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如果父母缺席會怎麼樣?

2020-08-28 點津心理

今天看到這樣一則令人心痛的新聞,母親說「兒子小輝已經18歲了,但自己無法和兒子溝通,就是玩遊戲,甚至有時候一個月都不下床,在床上不洗臉不刷牙什麼都不幹,就一天到晚睡在床上。」母親很憤怒的說出了對兒子的各種無奈,旁邊的丈夫也說對兒子束手無策。

  「就在幾十平米的地方待著,一年都是這樣從不出去,無論我們怎麼說,兒子就是愛答不理,甚至兒子的一舉一動都不會讓我們知道,我們只希望兒子能夠做個正常人。」

  「他本身學習還不錯,從初一到初三這期間給他的飯錢和零花錢全都上網吧了,之前根本不知道,是鄰居告訴我們,兒子每天都從學校出來不好好學習的消息,這才知道他沉迷遊戲,在中考的時候就落榜了,上高中還是這樣,最後非要退學,回來就是這樣。「為何夫妻倆都管不了自己的兒子呢?

  據這位母親描述小輝童年的記憶裡根本沒有父母這兩人,13年沒有見過孩子一面,和兒子是一點感情基礎也沒有,見到13歲的兒子時覺得就是一個陌生人,為何會當初送過來呢,是因為爺爺奶奶管不了了,現在夫妻倆很是愧疚,十幾年沒把孩子帶在身邊,說到此時的小輝情緒有些激動:「我就是想打遊戲,我打遊戲能打好,我做什麼事也應該能做好。」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孩子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麼,孩子是透過什麼方式與父母連接的呢?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為透過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覺「我們是一起的」,這就是歸屬感的需求。

  在缺少父母關愛的情況下成長,孩子們的性格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一、任性、倔強、自私、冷漠,憂鬱多疑,講狠鬥惡,缺乏熱情和愛心,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常有違規、違紀、違法現象。

  二、性格孤僻,不太與人交往,多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他人,合作意識差,合作能力低。

  三、不講文明、禮貌、衛生,進取心、上進心較差,集體榮譽感不強,道德品行較差。

  四、學習成績低下、家庭作業普遍完成較差,學習缺乏自覺性和刻苦鑽研精神,缺乏主動性、積極性。
  五、由於家庭沒有稱職監護人或根本無監護人,學校、家庭無法溝通,學生厭學情緒日趨嚴重,直接造成學生成績不斷下降,產生流失和輟學現象。

溫馨提示

  點津心理中心提示大家,一定要注意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父母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家長要給予他們充足的關愛與呵護。即便離開孩子實屬身不由己,也要不定期和孩子聯繫,了解他們內心的情感變化。孩子感受到了父母暖如陽光的愛意,內心才能開出鮮豔的花朵。​​​​

