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中國皮影之鄉:皮影戲活化石與創新流派爭鋒交融_網媒...

2020-12-16 山西新聞網

 

  4月1日,「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18全國網絡媒體採訪團來到中國皮影之鄉——渭南市華州區,在薛宏權影子坊參觀皮影雕刻工藝品,現場觀摩華州皮影製作工藝流程,聽取皮影非遺傳承人講解,欣賞傳統皮影戲、現代創新皮影戲演出,並參與皮影DIY製作和演出體驗活動,全面深入了解和體驗華州皮影文化。

  華州皮影源於秦漢,成於隋唐,盛於明清,至今已有兩千餘年歷史。其造型優美多姿,雕刻細膩精湛,染彩絢麗厚重,唱腔動聽委婉,被譽為「中華戲曲之父」「世界電影之祖」,2006年被文化部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皮影的傳播足跡見證了絲綢之路的文化魅力。世界上70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有皮影,據史料記載,世界皮影源於中國,中國皮影源於陝西,陝西皮影源於古華州。華州皮影製作極為精細考究,選用上好的黃牛皮,經泡、刮、磨、刻、染、熨、綴等30餘道工序,純手工精雕而成。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2008年,華州被授予「中國皮影藝術之鄉。」

  華州作為中國皮影之鄉的突出魅力,還體現在皮影傳承流派上的分立、爭鋒、並存和融合。以「碗碗腔」、華州老腔為代表的純正血統的傳統皮影流派,堅持行走村鎮、堅守「一口陳述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演出技藝。保留了皮影最原始、最民間的文化形態,是世界皮影戲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以薛宏權等為代表的皮影傳承人,則對皮影雕刻、演出、創作、工藝品等做出大刀闊斧的創新,致力於將皮影文化元素與校園文化、動漫文化、互利網文化等當下大眾文化相融合,致力於吸引更多「青少年和年輕人」加入皮影文化群落,使得皮影在創新和與當前大眾文化融合中得到更好的傳播與傳承。

  薛宏權和他的團隊對皮影戲演出做出多項重大創新,是陝西皮影和中國皮影創新流派的中流砥柱,是陝西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創新是最好的傳承。創新是為了融合當下生活題材,適應當代審美潮流,能夠貼近市民藝術生活、承載時代文化精神的皮影才是能夠活下去、傳承好的皮影。」

(責任編輯:袁君)

