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對他們的成長有怎樣的傷害?

2020-08-14 奇妙豆豆書屋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有多重要?


前段時間和朋友們聊天,她回憶起小學時期很多事情不禁感嘆,那時候父母不在身邊的傷害深深烙印在了她心裡。


在朋友的記憶裡,自己就是爺爺奶奶養大的,對於外出打工的父母感情是陌生。朋友說,小時候有很多事需要幫助時,父母不在自己身邊,爺爺奶奶也只管自己不餓死,漸漸地自己的性格也變得內向了,不愛說話,也容易不自信等……


長大後,雖然朋友很想改變,但是那樣的傷害已經根深蒂固的長在了她的心裡,小時候她很羨慕其他小朋友,有爸媽陪在身邊,那時候的她覺得父母是不愛她的,即便現在長大後她知道父母有苦衷,可就是過不了那個坎。


生活中,或許有不少父母認為,自己努力賺錢就是愛孩子的表現,他們認為孩子一定能感受到來自他們的愛。但令人遺憾的是,孩子們在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往往對錢並沒有什麼概念。



孩子衡量父母是否愛自己的標準,就是父母是否會抽出時間陪伴自己。他們認為,能陪伴自己的父母才是好父母,自己才是幸福的孩子。


在熱播劇中【小歡喜】季楊楊一家,父母由於工作原因一直沒回家,而忽略了兒子「季楊楊」多年的成長。


當高三就要來臨,父母也希望陪伴在孩子身邊,爸爸媽媽回來了,兒子只覺得他們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除了不適應還是不適應。



他和父母之間就像隔著一道牆,父母在他成長中的缺席對他的性格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你們不是都不在乎我嗎?我也不在乎你們。沒有你們,我也活得挺好。因為缺少安全感,表現出來就只有冷漠、叛逆。



在季楊楊眼裡,自己還沒有父母的前程和工作重要。季楊楊雖然表面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無拘無束的樣子,但內心卻十分敏感脆弱。


其實,孩子就是父母一輩子最大的投資,關愛孩子是基礎,他們想要的不多,陪伴和理解僅此而已。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人都忽略掉了這個要素: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你知道在他們最需要陪伴的時候而沒有父母在身邊,會給孩子的帶來多大的影響嗎?


漸漸變得敏感

對孩子而言,父母的一切就是他們的天地。他們少了這個能夠為他們打開這個新世界大門的啟蒙老師,當孩子面對一些新變化時,內心會容易變得敏感、多疑等心理。孩子內心慢慢會產生孤獨,變得孤僻起來。


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沒有父母的陪伴,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值得人愛,在未來的一生中去追尋他人對自己的關愛,會導致孩子變得自卑。當孩子遇到挫折之時,會逐漸打擊自己的自信心,沒有辦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總覺得自己就是這個樣子,很難再改變。


容易叛逆

有調查顯示,很多問題少年都在童年時得不到父母相應的關愛和陪伴,也有很多家長在孩子長大後發現其越來越叛逆,甚至出現「管不了」的局面。


問題何在?實質上追根溯源,就是因為孩子的童年沒有享受到愉快的親子時間,孩子缺乏親情呵護,也沒有獲得想要的關注,那麼性格就容易變得叛逆。


家長要明白這一點:並不是和孩子待在一起就算是陪伴,邊陪孩子邊玩手機,各顧各的,這樣的陪伴,並不是有效陪伴。「有效陪伴」一定是和孩子有互動,有交流,包括眼神的交流,語言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交流,心靈上的交流。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呢?


可以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帶孩子去戶外活動,或者一起進行體育鍛鍊。或者晚飯後適當散步,和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的最新喜好,知道孩子在學校的好朋友是誰,孩子最近喜歡的偶像又是誰。


在家的時候,儘量放下手機,可以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或者做一些有趣的智力遊戲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陪伴。

總之,我們陪孩子要抓住任何可以利用的碎片時間。從細節上著手,讓孩子意識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永遠都在。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話:童年總是很短暫,陪伴孩子成長,其實就是重回我們生命最初的快樂時光。


