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孩子的事情又反悔?這樣做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你知道嗎?

2020-10-03 常青藤爸爸

前段時間,常爸在X乎上看到這麼一個話題,熱度超級高:


當時我第一反應是,爸媽明擺著欺負小孩,說話不算話,還來網上問?這有什麼好討論的呢?!


可轉念一想,其實這個話題很真實、接地氣。


甚至類似的經歷,在我們自己,和我們父母身上也經常發生:


孩子2歲,第一次坐飛機興奮得大喊大叫,家長趕緊捂住孩子的嘴,答應落地就買巧克力,剛下飛機就後悔:巧克力太不健康了,還是給你買酸奶吧;


孩子4歲,今天上幼兒園不哭,就承諾下午第一個接你放學,結果臨下班老闆找談話,別說第一個接了,能在老師下班前趕到幼兒園就不錯了;


孩子6歲,逛商場時孩子指著最新款樂高大套裝吵著要,隨口答應等他過生日就買,終於挨到臨近生日你上網一查,才知道居然要四位數頓時反悔了……


還看過一個孩子視角的現身說法,很有意思:

我今年三十歲了,但是我特別喜歡動物園。每到一個城市我就要先去看看動物園,我的朋友、老婆都懷疑我不正常!為什麼呢?


慢慢陷入回憶當中……


我記得那時候我還沒上學,我媽媽有一天早上和我說,下午帶我去動物園,我可開心了!然後午飯也不想吃,午覺也不想睡。就等啊等啊等啊,終於,下午我媽騎著自行車帶著我出發了!


天有不測風雲,在通往動物園的康莊大道上,開了一家新的衣服店!我媽帶著我在衣服店裡逛。


半個小時,我還在星星眼,看漂亮衣服!


一個小時,我已經想念動物園裡的猴子,他們肯定也很想我!


兩個小時,我開始發現氣氛不對,嚎啕大哭!


然後我唯一的印象就是,我媽拽著我,一邊讓我別哭,一邊和店員討價還價。最後,被我吵得不行,說了一句:以後不帶你出來了!就騎車帶著我回家了!!!


——(來自X乎網友@老虎花)


本來是要帶孩子逛動物園,最後溜溜在新開的服裝店砍了一下午的價,腦補下孩子的感受。


(太喜歡這個故事了,所以還讓動畫團隊畫了張插圖)


這個網友最後說:當父母的,對小朋友儘量要說到做到,因為真的會改變一個小朋友的性格。後來我老婆就經常說我恨不得住在動物園。因為只要在動物園裡,我就會感覺找回了那一天的快樂。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質疑:沒上學時發生的事,能記一輩子?!再說不就是沒去成動物園嗎,以後大了有的是機會再去唄,至於搞成「終身遺憾,難以彌補」的架勢嗎?


別說,還真至於。


2017年,德國的心理學家做了一組研究,發現三歲的孩子不用大人教,就已經知道承諾的意義,並且承諾在他們心裡的分量很重,他們會很聽話地遵守你給出的條件,以此期望你能兌現相應的承諾。


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相信咱們都領會過,娃在得知被我們放鴿子後,是如何「撕心裂肺」、「痛徹心扉」地跺腳撅嘴嚎啕大哭的,那分貝,絕對能達到人類耳朵承受極值。


而事實上,如果父母總是說話不算話,給孩子帶來的不僅僅是心裡那點小遺憾、小受傷,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自控力。


大人不可靠,孩子的自控力還有意義嗎?


孩子會在被「放鴿子」之後,除了氣憤以外,很容易還會產生這樣一種心理暗示:你說話不算話,說好了給我的東西又不給,那我為什麼還要去努力得到?


我們那輩,家長最常用的說話不算話場景就是:先答應我們,考了多少名,就給我們多少錢/買什麼獎品;


後來呢,等我們真的考到了那個成績,他們又不捨得給了,還拿一大堆藉口,站在父母的高位上說教一通:

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居然和我談條件?為你學為我學啊?


跟我要獎勵,我供你上學、給你吃給你穿,這不都得要錢嗎?


所以X乎上有不少因為父母「說話不算數」而「自暴自棄」的:


常爸並不是認可考多少分就要獲得相應的獎勵,也不希望孩子養成凡事都要靠獎勵驅動的習慣。但是,作為家長,你要麼別說,說了就要做到啊!你老是說話不算話,我們的任何約定是不是都毫無意義了?!


