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很多家長總是在抱怨孩子不聽話、笨拙、不認真、固執……
但是孩子就像是沒有聽見這些話一樣,依舊我行我素。但是家長們有沒有考慮到,這些話其實都是「負面語言」,那麼你又跟孩子說過多少「正面語言」呢?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作者將語言形容成是一塊畫布,家長說的話會映射在畫布上,孩子會從畫布中認識自己。如果家長用消極的語言形容孩子,那麼孩子就會接受消極的暗示,變得不聽話、笨拙、不認真、固執……
而如果家長能用積極的語言形容孩子,孩子接受積極的暗示,變得越來越好。
這樣他們在為人處世時會更受歡迎,面對問題時能更機智、從容的應對,成長為智商、情商「雙高」的孩子!所以,建議家長經常說這4句話給孩子聽,讓孩子接受積極的暗示,變得更優秀。
我們傳統的家庭中,家長是不太和孩子說「愛你」這樣的詞的,愛孩子的表現也都比較隱晦、深沉。
但家長的愛是孩子安全感最大的來源,平常與人接觸的時候,其實就能感受到很多和家長關係好的人,情商會更高、做事情時會更有自信和底氣。
所以家長應該學會將愛說出來,讓孩子明確的感受到你對他的愛護、支持和陪伴,讓他能從家長的愛中獲得能量,成為一個情商高、有自信的人。
傳統的家長,除了不善表達對孩子的愛意之外,還沒有鼓勵孩子的習慣。
但是只批評不鼓勵,孩子只接收到的負面的評價,卻不知道怎麼做是好的,那怎麼可能進步呢?
而且,適當的鼓勵可以幫孩子提升自信,接受更難的挑戰,有助於激發孩子的智力。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德雷克斯說過:「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家長完全可以在孩子完成一件小小的事情後,對他說:「看來你很努力的完成了他,你做得很好!」,或者在孩子經歷小失敗時告訴他:「雖然沒有達到預期,但你已經做的很好了,我看到了你的努力!」
讓孩子明白,做了就比沒做強,他的努力你都能看得到。
當孩子因為沒有耐心而想要放棄或者情緒崩潰時,家長不妨冷靜的告訴他:「多些耐心,總會成功的。」。
有耐心的孩子通常情緒更穩定,情商更高,而且情緒穩定的狀態下,孩子的表現會冷靜,大腦更靈活。孩子在面對各種環境和突發狀況時,都能更快的適應下來。
家長還要避免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主,多問一問孩子:「你是怎麼想的?」。
一方面孩子有了一些事情的決定權後,就要承擔相應的結果,對培養他的責任感有好處。
另一方面,為了能做出較好的決定,孩子需要自己進行思考、採納一些家長的建議,對孩子今後獨立處理問題也有幫助。
所謂「言傳身教」的「言傳」不僅是用語言教孩子怎麼做事,更要用語言鼓勵孩子、傳遞信心,讓孩子能成為閃閃發光的人。
這裡是小蔣談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