相關焦點

  • 一個家庭中:父母缺席孩子的成長,是他們一生的傷害
    父母缺席孩子的成長,想當一個甩手掌柜,最糟糕的結果,無非是養不出感恩你的孩子。雖然說,你生養了他,但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你沒有去陪伴他,又如何能讓孩子去感知你的存在呢?是父母缺席了孩子的成長,在他需要陪伴的時候沒有去陪伴,想去陪伴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了。你任何的管教,對於他來說都是無用的,即便你是為他好,你的管教,只會讓他對你產生恨意。退一步說,你想彌補孩子,需要花費很多的心思,時間才能補回來。也許,永遠無法補回孩子對你的愛。
  • 不要缺席孩子的生活,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成長之路
    現如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很多有孩子的父母忙於生計、事業或各種應酬,往往忽略了與孩子的和諧相處與陪伴,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很多心理問題,其實陪伴才是孩子最好的成長之路。我身邊有一個朋友常年在省內出差,每次都出去10天半個月。家裡都是老婆照顧兩個年齡都在3-4歲的哥哥和妹妹。
  • 喪偶式育兒:爸爸長期缺席孩子的成長,會給孩子帶來3個負面影響
    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無法每時每刻都盯著孩子。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孩子在成長中有比較長的時間處於放養的狀態,也導致了這些孩子對於規則越來越不重視,同時他們的自律性也會變得越來越差。如果一個孩子的自律性變差,那麼在他們將來融入社會後能夠獲得的機會就越少。
  • 田亮給兒子的道歉信:孩子的這個重要時刻,聰明父母都不會缺席
    明明孩子上臺表演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作為父親的田亮為什麼就錯過了呢?所以田亮好好地向小亮仔道歉,並且請求小亮仔可以再給父母重新表演一次。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特殊的時刻是父母再忙都不可以缺席的!
  •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不能缺席
    早期教育主要是以家庭為中心,父母是第一責任人,早期教育工作者將嬰幼兒運動、智力和情緒發育的規律知識教給家長,指導家長用豐富的環境,科學的方法促進嬰幼兒全面發展。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儘早開發孩子的潛能,使孩子的各個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而不僅僅是使孩子儘早掌握某些知識或技能。例如,在早期教育的過程中,將音樂,數字或文字用作教學材料,只是為了給孩子提供豐富的早期刺激機會,從而促進寶寶的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的全面發育,並提高兒童對外界的接受度和認知度。
  • 在孩子教育中缺席的父親們,你們可知道對孩子的成長有多大影響
    隨著教育的發展,問題越來越多,有一個嚴重現象就是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席。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缺失,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不良影響,不自信,膽怯不勇敢,沒有責任感和擔當,男孩子女性化,女孩子中性化等問題都與父親缺席孩子教育有關係。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親能陪在自己身邊,但是,大部分父親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總是缺席。
  • 《以家人之名》:缺席孩子成長的家長是否值得被原諒?
    《以家人之名》:缺席孩子成長的家長是否值得被原諒?劇中三小隻主角:李尖尖、凌霄及賀子秋,性格大有不同,成長裡卻有著相似遭遇——一個或一對家長長時間缺席人生。對於尖尖來說母愛缺席是可以坦然接受的事兒,也沒對她成長及性格造成多大影響,反而思念媽媽是幸福的事兒。
  • 日本小學生「裸體教育」引爭議,孩子成長過程,性教育不應缺席
    「談性色變」,因為不少父母覺得無法和孩子開口,覺得性教育是一件非常讓人尷尬的事情,因此家長和孩子之間也就保持了一種默契,「你不好意思問,我不好意思說」,很多家庭都存在性教育缺席的現實問題。,而且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對異性有了一些好奇,如果每天光著上身上課,難免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 「缺席」的父母,不缺席的愛!雲陽泥溪小學留守兒童集體生日會
    這是企航社工在泥溪小學為31名留守兒童開展12月集體生日會中的一幕。和父母在一起過生日,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這是很平常的事,但對留守兒童來說,這卻是一種奢望。為了彌補這一缺憾,讓他們感受到父母一樣的關愛和溫暖。在雲陽縣民政局、泥溪鎮黨委及泥溪小學的大力支持下,企航社工圍繞「父母,我,老師」,精心策劃了本次「童心相伴,溫暖續航」集體生日會活動。
  •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愛不缺席,能給孩子帶來多大安全感
    爸爸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和依賴現在很多家庭裡,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時間變得越來越少了。孩子心裡其實就是想要更多的陪伴和關愛,媽媽在身邊是很開心的,但是爸爸如果缺席了,那就很容易導致孩子們沒有充足的安全感!媽媽們害怕孩子摔倒或者受傷,一般會給孩子過度的保護。
