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成長系統 | 如何高效陪伴孩子?

2021-02-14 實踐菁英

 實踐菁英中國,領航未來世界

實踐菁英父母成長系統微課堂

讓家長讀懂孩子的心

給他適合的愛!

親愛的父母親,我們都曾經有這樣的經驗 :

親愛的父母親,現在我們也都有這樣一個經驗:

孩子從學校或者託管班回到家,我門對她說:

今天學校有什麼事情沒有呀?

聯絡簿拿過來, 今天考試考幾分呀 ?

 作業寫好了沒有?

怎麼字這麼醜呀?

 考的這是什麼分數?

……

是不是差別好大!

有沒有發現,當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雖然文末作為父母的角色從未改變,但我們帶孩子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我們態度和做法不一樣呢 ? 那是因為我們心裡對不同年齡孩子的期待和要求不同。 但是不管是在哪個年齡層,身為父母在孩子還沒有獨立之前,我們必須要做的就是陪伴。今天就來跟大家來談一談如何高效陪伴孩子。

 

所謂高效陪伴孩子,這裡有兩個關鍵字,一個是高效,一個是陪伴。

首先是「高效」,即速度,有效。也就是要快速掌握孩子狀況,無論是當下的狀況,或者是在學校的狀況。

「陪伴」,是一種質量,也是一種濃度。換一種說法就是和孩子在一起做共同的事,是一種快樂的聯結。

每天孩子回到家時間很有限,我們如何能夠快速的達到我們想要做的這兩件事情——高效+陪伴?

分別從長遠教育和救火隊這角度上來分析。這個了兩個角度並不衝突,可以同時使用也可以穿插使用

 

我們晚上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用 ?

一個有責任感的爸爸媽媽亦或者對孩子有期待的父母,通常想要在晚上陪伴孩子做很多的事情 。 但是我們也明白,孩子是沒辦法熬夜的。因為他需要充足的睡眠讓他發育、長高、長智慧……因此,晚上孩子到底有多少時間呢?

如果他到託管班上課,回到家。大概就是七八點以後了 , 甚至九點鐘。吃點東西,說個話,洗個澡。我想應該剩下的時間也就是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了不起,給你一個半小時,這時孩子已經很疲憊了。同時 , 做父母的你也很累,還真沒體力和孩子搞太久。

鑑於此, 針對這有限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 ,文末 幫大家想出兩個陪伴清單,這是你心中和孩子心中可能會想做的兩份清單。

 閱讀。因為都說閱讀很重要, 不但要看、要懂、要能解釋、能分析 , 也就是看完一篇文章之後我們還得要考考他。

讓我們來看一看清單A  顯然是父母的心情嘍,清單B看起來就是孩子比較想要做的事。大家可以想一想這兩個清單所造成的結果是什麼?

一個是開心,一個是不開心。清單A是大部分的父母的心聲,但父母真的能利用每天一個晚上半小時到1小時的時間,讓孩子透過背誦和複習提升孩子的程度嗎 ? 對孩子未來的競爭力真的能夠起到作用嗎?

至於清單B ,當孩子在快樂地玩,快樂地學習時,他有沒有很專心、有沒有在動腦筋、有沒有在吸收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呢 ? 難道沒有打開課本就不算學習 ? 就一點都沒有用處嗎?我的想法是.真的未必。

俗話說 : 玩的好的孩子 , 學的好,情緒好。 

怎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各位家長可以好好想一想這句話,真的很有趣。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意願問題。

大人小孩都一樣 ,對於自己心裡想要學的 ,一定是一副要靠近的模樣,,如果是渴望要的,那強度就更大了 !我們可以想像,他一定是,張大眼睛、豎起耳朵、全神貫注 .親愛的爸爸媽媽還有什麼學習狀態比這個時候還要好?

從孩子長遠的教育來看

高效陪伴的第一個角度:從孩子長遠教育來看,我特別要提到孩子的作業。關於孩子的學校作業, 我有一個比較不一樣的看法。

為什麼父母對於孩子的作業比孩子要更來得在意?

為什麼當孩子學習錯誤,是父母著急,而不是孩子著急?