相關焦點

  • 河北省各流派皮影戲集結亮相河北皮影藝術展
    原標題:河北省各流派皮影戲集結亮相河北皮影藝術展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培育、涵養文化生態,展示河北省列入國家級、省級非遺名錄項目的皮影戲保護成果,豐富活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由河北省群眾藝術館、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唐山、秦皇島、滄州、邯鄲市群眾藝術館、非遺保護中心協辦的河北皮影藝術展於
  • 【文化·視點】皮影戲的眾多流派
    【文化·視點】皮影戲的眾多流派  皮影戲在我國流傳地域廣闊,在不同區域的長期演化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各地皮影的音樂唱腔風格與韻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戲曲、曲藝、民歌小調、音樂體系的精華,從而形成了異彩紛呈的眾多流派。比如有:  環縣道情皮影戲: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優美獨特的道情音樂唱腔和精湛的皮影製作及表演上。戲班演出時,前臺一人挑杆表演,並承擔所有角色的坐唱念白,後臺四五人伴奏並「嘛簧」,一唱眾和,粗獷高亢,獨具風格。其伴奏樂器有四弦、漁鼓、甩梆子、簡板等,音色獨特。
  • 中國民間古老藝術——皮影戲
    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在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國民協皮影藝委會發布H5視頻:巧借抖音元素,科普皮影戲知識
    10月9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的支持下,中國民協下屬的皮影藝術委員會與北京龍在天皮影文化博物館聯合發布H5視頻,並巧借抖音等元素向年輕人們推廣和科普皮影戲文化。皮影戲被譽為「百戲之祖」,也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隨著時代發展,皮影戲從業人員逐年減少,甚至有大量劇目已失傳。
  • 小夥創新皮影戲表演 為小學生創作皮影童話劇
    一方面,藝術與人類生活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如果生活方式變了,藝術焉有不變之理?另一方面,如何讓真正有生命力的東西留下來,更好地存在於我們的日常之中。 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斷革新、不斷創新的歷史。最切合實際的答案,或許只有一個:讓更多有學識、有眼界、有激情的年輕人參與進來。 在西安市臨潼區,延續了四代的「孫家」皮影,正在嘗試創新和轉型。
  • 戲曲 皮影戲的藝術流派
    藝術流派綜述浙江皮影浙江海寧皮影戲位於錢塘江北岸的浙江省海寧市境內,至今流傳著具有南宋風格的古典劇種——海寧皮影戲。再則,海寧盛產蠶絲,民間有祈求蠶神風俗,皮影戲也因長演「蠶花戲」,稱作「蠶花班」。[3]廣東皮影皮影戲陸豐皮影戲是我國三大皮影系統之一的潮州皮影的唯一遺存,陸豐市皮影劇團是廣東省唯一的專業皮影劇團。
  • 傳承千年的文化--湖南皮影戲
    皮影戲誕生於兩千年前,在全國各地都能看到皮影戲的身影,而每個地方的特色不同,也將皮影戲改造的不同,接下來為大家帶來的是湖南皮影戲文化。據傳起源於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現有的史料可考為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臺藝術——中國皮影戲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涵蓋了中國南方皮影的主要特徵;在長期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獨具魅力的藝術風格。保留的傳統劇目有數百種,流派有:長沙皮影、澧縣皮影、衡山皮影、常寧皮影等。
  • 皮影收藏,鍍亮了我的晚年生活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製品的通用稱謂。皮影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它演出裝備輕便,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千百年耒,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流傳甚廣。
  • 中國文化之皮影戲,民間藝術的一種特殊形式
    因此過去皮影戲也是最吸引孩子的表演形式之每當有皮影藝人來到村中時,村裡的孩子都會成群結隊地等在周圍觀看皮影戲。相傳,皮影戲最早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當時皇帝最喜愛的妃子不幸去世,皇帝對其思念不已,整日茶不思、飯不想,將朝政大事完全丟在一邊。
