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欣兒媽
編輯\欣兒媽
「孩子,爸爸媽媽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放下工作養不起你」這段話道出了無數家庭的辛酸現狀。
時代飛速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經濟的高速發展,而經濟飛速發展又給無數人帶來了沉重的生活壓力,如今的生活成本大幅度提高,使得許多家庭不得不選擇將孩子送入早教機構,許多父母認為早教機構可以給孩子帶來更專業的教育,殊不知機構中有許多親子活動也是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參與的,這時許多父母往往會說:「我把孩子送到你們機構不就是為了讓你們帶孩子嘛?我工作很忙沒時間。」這樣的做法與其說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不如說是在逃避為人父母所該承擔的責任。
很多時候,家長們覺得努力工作給孩子們帶來更加優渥的物質條件,一個價格昂貴的玩具會比父母的陪伴更加讓孩子開心。其實不然,在一項問卷調查中顯示,許多孩子在昂貴玩具和父母的陪伴間選擇了父母,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會對孩子們成長帶來許多影響。
1.不懂得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交際能力變差。
親子關係對於孩子來說既是人生哲學,也是一種教育形式,父母缺乏時間陪伴孩子的時候,孩子一個人往往會變得越來越沉默,不願與人有過多的交流,逐漸的喪失交際能力,這樣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都是不好的。
2.孩子變得敏感,缺乏安全感,不與人交流。
由於孩子從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內心會因過度敏感變得拒絕與人交流,同時也會缺乏安全感,在生活中對於別人發出的親近表示出抗拒心理,不敢和他人交談。父母如果經常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會讓孩子更加自信。
3.成長中逐漸變得叛逆,「叛逆期」提前到來。
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會將自己的內心鎖起來不和他人分享,同時也會抗拒和父母交流,和父母「對著幹」,脾氣變得更加暴躁,性格更加叛逆。
「陪伴不是陪著」,許多家長認為下午去接孩子放學,晚上回來自己看著電視劇陪著孩子寫作業,睡覺前給孩子講幾個故事這就是陪伴孩子,但是孩子真的需要的是這樣的「陪伴」嗎?
1. 在孩子學習過程中以身作則,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放下一切電子設備,自己也可以在一旁讀書寫作,沉下心來讀書,忘記一切工作上的煩惱,體會親子互動的美妙。長此以往,埋頭紙筆之間營造出濃濃的家庭文化氛圍,讓孩子愛上學習,端正對待學習的態度。
2. 學會聆聽孩子的話。
孩子總是會告訴大人今天在身邊發生了什麼事情,有可能是今天和哪個小朋友吵架了,也可能是今天遇到了什麼好玩的事情。雖然在大人眼中這些是一些很無聊的話題,但是請認真聆聽孩子說的話,才能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
3. 多陪孩子進行親子互動,增進交流
閒暇之餘可以帶著孩子去踏青,以及在家和孩子玩益智小遊戲都可以增進與孩子的交流,親子互動有很多種,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陪伴是需要用心和孩子交流的,親子關係是需要雙向溝通的,不要讓電子產品切斷了你和孩子溝通的橋梁,爸爸媽媽高質量的陪伴對於孩子的童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陪伴孩子無需理由,再忙也別忘了陪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