2013年發表的更新版的棉花糖實驗也證實了,大人不信守承諾,孩子的自控力就會輕易「掉線崩塌」。


研究人員將28名3-5歲的兒童置於兩種截然不同的環境中:不可靠組和可靠組。


在不可靠的條件下,研究人員給孩子一盒用過的蠟筆,並告訴TA,如果TA可以等一會兒,研究人員會帶著一套更大更好的新藝術用品回來。


兩分半鐘後,研究人員回來解釋說:「對不起,我犯了個錯誤。我們沒有其他美術用品了。你還是用這些吧!」


接著,桌上放了一張貼紙,孩子被告知,如果TA可以等待,研究人員會帶更多更好的貼紙回來。同樣的等待之後,研究人員再次空手而歸。


可靠組經歷了同樣的設置,但不同的是,每次研究員都帶著承諾的材料回來了:第一次帶著一個旋轉的託盤,裡面裝滿藝術用品,第二次帶著五到七個大版的模切貼紙。


在接下來的棉花糖任務中,與實驗者進行不可靠互動的兒童平均等待了3分2秒,而與實驗者進行可靠互動的兒童則等待了12分2秒。不可靠組的14個孩子中只有一人等了整整15分鐘,而可靠組中有9個孩子都等了15分鐘。


最後研究人員總結道:「如果你習慣了被剝奪,那麼不等待就是理性的選擇。」


出爾反爾的結果,就是孩子在失去對你的信任之後,也失去了自我控制的動力,轉而「破罐子破摔」。


事實上,不信守承諾帶來的「惡果」,遠不止於自控力下降。當我們向孩子做出虛假承諾時,其實也是在教育他們:


① 不要相信父母。大人總是教育孩子不要撒謊,可是自己說過的話卻不算話,那麼以後大人的話還能相信嗎?


② 自己也可以這麼做(承諾,然後失信)。我們都說言傳身教很重要,父母都說話不算話了,我為什麼不可以?我為什麼還要遵守原則和承諾?


③ 孩子會認為「我對父母來說不重要」。雖然你並不是有意傷害孩子的感情,但是孩子可能會覺得他對你來說不重要,因為你把對於他來說很看重的東西和願望一拖再拖、甚至「耍賴不兌現」,他自然會認為他在你心中並不重要。


④ 父母不值得尊重。誠實是獲得尊重的關鍵因素。父母不遵守諾言,就是不誠實,所以不值得尊重。


看看吧,以上幾條哪個是我們願意接受的?!


不是我不想說話算數,有時候真的難以做到


其實我們這輩父母,都有一直在努力做到不失信於孩子,儘量給出的承諾都兌現,只是有時候也會陷入兩難。


比如我開頭提到的,孩子愛吃冰淇淋、巧克力,愛打遊戲玩Pad,他們拿這個作為條件,我們打心眼裡不認同,但是也沒有拒絕,等真的要兌現的時候,又會猶豫;


又或者我們是想著兌現的,但是客觀條件不允許(比如說好了接孩子但是被工作耽誤了),這時候又要怎麼彌補?


所以常爸的建議是:不管你有多想把娃搞定,在涉及到承諾的時候,都要慎重,哪怕不承諾,或者換個你能接受的承諾,都不要「瞎承諾」;


當教養觀念和承諾之間衝突時,首選承諾。信守承諾有多重要,我上文已經說了很多。通過說話算話,給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樹立起堅固的親子關係,永遠是第一位的。


而如果確實因為客觀原因沒能做到,那就好好和孩子解釋,並給予適當的補償,讓生氣失望的孩子,看到你的誠意,感受到被在乎和關注的感覺。


所以針對文章開頭X乎上的問題,常爸的解決方案是:給孩子充值遊戲,並和孩子約定好,打遊戲要有時間限制。


說了這麼多,是希望我們做父母的,能通過信守承諾,給孩子更多「可信任、可坦誠相待」的安全感,最後用X乎一個絕妙的類比,再來和孩子感同身受一下:


