體、聽心肺、篩查是否流感、然後開藥,如果是腸胃問題就囑咐家長去驗便,一氣呵成。在問診時,他的聲音平穩急速,聽起來很有信心,而一旦他們離開,他的聲音立刻變得低沉。聽起來,他已經非常疲憊。
負責調配醫生排班的醫務科科長康劍說道:「和楊霖一樣,下了晚班放棄休息來上門診的醫生還有陳能輝、徐龍華。他們一接到上班電話,沒找任何藉口,準時來上班,真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