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古老藝術——皮影戲

2020-12-16 宇文魚

皮影戲(Shadow Puppets),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在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由於皮影戲在中國流傳地域廣闊,在不同區域的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見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東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寧夏皮影、陝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隴東皮影等風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這裡我們先著重介紹一下泰山皮影,泰山皮影戲又稱人子戲、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驢皮製成,故又通稱驢皮影,聽其唱,觀其形,無一不透著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樸。據說,皮影戲在泰山已經唱了400多年了,是誰第一個把皮影戲傳到泰山已無從考究。泰山皮影戲的演出方式是立設影幕,俗稱影窗,演員在窗內操縱影人做各種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時有配音的演唱以及燈光、布景、音樂等的烘託。在早時泰山腳下的皮影戲班有十幾個,活躍在泰安城的大街小巷,非常受歡迎。

泰山皮影戲有四個基本特點:1 、在題材上,許多劇目取材於泰山文化傳說。2、在表演上以人少而著稱。3、在皮影製作上,刀法簡練明快,著色對比強烈,蘊含著山東人豪爽的民風情感。4、在唱腔上,以山東大鼓為主,剛中有柔,具有雜家風格,體現了泰山文化的兼容性。 

大汶口文化的流風餘韻、東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齊魯文化的傳承,在泰山演繹流變,形成了泰山民俗的基因,以泰山眾多神話傳說為素材的泰山皮影戲,傳訟智慧和正義,弘揚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比如像廣大民眾熟悉的《泰山石敢當》《碧霞元君》等劇目舊盛不衰,一直唱到今天。

泰山皮影經過歷代傳承,不斷發展和完善,於2007年首批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一貫繼承、弘揚、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皮影戲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種,我們應該繼承與發揚!