你小時候有沒有遇到父母說話不算話的情況?有什麼是讓你耿耿於懷,到現在都還記著的?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總是答應了孩子又想反悔?難怪孩子一點自控力都沒有
    孩子6歲,逛商場時孩子指著最新款樂高大套裝吵著要,隨口答應等他過生日就買,終於挨到臨近生日你上網一查,才知道居然要四位數頓時反悔了……還看過一個孩子視角的現身說法,很有意思2017年,德國的心理學家做了一組研究,發現三歲的孩子不用大人教,就已經知道承諾的意義,並且承諾在他們心裡的分量很重,他們會很聽話地遵守你給出的條件,以此期望你能兌現相應的承諾。
  • 答應孩子考上前三名的條件,事後卻反悔,言而無信的人,有多可怕
    前段時間,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件事:一位父親說自己答應了孩子,只要他考試成績排名全班第三,就給孩子的遊戲充值500元,但當孩子達成目標之後,這位父親又後悔了,於是著急的在網上求助。可能在這個父親看來,孩子還在上小學,對於他的約定可以當成一個玩笑,一笑而過,但當孩子真的認真起來的時候,這個父親卻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
  • 早教知識:你知道父母吵架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危害嗎?
    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早教知識:你知道父母吵架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危害嗎?」這篇文章,家長們一起來看看吧!解更多個更全的早教注意事項以及相關信息,請點擊醫學教育網!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對孩子的傷害,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孩子會變得缺乏安全感,留下心理陰影,性格也會受到直接的影響。表現到孩子身上會怎樣呢?
  • 外界的傷害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影響,取決於父母的態度
    在這些遭受傷害的孩子當中,一些孩子幾乎沒有留下心理陰影,但也有一些孩子終身帶著心靈上的傷痛。外界的傷害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影響,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可以說,只要親子關係基礎好,加上父母正確處理危機的態度,絕大部分意外傷害都不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 滑冰場教練多次拒絕給孩子上課,答應退費又反悔,教練:我沒時間
    導語:滑冰場教練多次拒絕給孩子上課,答應退費又反悔,教練:我沒時間滑冰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許多人也願意去花錢滑冰,不少的家人也為孩子報了學習滑冰的課程,杭州的王女士反映在一家溜冰場給女兒辦了張會員卡學習滑冰,但是這家溜冰場多次拒絕給孩子上課
  • 如果爸媽經常不信任孩子,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您知道嗎?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孩子在這一段時間內認真聽課,課後認真完成作業,這才有自信在你面前拍拍胸膛保證考進前20,結果被你的話無情的傷害到了,這會讓孩子的積極性產生多大的負面影響?危害二:經常給孩子說「不可能」「我不相信你」等等這種非常確定否定的話,絕對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嚴重的創傷,家長試問一下如果你分享一件事情總有人來反對你、否定你,時間長了你還有自信嗎?
  • 不懂拒絕,但答應人家的事情又不能反悔,怎麼辦?
    昨天有朋友問:每次別人提要求或建議,自己來不及思考就趕緊點頭答應。可是回過神來之後才發現自己一點都不想幹,也不喜歡那件事情,難受的要死。可是已經答應了人家,又不能反悔,讓自己很困擾。到底該怎麼辦?所以當他人請求自己或是要求自己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會迅速放棄自己的立場,以他人的利益為主。不過,能夠意識到不懂得拒絕給自己帶來的麻煩,實則是提升的好機會。你可以逐漸地建立自己的邊界感,當別人感覺到你不是可以隨便被要求的人時,你的困擾就會變少了。
  • 老闆答應了還反悔,知道原因後你也許會不安
    你在工作中肯定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老闆明明跟你說的好好的,到最後卻反悔了。特別是在工作上,這會讓你一時反應不過來超級不爽,其實你知道原因後,會更加不安:一、看透了你的本質---就是到底想幹什麼已經被領導看穿了不管你通過什麼樣的方法,讓老闆答應了你的事情,總有一天領導會看透你的本質。
  • 以關心的名義來傷害孩子的事情,80%的家長還在做
    愛之深,責之切真的對嗎?為什麼這個孩子不將事情告訴父母?那是因為孩子害怕被責備!或許這對父母會說,我們平時對孩子的關心一點都不少,真想不通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可惜了,你們的關心沒錯,但是忽略了責備式的關心對孩子的傷害。
  • 父母的無意識爭吵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你知道嗎?
    然而思來想去,我也沒有想出任何做得不對的地方。由於才開學,我也還沒有開始正式進入教學進程,只是表揚了他們一番,又給他們發了些小獎品,組織他們打掃了教室衛生,和他們談了談心,分享一下自己在家看到的一些小趣事。想到自己並沒有做任何傷害他的事,我不由得鬆了一口氣,然後拔腿跑到校門口。我一看,他果然整個人掛在他媽媽的身上,大聲哭:「我不要回學校,我不要讀書了。」
  • 你知道經常吼罵孩子的危害有多大嗎?
