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安平顏氏家廟

2020-12-24 中國臺灣網

  安平顏氏家廟址於泉州晉江安海鎮西北型厝村。始建於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距今639年之遙。歷經三次葺修與擴大。面積430平方米。坐巽向乾兼巳亥。供奉吾族一世祖均安公媽雕像。公有兩子,長曰景哲,稱東房;次曰景秀,稱西房。衍派浩繁,人丁旺盛。

  顏氏家廟因年代久遠,瀕臨坍塌。適值改革開放,大批華僑回鄉尋根謁祖,倡議修復。遂於1997年春施工重建,至2000年秋完竣。新家廟面積為1560平方米。為古建築風格結合現代布局,設計合理,增築拜壇與南北護厝,還有一對石獅,四對龍鳳石柱,一個庫池,並旗杆、花臺等。封壁皆用有色花崗巖浮雕、透雕,宇內木雕古色古香,雕飾盡致,線條優美。外埕正面壁上鐫刻著吾顏氏先哲賢儒「顏氏家訓」,為吾後昆之訓勉。顏氏家廟依山勢前低後高,氣勢磅礴,富麗堂皇,充分體現了閩南古建築技藝之精湛。

  顏氏家廟裔孫布居在型厝村和西安村。鍾靈毓秀,賢才輩出,科甲蟬聯。於明清兩朝,出過二名進士,十六名文武舉人和三十八名秀才和國子監生,尤其遠在十五世紀三十年代族人顏嗣祥即出洋詣暹羅謀生,為安平最早出國的華僑。400年來,吾族民遂陸續大批相率出洋,形成龐大的華僑群體,總人口約達一萬多人,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供稿:安平顏氏家廟管委會

