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孩子與父母的雙向成長》

2020-11-16 全氏品讀時光

曾經送孩子上學的路上聽過一個母親抱怨說,她家的孩子經常纏著她,要她陪著玩!那一刻,真想告訴她:那是一種幸福呀!

其實陪伴孩子成長,不是父母付出的單向輸出,我們在陪伴孩子玩耍或遊戲的同時,孩子也會陪我們笑,陪我們做有趣的事,記得上個星期,孩子讓我陪她玩一種:貼名牌的遊戲,雖然第一次聽說這個遊戲,但是孩子很容易就告訴我遊戲規則,在玩的過程中,我發現不只是孩子快樂了,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充滿愉悅!所以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同時也在撫平我們心中的焦慮與孤寂。

陪伴就是父母與孩子的雙向收穫與成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反思,也會在一次次教育的困惑中努力尋找答案,這種過程,本身對為人父母就是一種成長,而當孩子用軟軟綿綿的聲音告訴我們很多他們認為有趣的事情,那何嘗又不是一種快樂呢?記得前兩天孩子學了一個詞語: 尤其,孩子回家就對我說:我媽媽尤其漂亮!其實那種成就感已經不是漂亮本身,而是被孩子認同與肯定的價值!我也趕緊誇她:我女兒尤其聰明勤奮!孩子也在這種肯定中再次獲得快樂!你看,這不是很好嗎?

所以,請多陪陪孩子吧!畢竟我們能夠陪孩子的時間也不是很多,孩子很快就長大了,我們想要陪孩子的機會也不多!孩子的成長就像眼前的路,只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相關焦點