  • 華州皮影: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_本網專稿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今日下午,全國網絡媒體陝西行採訪團來到陝西渭南華州古城,一同參觀了皮影的製作過程,並觀賞了趣味十足的皮影戲。     據了解,華州皮影製作選用上等牛皮為原料,經過刮、磨、洗、刻、染、綴等24道工序精工細作,一件成品需要刻三四幹刀才能做成。其雕刻是採用全國獨一無二的「推皮走刀法」,即:雕刻時扎破牛皮保持不動,來回推動牛皮,這樣刻出的皮影刀口圓潤、線條流暢齊整。  製作過程如此繁雜又精細,但是匠人們在製作時卻如行雲流水一般,既快又穩,可見經驗之豐富。
  • 渭南皮影,如何能走出一條傳承保護發展創新之路
    來自陝西華州、山東泰山、雲南騰衝、甘肅環縣、四川閬中、河北唐山、湖北雲夢、北京京西、河南呂氏、山西侯馬的10省市皮影戲項目,56名皮影傳承人齊聚華州。此次文化藝術周,將舉辦華州皮影精品展覽,全國各地皮影代表作品與雕刻技藝展示,各流派皮影戲展演,學術論壇,華州非遺音樂、舞蹈、曲藝、戲曲類表演,群眾觀摩體驗等多項系列活動,以別開生面的角度,重新解讀華州皮影的風採,活動將持續至5月4日,也為五一假期渭南市華州區的文化旅遊市場帶來新的產品供給,吸引更多觀眾參與到華州皮影的傳承保護與發展。
  • 美國皮影戲大師:曾因《梁祝》愛上中國皮影
    一般人很難相信,這個美國老人已經自娛自樂地在大洋彼岸玩了40年的皮影。  「我屬猴!」一見面,這位外國人已經可以用字正腔圓的中國話介紹自己的屬相。正因為「屬猴」,去年,他在什剎海皮影戲主題酒店裡導演了一部皮影新戲——《西遊記之大戰盤絲洞》,當時吸引了許多皮影戲愛好者,很多人驚嘆在老外手裡,皮影戲的演繹方式會這麼新鮮。
  • 全國獨樹一幟的川西皮影戲 早已揚名海外 被譽為「最複雜的皮影」
    在位於成都市博物館五樓的中國皮影博物館裡,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造型精美、色彩豔麗、形態逼真的皮影。在那個沒有電視、電腦、手機的時代,人們在解決溫飽之餘,像皮影戲之類的民間藝術特別受歡迎。尤其像在受都江堰灌溉之利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腴,衣食無憂的百姓,在生活閒暇之餘,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培養。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皮影戲
    在過去還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創作劇目、創新道具,皮影戲傳承人秦禮剛——方寸舞臺 皮影人生...
    原標題:創作劇目、創新道具,皮影戲傳承人秦禮剛——方寸舞臺 皮影人生(解碼·文化遺產賦彩生活)隨著鑼鼓聲響,湖北武漢花博匯內的古戲臺瞬間熱鬧起來,一塊幕布逐漸亮了起來,劇目名《猴王借扇》緩緩上升,皮影戲正式開始。
  • 孝義皮影戲在西安耀眼亮相
    當日,孝義市皮影戲第八代傳承人、省級非遺傳承人、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研究會會長侯建川,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在碗碗腔伴唱下,為現場專家和八方來客以及市民遊客,展示了孝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皮影戲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皮影文化魅力。
  • 陝西華州皮影展現非遺魅力 有何讓人叫絕之處?
    4月1日,「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18全國網絡媒體主題採訪活動走進華州。華州皮影的傳承和發展吸引了記者們的廣泛關注。在現場,當記者看過皮影的雕刻、著色等工藝後,在華州皮影傳習館裡,工作人員又為記者展示了傳統皮影戲。當皮影版的街舞劇、芭蕾劇、飛天舞姿在屏幕上呈現出來時,吸引許多人拍照錄像,許多人表示,看皮影版的舞、劇還是第一次。
  • 全國民間皮影大匯演暨首屆中國皮影文化發展論壇將在京舉辦
    支皮影院團爭奇鬥豔、齊放異彩;10月10日全天,將在海澱文化館(北館)舉行「皮影精品劇目匯演」,讓專家、觀眾了解不同流派皮影的獨特魅力;晚間將舉辦「皮影劇團領隊與專家座談會」,皮影藝人們暢所欲言,探討皮影如何更好的發展。
  • 獨具匠心的環縣皮影
    【博物館時光】獨具匠心的環縣皮影環縣博物館「人物」類藏品。環縣博物館內的展品。(圖片由李鋒提供)楊文遠「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 這句詩是對皮影戲最妙的詮釋。皮影是皮影戲的通用稱謂。皮影戲是我國古老的劇種,從漢代的「素紙雕簇」開始,經過隋唐時期的發展,至北宋初「繪革社」出現,皮影戲開始流向民間,明清兩代達到鼎盛時期,廣泛流行於全國各地。皮影既是演出的道具,又是獨立的藝術品。根據造型可分為兩個體系,一是北方「重雕簇」造型體系,分布於華北、西北、東北和四川地區。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泰山皮影戲
    皮影戲屬於傀儡戲的一種,也是中國古老的劇種,源於2000餘年前的中國古代長安,盛行於唐、宋。至今仍在中國民間普遍流行,堪稱中國民間藝術一絕。「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製品的通用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