相關焦點

  • 晉江安平金墩黃氏家廟銘記抗倭傳奇
    家廟始建於明代,富麗堂皇,蔚為壯觀;安平金墩黃氏歷代英才輩出,有「四世一品」等族耀,為抗擊倭寇還曾組建「江夏黃家軍」;在明嘉靖戊午年端午節發生的抗倭保城戰中,英雄黃仰壯烈犧牲,他的事跡至今為人傳頌 安平金墩黃氏家廟銘記抗倭傳奇
  • 晉江安平金墩黃氏家廟遷建落成 海內外宗親祭祖尋根
    今日泉州網11月28日訊 (記者 黃如萍) 時值福建泉州名祠「安平黃氏家廟」遷建落成,來自菲律賓、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的2500餘名黃氏宗親28日齊聚福建晉江祭祖尋根。2015年11月28日,福建泉州安平金墩黃氏家廟遷建落成。
  • 兩岸顏氏家廟竟非常相像 祖輩都來自山東(圖)
    ▲臺南下營顏氏家廟。記者 楊思萍 文/圖▲海滄青礁顏氏家廟。記者 楊思萍 文/圖  6月14日,作為海峽論壇配套活動的閩臺同名(同宗)村文化論壇熱鬧開場。在昨日的論壇現場,不僅有專家對話,更有圖片和書畫作品展示,其中,臺南畫家顏聖哲就為導報記者展示了他畫的兩地顏氏家廟的繪畫作品,竟然是如此的相像。  顏聖哲說,他們的祖先由山東遷往河南、江西、廈門,於1700年到臺南,1702年在下營紅毛厝建起顏氏家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 晉江將設置安海鎮安平社區
    提升公共服務功能 促進片區繁榮發展  晉江新聞網5月3日訊 3日上午,晉江市市長張文賢主持召開市政府第30次常務會議及市長辦公會。  會議研究並原則同意了設置安平社區有關事宜。據了解,新設置的安平社區所轄範圍東至安海灣(緊鄰安東社區),西至安平五裡橋水閘(與南安市交界),北至鴻江西路(緊鄰鴻塔社區),南至安海灣(海面與東石鎮交界),總規劃面積約2322.7畝,常住人口約7000人,流動人口約2萬人,入駐企業約142家,商鋪約800多家,人口集聚,商業繁榮。
  • 顏氏家譜分布簡介
    該譜從曲阜故裡族譜中全錄有關姓源、像讚、優撫恩例、顏氏世家譜序、行輩、嫡裔世家支譜等,同時對寧安顏氏支系(曲阜龍灣戶)自清代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由曲阜徙居黑龍江寧安城東北60裡乜河落戶的300年歷史,譜系列表,並制定約法五戒四禁、凡例十則、族譜引、祖墳考、顏氏家廟記、跋、顏氏家訓摘錄等。
  • 1-3月晉江安平派出所破詐騙案件10起
    晉江安平派出所1-3月份破詐騙案件1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這是記者昨日從安平派出所獲悉的。­  據了解,今年以來,晉江安平派出所結合轄區實際,深入開發區企業、銀行、廣場等連續開展多場次的防詐騙宣傳工作,有效防範轄區詐騙案件的發生,1-3月份詐騙案件同比下降36.4%。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顏氏族譜
    >129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050閩臺館顏漳州青礁顏氏族譜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391廈門顏顏氏族譜1>1晉江圖書館200903-145泉州顏安平顏氏族譜.[11]01晉江圖書館200903-146泉州顏安平顏氏族譜.[1]1
  • 安平古鎮、海絲名城 人民日報刊登晉江安海專版
    昨日,人民日報刊發了《安平古鎮海絲名城》專版,美文美圖美版面,將咱安海的千年底蘊文化大餐呈獻給了全國讀者。  昨日中午,該專版也被安海人在微信朋友圈裡狂刷屏。在《安平古鎮海絲名城》專版當中,報導從「海絲起點」「海濱鄒魯」「海西重鎮」「海峽鄉愁」四個方面介紹了安海深厚的人文積澱和千年風韻盛景,圖片為晉江攝影家施清涼拍攝的作品《安平橋》和《龍山寺》。此外,專版當中還刊發了安海書畫家蔡篤取的油畫作品《安平古港》和安海當代書法家尤慎的書法作品《安海賦》(節選),以及安海作家顏長江的詩作《狀元巷》。
  • 晉江安平古渡頭被指遭破壞 未辦相關手續施工被叫停
    閩南網11月14日訊 離安平橋數十米之隔的水心禪寺三聖殿拆除重建,施工被指破壞安平古渡頭。昨日,晉江安海一位民間文化愛好者,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反映此事。  安平橋為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安平古渡頭在安平橋文化保護區內,被列為晉江市文保單位。針對此事,水心禪寺管理人員回應稱,他們已在施工時對古渡頭做了保護措施。
  • 兩岸兩「安平」 文創「鬥陣行」
    中新社晉江6月9日電 題:兩岸兩「安平」文創「鬥陣行」中新社記者 孫虹「大陸的安海鎮舊稱『安平』,是鄭成功的成長之地;臺灣臺南的安平區是鄭成功逝世之地。」9日,在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參與兩岸文創市集的臺南文創業代表周芷茹說道,兩岸兩個「安平」淵源深厚,成就了今天兩岸文創業的「鬥陣行」(閩南語,意為「一起走」)。建鎮1000多年的晉江安海鎮,在明朝時稱為「安平鎮」。「鄭成功6歲時從日本來到安海,一呆就是22年,勤於文武,並從這裡帶了很多軍民到臺灣。」