    現在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做父母的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孩子稍微沒有按照自已的意願做就大吼大叫,其實,這樣做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許多不良影響。首先,經常被吼罵的孩子沒有耐心,遇到事情也會模仿你一樣大吼大叫,從而養成一個急躁的壞脾氣。第二,長期被吼罵的孩子會導致性格內向自卑,敏感多疑,而且還膽小怕事,不愛和別人交流和玩耍,不敢嘗試有挑戰性的事情。第三,害怕承擔責任,長期被吼的孩子做事會很謹慎,畏畏縮縮,即使他做錯了事也不敢和父母說,害怕父母責罵,又會對他大吼大叫,最後學會了撒謊。
  • 不放縱也不傷害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這樣做成為寬嚴有度的智慧父母
    文章轉載自睿智燈塔公眾號,一個有溫度的分享者,給家長和朋友們帶來更多育兒方法,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並關注!「慣子如殺子」。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卻感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孩子又哭又鬧的時候,相信大多數父母都無法做到不動搖。
  • 別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一個小故事讓你明白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但最為父母的我們,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對孩子會有很大的傷害,所以別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了,這一個小故事讓你明白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自己的難受回到家之後,孩子就自己跑到沙發去看書,也沒有理李玲,李玲在做飯,也沒有注意到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李玲又問:寶貝,怎麼了最近,是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嗎?
  • 給孩子穿別人舊衣服,對孩子傷害有多大,家長都知道嗎?
    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覺得孩子;成長得很快,買新衣服沒穿多久就不能穿了,還不如穿他人穿不下的衣服,節儉又環保。但家長都不知道,給孩子穿舊衣服,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多大的影響。這件事讓小雅媽媽感到後怕,現在還好是小雅年紀比較小,不懂事,如果小雅長大後懂事了,看到自己戴的是姐姐的帽子,還被姐姐要回去,那對小雅的內心將會有多大的傷害啊。給孩子穿舊衣服,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具體有以下幾點。1.
  • 答應了孩子就要做到,否則傷害甚大,別做隨口說說的家長
    在成年人身上找到啟示,發現一些教育的不足之處,將它彌補在孩子身上,這無疑是件聰明的事。編者身邊的朋友曾對我講述這樣的經歷,使我開始重視一種不良的教育方式,家長千萬別老是隨口說,答應了孩子卻做不到。就是這樣失信,讓孩子覺得成績好也不會給自己帶來哪些好處,沒有了學習熱情,成績直線下降,小孩子本身就是缺少自律的,因此改變了一生。1、隨口一說危害很大家長不要覺得這是危言聳聽,這是值得許多人警醒的。
  • 男子為求婚答應做「丁克」 結婚5年後反悔想要孩子
    但一輩子堅持做丁克的人畢竟是少數,還有不少人在長輩施壓及未來生活需求等壓力下,中途「反悔」。丁克一族的婚姻生活現狀是什麼樣的,社會大眾又是怎樣看待丁克問題的?本期情感話題圍繞丁克族展開,剖析這個群體的得與失。  核心提示  兩人明明說好了婚後做丁克,沒過幾年他卻反悔了。南寧市民黃女士因為老公的變卦而感到非常痛苦。
  • 別再「惡語」傷害你家孩子了!語言帶來的傷害,比身體傷害更嚴重
    足以可見惡語的威力有多大?植物都如此,何況是人?很多的父母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覺得對孩子越兇越好,這樣孩子才能更加努力,不敢放鬆任何的一個時刻。娛樂圈中被譽為才女的徐靜蕾,她不僅電影拍得好,還能寫出一手好字。許多網友都表示如果自己的女兒有徐靜蕾一半的優秀那該多好?認為她的父親一定會因為有這樣的女兒而感到驕傲。
  • 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可也有這樣一類人群,從小就收到了家庭的傷害,對他們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以至於在外來的人際交往中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比如對孩子進行毆打、語言暴力、夫妻感情的不和發洩在孩子身上等等。沒有過分的只有更過分的。他們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作為家長的他們帶給孩子的只有傷害。很多孩子患上抑鬱症的原因就是因為有一個不太平的家庭。
  • 醒醒吧,你這樣做是在傷害孩子
    ——喬治·赫伯特古有孟母三千,嶽母刺字的典故讓我們知道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以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前段時間,高考風波有個考生考完之後跪謝自己的母親,不少人在感嘆到底是有多的教育才能教育出這樣的孩子。
  • 一篇百字熱帖,揭開無數人童年的傷疤:別讓你的謊言傷害孩子童年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可以改變孩子一生的軌跡,孩子成長是否順利和父母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尤其是在三觀的塑造上,父母更是能給孩子帶來不小的影響。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受到一些傷害,可能是肉體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肉體上的傷疤可以癒合,而心理上的傷疤卻難以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