作為孩子,他們成長道路上需要的東西並不多,父母的一個擁抱、一句稱讚,甚至一個眼神,孩子都會覺得心滿意足。


我們養育小孩的目的是在陪伴他成長的過程中,一起尋找使他幸福快樂的途徑。

孩子只有一個童年,別讓缺少陪伴阻礙情感的交融,把專注的目光更多投射到孩子身上,才能讓孩子擁有一段溫馨的童年時光。


註:部分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而不只是陪著,很多父母都錯了
    孩子的童年,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其中留下的遺憾與陰影,是再多金錢都無法彌補的,你知道麼?案例日常生活中,幾種常見的孩子缺少父母陪伴的情況,看看那個戳中了你的心!周末,父母帶著孩子去遊樂場玩耍。就像案例中的第一個家庭一樣,雖然一直在孩子身邊,但是他們的心,卻沒有在孩子身上,不是自顧自地聊天,就是在那裡玩手機,對於孩子的呼喚,也是愛答不理的。這樣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有時候可能還是一種傷害,因為這可能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他們了。
  • 李玫瑾:長期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長大後這4種缺陷就越明顯
    有不少家庭正處於這樣的狀況中,那就是父親負責出門賺錢養家,而且是一年到頭很少有時間回來看望老婆孩子。這就導致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只有媽媽的陪伴,對於父愛是怎樣的,這些孩子只是模模糊糊認識一些基本的,很難體會到父親的陪伴。
  •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樣陪伴孩子?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而擁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也是最幸福的孩子。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是非常開心的。而他們也總會覺得孩子還小,今後有很多很多時間可以陪伴孩子成長。可漸漸地,我們又會發現時間在不經意中悄然流逝。有一首歌歌詞裡面說孩子從小到大能夠陪伴父母的時間很短,且行且珍惜。可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何嘗不是很短呢?
  • 一個家庭中:父母缺席孩子的成長,是他們一生的傷害
    父母缺席孩子的成長,想當一個甩手掌柜,最糟糕的結果,無非是養不出感恩你的孩子。雖然說,你生養了他,但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你沒有去陪伴他,又如何能讓孩子去感知你的存在呢?是父母缺席了孩子的成長,在他需要陪伴的時候沒有去陪伴,想去陪伴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了。你任何的管教,對於他來說都是無用的,即便你是為他好,你的管教,只會讓他對你產生恨意。退一步說,你想彌補孩子,需要花費很多的心思,時間才能補回來。也許,永遠無法補回孩子對你的愛。
  • 孩子沉迷網絡因缺少父母陪伴 專家建議父母加強與孩子互動和交流
    實際上,真正符合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孩子並不多,很多是先有了情緒問題,比如患有多動症,本身就容易走神、經常出現衝動行為,只能通過玩遊戲讓自己舒服的。「很多孩子有情緒問題,沒有能力做他這個年齡段能做的很多事情,包括上學,所以才選擇沉迷網絡,孩子並不是真的很喜歡玩網路遊戲而是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
  • 1歲留守女孩,對攝像頭喊爸媽回家: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有多可憐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一個攝像頭,除了能記錄犯罪現場,還能記錄什麼呢?在電視劇《迷霧追蹤》中,一個5歲的男童被綁架了。5歲的楊陽和往常一樣去找表哥袁曉東玩耍,而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過家。僅僅只是隔了幾條街,孩子怎麼就會失蹤呢?
  • 父母如何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長?
    ,是在告訴他,我們要他怎樣,是讓他順從,是我們在思考。青春期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三個叛逆期,孩子在這個時期,要完成自我獨立成長的任務,為未來的成人生活做準備。這時,他們並不希望,身邊總有一雙眼睛盯著他。隨時提醒他要做什麼。他們更願意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比如幾點起床,幾點寫作業,先寫作業還是先和朋友們聯機,比如自己做飯。當家長有事不能在家時,他們太開心了,很渴望獨立日。004孩子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
  • 孩子需要陪伴,但更需要「走心陪伴」,很多父母只感動了自己
    現代父母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父母就會早出晚歸,很少有機會見到孩子。但是其實孩子也是需要陪伴的,他們的童年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父母要是缺少陪伴的時間會對他們造成三大影響:內心自卑,不敢面對從小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就會極其自卑,他們的內心由於缺少父母的陪伴就會變得十分沒有安全感。
  • 《陪伴,是孩子與父母的雙向成長》
    曾經送孩子上學的路上聽過一個母親抱怨說,她家的孩子經常纏著她,要她陪著玩!那一刻,真想告訴她:那是一種幸福呀! 其實陪伴孩子成長,不是父母付出的單向輸出,我們在陪伴孩子玩耍或遊戲的同時,孩子也會陪我們笑,陪我們做有趣的事,記得上個星期,孩子讓我陪她玩一種:貼名牌的遊戲,雖然第一次聽說這個遊戲,但是孩子很容易就告訴我遊戲規則,在玩的過程中,我發現不只是孩子快樂了,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充滿愉悅!所以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同時也在撫平我們心中的焦慮與孤寂。
