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裡我們講了童年逆境是什麼?怎麼知道有沒有遭受童年逆境的創傷?以及它的普遍性和可能造成的傷害。
假如自己童年時遭遇的狀況和童年逆境測試中的狀況能對應上,甚至得分大於4分,請不要沮喪,你不是受害者,而是倖存者,因為認知到才有可能中斷和阻止可能的傷害進一步加深,至於怎麼做,這篇文章將告訴大家一些醫生和科研工作者的建議。
美國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麥可·米尼(Michael Meaney)教授所做的研究,幫助會幫助我們理解毒性應激反應怎樣導致一代一代像「遺傳」一樣地被複製粘貼下來的。
故事的主角當然還是我們經常在實驗中看到的小白鼠,只是這次同事有鼠寶寶和鼠媽媽。米妮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組發現,在他們處理完鼠寶寶放回到籠子裡時,一些鼠媽媽會舔舐自己的孩子,通過舔毛來安撫緊張的鼠寶寶,我們把這些稱為「高舔舐」鼠媽媽,可以當做是人類的媽媽親吻和擁抱一樣的看待;而另一些鼠媽媽則無動於衷,是「低舔舐」鼠媽媽,也就意味著這些鼠寶寶遭遇了一天實驗摧殘後,還要被自己的媽媽冷漠對待。
實驗結果發現:那些「高舔舐」鼠媽媽的幼崽,不僅應激激素水平和皮質酮水平較低,而且具有更敏感和有效的「應激恆溫器」,也就是說它們能夠更好地應對外來刺激。而反之那些被「低舔舐」媽媽撫養的幼崽,其皮質酮峰值會更高,應激反應也會持續存在,應對外來刺激時就會比「高舔舐」幼崽更困難。
甚至鼠媽媽的舔舐行為不僅會影響鼠寶寶的童年,還會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持續發生作用,並且還會傳遞到下一代,比如被「高舔舐」的鼠媽媽撫養的母鼠,對自己的孩子也是「高舔舐」,反之亦然。
所以當有年輕母親接觸到童年不良經歷,並且得分為10分後會喜極而泣,發出感慨:
「我明白了我為什麼到這種境況,我的家人曾一代又一代陷入這種處境。我需要一段時間來完全處理這些。我知道我可以做出更多更好的選擇。不僅僅是為了我,還是為了阻止我的孩子們得8分、9分甚至10分。」
所以諸如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利伯曼博士所倡導的那樣,要幫助年幼孩子渡過不良經歷,就必須將父母和孩子看作一個團隊。如果你能照顧好自己,懂得怎樣調試和療愈被童年逆境傷害的自己,懂得孩子在遭受童年逆境後怎樣用自己的愛減少對他的傷害,作為孩子受傷後有力的支撐來舒緩其應激狀態,就能平復孩子讓應激水平恢復正常,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免遭長期毒性應激反應造成的傷害。
大道至簡,通過科學家和醫生的實踐研究,發現睡眠、心理健康、人際關係、運動、營養和冥想是對童年逆境傷害治療至關重要的6項因素,以睡眠和運動為例,好處顯而易見。
睡眠第一重要,是因為睡著後,皮質醇、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會下降,免疫系統就會升級,防禦系統也會被及時修復。反之,睡眠不足會讓應激反應增強,觸發大腦、激素、免疫系統、表觀遺傳標記的應激反應,乃至引發損害認知、記憶和情緒調節功能的連鎖反應,讓人更容易生病。當然,前面文章裡提到熬夜也會讓人發胖,反應遲鈍等等,所以,保障睡眠是健康的基礎。
如果是對孩子好,就讓他去做運動吧,不管是有沒有童年逆境經歷,因為規律的運動有助於人體釋放一種名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蛋白質,它活躍在大腦的海馬和前額皮質中,負責學習和記憶,也就是說運動的好處不止我們已知的可以鍛鍊肌肉、改善心血管健康,還能鍛鍊大腦——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也有一種可能是缺乏運動呢,尤其是那些經歷過童年逆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的孩子們。所以建議每天保持1小時的有氧運動,不管是跑步還是什麼,自己適合的就好。
美國的兒科醫生也在嘗試使用多學科聯合治療的方式來改善童年逆境對孩子們的影響,比如醫生和心理諮詢師一起評估小患者們在睡眠、運動、營養、冥想、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六個方面的表現,制定系列療程,並爭取到家長和老師等社會支持:比如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調適、鼓勵患者參加自己喜歡的足球賽、支持與父母和老師建立聯繫等等,小患者的學習成績回歸了。
雖然童年逆境無法清除,但是就像微生物一樣,認知和懂得,會和諧相處,減輕傷害。
並且也應該認識到童年逆境並不一定都是負面的,那些童年長期應激的狀況,會像寫入體內的DNA而影響成年的一些良善行為,比如長期因媽媽有精神類疾病,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的童年逆境遭遇者,反應會特別快,這讓作為醫生的她挽救了一條街上遭遇突發疾病的患者。
當然,對於一些人來說,童年逆境還可以培養毅力和共情能力等等,對於事業發展和人際關係至關重要。正如一檔訪談節目問及李雪琴最大的優點是什麼的時候,她答道:「感知別人的情緒」。 李雪琴也是經歷過父母離異、媽媽情緒不穩定她是媽媽的出氣筒等創傷長大的,表示喜歡吳亦凡是因為「看他的樣子應該是從小就被保護得很好,沒啥煩惱,因為我沒有過這種生活,我從小就生活在一種漩渦裡。」李雪琴小時候生活的逆境成為了她抑鬱的誘因和痛苦的根源,也成為她創作喜劇、帶給我們那麼多歡樂的源泉。
總之,認知和重視是一切的開始,人們能夠識別出存在毒性應激反應的孩子和大人,了解到有利有弊的童年逆境傷害,以及父母養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睡眠、運動、營養、冥想、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六方面改善來調適童年逆境造成的可能的身體傷害,或者如何以一種健康無害的方式做出反應,那麼不僅可以預防可能導致他們不良的健康後果,也有助於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