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中:父母缺席孩子的成長,是他們一生的傷害

2020-10-14 小凡姑娘

01

這兩天,同事跟我吐槽以前自己帶娃的時候很辛苦,自從生在了孩子之後,就完全沒有了自由的時間,整日把時間消耗在帶娃上。

她說,「很羨慕一位朋友,她自從生了孩子之後,就完全沒有帶過,都是他奶奶帶的,處處事無巨細。而我的婆婆卻沒有管過孩子,這真的是沒法比。」

其實聽了之後很詫異,小孩子1到3歲是建立親子關係最佳的時間,這個時候你不多去陪伴孩子的話,只會造成孩子不親近你。

我問她,「這個孩子是不是非常不親近自己的媽媽,而是很黏奶奶。」

同事說,「確實是這樣,她的孩子怎麼都不黏她,在孩子兩歲時,她完全感受不到孩子對她的親近。」

我說,「你應該慶幸自己沒有缺席孩子的成長,在他這個年紀,是最好跟孩子建立親子關係的時候,這個時候,你不多陪伴他,他又如何對你產生親近?產生愛?」

父母缺席孩子的成長,想當一個甩手掌柜,最糟糕的結果,無非是養不出感恩你的孩子。

雖然說,你生養了他,但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你沒有去陪伴他,又如何能讓孩子去感知你的存在呢?

要知道,在父母陪伴下長大的孩子,對於他來說,這個家才完整。

02

最近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小歡喜》,它描繪的就是一副很典型的父母缺席孩子成長的故事。

他們由於工作的原因,他的父母從小就把他寄養在舅舅的家裡。由於他從小在舅舅家裡長大,他跟舅舅之間的感情比父母親近許多。

在季楊楊上高中的時候,父母跟季楊楊的親子關係仍舊很淡。

對於父母的管教,非常的不滿。直到他的父親打了他一巴掌時,他們身上只剩下了血緣關係。

其實對於季楊楊來說,他對父母是陌生的,因為他是在沒有父母的環境下長大的,自然他的心理早已失去了對父母的愛。

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

是父母缺席了孩子的成長,在他需要陪伴的時候沒有去陪伴,想去陪伴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了。你任何的管教,對於他來說都是無用的,即便你是為他好,你的管教,只會讓他對你產生恨意。

退一步說,你想彌補孩子,需要花費很多的心思,時間才能補回來。也許,永遠無法補回孩子對你的愛。

因為你一旦缺席了孩子的成長,孩子的內心也就不會對你產生親近感。

親近感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建立的,逐漸的,他長大後,那些出現在他生命中的人,也遠遠沒有你重要。

倘若此時你不去跟他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換來的不過是對你的不親,不近,你們之間永遠都有隔閡。

03

以前培訓的時候,就聽老師說過,「孩子,需要高質量的陪伴。」

這裡高質量的陪伴,是父母能真正地陪著孩子在一起,去互動,去跟他們去溝通,不要覺得他們什麼都不懂,就自顧自的。

現在有太多的人,正在缺席孩子的成長。

為了工作,把孩子給爺爺奶奶去帶,甚至因為忙碌把孩子寄養在別人的家中,按時給生活費,總以為錢可以代養孩子的問題。

但殊不知,你現在的不去陪伴他,以後不論你花多少錢,都買不到孩子對你的愛。

還有的父母,每次下班後,就打遊戲,孩子也不帶,沒有跟他們去互動。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對你也不會產生多少的親近感。

只有在孩子小的時候,你陪伴他越多,他對你就越親近。

所以,不要去抱怨孩子為什麼不親近你,而你要去反思,自己有沒有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如果有,你的孩子也會用愛回饋你。

願共勉!

