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可以改變孩子一生的軌跡,孩子成長是否順利和父母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尤其是在三觀的塑造上,父母更是能給孩子帶來不小的影響。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受到一些傷害,可能是肉體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肉體上的傷疤可以癒合,而心理上的傷疤卻難以癒合。
就拿信用來說,大部分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覺得父母總是欺騙自己,並且覺得父母的一些行為讓自己失去了對其的信任,從而產生一些較為負面的情緒。前段時間網絡上一篇數百字的問題貼便引起了不少網友們的熱議。
這篇帖子之所以會莫名的火爆,是因為它影射出了如今在不少家庭中存在的一個問題:父母的信用問題。
寫這篇帖子的父親,有些焦急的在網上尋求網友們的意見,他原先答應孩子只要努力考上一定的名次,就會滿足孩子的一個條件,然而如今孩子做到了,他卻隱隱有些後悔,因為孩子的條件是為他往幾個遊戲裡充值588元,這個額度讓他有些捨不得,所以才在網上尋求幫助。
而對於這位父親後悔的行為,網友們都表示出了憤怒的情緒,並且在評論中回憶起了自己傷感的過往,那就是小的時候父母總是答應自己事情而後又突然反悔,給年幼的自己帶來了不少的傷害。
這位本想尋求幫助的父親沒想到會引起這麼大的迴響,不少人都指責他說:&34;努力追尋眼看著就要收穫果實時,卻被人從雲層打落,那種失落感足以給孩子打來沉重打擊,空歡喜對於孩子來說永遠是最為悲傷的經歷。
小的時候我也曾遭受過這類傷害,上初中時父母答應考取班級第一之後就為我購買一個我心儀已久的玩具,通過不斷的努力我從班級排名第十的成績,硬是在一次期末考試中擠上了第一,結果父母卻反悔了,拿出各種藉口進行推脫搪塞我,一瞬間我以為即將可以拿到手中的玩具卻宛如鏡花水月一般,看得到摸不著,自那之後一段時間裡,我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甚至心中還存在著對父母的怨恨,一段時間過後才慢慢走出那種負面的情緒。
而在成為家長之後,我便下定決心,孩子的要求若是我做不到的決不答應,答應了就得滿足,這是身為一名家長應該對孩子負起的責任,說到便要做到,不要試圖去用行為挑戰孩子內心最為柔軟的地方,讓孩子脆弱的心靈受到難以抹消的傷害。
1、 性格變得消極、叛逆
眼看著即將實現自己的願望,到頭來發現卻是空歡喜一場的感受,即便是成人都會覺得難以接受,更何況是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在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下孩子會變得消極,對父母的話充滿著不信任的情緒,久而久之甚至會開始漸漸變得叛逆,因為在孩子會認為:即便我再怎麼努力都無法達成目標,那我那麼累幹嘛?接著便是選擇自我放棄。
2、 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往往都是高大偉岸的,但要破壞這種形象非常簡單,只需要給孩子樹立一個目標,然後讓孩子為之奮鬥,接著告訴孩子&34;就夠了,這種行為就是欺騙,經常性的欺騙只會讓孩子漸漸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內心滋生反感的情緒。
3、 怨恨父母
在種種負面情緒的左右之下,孩子甚至會開始怨恨父母的欺騙,失去信任下的他們會認為父母這麼做是在戲耍自己,如果父母沒有進行彌補或者及時的引導,只會讓這類情緒愈演愈烈。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到現在依然有人不懂,自己都不願意被人所欺騙,那麼為什麼還要去欺騙孩子,讓孩子遭遇這類難以承受的痛苦呢?教育不是一件小事,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對此多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