  • 10歲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父母辛苦一陣子,輕鬆一輩子
    有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童年時,特別是孩子10歲前,在孩子眼裡,父母是萬能的,是神一般的存在。這個階段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父母怎麼樣培養塑造孩子,孩子就會長成父母希望的模樣。然而,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倒退的直播,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次機會,不允許試錯。作為父母,千萬別放養孩子,否則,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最終會用一生來償還,還會給兩代人留下終身的遺憾。
  • 父親缺席孩子的成長,掌握聊天技術,才能更好融入環境中
    美國專家在《父親在兒童節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當中明確的指出成功父親的7個功能:①和孩子的母親培養積極的關係②花時間陪伴孩子③養育孩子④適當的規訓孩子⑤也讓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⑥保護和供養⑦成為一個孩子的模範很多父親都曾聽聞這種「成功父親」的要求,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父親還是缺席了孩子的成長
  • 電影《伴你高飛》帶給我們的啟示:孩子的成長,爸爸不該缺席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強調了父親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現在的中國教育,更多的是一個缺席的爸爸、一個焦慮的媽媽和一個崩潰的孩子。很多爸爸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時常缺席,已經成為無可爭議的事實。而從教育的角度來說,父母都該參與其中,因為孩子會從父母雙方吸收不同的特質。換句話說,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他人無法替代的。
  • 父母放手 孩子自會成長
    「你們會做飯嗎?會開火嗎?做的啥?菜洗了嗎......」我問了一大串。「媽媽,你不用管啦,我們快做好了!」女兒急匆匆地說完,就掛斷了電話。我又有新的擔心:他們能把菜洗乾淨嗎?會開火嗎?燙著咋辦?會攪湯嗎......總往危險的地方想,心裡的焦急又增加了幾分!我不停地觀察最右側可以緩慢前行的車道,看看有沒有機會插進去。
  • 李玫瑾教授忠告:孩子這3個生日父母別缺席,要過得有儀式感
    3個生日父母別缺席,要過得有儀式感何女士生完孩子以後就回到了崗位上,丈夫也很忙碌,夫妻倆都鮮有時間陪孩子。其中有一段,李教授表示父母一定不能錯過孩子的3個生日,給出忠告:孩子這3個生日父母別缺席,不能夠隨隨便便糊弄孩子,並且要過得有儀式感。何女士聽完李教授的話,猶如醍醐灌頂,立馬在孩子即將到來的14歲生日上,給孩子過了一個富有儀式感的生日。
  • 喪偶式教育實在心累,爸爸們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
    作為父親仿佛有很多種理由逃避教育孩子這件事。什麼是喪偶式育兒呢?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一個家庭裡,好像獨自撫養孩子的只有女人,而丈夫卻沒有承擔起家庭責任。但是很多研究表明,父親在孩子的成長發展過程中具有獨特的作用。
  • 父母「缺位」孩子0-12歲,父母應該怎樣對待從小缺失愛的孩子呢?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風水輪流轉」,用在父母與孩子身上再適合不過。到了12歲以後,孩子就迎來了青春期,他們認識非常多的朋友,即使在周末也能夠成幫結隊的外出玩耍,對比於只知道嘮叨的家長,他們更喜歡與朋友們混跡在一起,完全沒有了小時候對父母的依賴,父母完全成為了阻止自由的枷鎖。父母會不斷捫心自問和後悔,究竟何時,最緊密相連的血緣關係,變得如此的生疏與劍拔弩張?
  • 好爸爸不缺席孩子的教育和成長
    有專家說過,一個孩子能否取得成就,80%取決於父親的教導。可見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未來。父親給小孩的愛,是一種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給孩子勇敢和堅強,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奠基人。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親責任重大。爸爸們,是不是感到很自豪?會不會感到有壓力?
  • 別忽視爸爸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成長這堂課不能缺席
    儘管相處時間少,但也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長。在孩子六歲之前,大量接觸人的機會並不多,如果家裡沒有一個有影響力的爸爸,孩子對社會的認知會大打折扣。爸爸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個男人該有的樣子」,會影響到孩子成年後的親密關係。有實驗驗證,父親參與成長的孩子,語言和智力發展會更加豐富多元化。
  • 噠噠英語上線暖心大片《愛,是陪伴》:請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
    與此同時,《愛,是陪伴》也在網絡上迅速擴散,同樣引起了許多父母的共鳴:整天為生活奔忙,自己與孩子的交流時間越來越少,甚至每天與孩子見面的機會只是在深夜回到家時看看ta熟睡的臉。回想從孩子出生到現在的點點滴滴,自己難道不是一步步在缺席ta的成長嗎?可是,你「遺忘」了孩子,但孩子的心裡卻一直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