這是不是主客易位了。

我以為應該要把作業還給孩子。 也就是錯誤這件事父母可不可以慢一點跳腳。先看看孩子是什麼反應,有什麼想法以及原因, 聽聽孩子怎麼說 。換句話說要讓孩子學習負責,要讓孩子學習面對錯誤。 讓孩子自發的感覺有痛 ,想改進向上,而不是被父母罵痛及被父母逼著向上。

如果父母一頭鑽進孩子的課業裡,主導孩子的學習,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對課業不在乎,對於考試分數也會變得不想負責任。

讓孩子不論好壞,學會自己去承擔、面對很重要。因為沒有錯誤的學習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學習,就好像真實的人生不會是永遠都一帆風順的。再說父母為什麼要在有限的時間裡面去做一個你根本不擅長的事情呢?那我只能說.你傻呀!

那到底在有效有限的時間裡面,我們要做什麼呢?

做能讓孩子打開學習力的事!做能夠建立親子良好連結的事!

建立親子好的連接是非常重要的。每個爸爸媽媽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和父母美好的時光 ,有什麼樣的記憶和圖相是你一想到就覺得很暖心?肯定不會是父母在檢查你的作業,也不會是父母在責備你的時候吧。

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 我的爺爺,他是一位牙醫,每天都很忙,星期日是他的休假日,他會帶著我們三個姐弟到公園去玩。往公園路上我們先到一家麵店,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情景:我們總共四個人切了一盤豆乾、海帶、豬頭皮小菜,點了三碗不同的面,有客家板條、客家米粉和陽春麵。我還記得那個那碗河粉, 湯上飄著肉片, 好香好香的油蔥味, 河粉咬起來QQ軟軟的,湯喝起來暖呼呼的。

 吃完面爺爺就會牽著我們的手走到公園, 公園裡有鞦韆、溜滑梯、蹺蹺板和迷宮.那些畫面歷歷在目,只要想起來, 我的心就滿滿的、暖暖的。對我來說,那就是愛並且可以轉化成一股力量,每當我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就會想到爺爺那雙牽著我的大手和爺爺慈祥的笑容。

親愛的爸爸媽媽, 孩子留在我們的身邊,不就是這幾年的光景嗎?我們一定要利用有限的時間,創造美好的親子鏈結。

那是一種內在的心理支持力量,也是一種永遠不會過期,而且源源不絕的力量。

那應該怎麼做呢?我們該怎麼好好利用晚上這一點點的時間,既能打開孩子學習力,也能創造親子良好的連結。首先籤家校聯絡簿是必須的

而且是要認真的籤名,讓孩子知道我們很關心他在學校的表現。同時也讓老師知道我們是支持他的。要知道我教書20幾年,對於老不籤聯絡部的家長也是很有想法的。

再來跟孩子聊聊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同學的八卦也好,老師的煩人也好。聊天的時候記住這兩件事: 第一是一定要有耐心。請記得你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就怎麼對待你。第二注意到高度,這個不是說你坐的位置高度,而是你心裡的高度。那就是請你跟孩子必須站在平等的高度。彼此之間是一種分享的心情,是一種欣賞的角度。父母,你不要老是說教。要知道孩子的耳朵對於不愛聽的話他就會關起來。

你可以想像,他跟同學一起在說話,如果那個同學老是嘮叨老是批評他,你想他會怎麼想。他當然是不喜歡這位同學, 也不想聽她說話,甚至不想再跟他玩。回想一下你平常跟孩子的對話,你是站在平等的立場上還是上對下、是不是老在講道理、在批評、在指正?因為.我們覺得,當父母有責任要教孩子是非善惡。其實, 教孩子當然是父母的責任,但真的要看時間看頻率,請不要無時無刻都在說教。

更重要的是,你對孩子說話時,有沒有看到優點,有沒有看到她作對的事情?你有欣賞她嗎?你有讚美他嗎 ?還是你一直在放大缺點關注錯誤呢?就跟你的老闆一樣, 永遠在挑錯的說,而對的就認為是理所當然。並且永無止境的要求。

所以和孩子聊天時爸爸媽媽請注意你的角度。 講完跟孩子聊天接下來就是今晚陪伴的重頭戲。其實我們有很多事情可以選擇陪伴孩子,我第一個跟大家介紹的是共讀

共讀,就是選一本書和孩子輪讀, 所謂輪讀就是一人讀一段,輪流的讀下去。慢慢地讀,不要著急著讀完,把感情放進去把感受放進去。這樣子的閱讀會顯得很有趣。也很好玩。

讀了一段之後我們可以做精彩內容的分享,也就是可以說一說彼此最喜歡的部分是什麼?最不認同的部分是什麼?還要說明一下為什麼你是這麼想的?當然要記得保持平等的高度,也就是要有純粹分享的心情,要有欣賞的角度。

