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成長需要陪伴,家長陪伴需「用心」,陪伴不僅是陪在身旁

2020-11-12 欣兒媽的育兒日記

文\欣兒媽

編輯\欣兒媽

「孩子,爸爸媽媽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放下工作養不起你」這段話道出了無數家庭的辛酸現狀。


時代飛速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經濟的高速發展,而經濟飛速發展又給無數人帶來了沉重的生活壓力,如今的生活成本大幅度提高,使得許多家庭不得不選擇將孩子送入早教機構,許多父母認為早教機構可以給孩子帶來更專業的教育,殊不知機構中有許多親子活動也是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參與的,這時許多父母往往會說:「我把孩子送到你們機構不就是為了讓你們帶孩子嘛?我工作很忙沒時間。」這樣的做法與其說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不如說是在逃避為人父母所該承擔的責任。

很多時候,家長們覺得努力工作給孩子們帶來更加優渥的物質條件,一個價格昂貴的玩具會比父母的陪伴更加讓孩子開心。其實不然,在一項問卷調查中顯示,許多孩子在昂貴玩具和父母的陪伴間選擇了父母,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會對孩子們成長帶來許多影響。

孩子在童年時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1.不懂得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交際能力變差。

親子關係對於孩子來說既是人生哲學,也是一種教育形式,父母缺乏時間陪伴孩子的時候,孩子一個人往往會變得越來越沉默,不願與人有過多的交流,逐漸的喪失交際能力,這樣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都是不好的。


2.孩子變得敏感,缺乏安全感,不與人交流。

由於孩子從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內心會因過度敏感變得拒絕與人交流,同時也會缺乏安全感,在生活中對於別人發出的親近表示出抗拒心理,不敢和他人交談。父母如果經常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會讓孩子更加自信。


3.成長中逐漸變得叛逆,「叛逆期」提前到來。

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會將自己的內心鎖起來不和他人分享,同時也會抗拒和父母交流,和父母「對著幹」,脾氣變得更加暴躁,性格更加叛逆。


「陪伴不是陪著」,許多家長認為下午去接孩子放學,晚上回來自己看著電視劇陪著孩子寫作業,睡覺前給孩子講幾個故事這就是陪伴孩子,但是孩子真的需要的是這樣的「陪伴」嗎?

那麼該如何正確的陪伴孩子呢?

1. 在孩子學習過程中以身作則,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放下一切電子設備,自己也可以在一旁讀書寫作,沉下心來讀書,忘記一切工作上的煩惱,體會親子互動的美妙。長此以往,埋頭紙筆之間營造出濃濃的家庭文化氛圍,讓孩子愛上學習,端正對待學習的態度。


2. 學會聆聽孩子的話。

孩子總是會告訴大人今天在身邊發生了什麼事情,有可能是今天和哪個小朋友吵架了,也可能是今天遇到了什麼好玩的事情。雖然在大人眼中這些是一些很無聊的話題,但是請認真聆聽孩子說的話,才能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