作者:小凡姑娘,分享職場正能量,讓你擺脫困擾,趕走壞情緒。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對他們的成長有怎樣的傷害?
    生活中,或許有不少父母認為,自己努力賺錢就是愛孩子的表現,他們認為孩子一定能感受到來自他們的愛。但令人遺憾的是,孩子們在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往往對錢並沒有什麼概念。他們認為,能陪伴自己的父母才是好父母,自己才是幸福的孩子。
  • 李娜吐槽老公玩手機不帶孩子,一個時常缺席的父親,傷害有多大?
    母親賦予孩子生命,那麼帶孩子陪伴孩子的責任也應歸屬於媽媽?多少母親無奈於一個時常缺席的父親,可那些父親卻不知其中的傷害到底有多大!類似的父親普遍存在,但你們知道一個時常缺席的父親,對家庭和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嗎?前些日子,一個朋友太壓抑來找我聊天,她一個人帶著一歲多的孩子,老公工作不算太忙,有很多空閒時間,但她老公不僅不幫她分擔家務,也不幫忙看孩子,一有時間就是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她差點抑鬱,對婚姻生活失去了信心,同時也把壞脾氣給了孩子。
  •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忍心讓孩子吃這3種苦,是他們一生的福氣
    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都比較好,可以說是衣食無憂,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之下,很多父母也認為,讓孩子吃苦更能歷練孩子。我們也不難發現,大多數中產以上的家庭都注重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和獨立能力的培養。捨不得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就會讓他更苦1.捨不得讓孩子受傷,孩子就沒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多家長都非常疼愛孩子,他們捨不得孩子受到傷害,總是保護著孩子甚至是溺愛孩子。
  • 中國家庭的「父親缺席」:女兒將來遇渣男,兒子一生沒出息
    ——美國詩人Nancy Smith這是我最近閱讀看到的一句詩歌,是在遺憾男人在育兒中的所得之少,這話亦適用於中國大多數家庭,只因在我國,喪偶式育兒是主流,男人不懂照顧孩子成了默認的潛規則。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只有存在父愛缺失的前提,他們的成長總是難以一帆風順的。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若父親不曾出現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是女兒則可能遇見渣男,是兒子則會一生沒出息,很難找到真正的幸福。至於原因,一起來看下吧。
  • 孩子一不聽話就想打?降低「原生家庭」傷害,父母平靜孩子才乖巧
    雖然中國傳統的育兒觀念裡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概念,但長久下來我們也發現了父母要是長期對成長中的孩子使用暴力手段,孩子極易形成童年陰影,活在「原生家庭」的心理創傷中。我的表妹麗麗就是被原生家庭所傷害折磨的孩子,她的爸爸媽媽脾氣都不太好,小時候她一犯錯,就男女混合雙打,直打到她在地上求饒。
  • 不要缺席孩子的生活,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成長之路
    現如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很多有孩子的父母忙於生計、事業或各種應酬,往往忽略了與孩子的和諧相處與陪伴,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很多心理問題,其實陪伴才是孩子最好的成長之路。我身邊有一個朋友常年在省內出差,每次都出去10天半個月。家裡都是老婆照顧兩個年齡都在3-4歲的哥哥和妹妹。
  • 孩子在脾氣暴躁的家庭成長下,會給他們帶來什麼的傷害,請熟知!
    有一個關於原生家庭的影響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引發網友熱議,很很多網友朋友都表示自己小時候曾為此受到過父母的訓斥,雖然現在我們長大了,理解了父母當時的難處,明白了養育孩子的不容易,但這麼多年過去了,童年這種來自父母的傷害依舊在大家心裡揮之不去,可見父母的暴脾氣給孩子帶來的不良情緒是多麼深遠。
  • 被家庭暴力「毒害」的孩子,他們的成長軌跡是怎麼樣的
    在家暴中,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被家暴的受害者,還有目睹家暴過程的孩子,這些孩子更是不可忽視的受害者。家暴,對受害者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和不可原諒的,而對孩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全球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婦女和孩子在其一生中遭受過家庭暴力和虐待。而在中國,全國2.7億個家庭中,平均每7.4秒就會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毆打,大約有9000萬兒童目睹家暴過程。
  • 孩子的成長,如果父母缺席會怎麼樣?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為透過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覺「我們是一起的」,這就是歸屬感的需求。
  • 從父母吵架聲中成長的孩子—心靈上的創傷,甚至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經常看見有些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他們吵架的時候,孩子們要麼受到驚嚇躲了起來,要麼抱著父母的腿哭泣,要麼摔門離去等等。看到這些情景,我們不妨反思下自己也思考下父母這樣做對孩子會帶來什麼樣的傷害?會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影響?