什麼叫分享?就是可以說說自己小時候發生的聰明的、愚昧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失敗的經驗。不要害怕當父母有錯,為人父母也是人,看到父母從錯誤中失敗中站起來 ,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好的學習榜樣。孩子不想要一個完美的爸爸媽媽,因為那樣子太有壓力了。更何況完美不是用嘴巴說的。是用行為表現的。父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在生活中看得一清二楚。接下來第二個跟父母介紹的是玩桌遊。

桌遊很特別,可以在玩樂中訓練孩子專注力及鍛鍊他許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數學的、邏輯的、語文的能力。桌遊有兩個人可以玩的,也有多人可以玩的。我這邊推薦兩款 2人就可以玩的遊戲,而且時間不是很長,一個是寶石奇,一個是方格遊戲。這兩款遊戲對孩子的空間思考和數字推理很能鍛鍊,只要是一年級以上的孩子都可以玩,父母不要擔心會不會很難,真的不難。玩個幾次就會了,同時還會被它深深吸引。這是一種深具魅力的活動。

在我的建議裡桌遊,它還有一種你看不見的訓練,具體展現在拉長孩子思考的時間、培養孩子耐心、願意等待、謀略、更新能力、圖像記憶力、並練習接受失敗、然後再接再厲、懂得鼓勵別人等方面。因此遊戲不只是遊戲,在我看來除了提升智力它也是一種情商和品格力的薰陶。 

 第三個跟父母介紹的是看視頻。

 

這一項適合安排在周末,因為使用的時間比較長, 父母可以安排一個固定的周末家庭電影院,看電影的氣氛很輕鬆,所以我們還可以準備一些吃吃喝喝的。等電影看完之後我們聊一聊分享一下彼此的心得。別小看這樣一件事情,如果周末家庭電影院能夠變成一個固定的堅持下去的家庭活動。這也會變成孩子長大之後的一個美好回憶。我的兩個兒子都已經20幾歲了,問到他們對小時候印象深刻的事,他們總不忘記提上這一段歡樂的家庭電影院時光。

此外,電影常常隱射人生,透過電影裡主人翁的遭遇,不但能打動孩子的心,同時這些人生哲理更容易變孩子接受。然而,父母還是要記得高度焊角度。別再長篇大論,聽聽孩子說什麼,然後再適度的引導。

有效率的救火員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些父母心裡還是覺得忐忑,因為總有些父母就是每天必須陪伴讀書。因為孩子作業是沒完成的。還有碰到大考前的周末,父母也要陪伴準備考試。

 所以接下來分享第二個角度當個有效率的救火員

 我把它形容為救火員,是因為在晚上這個時間點我們就跟救火員一樣的著急呀 ! 父母想要高效的陪伴孩子讀書,中間碰到最大的困難有兩個,一個是孩子的拖拉 , 另外一個是父母的脾氣

孩子之所以會拖,我們可以理解,因為他已經累了。父母的脾氣和沒耐心就要靠自己調整了,我可以跟父母說一個統計數字也許對父母的耐心有些幫助, 就是一般孩子可以專心的時間是年齡的二到三倍,也就是說,八歲的孩子他能夠專心的時間是X2或X3,也就是16分鐘到24分鐘。十歲的小孩他能夠專心的時間則是20分鐘到30分鐘。

所以,對於你家孩子不能專心地久一點的情況,你也就別生氣了,因為你的期待是有問題的。當然,這是一個統計數字也不是絕對的,例如一個受過專注力訓練的孩子,他的專心時間能夠長一些。或者一個體覺型和聽覺型的孩子,他讀書專注的時間就會短一些。因此,這個數字是作為父母去參考, 讓父母理解孩子,不是每一個孩子你要他坐多久就能坐多久這麼簡單。這是我給的第一個建議理解:理解孩子正常可以專心的時間。

第二個建議是你要能夠設定,把我們要孩子做的事分為小階段小任務。而這也提供了孩子完成目標的動力,因為當他完成這個小任務,他就可以休息一會兒,或者吃個小點心,那他的意願就來了。這個道理很簡單。換做大人的角度,如果你已經累了,你卻還要再完成一個大的工作要花長時間才能做完,你是不是立馬就覺得沒力氣,動不了。反之,你雖然很累,但只要再做一會,也許20分鐘30分鐘就可以休息,就可以吃點東西,那麼你的精神是不是來了你的活力是不是來了? 