3. 多陪孩子進行親子互動,增進交流

閒暇之餘可以帶著孩子去踏青,以及在家和孩子玩益智小遊戲都可以增進與孩子的交流,親子互動有很多種,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陪伴是需要用心和孩子交流的,親子關係是需要雙向溝通的,不要讓電子產品切斷了你和孩子溝通的橋梁,爸爸媽媽高質量的陪伴對於孩子的童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陪伴孩子無需理由,再忙也別忘了陪伴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讓育兒變得簡單,家長要學會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才能助力孩子成長
    從寶寶呱呱墜地開始,父母的陪伴就在起著作用。幫助孩子建立最初的安全感,教會孩子什麼是愛,讓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長。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作用不僅僅於此,無論是對於親子關係,還是每個家庭成員的成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多陪孩子聊聊天,陪伴孩子成長
    創新工場的創辦者李開復曾經這樣呼籲:「中國的家長,多陪陪孩子,無論多麼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談心。不要以為孩子送到學校了,一切都是老師的事情,然後回家了就督促做作業。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這些。」儘管父母的工作很忙,但是,我們還是建議父母多抽點時間和孩子在一起。
  • 親子閱讀需要用心陪伴
    與此同時,親子閱讀也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有統計數據顯示,大約有9成家長開始重視親子閱讀。這表明,家長願意花錢給孩子買書,不願意花時間陪孩子讀書的現象正漸漸成為歷史。但是,有些家長對親子閱讀的認識還存在誤區,不能夠正確理解親子閱讀過程中家長陪伴的正確含義。
  • 成長需要陪伴
    我心裡刀剜般地刺了一下,只得苦笑道:「這個事兒我真不知道呀,沒聽孩子回來說呀。」沒想到我也變成了如此不負責任的家長。我給孩子爸打電話,她爸說:「這些事情不應該是你操心的嗎?」我從來沒有聽說過要訂春秋校服這個事情啊!頓時無名火亂拱,我火冒三丈地下了樓。剛下樓火還沒地兒撒,孩子背著書包出來了。我問她什麼情況,她說上學期學校徵訂校服,爸爸給她籤的字,因為她還有兩套校服,最後就沒買。
  • 優秀的孩子,少不了家長的陪伴(附1-9年級陪伴方法)
    父母錯誤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毀掉了孩子的努力與潛力。第一個坑:太過敷衍,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陪伴,不只是陪著這麼簡單。如果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就等於沒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著」。
  • 「小學·陪伴」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伴出來的
    陪伴,不只是陪著這麼簡單。如果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就等於沒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著」。有些家長恨鐵不成鋼,動不動就發脾氣,對孩子又打又罵,只看到孩子的缺點,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失去耐心的陪伴,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毒藥」。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附初中階段正確陪伴方法)
    陪伴,不只是陪著這麼簡單。如果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就等於沒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著」。 第二個坑:耐心太差,沒有控制好情緒。有些家長恨鐵不成鋼,動不動就發脾氣,對孩子又打又罵。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附1-6年級陪伴方法)
    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所有家長都要知道。父母錯誤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毀掉了孩子的努力與潛力。第一個坑:敷衍太過,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陪伴,不只是陪著這麼簡單。如果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就等於沒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著」。第二個坑:耐心太差,沒有控制好情緒。
  • 陪伴,是讓孩子吸收父母的狀態,功利性的陪伴,不僅低質而且有害
    遊泳本來是一件讓孩子開心的和喜愛的事,卻因為媽媽的強制、要求與不尊重,變成了孩子的痛苦。其實,這位媽媽內心也有苦惱。本來她覺得,帶孩子來學遊泳,既陪伴了孩子,又能讓孩子有所收穫,不枉自己抽出一上午的時間。沒想到女兒竟如此不體諒自己的苦心,辜負了自己的一番用心。媽媽一心想讓孩子早日學會遊泳,初衷是好的。但她沒有想過,這是她的需求還是孩子的需求?
  • 你在陪伴手機還是陪伴孩子?虛假陪伴,毀掉的豈止是孩子的童年。
    有很多家長,看似在陪伴孩子,實際上,在陪伴手機。平時你是怎麼陪伴孩子的呢?你是孩子的夥伴,還是手機是夥伴?有家長陪孩子做遊戲是這樣的:孩子做自己的遊戲,家長在一旁沙發上攤著玩手機,連孩子叫自己都沒聽見。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附1-9年級陪伴方法)
