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願天下老師都能聽聽這篇演講,想想這個問題!!

2021-02-19 教育之江

  作為一名老師,我有的時候總有一些困惑。

  有一次,我在講四六級翻譯的時候,講到林語堂先生如何翻譯賈島的『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講到許淵衝先生如何翻譯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講到王佐良先生把Samuel Ullman的《青春》翻譯成『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墜暮年』時,我不禁手舞足蹈,作為老師的自豪感爆棚。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底下有一個女生,直接質問我說:『你講這個東西有什麼用啊?能提分嗎?你就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

  以上這段話,出自最近很火的一段視頻《教育的意義》。

  演講者董仲蠡是一名老師,按說,教育是他的本職,但為何在演講中他會吶喊:「請再讓我做一次教育!」為什麼,在演講中,他會發問:「教育,它到底還有啥用?」

  教育到底有啥用?在全社會都在關心教育的今天,您有沒有思考過這個最本質卻也最簡單的問題,我們的教育,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既心酸又震撼的演講,令人深思!


你講這個東西有什麼用啊?能提分嗎?

  大家好!我叫董仲蠡,我是一名英語培訓師。我培訓的學員少說也有15萬,我曾經教過考研全市第一的學生,我每年通過聽我課而通過四六級的人數那是不計其數,同學們都很信任我、愛戴我,叫我小董老師,我自己也特別喜歡這個稱謂。

  然而,作為一名老師,我有的時候總有一些困惑。我講的大多都是考試類的課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研英語等等,有一次,我在講四六級翻譯的時候,講到林語堂先生如何翻譯賈島的「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講到許淵衝先生如何翻譯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講到王佐良先生把Samuel Ullman的《青春》翻譯成「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墜暮年」時,我不禁手舞足蹈,作為老師的自豪感爆棚。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底下有一個女生,直接質問我說:「你講這個東西有什麼用啊?能提分嗎?你就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我自認也算伶牙俐齒,但是,在那一刻,我竟無言以對。

  是啊!她說得對,沒用,不能提分。

  但是,親愛的同學,我並沒有在浪費你的時間,因為剛剛那一刻,我不是在教你怎麼考試,我是在做教育。

教育,它到底還有啥用?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我在課堂上所傳授的不僅僅是實用的知識,因為如果單純只是拼知識、拼記憶,我們已經輸了。

  人工智慧,聰明過人;

  網絡信息,知識過人;

  電腦反應,敏捷過人。

  我們現在已經聽到了有的家長有這樣的言論,說:「你看,現在這個語文歷史,網上信息都有,都能查得到,根本就不用背,數學物理呢,有人工智慧,根本也不用算,翻譯軟體越來越高級,外語也根本不用學,教育,還有啥用?

  是啊!教育,它到底還有啥用?

  網上前段時間流行過一個段子,說啊,我們之所以要多讀書,多受教育,就是因為——

  當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鳥飛過的時候,我們能吟誦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鳥」;

  當我們去戈壁旅遊,騎著駿馬奔騰之時,心中默念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媽呀!全是沙子,快回去吧!」

  當然這是一種調侃,但是,不自覺間,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義。

  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給人以知識,更能提高個人的修為,增強我們對於生命的感受力,從而更好地認知自己,並且不斷地提升自己。我認為這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們前行的希望的明燈。

為什麼學生學了十幾年,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其實,不僅僅是同學們,就我們老師也是一樣的,因為追逐名利而失去了自我,也開始變得浮躁,考試前我們押題、我們預測,考試過後,我們又牽強地說,我們壓中了多少題,有多少同學因為自己的學習之後,提高了多少分,營造出了一種老師高明、學生高超、家長高興的其樂融融的假象。

  當年,我對研究考試技巧,那也是樂此不疲:

  「選項怎麼選?

