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皮影戲皮影戲#皮影戲是民間藝術的一個特殊種類,因為皮製人物和布幕舞臺等特殊條件使它過去只限於表演幻想性、誇張性的題材。回想那靈活的、色彩絢麗的種種形象,同時耳朵邊還迴蕩著那些優美的歌唱和音樂,不免為劇中那些悲苦的情狀難眉頭,為那些滑稽風趣的動作、對話愉快地一.笑 ……。總之,那個面積不大但光亮的窗子上所映射出來的形態、動作和波蕩開來的聲音,是富於魅感力,是具有強烈的衝擊力的。其實,皮影戲能夠表現的題材範圍是相當廣泛的,至少那種說它不能夠或不容易表現現實生活題材的老說法應該毫不吝惜地拋棄。《劉胡蘭》這個現代革命鬥爭故事劇目演出的成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關於這種戲劇的起源,雖然現在只有一些神話、傳說或揣測的說法,可是,遠在宋朝,它已經確實存在,並且在一些主要方面和這種戲劇的情形大致相近了。以它內容的豐富有趣,以它表現的巧妙,加上設備簡單,易於流動,對於過去城鄉的廣大人民(特別是農村的貧苦人民),正是一種容易接近、樂於接受的文化食糧。今天,皮影戲這種民間藝術已經有著煥然一新的面貌和精神。它要跟其他姊妹的劇種一樣,用它提高了的內容和演技,對千千萬萬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起到精神上的愉悅和激勵的作用。它具有這種使命,也富有這種能力。
首先,我以為可以擴大各種題材的劇目,尤其是取材於現實生活,特別是革命鬥爭生活的劇目。幻想性題材的劇目(神話、傳說等題材的劇目),在這種戲的傳統劇目上,我想一定不少。但是,它還可以適當增添一些新的題材。因為這種戲劇在表現這類題材上更容易顯示出自己的優點,而這類題材在我國傳統及近代的人民創作中又是個取用不竭的寶庫, 其中有許多還是經過其他的藝術形式(如說唱等)或別的劇種運用過,並且取得成功的。
在擴充劇目的問題,上,我還想到幽默、諷刺故事的題材,換句話說,就是希望新編演一些取材於民間笑話或喜劇性的現實生活故事的劇本。這不僅是為了適應人民精神生活的某些需要,也是要使這種劇種便於誇張的特點能夠更好地發揮。已有的腳本似乎不妨慎重地改動一下。自然,要的確勝過原來的,又沒有顯著的副作用(如破壞劇情的統一性 或固有風格等)才好。至於新編寫的腳本,這方面自然比較容易處理了。文字既是整個戲劇的一部分,又是它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那些唱詞又是映在字幕上,因而白紙黑字清楚地印入廣大觀眾腦裡的,這就必須儘可能地使它完美些。這樣做,歸根結底,是要使整個戲劇發生更大的魅力,發揮更深入的作用。
再次,我覺得在常用技術上,有些地方也可以考慮改進。例如更好地處理劇中活動人物和人物的活動部分。就我所看到的大多數劇目,活動人物大都限於一個主角, 那主角的活動部分往又限於一隻手和頭、胸部。是否可以考慮:在某些較多人物出場的場面中,活動任務的範圍和人物活動的部分適當擴大些?又如人物轉動方法也要改善。在演出時,由於劇中人物的轉動較多或太快,使布幕上的影子現出較多的模糊、飄忽現象。 這多少影響了觀眾的注意力和感染力。
從皮影戲的地域分布看來,它無疑是世界性的一種藝術,而中國的這種藝術在世界上又是相當著名的。曾經有好些外國研究員記錄和談論過它。 他們把我們這方面的情形寫在《世界傀儡戲年鑑》《世界各國的傀儡劇》裡,或撰成《中國影子戲》一類的專著刊布,有的大學的演劇部還演出過我們這種戲劇。對於這種有世界聲譽而又在新社會裡繼續發揮著作用的民間藝術,我們一直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