  • 孩子成長需要父母陪伴,只陪不伴對孩子的傷害,比你想的還要嚴重
    只要提到教育孩子,許多書籍和文章都會提到一個高頻詞彙——「陪伴」,大多數父母都知道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很多人並未完全理解「陪伴」的含義。育兒時所說的「陪伴」,不只是需要有「陪」的形式,還要有「伴」的實質。如果父母只陪在孩子身邊,卻沒有變成孩子的伴,這種「只陪不伴」的方式會對孩子造成深深的傷害。
  • 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默默陪伴成長的父母
    《陪伴式成長: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作者蘇珊說:「父母之所以難以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原因在於,只存在於想像中的完美孩子,與眼前這個有血有肉的孩子區別很大。」孩子本身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不會在家長設計的完美模型中長大。放棄你心中的完美模型,用心陪伴孩子成長,你會發現無數不經意間的美好。
  • 左小青告訴你,雙職工家庭,孩子缺少的是陪伴,父母缺少了什麼?
    我們都知道,孩子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並不會收穫寂寞。而是會有自己的安排,孩子的世界裡,你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存在。03父母的陪伴有多重要?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依舊可以開心地玩耍。但是,對於父母來說,如果缺少了這段陪伴時光的話,僅僅是孩子有遺憾嗎?很顯然。如果沒有這段陪伴時光的話,充滿遺憾並不是孩子。因為孩子很容易滿足,她很容易找到新的夥伴。充滿遺憾的是父母,父母心裡不僅遺憾,還充滿了愧疚。就像餘總一樣,在跟女兒相處的時候,大大的尷尬。
  • 孩子的成長,父愛不可以缺少,別讓「喪偶式育兒」毀了他們的未來
    長期生活在這種吵架的氛圍中,怎麼能夠讓寶寶愉快的成長呢?而且還對他會有很大的影響。夫妻本來是最親密的一種關係,而且父母的一言一行也深深的影響著孩子。如果在他們的幼年時期看到的就是爸爸媽媽吵架,根本感受不到親情,那麼未來的他們也會在親情觀念上非常淡薄。
  • 父母的默默陪伴,藏著孩子的未來
    但是時間流逝的速度超出我們的想像,這一秒孩子還在蹣跚學步,下一秒他們已經長大成人。而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大多會變得孤僻,敏感,內向,對父母也難免疏離和不理解。因為缺少陪伴造成的遺憾,是再也沒辦法彌補的。錢什麼時候都可以賺,但是孩子的成長不會等我們。英國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說:「很多父母總是終日奔忙,從來無暇顧及孩子。
  • 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多陪孩子聊聊天,陪伴孩子成長
    不要把孩子一個人扔在家裡工作再忙也要陪伴孩子,「陪孩子就是跟隨他再經歷一次童年,完成一次成長」。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父母應該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只注重給予孩子物質的滿足,殊不知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滿足孩子。
  •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多多陪伴孩子,讓娃感受到家長的溫暖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多多陪伴孩子,讓娃感受到家長的溫暖當今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父母跟孩子的相處時間很少,覺得只有給孩子良好的生活條件,買到孩子想要的東西就是對孩子好,把時間都放在工作上,有點時間都不夠自己休息,更不會去陪孩子。
  • 每一個自閉症孩子的背後都缺少一個給予陪伴的父母?
    ,都自帶光芒 父母對於孩子的陪伴,一直以來都是別人無可替代的。 由此,父母常常陷入無盡的自責,衝動辭掉工作,想著法全天24小時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陪伴,最後的結果往往是身心俱疲,孩子還無任何改變。 不是家長不該給予孩子陪伴,而是方式和心態不對。
  • 作為父母,怎樣為孩子營造一個書香成長環境,陪伴孩子長大?
    作為果媽閱讀的創始人&CEO,果媽閱讀深耕在閱讀領域4年多,我每個工作日給大家講書,從2016年至今,已經陪伴大家1300+天,講過50+個主題,200+本書籍,現在它們已經化書成課,幫助了上萬名父母成長。
  • 缺少父母陪伴的小嬰兒,有什麼特點?家長要注意
    前言:有一些小嬰兒在出生之後,就被丟給了外公外婆;甚至有一些小嬰兒,會直接由保姆照看。他們的父母或由於工作忙、或由於沒精力,總是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不能陪伴在嬰兒身邊。這些在早期缺乏父母陪伴的小嬰兒,會有著屬於他們獨特的特點。前段時間,在一個綜藝節目上,也比較深刻地凸顯了這一點。
  • 抑鬱症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童年缺少父母的陪伴!
    有娛樂界的明星、高級白領,也有普通工人、目不識丁的窮苦百姓,也有中老年人、年輕的媽媽,也有風華正茂的大學生、甚至尚未成年的中學生。儘管因抑鬱症自殺,離開人世的新聞屢屢播出,卻並沒有讓人們認真思考,抑鬱症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心理學教授舉過一個張國榮的案例,剖析了抑鬱症的前因後果,導致抑鬱症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缺少童年。孩子的童年時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