因此,第二個方法就是設定, 跟小孩一起設定幾個小目標,小任務。然後把它完成就休息一下,這個方法是對低中年級的孩子特別有效。

也許爸爸媽媽會擔心這樣子孩子持續力會不會太短了?請注意!如果孩子根本不動,你就別談持續力。再說,我的經驗是慢慢地,孩子會主動挑戰長一點的專注時間。並且當這個方法用久了。就會給孩子建立一個行為模式。他會了解,當碰到大項工作的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分成小階段,一部分的一部分的去做,大項工作也就完成。

再來講到高效陪伴,的第三個方法是創造。


父母要創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及提供他一個適合的學習方法。創造適合的環境,父母對孩子必須要有一個觀察,到底你的小孩是屬於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還是體覺學習型的孩子。

 如果他是一個視覺學習型的小孩,我只能說你抽到大獎了, 這種小孩不太需要管。他很容易專注在文字上,他也坐得住。甚至在一段文字裡面很快可以找到重點、語文記憶力也好。但是一般統計上來說,東方人聽覺型來的多。歐洲人視覺學習型來的多。

如果孩子是屬於聽覺學習型的孩子,首先,夠提供他一個獨立的環境寫作業。讓她不會受到聲音的幹擾,還有父母在旁邊陪伴,當電話來一定要拿到外面去講,要不然他也就在跟你一起聽電話,並沒有把心放在課業上。有些聽覺型的孩子,我們可以給他放一些背景音樂。背景音樂就是音量放小,沒有歌詞,你可以選擇輕音樂、古典音樂或者是靜心音樂。這些背景音樂可以幫助他隔離,別的聲音幹擾。

至於體覺學習型的孩子,他就是一個標準坐不住的小孩。把學習時間變成小段,尤其是必要。

視覺型的小孩在背誦的時候鼓勵他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做筆記。如果她喜歡畫一些小插畫,幫助記憶,當然是更好,這種類型的小孩非常適合做高效閱讀的學習和思維導圖的學習。他如果學習這兩項技巧的話,對他來講如虎添翼,他的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會倍增許多。如果是聽覺型的小孩呢?讓他在背誦的時候把文章念出來,讓自己聽到讀出來的內容,記憶更快更好,至於體覺型的小孩可以給他一個小白板,他很樂意像小老師一樣在小白板上做很多的記錄說明。也可以讓他站起來走動式的背誦。

當父母必須要陪伴孩子讀書的時候,你要做到有效陪伴,首先是理解。理解正常的孩子可以專心的時間是他年齡的二到三倍, 簡單的說,理解孩子不能長時間專注是正常的。

第二是設定,設定小目標小任務,完成一個小任務就給休息一會兒。甚至給個獎勵。

第三個是創造, 創造一個安靜的獨立的學習環境。同時能夠允許和接受孩子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和技巧而不是你想像的乖乖坐在那裡盯著課本讀書。

真的能夠做到上面三點,相信你的伴讀就是比較有效率的陪伴。

人的一生有許多的角色,父母這個角色,尤其是神聖。但也不需要過度把父母這角色的功能無限擴大。 

最後,我用詩人紀伯倫所的一首詩"論孩子"中的部份內容與大家分享。我特別喜歡這首詩對父母與孩子關系所做的詮釋: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容許我再一次提醒您。人生命中能夠陪伴孩子的也就這幾年的時間。要好好的把握,並好好地享受這幾年相處的時光。

請您用看一歲孩子的眼來看你現在的孩子!

用對待一歲孩子的耐心來給你現在的孩子掌聲!

 

作業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大家花一點時間回想自己平時陪伴孩子的情景。到底您有沒有做到有效的陪伴呢 ? 你是屬於下面哪一種類型的陪伴父母?

A一手抓,不管孩子的反應,有自己的要求標準。

B心裡很著急,卻抓不到陪伴要領,總覺得少一些什麼?

C覺得親子關係融洽,每次陪伴都能做到雙方愉快的連結。

歡迎留言討論哦!