  • 這5種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會伴隨一生,很難被治癒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在一個怎麼樣的家庭,擁有什麼樣的父母也算是一種緣分,但在一個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控訴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傷害,而這種傷害是難以治癒的。
  • 父親缺席的家庭教育,影響兒子、女兒一生的事業,乃至家庭幸福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照顧孩子的生活、學習大部分都是媽媽的責任,即「女主內」。很多爸爸也就理所當然地當甩手掌柜的,任由孩子自我成長,也就有了後面的「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孩子的衣服怎麼穿,爸爸不知道,孩子在哪個班,爸爸也不知道……最近看到一句詩歌,出自美國詩人Nancy Smith之手,「只要有一個女人,覺得自己為兒女所累;定有一個男人,沒有享受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
  •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成為一個成長型父母,你到底差了哪一步?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那些被溫柔對待長大的人,不論個人成就如何,身上永遠有一種無法抗衡的陽光、自信和渾然天成的自尊。 我們想要培養成長型思維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讓自己先改變思維模式以及看待孩子的方式,並不斷陪伴孩子去實踐成長型思維。
  • 田亮給兒子的道歉信:孩子的這個重要時刻,聰明父母都不會缺席
    明明孩子上臺表演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作為父親的田亮為什麼就錯過了呢?所以田亮好好地向小亮仔道歉,並且請求小亮仔可以再給父母重新表演一次。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特殊的時刻是父母再忙都不可以缺席的!
  • 家庭中傷害孩子的爸爸,永遠是4種,你中招了嗎?
    爸爸這個角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合格的爸爸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積極影響,不合格的爸爸對孩子的一生也影響深遠。好爸爸有很多種,但我希望你不要是以下四種爸爸,不符合要求的爸爸希望可以繼續保持,能夠對號入座的爸爸,希望可以改變一下。為了家庭的幸福,孩子的健康成長,沒什麼別的理由。
  • 《原生家庭》:孩子,你與父母的關係,決定了你一生的幸福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最近幾年,&34;這四個字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討論,80後、90後開始意識到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原生家庭》是一部振聾發聵的家庭心理療傷經典之作,這本書主旨不在於控訴這樣的父母,而是給那些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人傳授具體的對策,讓他們從與父母的負面關係模式中解脫出來,得到自由和幸福。
  • 在孩子教育中缺席的父親們,你們可知道對孩子的成長有多大影響
    隨著教育的發展,問題越來越多,有一個嚴重現象就是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席。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缺失,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不良影響,不自信,膽怯不勇敢,沒有責任感和擔當,男孩子女性化,女孩子中性化等問題都與父親缺席孩子教育有關係。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親能陪在自己身邊,但是,大部分父親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總是缺席。
  • 原生家庭怪圈:莫讓孩子一生都在療愈童年
    這些劇的熱播,也讓「原生家庭」這個詞又重新回歸到人們的視線。讓人們重新開始熱議原生家庭對於孩子一生成長的影響。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一個人從小成長的家庭,也就是由我們的父母照顧的家。再生家庭是指我們自己建立的小家,包括我們的老公或老婆還有孩子們。
  • 父母離婚,童年生活悲慘:原生家庭的傷害,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孩子在父母的傷害裡成為了他們不幸婚姻的承受者,在小小的年紀裡,要學會察言觀色的生活,被迫去成長,擁有不屬於他們年齡的成熟與懂事。當孩子成為父母婚姻的受罪者,父母把自身的痛苦加附在孩子身上時,孩子就會形成一種負罪感,會背負著父母的不幸與自身的痛苦去成長,而這種傷害甚至會桎梏他們的一生。
  • 青春期父母必修:為孩子付出所有,終將會把他養成了一個仇人
    在孩子的重要成長階段,父母缺席會給孩子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但我們往往容易忽略的是,父母過於全身心投入,過度付出,同樣會給孩子造成傷害或者隱形的傷害。成長的過程就像破土而出,這本身已經需要耗費極大的精力,如果父母不是鬆土,而是繼續蓋上厚厚的一層,孩子得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見到陽光?如果父母無法等待漫長的發芽過程,直接幫他們撥開土層, 不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親自去經歷陣痛,擠壓,孩子也不會發展出自己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