  • 晉江永和馬坪閩南比幹廟 萬千後裔研討先祖文化的聖地
    在晉江永和鎮馬坪村,就有這麼一座宗祠,是為緬懷紀念亙古第一忠臣、殷太師忠烈公比幹而建,它就是閩南比幹廟,也是省內規模較大的比幹廟。  整座閩南比幹廟佔地面積12000多平方米,曾歷經十年艱辛、耗資1100多萬元。主體建築為五開間兩進深,寬22米,長52米。閩南比幹廟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雄偉壯麗,富麗堂皇,給天下千千萬萬個比幹後裔提供了一個寄託思慕情懷、憑弔瞻仰禮敬的聖地。
  • 堆沙場變身運動休閒場 安平體育公園開工建設
    晉江新聞網7月15日訊  連日的高溫,並沒有影響晉江安海鎮安平體育公園項目的建設進度。昨日下午,記者在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地塊平整工作已完成。目前,項目建設正加速推進,預計10月初將全面完工。  據了解,安平體育公園地處安平社區鴻濱路海岸線旁,項目總建設面積5250平方米,項目總投入130萬元,擬建設一個8人制足球場、一個5人制足球場及一個燈光籃球場,並配套建設健身器械。  過去,安平社區鴻濱路海岸線有不少非法的洗沙場、堆沙場,不僅破壞海域環境,還造成黃沙漫天飛揚,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
  • 讓紅領巾在社區飄揚 安海鎮安平社區成立少工委
    晉江新聞網12月31日訊 日前,在晉江團市委、安海鎮團委的指導下,安海鎮小教黨總支、教委辦、少工委、培基小學攜手安平社區,在安平社區成立安海鎮首個社區少工委。  在成立大會上,會議宣讀了關於成立中國少年先鋒隊晉江市安海鎮安平社區工作委員會的批覆。安海鎮小教黨總支書記、少工委主任朱曉達與安平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蔡金鎖共同為安平社區少工委揭牌。大會還宣讀了安平社區少工委第一批志願輔導員名單及安平社區少工委隊員名單,並頒發聘書及隊員證。
  • 靈水吳氏家廟
    「自黃帝而下二十六世至泰伯,四十五世至季札,九十五世至蜀宣公(宣公行一,字守德,以蜀主孟知祥封駙馬宣城公,公懼禍不測,與夫人孟氏揭家自蜀閬中縣蘭登谷遷江南,居撫州石井,復遷南豐祝家山金鬥窠。)公長子綸,生十二子,其第十寶公方自南豐折入邵武府建寧縣。」而後傳建寧、長樂吳氏,再輾轉徙居晉江靈水。
  • 我喜歡安平,走在路上能感受歷史重合的震動
    今日分享 一泵風味醬 去了安平, 我只想偷走黃雨萱家的門牌! 安平是臺南的一個區。「白白的高高的,紅色尖尖的屋頂,還有海」,除了小黃雨萱口中的安平古堡,安平最出名的就是安平樹屋了。
  • 儒林張氏家廟
    儒林是晉江磁灶鎮張林村的雅稱。張林是一個古老的村落,宋時屬於開建鄉務本裡,元、明、清屬三都,民國時稱碧山鄉,現屬晉江市磁灶鎮。北距泉城15公裡,西距晉江市區7公裡,古代有古陵驛道經過村邊,現代更成為公路、高速路交會之處。該村周圍環山,東西有溪流,村民歷來務農為生,善植果林,是著名的「龍眼之鄉」。現有人口一萬餘人,皆為張姓。
  • 民雄何氏家廟
    在枝葉扶疏之間,一棟飛燕式建築的燕尾屋脊若隱若現,趨身近探,原來這裡就是民雄鄉十分有歷史價值的「何氏家廟」。  民雄何氏家廟,主祀皇清始祖顯考諱添河何公之神位,暨始祖妣何媽藍氏太孺人神位,並祀清二世顯考諱彥保何公神位,暨二世妣何媽曾氏太孺人神位,陪祀何家歷代高曾祖考妣神位,賜進士出身諸何公神位。何氏姓源,出自姬姓。
  • 南安仁宅紫雲黃氏家廟
    傳至四世忠郛公(其弟忠惠移居晉江石頭街,近百年來失去聯繫),才著手寫家譜,曰:吾家遭胡元之亂,房屋蕩然無存。至明洪武十年(1377年)八月才重建住宅,使裔孫祭祖有廳堂,居住有定所,是為仁宅「黃氏祖祠」。
  • 顏氏家訓讀後感】
    《顏氏家訓》是一本家訓類教育書籍。經過顏家後人再三翻刻,因此也成了家訓類教育書籍中流傳最廣的家訓之一。它成書於隋文帝楊堅時期。有人便據這《歸心》、《書證》、《音辭》等篇將《顏氏家訓》歸入雜家。《顏氏家訓》,使該家族出了許多人材。顏家十幾代人都極為富貴榮耀,擔當朝廷要職,這與顏氏家學薰陶是分不開的。顏氏族人在世所得家產最終往往散放社會,只留給後輩這本祖訓,並訓諭後人謹遵不違,這才有了顏家十幾代興旺。這些事實印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家族生存競爭的重要意義。現代暴發戶總是曇花一現。
  • 錢江施氏家廟
    錢江施氏是晉江一大族姓,其開族時間遠溯於唐末,迄今已歷千載,後裔分布國內外,在臺灣頗有影響。錢江施氏家廟始建亦早在南宋嘉定年間,已有800年歷史。   錢江施氏家廟中書有長聯:「統緒肇大唐,建於啟疆,允為晉水名族;簪纓進有宋,經文緯武,依然秘閣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