  同學們記好:

  三長一短選一短,

  三短一長選一長,

  齊頭並進選2B,

  參差不齊選4D,

  對不對?」

  同學們特別地買帳,奉我為什麼「考神」、偶像、人生導師。

  慢慢地,

  他們開始問我一些跟學習不直接相關的內容:

  「老師,我不太想工作,那個,我看同學們都去考研了,要不我也去考個研?」

  「老師,我爸想讓我出國,我媽有點擔心,我自己也有點害怕,老師你說我是出國還是不出國?」

  「老師,我本科學的是經濟,碩士學的是環境工程,你說我畢業之後,應該做什麼樣的工作?」

  「老師,我以後應該做什麼?」

  這種迷茫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我們教了十幾年,學生學了十幾年,我們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西方的先賢們,早就提出過,哲學的三大終極問題:我從哪兒來?我是誰?我要去哪兒?我們之所以不知道我們要做什麼,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而這,是教育的巨大缺失與悲哀。

自古強大的民族,都是重視教育的民族。

  自古強大的民族,都是重視教育的民族。

  以色列、德國、日本,這些國家的教育是我們全世界學習的典範。

  以色列,小學就開設宗教課;在德國,中學生哲學是必修課。我們去日本訪問的時候,我們看到日本的大學生,除了要有繁重的學業之外,還要去參加茶道培訓、藝術鑑賞這樣的活動,我們同行的一位老師當時就問了一個特別經典的問題:「這有啥用啊?」那個日本的老師非常淡然,說:「這些活動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修心,才能更好地讓同學們了解自己。」

  是啊!不了解自己,我們怎麼可能知道我們將來要做什麼,如果個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國家與民族就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那怎麼會有在戰火中依然強大的以色列?怎麼會有在二戰的廢墟之上崛起的德國與日本?

  而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更是如此,我們中國被稱為文明古國,經千年顛沛而魂魄不散,歷萬種災厄而總能重生,就是因為我們重視教育,我們尊師重道。

  早在我們文化的源起,就已經將孔子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立為我們這個文化的精神圖騰,而對於教育的執念,即便在最困苦的歲月、最艱難的日子裡,總有人不拋棄,總有人把教育重新拾起、擦拭,奉還於我們的神壇。

教育是社會良心的底線,是人類靈魂的淨土。

  曾經,我們說,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然而,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

  教育是什麼?

  教育是社會良心的底線,是人類靈魂的淨土,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教育有啥用?

  教育就是幫助我們個人認知自己,幫助這個民族認知自己,我們才有可能掌握個人的命運,並且創造這個國家的未來。

  我們作為教育者,作為受教育者,要始終謹記,教育、讀書的終極目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所以下一次,我在講課的時候,我還會在課程的規定時間之內,教給同學們答題的方法和技巧。

  但是,我會多講五分鐘。

  我多講五分鐘的林語堂;

  多講五分鐘的許淵衝;

  多講五分鐘的王佐良。

  請別再問我,這有啥用?

  這五分鐘,我不教你考試,

  請允許我做一次教育!

「這場《教育的意義》演講醍醐灌頂,讓我們對教育又有了一次深刻的理解。」董仲蠡的演講,這兩天很快就刷爆了朋友圈。

全社會都在關注的「教育」,究竟是什麼?

  我常說我們這一百年來教育沒有方向,沒有目的,究竟想要我們國家的孩子學成什麼樣子?教育方法也有問題,所以我們要重新思考。

  《大學》講的內容,就是觸動中國教育的一個方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從什麼開始啊?從心性修養開始。

  身心修養是做一個人的根本。不論你是什麼職業,什麼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為基本修養的。這是中國的教育根本。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生活與生活一磨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磨擦者與被磨擦者都起了變化。便都受了教育。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生活與教育是同一過程,教育不能脫離生活,生活也不能脫離教育。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應有什麼樣的教育,教育的內容應根據生活的需要。

蘇霍姆林斯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

  在我看來,真正的教育始於一個人為理想所鼓舞,能認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義和目的,審視自己是一個什麼人和應當成為一個什麼人。

克裡希那穆提:教育的意義就是消除外在及內在破壞人類思想、關係及愛的那份恐懼

  難道受教育只是為了通過幾項考試,得到一份工作?

  還是為我們在年輕時奠定基礎,以便了解人生的整個過程?獲得一份工作來維持生計是必要的,然而這就是一切了嗎?

  難道我們受教育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顯然,生命並不只是一份工作和職業而已,生命是極為廣闊而深奧的,它是一個偉大的謎,在這個浩瀚的領域中,我們更有幸生為人類。

  如果我們活著只是為了謀生,我們就失去了生命的整個重點。去了解生命本身,比只是準備考試、精通數學、物理或其他科目要重要多了。

  ……

  顯然,教育的意義應該是幫助我們活得自由無懼,不是嗎?創造出沒有恐懼的氣氛,需要你和你的老師共同進行許多的思考。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創造沒有恐懼的氣氛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