  • 父母的默默陪伴,藏著孩子的未來
    同樣,父母的愛與陪伴,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營養液。一直很認同一句話:高質量的陪伴是一種愉快和諧的雙向交流,讓孩子變得更自信、獨立、有力量的同時,父母也會從中收穫愉悅和成長。陪伴從來不是單向輸出,在我們花時間陪伴孩子的時候,孩子也在陪伴著我們。會陪我們一起笑、一起做些有趣的事,撫平我們內心的焦躁與孤寂。重點是,在這種雙向陪伴中,收穫的新鮮感與自我成長,都是雙向作用於父母與孩子的。
  • 陪伴是一種雙向成長,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
    我們在陪伴孩子的同時,孩子也在用心陪伴著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陪伴收穫的新鮮感與成長,是雙向作用於父母和孩子。孩子會得到我們精神上的撫慰、人生上的引導;同樣,我們也會因為寶寶的陪伴而感到快樂和欣喜,更會不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我們陪伴孩子長大,孩子陪我們變好」,最好的親子關係,莫過於此。
  • 親子陪伴的快樂是雙向的
    2020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復工前,我在家裡陪孩子,期間,通過陪伴和對育兒知識的學習,在親子陪娃方面,有一些新的感悟和認識與你分享。孩子通過網絡獲取視聽體驗,獲取信息,成長中聽到家長的聲音就會變得少一些。 親子閱讀和親子伴玩可以讓孩子多聆聽家長的聲音,期間產生了互動,我們也自然能更好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 陪伴是一種雙向成長,請擠出時間多陪孩子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參與,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也需要學著怎麼做好媽媽或爸爸,所以是一個又向成長。>每家長會說「我也想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長大,但是我得工作,我要把最好的給她(他),但是孩子的成長畢竟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 陪伴不是「陪著」:擁有一對陪伴成長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也許就需要父母付出更多時間去陪伴;有的孩子獨立性很強,也許需要的是父母放手式的陪伴。,不僅是蹲下來的動作,更應該是父母認同孩子不是誰的附屬品,而是一顆顆「獨特的種子」,將成長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己。,就是孩子成長中最有效的陪伴。
  • 三歲孩子成長需要陪伴,家長陪伴需「用心」,陪伴不僅是陪在身旁
    這樣的做法與其說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不如說是在逃避為人父母所該承擔的責任。很多時候,家長們覺得努力工作給孩子們帶來更加優渥的物質條件,一個價格昂貴的玩具會比父母的陪伴更加讓孩子開心。其實不然,在一項問卷調查中顯示,許多孩子在昂貴玩具和父母的陪伴間選擇了父母,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會對孩子們成長帶來許多影響。
  • 父母如何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長?
    001父母焦慮情緒。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父母自身所承載的壓力,比往常更多。疫情來的工作的壓力,情緒的緊張。當這些情緒無處安放的時候。孩子成了情緒的垃圾桶。孩子在家裡上了幾個月的網課,相比以往坐在教室裡,少了約束,多了溜號的機會。當父母查看孩子手機、平板電量使用情況的時候,小視頻、遊戲的用電量遠超過網課用電量,父母的情緒很容易處於失控的狀態。
  • 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默默陪伴成長的父母
    《陪伴式成長: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作者蘇珊說:「父母之所以難以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原因在於,只存在於想像中的完美孩子,與眼前這個有血有肉的孩子區別很大。」孩子本身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不會在家長設計的完美模型中長大。放棄你心中的完美模型,用心陪伴孩子成長,你會發現無數不經意間的美好。
  •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對他們的成長有怎樣的傷害?
    ,就是父母是否會抽出時間陪伴自己。他們認為,能陪伴自己的父母才是好父母,自己才是幸福的孩子。」多年的成長。,父母在他成長中的缺席對他的性格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從細節上著手,讓孩子意識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永遠都在。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話:童年總是很短暫,陪伴孩子成長,其實就是重回我們生命最初的快樂時光。
  •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而不只是陪著,很多父母都錯了
    以上幾個不同的家庭,陪伴孩子的狀態,應該是比較常見的。孩子很多都是老人照顧,父母即使有時間陪著孩子,不是自顧自聊天,就是在那裡玩手機,基本上也只是陪著而已,而不是真正的陪伴。在孩子的童年,父母常常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父母的高質量陪伴,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 陪著不是陪伴,4個提升陪伴質量的方法,拒絕孩子「孤兒式」成長
    一眾群友在痛批媽媽缺乏責任心的同時,也有人提出,現在的父母專注於手機、遊戲的情況並不少見,所謂陪伴孩子,其實只是陪著孩子,這樣的育兒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無異於「孤兒式」成長。、父母都在家但忙於個人事務等情況下的孩子的成長。
  • 父母陪伴孩子成長,這三點一定要明白
    高爾基說過:「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怎麼愛孩子,陪伴孩子成長確是一門學問,需要父母終身的學習實踐。近日,50歲媽媽陪女兒一起參加研究生考試,被西南醫科大學同時錄取的消息上了頭條熱榜。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與孩子相互陪伴、共同成長
    不過,我不認為所有過錯都在孩子身上,父母同樣有錯。生而不教。有的父母攤手直言:文化低,怎麼教?教不了!這裡指的「教」並不是文化課的輔導,是關心、體察,每個孩子成長過程如一棵樹之生長。你不能認為把小苗的根扎入土裡,之後可不聞不問,或者只管澆水。樹長得如何,生出的雜枝是否需要修剪,歪枝是否需要扶正。經常說老師是園丁,父母又何嘗不是。
  • 父母成長系統 | 如何高效陪伴孩子?
    實踐菁英中國,領航未來世界實踐菁英父母成長系統微課堂讓家長讀懂孩子的心
  • 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多陪孩子聊聊天,陪伴孩子成長
    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多陪孩子聊聊天,陪伴孩子成長「不要把我反鎖在家裡」現代社會,許多父母掙扎於職場當中,壓力大,負擔重,為了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父母們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經常顧不上孩子,把孩子個人扔在家裡,有錢請保姆的讓保姆帶
  • 陪伴是一種雙向成長,為何這樣說?漢中大唐母嬰告訴你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漸行漸遠的緣分,同樣也就意味著今生你要不斷目送他遠去的背影。是不是很傷感呢?大唐母嬰育兒師表示父母給孩子陪伴的並不多,要珍惜當下能與父母相處的時光。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都是相互成長。
  • 京學萌娃成長記 | 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默默陪伴成長的父母
    陪伴孩子成長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會發生很多事情,很多家長都走不好這一段。《陪伴式成長: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一書的作者蘇珊說:「父母之所以難以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原因在於,只存在於想像中的完美孩子,與眼前這個有血有肉的孩子區別很大。」孩子本身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不會在家長設計的完美模型中長大。
  • 作為稱職的父母,該如何陪伴孩子終身成長?
    生活中我們都知道;作為父母的教育觀和言行會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我們也都是初為人父人母,特別是對於第一胎的孩子,哪裡來經驗,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僅憑藉自己的價值觀和身邊朋友圈的影響去嘗試罷了,所以學習孩子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課程,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換位思考,我們在要求孩子學習的同時,我們是否有對自己有所要求,父母都不學習,怎麼會能培養出愛學習的孩子呢
  • 成長中,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孩子的成長同樣如此,錯過陪伴他的黃金時間,也將後悔莫及。也許在這段時間裡事業飛升,然而孩子卻說你不愛他,這樣的結果有何意義?我們有多久沒有放下工作,眼裡只單純地留下孩子?我們有多久沒有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玩一個小遊戲?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擁有一對共同成長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用心陪伴,用愛陪伴,不僅能擁有一個卓越的、走向未來的孩子,也能讓父母成為更好的自己。 陪伴不止是時間,而是全身心地放下和投入;陪伴不止是付出,而是一起自由地探索與成長;陪伴不止是在一起,更是一種美好而愉悅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