    陪伴,不只是陪著這麼簡單。 如果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就等於沒有陪伴。 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著」。 第二個坑:耐心太差,沒有控制好情緒。
  •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聰明
    為什麼有些人會認為陪伴不重要呢?1.很多的家長會認為:孩子三歲前沒有記憶。或者說「孩子還小,誰陪都一樣」。於是,孩子生下來就扔給爺爺奶奶,自己出去打工上班,等孩子大了再接過去上學。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每天忙裡忙外,陪伴不了孩子。錢可以讓我們生活的更加美好,但孩子的成長關鍵期是不容家長們忽視的,這個階段有可能會決定孩子以後的性格以及對家庭責任的態度。如果因為錢而導致孩子成長的缺陷,那這可就會給爸爸媽媽們留下一生的遺憾。所以說爸爸媽媽一定要在孩子成長的時候要多多陪孩子。
  • 陪伴不是「陪著」:擁有一對陪伴成長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用愛陪伴,不僅能擁有一個卓越的、走向未來的孩子,也能讓父母成為更好的自己。但是,如何給孩子最好的陪伴,讓陪伴變成孩子探索世界的原動力,讓陪伴給孩子一雙飛往未來的有力翅膀,則需要父母更加懂得陪伴的意義,也需花費更多的心思。
  • 如何高效地陪伴孩子?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家長全職在家陪伴孩子,但是孩子的成長並沒有比那些父母忙於職場,只有夜晚和周末有空陪娃的孩子好通過父母的陪伴,孩子才逐漸構建起對自己的認知,判斷這個世界是安全還是冷漠的。首先,孩子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父母都不能缺位,否則,不利於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
  • 成長中,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不要等到孩子都長大了,才想到,「哦,我應該多花點時間好好陪陪孩子。」有用嗎?不好意思,晚了,孩子已經不需要你的陪伴了。原因很簡單,已經過了有效期。父母與孩子之間也存在「有效期」的!當你不知道珍惜的時候,上帝自會將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你能做的,要麼乖乖退場,要麼等著被孩子扔下舞臺。
  • 孩子需要的不是24小時的陪伴,高效陪伴法:高質量陪伴才是關鍵
    一:陪著≠陪伴就像家長們喊冤的那樣,說自己明明花時間去陪在孩子身邊了,為什麼孩子仍舊不滿足。這就可能是家長們把陪著,誤以為是陪伴了。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介紹的——高效陪伴法。高效陪伴也可以說是一種情感教育,3~12歲的我高效陪伴,或許將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缺少家長的陪伴和關愛,不僅會讓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進而出現安全感的缺失,就會發展為自卑內向的消極情緒,最後牽扯到孩子平日裡的為人處世態度。
  • 親子教育: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高質量的陪伴
    小編認為,想要維繫任何情感,都是需要雙方的陪伴與關心,這樣才能讓感情走得更長久。如何陪伴孩子,讓孩子有更加健康快樂的童年,小編認為家長需要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時刻關心孩子的行為,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1.把家庭放在首位家長們,請重新調整你的每日時間表,為你的孩子預留半小時或更多的時間。
  • 親子教育: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高質量的陪伴
    小編認為,想要維繫任何情感,都是需要雙方的陪伴與關心,這樣才能讓感情走得更長久。在實際生活中,每位家長都想要更好的了解孩子,想要知道孩子每天都遇到了什麼事情,希望孩子能對他們敞開心扉,彼此多溝通交流,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竭盡所能的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殊不知,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家長的陪伴。
  • 《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丨有家長用心陪伴的成長更容易展翅高飛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而教育就是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01教育就是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今年高考過後,我身邊家有高考娃的家長們都心事重重,難得看見一個開心俊朗的家長。自然是因為2020年特殊的國情疫情,讓家長們為孩子操碎了心,但是即便孩子沒有辦法接受更為理想的高等教育,就一定意味著他的人生走上了失敗嗎?
  • 親子陪伴為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正確陪伴孩子!
    我們都知道父母的陪伴是最走心的家庭教育,如果親子關係非常的親密,寶寶會在心裡接受你的教育,如果親子關係不密切,孩子和父母之間更多的是不耐煩不情願,平時由於父母都需要上班,所以很多的父母都沒辦法長時間的陪伴孩子。父母陪伴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水平,特別是父親的陪伴,在家庭教育中來自父親的教育是寶寶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