老師,您看來,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願天下老師都能聽聽這篇演講,想想這個問題!! 特別關注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底下有一個女生,直接質問我說:『你講這個東西有什麼用啊?能提分嗎?你就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以上這段話出自最近很火的一段視頻《教育的意義》。演講者董仲蠡是一名老師,按說,教育是他的本職,但為何在演講中他會吶喊:「請再讓我做一次教育!」為什麼,在演講中,他會發問:"教育,它到底還有啥用?"
  • 《教育的意義》這篇演講,聽得心酸、震撼.願天下所有的老師們都能聽到這篇演講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教育究竟有何用呢?董仲蠡在《我是演說家》的現場用一篇演講回答了這個問題。
  • 《教育的意義》——願所有人都能聽到這篇演講
    最近很多人都在轉這個視頻,董仲蠡的演講----《教育的意義》。他在演講中講道,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自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便是教育巨大的缺失與悲哀。文化和學問經由數百年、數千年積累而來,凝聚了不知道多少先賢學者的智慧,所以它的價值不應當只作為一種謀生手段的時候才被人重視。它是教育的一部分,亦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一部分,不為考試、不為聲譽、不為高分、不為賣弄,只為修心。
  • 心靈的密碼,願天下所有人都能聽到這篇演講!(震撼)
    最近很多人都在轉這個視頻,董仲蠡的演講----《教育的意義》。樂嘉發微博說:「我有點激動,聽了兩遍,盪氣迴腸,依舊激動。我們痛斥中國教育的操蛋,同情應試教育體制的悲催,但其實,我們也未必知道教育是為啥。董仲蠡的這篇演講----《教育的意義》,至臻化境,聽得心酸,震撼。願天下所有的老師們都能聽到這篇演講。」「曾經我們說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然而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
  • 【教育的意義】振聾發聵!願天下所有的老師家長,都能聽到這場演講!
    教育是什麼?教育的意義是什麼?其實很多老師都不是很清楚。
  • 《教育的意義》願老師、家長都能聽到這篇演講!
    同學們都很信任我,愛戴我,叫我小董老師,我自己也特別喜歡這個稱謂。然而,作為一名老師,我有的時候總有一些困惑。我講的大多都是考試類的課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研英語等等。我們現在已經聽到了有的家長有這樣的言論說:你看,現在這個語文歷史啊,網上信息都有,都能查得到,根本就不用背;數學物理呢,有人工智慧根本也不用算;翻譯軟體越來越高級,外語也根本不用學。教育,還有啥用?教育還有啥用?是啊,教育它到底還有啥用?
  • 演講《教育的意義》-至臻化境,聽得心酸,震撼!
    ,董仲蠡的演講----《教育的意義》。最近很多人都在轉這個視頻,董仲蠡的演講----《教育的意義》。他在演講中講道,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自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便是教育巨大的缺失與悲哀。樂嘉發微博說:「我有點激動,聽了兩遍,盪氣迴腸,依舊激動。
  • 震撼|教育的意義,願所有人都能聽到這篇演講
    曾經我們說:「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然而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董仲蠡在演講中發出了這樣的聲音。  是呀,如他所言,我們生活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隨著生活壓力、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甚至於無暇去思考諸如「我們是誰?我們想要做什麼?」此類問題。
  • 願天下所有人都能聽到這篇演講!(震撼)
    「曾經我們說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然而什麼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董仲蠡在演講中發出了這樣的聲音。是呀,如他所言,我們生活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隨著生活壓力、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甚至於無暇去思考諸如「我們是誰?我們想要做什麼?」此類問題。
  • 一名老師的吶喊: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底下有一個女生,直接質問我說:『你講這個東西有什麼用啊?能提分嗎?你就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以上這段話出自最近很火的一段視頻《教育的意義》。演講者董仲蠡是一名老師,按說,教育是他的本職,但為何在演講中他會吶喊:「請再讓我做一次教育!」為什麼,在演講中,他會發問:"教育,它到底還有啥用?" 教育到底有啥用?
  • 【教育類話題即席演講】《即席演講三篇 》
    題:這是一次《短歌行》同題研究課活動,王老師確定了「從詩歌中作者的情感變化來了解曹操的為人」這一教學目標。經過大半節課深入淺出的逐段講解,到最後,學生應該能體會出曹操的英雄氣概、宏偉的政治抱負和唯才是舉的寬廣胸懷。因此王老師滿懷信心地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你心目中曹操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 古往今來教育為重,教育意義究竟是什麼?