相關焦點

  • 電影起源,中國最古老的電影,皮影戲
    在講述電影之前,我想先講一下皮影戲,雖然國外的電影要比咱們中國發展的早,但是咱們中國早在西漢就有了類似於電影的產物,就是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皮影戲。這可是咱們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2006年,皮影戲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民間藝術特殊種類,皮影戲
    #皮影戲#皮影戲皮影戲#皮影戲是民間藝術的一個特殊種類其實,皮影戲能夠表現的題材範圍是相當廣泛的,至少那種說它不能夠或不容易表現現實生活題材的老說法應該毫不吝惜地拋棄。《劉胡蘭》這個現代革命鬥爭故事劇目演出的成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關於這種戲劇的起源,雖然現在只有一些神話、傳說或揣測的說法,可是,遠在宋朝,它已經確實存在,並且在一些主要方面和這種戲劇的情形大致相近了。
  • 當古老皮影戲遇到現代輕喜劇—看傳統藝術如何「潮」起來
    原標題:當古老皮影戲遇到現代輕喜劇——看傳統藝術如何「潮」起來   一塊幕布、一盞明燈,兩張方桌、五人戲班,幕布上,幾張皮影在藝人操控下,隨著時而婉轉、時而激昂的唱腔上下翻飛
  • 河北唐山民間藝術皮影戲
    皮影戲,發源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華縣(古華州),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始祖」。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土影戲」,有的地區叫「皮猴戲」、「紙影戲」等,是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
  • 兒童皮影戲《曹衝稱象》趣味詮釋傳統藝術
    兒童皮影戲《曹衝稱象》趣味詮釋傳統藝術2015年06月29日 14:29:44來源:新華娛樂    八喜·第四屆「春苗行動」北京市優秀少兒題材劇目展演的劇目之一的原創體驗式兒童皮影戲《曹衝稱象》於27日在海澱區圓明園皇家皮影戲苑歡樂上演
  • 敘皮影丨觀一場古老的皮影戲,感受歲月在歷史下的剪影
    導語皮影戲,就這樣在單薄的製版上,漸漸被歲月填充豐滿,成為了中國最古老的"電影"。燈火闌珊之處,小小的剪影,經那一雙雙巧手的擺弄,交織出了不同的故事,方寸之間,即是人生百態。如今皮影戲已經退出生活的舞臺,可在歷史的收藏頁,還有那錯落有致的鑼鼓點,依然在為那抹光影而鼓動。
  • 英孚教育英語課堂之傳統中國表演藝術——皮影戲
    (2019年8月15日,上海)活靈活現的影人在白色的幕布上舞動著,這就是帶著濃厚的鄉土氣息的皮影戲。皮影戲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在過去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是一個特別受歡迎的娛樂活動。現在,真正的手工皮影已經越來越稀少了,但還是中國的一個重要文化產品。
  • 中國皮影戲的歷史與演變
    講故事通常將中國歷史和文化融合在一起,並受到兒童和成人的共同慶祝,伴隨著奇特的音樂,融合了中國豐富的歌曲和文字文化歷史。戲曲,講故事,美術和歷史作為皮影戲合而為一。所使用的皮影戲通常由透明塑料,水牛和驢皮製成。有才華的中國藝術家將設計的複雜輪廓雕刻到所選的材料上,然後將它們染成鮮豔的色彩。接頭採用輕螺紋製成,可靈活移動。
  • 植根於民間的皮影戲,流傳地城廣闊,流派異彩紛呈
    皮影戲也叫「影戲」、「燈影戲」、「土影戲」。它是用牛皮、羊皮做成各種人物、動物造型。在表演皮影戲的時候,需要在臺前搭上一塊白布,在用特製的燈照上光,配上鑼、鼓等的伴奏, 讓皮影的形象非常的生動活靈活現。皮影戲的出現非常的早。
  • 皮影戲:歷史悠久的民間戲劇,曾東學西漸傳到奧斯曼土耳其
    而中國戲劇(China Drama) 主要包括戲曲和話劇,戲曲是中國傳統戲劇,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話劇則是20世紀引進的西方戲劇形式。 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堪稱國粹,她以富於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
  • 湖南木偶皮影戲傳承創新 為古老藝術開拓新市場
    靠改革創新走出困境  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原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劇院)建於1956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杖頭木偶戲和湖南皮影戲的傳承保護公益性單位,代表了湖南省地方文化特色、藝術水準和文化形象,擔負著主導意識形態、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文化交流和公益演出的任務,現有木偶和皮影兩個展演團。
  • 皮影戲:兒時的印象
    皮影戲(Shadow Puppets),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 傳統文化之皮影戲
    擁有這些特點的當然是皮影戲了。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 長沙皮影戲:光影中靈動的藝術和故事
    據考證,皮影戲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傳說始於漢,盛於宋,明朝萬曆(1573—1620)年間得以成熟,舊時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昔日,全國各地都能看到皮影戲的身影,而每個地方的特色不同,也將皮影戲改造得不同,湖南皮影戲主要流行於長沙和衡陽,以及益陽、常德、湘潭等地。
  • 戲曲 皮影戲的藝術流派
    藝術流派綜述浙江皮影浙江海寧皮影戲位於錢塘江北岸的浙江省海寧市境內,至今流傳著具有南宋風格的古典劇種——海寧皮影戲。陸豐皮影是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具有傑出的歷史價值、教育價值和藝術價值。2012年7月,中央電視臺《遠方的家》北緯30度中國行走進仙桃,專題拍攝了沔陽皮影戲的紀錄片,並向海內外播出,極大的提升了沔陽皮影戲的知名度。 仙桃市共有皮影藝術團20多個,皮影藝人近300人,常年活躍在街頭、鄉裡,往日的「五裡三臺唱花鼓,村村垸垸演皮影」的盛景,又在仙桃大地重現。
  • 皮影戲對舞蹈藝術有何影響?及其自身應該如何發展?
    一、皮影戲的相關概述(一)皮影戲的發展歷程皮影戲是我國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屬於中國最早的一種戲曲劇種,也可算作「現代電影始祖」。民間皮影戲藝術家皮影戲的種類繁多,各地區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區別上主要涉及到劇目和聲腔,伴奏的音樂有嗩吶、四弦、大阮、二胡、揚琴等,影窗戶為主要道具,一盞油燈來映射影人和表演動作。
  • 長春:傳統皮影戲成時尚名品購物節亮點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中國民間的一門古老傳統藝術,一般採用獸皮或紙板做成人物剪影,在燈光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中國民間的一門古老傳統藝術,一般採用獸皮或紙板做成人物剪影,在燈光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  眼前這位熟練操縱皮影的人名叫馬彩萍,來自寧夏,學皮影戲已經12年了。馬彩萍表示,隨著對皮影戲的深入了解,讓她從最初的興趣愛好,逐漸變成了對皮影戲的痴迷。
  •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淺析出神入化皮影戲
    引言中國美術館展出過廉振華收藏、整理、繪製的皮影雕刻藝術圖譜;皮影戲劇造型影窗、清代皮影戲「影卷」(即劇本)等七百多件珍品。皮影戲居然登堂大展,說明它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魅力。皮影戲是一種傳統的民族民間藝術形式,乂叫「影子戲」「燈影戲」「上影戲」,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它是集造型藝術、表演藝術、音響藝術為一體,用燈光把人影映現在布幕上的一種戲劇形式。最初的影人和舞臺布景用厚紙雕刻,風格類似民間的剪紙。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皮影戲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揮舞百萬兵」,皮影的藝術魅力名不虛傳,樂器演奏間極具藝術感染力,令人聽罷久久不能忘懷。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皮影藝人在幕後用木桿操控影偶,通過光線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創造出動態的形象。
  • 領略光影藝術傳承非遺文化 煙臺皮影戲欣賞體驗活動圓滿收官
    領略光影藝術傳承非遺文化|「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人」——煙臺皮影戲欣賞體驗活動圓滿收官12月19日下午,煙臺市青少年宮舉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