 

課程預告

微課時間:4月4日 20:30-21:00 

微課主題:《父母讓孩子主動讀書的妙方》

主講老師:



實踐菁英

地址:杭州市濱江區秋溢路601號雲狐科技園1號樓6層(阿里巴巴附近)

電話:0571-28182300 / 15267125742

相關焦點

  • 父母如何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長?
    人處於系統中,問題也來自系統。001父母焦慮情緒。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父母自身所承載的壓力,比往常更多。疫情來的工作的壓力,情緒的緊張。當這些情緒無處安放的時候。孩子成了情緒的垃圾桶。孩子在家裡上了幾個月的網課,相比以往坐在教室裡,少了約束,多了溜號的機會。
  • 父母如何高效陪伴孩子?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禮物自從老二出生以後,陪伴老大的時間越來越少,精力不夠,體力透支,偶爾抽空陪老大讀書,她都無比的滿足。有時候她提出讓我陪她卻沒辦法,看到她委屈的眼神挺難過的。父母的陪伴帶給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大腦正常發展的重要因素。❓過去有些父母常常以為給孩子吃、給孩子喝、沒凍著孩子,就是好父母了。
  • 如何高效地陪伴孩子?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教育專家聊聊如何陪伴孩子。缺乏對孩子的陪伴父母的教育不易被孩子接納邊玉芳 | 北師大教授親子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孩子生命的早期通過父母的陪伴,孩子才逐漸構建起對自己的認知,判斷這個世界是安全還是冷漠的。首先,孩子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父母都不能缺位,否則,不利於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
  • 陪伴不是「陪著」:擁有一對陪伴成長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無論時代如何更迭,也無論世界如何變化,陪伴,永遠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需品!但是,如何給孩子最好的陪伴,讓陪伴變成孩子探索世界的原動力,讓陪伴給孩子一雙飛往未來的有力翅膀,則需要父母更加懂得陪伴的意義,也需花費更多的心思。
  • 《陪伴,是孩子與父母的雙向成長》
    曾經送孩子上學的路上聽過一個母親抱怨說,她家的孩子經常纏著她,要她陪著玩!那一刻,真想告訴她:那是一種幸福呀! 其實陪伴孩子成長,不是父母付出的單向輸出,我們在陪伴孩子玩耍或遊戲的同時,孩子也會陪我們笑,陪我們做有趣的事,記得上個星期,孩子讓我陪她玩一種:貼名牌的遊戲,雖然第一次聽說這個遊戲,但是孩子很容易就告訴我遊戲規則,在玩的過程中,我發現不只是孩子快樂了,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充滿愉悅!所以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同時也在撫平我們心中的焦慮與孤寂。
  • 高效陪伴法:陪伴重在質量不在時間,父母別抱怨沒時間陪孩子了
    孩子是需要陪伴沒錯,但是很多父母都沒有做到高效陪伴。只看時間的陪伴,對孩子就是"打擾"。原本孩子自己安安心心做作業,父母卻全程盯著,他們會覺得不自然。所以說,陪伴重在質量不在時間,父母別抱怨沒時間陪孩子了。
  • 孩子需要的不是24小時的陪伴,高效陪伴法:高質量陪伴才是關鍵
    為人父母后,我很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段時光,看著孩子邁著不太穩當,當時非常堅定的步伐,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去探索這個奇妙的大千世界,我也感到濃濃的滿足感與幸福感。二:高效陪伴法要想讓時間不白白流失,想要通過相處來升溫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家長就要懂得花費更多精力,去實現高質量陪伴。
  • 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默默陪伴成長的父母
    《陪伴式成長: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作者蘇珊說:「父母之所以難以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原因在於,只存在於想像中的完美孩子,與眼前這個有血有肉的孩子區別很大。」孩子本身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不會在家長設計的完美模型中長大。放棄你心中的完美模型,用心陪伴孩子成長,你會發現無數不經意間的美好。
  • 「雙動力21天超級陪伴系統」開啟孩子的21天蛻變之旅
    俗話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是多數情況下父母並不知道如何才是高效的陪伴?親子之間的陪伴常常是不對等的、無效的★ 孩子,媽媽都為了你好,你要聽媽媽的話★ 孩子,考試怎麼考這麼點,你看人家XXX,你怎麼回事?★ 要這要那,你怎麼總是那麼多事兒?
  • 作為父母,怎樣為孩子營造一個書香成長環境,陪伴孩子長大?
    作為果媽閱讀的創始人&CEO,果媽閱讀深耕在閱讀領域4年多,我每個工作日給大家講書,從2016年至今,已經陪伴大家1300+天,講過50+個主題,200+本書籍,現在它們已經化書成課,幫助了上萬名父母成長。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擁有一對共同成長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無論時代如何更迭,也無論世界如何變化,陪伴,永遠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需品!這讓我經常想到,在育兒中,那件「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莫過於陪伴。 因為,陪在孩子身邊,這看起來似乎是件很簡單的事。但是,如何給孩子最好的陪伴,讓陪伴變成孩子探索世界的原動力,讓陪伴給孩子一雙飛往未來的有力翅膀,則需要父母更加懂得陪伴的意義,也需花費更多的心思。