    教育意義究竟是什麼?中國教育服務網(木木)自古以來,中國就比較注重教育,於是有了校、庠、序、國學、鄉學等被受教育的且最後被叫做學校的地方開設且延續至今。中國人從古代開始注重教育至今更是將教育放在第一位那麼意欲何為呢?周恩來曾經回答了「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問題,且為著自己的答案終究是做了一番事業。那麼,周總理為什麼能夠成功且受人敬仰呢?從教育的方面來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正是這樣教育造就了他強國的觀念。
  • 程紅兵:老師,你能不能換位想想?
    楊絳先生曾經寫過一句話:「當你身居高位時,看到的都是浮華春夢;當你身處卑微,才有機緣看到世態真相。」這讓我一下子聯想到教師教學,我忽然覺得,課教得好的老師都是能夠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問題的人,反之,課堂教學有問題的多半都是沒有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教師的教學永遠是為學生服務的,為學生服務,你就應該思考學生的感受,想想當初你當學生時,你希望老師怎麼上課,怎麼教學。
  • 報冷門專業能賺錢嗎?大學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關於專業的這一個問題,考生在回答的時候就已經說得非常的明確,當時考生之所以報考自動化專業,是因為他覺得這個專業和他感興趣的關聯很大,所以才會選這個專業,這跟專業熱不熱門完全沒有關係。這個問題說明他們在大學生4年當中,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而不是像一個木偶一樣,一切都只是為了完成而完成,根本就沒有自己的目標和規劃。記得有一個畢業就年薪百萬的本科畢業生,他從大一的時候就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在4年當中一直到不斷為這個目標而努力,哪怕是之後工作的時候,也一直非常清楚自己要什麼。
  • 這篇反雞湯畢業演講在國外社交媒體刷屏:我祝你不幸
    這篇演講當時並沒有引起轟動,但近日《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把其中的金句挖掘了出來,竟引發美國媒體和社交網絡的瘋狂轉發。他們這樣做,因為這個關於教育的決定,實際上,更是關於你們本身。是他們做出的犧牲,以及各種奉獻,成就了你們的今天。但今天早上你們不是唯一的主角,今天也是他們的大日子,所以,我希望大家能起立、轉身,為自己的家人送上熱烈鼓掌。
  • 2020教育在發生什麼變化?羅振宇跨年演講精選
    沈祖芸老師在過去的一年內訪談了100多位教育工作者,考察了全球25所中小學校、12所世界名校,她發現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焦慮一個問題:工業時代形成的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資訊時代的需求。這份報告裡有一句話非常重要,即使你不是搞教育行業或者沒有孩子,也值得你細品。這句話就是:現在的世界已經不是按照領域來劃分的,而是圍繞挑戰來組織的。
  • 我們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聽聽孩子的聲音
    學校和老師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當我們習慣了專家、成人們對學校和老師的定義,是時候聽聽孩子的聲音了,來聽聽幾位青少年的回答。學生自述:我們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大西洋月刊》最近探討了一項在美國頗受爭議的教育問題:公立學校的意義是什麼?
  • 刀劍神域:愛麗絲髮布會演講,人工智慧AI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刀劍神域新的一集播出,神代凜子帶著愛麗絲髮布會演講,提出人工智慧AI也和人類一樣具有人權,擁有上學工作結婚生子的權利。面對記者的提問,愛麗絲當場怒懟,可謂是帥氣異常。愛麗絲剛從UW裡世界回來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接受自己是被real world裡的人創造出來的,面對自己的創造者她保持接受並且包容的態度,希望能與real world和平共處。
  • 《我是演說家》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義!董仲蠡令人震撼心酸的演講
    我們作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始終謹記:教育、讀書的終極目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當然這是一種調侃,但是,不自覺間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義——「教育,不僅是為了傳授給人以知識,更是提高個人修為,增強我們對於生命的感悟,從而更好地認知自己,並且不斷地提升自己!」我認為,這,是教育的核心意義,也是指引我們前行的希望的明燈! 曾經我們說讀書無用,才學與財富不成正比,造就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
  •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這可能是最好的回答深度好文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說:「教育, 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做一個怎樣的你才算是成功?這需要你自己去下定義,這也是教育應該提供參考的地方。但做自己,不知何時,已經成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近日,新東方優能中學名師董仲蠡在《我是演說家》上的演講《教育的意義》發人深省,讓教育者思考,我們到底教什麼,讓年輕人思考,我們到底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