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阿德勒
比莉覺得自己的前半生就是在不斷地和過去的自己戰鬥,勝利也好,失敗也罷,早就已經不在她焦慮的範圍之內了。
《人生下一站》是法國文壇傳奇作家安娜·戈華達的療愈新作,一出版就被翻譯成25種語言,迅速地傳播。作為法國暢銷書作家,第一本小說《我知道有人在什麼地方等我》出版時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暢銷290萬冊,後來陸續出版的本小說都在歐洲一路暢銷。
這本《人生下一站》一出版就讓法國國營電視臺France2驚呼:「這本書讓人大開眼界!」故事用意識流的手法講述了相識多年的比莉和弗蘭克表明始終保持著距離,各自應對著糟糕的生活,其實卻一直相互扶持著度過人生中的風風雨雨。只是直到一次兩人外出郊遊,雙雙掉入裂谷,弗蘭克受了重傷,生命岌岌可危,比莉十分擔心,卻束手無策……
01 被打罵嚇壞的比莉
比莉從小被母親拋棄,酒鬼繼母對她並不好,除了打罵比莉,就是帶著自己的孩子,成天大呼小叫、罵罵咧咧。這些都在幼小的比莉心裡留下了暗黑的陰影,以至於當她和弗蘭克一起去郊遊,看到同行的驢友打自己的孩子時,她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
作者在書中是這樣描寫當時的比莉的:
「啊,這巴掌,我認出來了,因為它刻骨銘心,那是最糟糕的,是所有卑鄙行徑中最卑鄙的那種。是最惡劣的,最痛苦的,雖然它不會留下疤痕,但會當即把你的小腦袋給揭下來,就好像是從裡面摔了你一鞭子。沒有人會懷疑它對你的顱骨造成多麼大的震動,震得你好一陣子蒙在哪裡,而且你一輩子都有點回不過神來。」
字字帶恨,句句帶淚,讀來讓人膽戰心驚,仿佛那一巴掌不是拍在書中那可愛的孩子臉上,而是自己的心上,那麼沉重,那麼踹不過氣來。
比莉第一時間把弗蘭克給她做的精美手杖揮了出去,給打孩子的父親一個當頭一棒,直接讓他的腦袋開了花。
這是怎樣刻骨銘心的遭遇才會讓一個柔弱的女子,面對同樣的場景大打出手?又是怎樣的傷害,讓這樣一個陌生而睥睨塵世的女子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只為保護一個被父親責罰的孩子?
在心理學名著《溫暖的孩子》一書中,作者指出個體在童年時期被父母或其他大人這樣對待,可能就會在潛意識裡留下更多的傷害。
比莉在所有人的目瞪口呆中,繼續教訓著那個對乖巧可愛的孩子施暴的父親,嘴裡叫嚷著:「好受嗎?你嘗到被打的滋味了吧?你嘗到被人突然報答的滋味了吧?再也不許這麼幹了,嗯?因為下一次,我會殺了你!」
說話,比莉獨自走了,一直走,走了好幾個小時,因為她要朝著信念、生活、光明和真理的大道上走下。
我們都是被過去傷害了的孩子,在這個無邊的塵世裡流浪,尋找人生中那僅有的溫暖的微光。
02 父親高壓下長大的弗蘭克
和比莉這樣的行為一樣,春節熱播的電視劇《安家》裡的房似錦也是一個被過去傷害了的孩子。社區來門店邀請大家去參加馬拉松比賽,就在大家都互相推脫的時候,房似錦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大家還擔心她跑不下來,徐文昌還安慰她只需要做做樣子,完成任務就行。結果,比賽那天,房似錦一馬當先,衝在前面,直到終點。
當大家都歡喜雀躍著向她祝賀時,她去淡淡地笑笑,不為所動。後來大家才知道,房似錦在童年的時候,為了躲避媽媽的打,總是一個勁兒地往前跑。用她的話來說就是:「你們跑的是步,我跑的是命。」
聽得人內心難以平靜,就連一直排斥她的門店店員們,都默默地低下了頭。
都說我們是被過去傷害了的孩子,但每個人的童年傷害卻都不一樣,留下的傷疤也各不相同。赤橙紅綠青藍紫,不是彩虹,勝似彩虹,不美好,卻一直在心的片天空,若隱若現。
比莉也以為她把這些童年往事都鎖在了記憶裡,卻不想會在某個時刻跳出來深深地刺痛自己。只是,她一直很努力地掙脫童年的枷鎖,不願意讓它來打擾自己的生活。所以當她看到同樣被家庭困住的弗蘭克時,才會毫不猶豫地想要改變他,讓他過上自己喜歡和想要的生活。
只是,弗蘭克並沒有比莉那麼勇敢。
他不喜歡法律,但卻委屈自己上了法學院,因為父親喜歡;他想做珠寶設計師,卻只能偷偷地在本子上畫下一件又一件璀璨的形狀,那是他對美好生活渴望的模樣。他喜歡男孩子,卻不敢向父親坦白,只能在痛苦中委屈自己,苦苦掙扎……
比莉想要幫助他改變自己的現狀,他卻懦弱得仿佛看到一個外星人。或許不是他不想,他只是不敢跨出那一步,雖然那只是小小的一步,對他來說卻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張愛玲曾說:「每一個蝴蝶都是從前的一朵花的靈魂,回來尋找自己。」
03美好不會如約而至,需要你的努力
林清玄說過:「你今天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愛過的人。」
當比莉和弗蘭克跌跌撞撞地行走在人生這條短暫而漫長的路上時,還好他們有彼此。他們不是情侶,但比情侶更親密;他們有各自的愛人,卻又彼此不離不棄;他們是朋友,他們是彼此最愛的人……
兩個被童年傷害的人相互依偎著前行,雖然並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會是什麼,但比莉卻清楚地看到每次自己想要任命運捉弄,隨波逐流,墮落時,弗蘭克就會出現。他像一個溫暖的太陽,總是能夠輕易地照進比莉黑暗的內心,驅散她墮落的靈魂。
書中有段這樣的描寫,讀來讓人既感慨又羨慕:
「他們像狗一樣工作,他們互相餵養,互相打扮,他們一起喝酒,一起醒酒,他們互相謾罵,離開對方,厭倦對方,溺愛對方,寵壞對方,他們互相憎恨,斷絕來往,言歸於好,彼此失望,相互傾慕,重新相聚,自始至終互相扶助,尤其是,他們學會了一起抬起頭。活過的人是他們。是他們。」
抱持著這樣的信念,弗蘭克掙脫了父親的壓迫,告別討厭的律師學校,被自己理想的學校錄取了,比莉去做了很多體面的工作,而不是自我墮落。
在巴黎的兩年時間裡,他們搬了五次家,每次搬家都獲得了幾個平米的空間,每次搬完家都會遺留下一些蟑螂。即便如初,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人,都戀愛了,真正的戀愛。
美好,終於預期而至,在他們努力又努力地奔跑和追逐之後。當他們從裂谷中醒來,當他們開始重新上路,在陽光下、在風中,一瘸一拐地前進,把背影留在身後,老長……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願我們都有直面人生艱難的勇氣,改變糟糕的人生,成為更好的自己,幸福地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