  •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而不只是陪著,很多父母都錯了
    以上幾個不同的家庭,陪伴孩子的狀態,應該是比較常見的。孩子很多都是老人照顧,父母即使有時間陪著孩子,不是自顧自聊天,就是在那裡玩手機,基本上也只是陪著而已,而不是真正的陪伴。在孩子的童年,父母常常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父母的高質量陪伴,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 作為稱職的父母,該如何陪伴孩子終身成長?
    生活中我們都知道;作為父母的教育觀和言行會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我們也都是初為人父人母,特別是對於第一胎的孩子,哪裡來經驗,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僅憑藉自己的價值觀和身邊朋友圈的影響去嘗試罷了,所以學習孩子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課程,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換位思考,我們在要求孩子學習的同時,我們是否有對自己有所要求,父母都不學習,怎麼會能培養出愛學習的孩子呢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與孩子相互陪伴、共同成長
    與孩子相處過程中,以賺錢養家為重,拋給孩子的從來是命令式或目標管理:如考試如何,分數多少。但凡對孩子學習關心的父母,多去學校向老師了解情況的父母,怎會相信孩子自稱的「成績很好」的一面之詞呢。直到高考,為了圓謊,竟然偽造錄取通知書。如未揭穿騙局,不知他後續想如何,當真拿學費上北京,謊稱「就讀」?
  • 學做高效能父母!觀音橋街道婦聯P.E.T.父母效能訓練陪伴營開營!
    學做高效能父母!觀音橋街道婦聯P.E.T.父母效能訓練陪伴營開營!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進家庭教育工作,在親子溝通、家庭治療、個人成長方面為轄區家庭提供積極引導,10月19日下午,由觀音橋街道婦聯主辦的巾幗橋「童夢童樂·相伴成長」P.E.T.父母效能訓練陪伴營啟動儀式在街道一會議室舉行,此次開展「創建有愛的家庭」「如何聽孩子才會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基於聯結解決親子衝突」P.E.T.課程四期,線上課17節,線下課5節,大家每天可在群內互動打卡,
  • 小米公司副總裁易彥:揭開高效陪伴孩子的秘密
    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自6月起,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人物」專欄,通過對馳援武漢醫護人員、科技工作者、社區工作者等各領域有代表性的家庭進行專訪,講述親子陪伴故事,提煉和詮釋陪伴的多重內涵
  • 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最近,一位爸爸發布的「如何改善父女關係」的求助帖,引起了眾多網友關注。父母不在孩子身邊,不知他心中所想,不知他語言的潛在含義,更不知如何與他更好地交流,雙方自然會感到陌生。但依舊有很多父母不願錯失孩子的成長,願意花僅有的空閒時間來和孩子相處,給予孩子精緻的關注和溫暖,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 媽媽扮人偶接女兒放學:所謂高效陪伴,只不過是父母多花點小心思
    身為父母,我們最大的成功,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有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有效地陪伴自己的孩子。而高效的陪伴,只不過是我們願意在孩子身上多花點兒小心思而已。01有些父母只是陪著不是陪伴(不花點心思稱不上高效陪伴)《少年說》裡有個名叫王子健的小男孩,因為在家裡多次跟父母說過一個問題,父母沒有多大改變,所以孩子選擇了在《少年說》這個舞臺上再次談起。孩子自信滿滿地走向舞臺,看上去特別陽光。不想,他一開口,卻讓觀眾潸然淚下。
  •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是很重要的,那麼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呢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是很重要的,那麼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呢現在很多家長都明白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往往不知道怎樣陪孩子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們在旁邊玩的時候,家長們認為一起玩手機是一樣的,但是這樣的同伴卻沒有從孩子那裡學到什麼,反而孩子們在父母的手機裡讓人感興趣,小小年紀就喜歡玩手機
  • 過度陪伴破壞孩子成長,適量陪伴激發孩子潛力,這三個方法要牢記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由於工作和生活壓力大,很多父母在孩子和工作之間選擇了後者,只給孩子物質上的富足。這種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的情感空洞,表達能力缺失等等,因此很多家長在孩子逐步的成長中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開始花大量的時間陪伴孩子。有一些家長甚至辭去了工作,只為給孩子一個充滿陪伴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