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吊威亞」幹活兒!張家口農村環衛按「北京標準」來

2020-12-23 北京日報客戶端

沿著山坡上的村路緩步前行,目之所及的地面除了落葉,幾乎沒有什麼別的雜物。環衛工人王慧琴正在工作,她用笤帚尖兒一點一點地扣著路面和道牙間的縫隙,「這是我們工作的標準,道邊上不能有土。」王慧琴說。

這裡是張家口橋西區東窯子鎮元寶山村。王慧琴是本村人,半年前,將滿60歲的她有了多年來的第一份工作,在京環橋西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幹上了環衛工人。

今年5月,張家口橋西區與京環集團合作,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橋西區成為京環集團與張家口合作4年來,張家口市區首個實現環衛「北京標準」全覆蓋的區。

過去環衛得靠「救助」

橋西區是張家口的老城區,下轄7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鎮。2014年,張家口與京環集團籤訂合作協議,採取PPP模式將城區的橋西區、橋東區、經開區3個區和崇禮區的環衛工作交由京環集團直接管理。4年來,橋西區的環境衛生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由於農村的複雜環境,東窯子鎮的環衛一直由自己負責,未能納入京環橋西公司的統一體系。本次「環衛進村」的覆蓋範圍,就是東窯子鎮所轄的全部19個行政村。

橋西區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鄭日新告訴記者,像元寶山這樣的村子,產生的垃圾主要是秸稈、玉米皮、牲畜糞便和煤灰等廢物,種類比較單一,衛生習慣也和城裡不同。「之前村裡差不多一個月打掃一次,集中起來的垃圾在附近找個溝一扔,填滿了就用土一埋,再換個別的溝扔。過去農村的垃圾容易降解,量也沒城裡大,這些年城鄉生活習慣接近,農村垃圾的規範處理也越來越迫切。」

鄭日新說,5月之前,東窯子鎮一些村裡牲畜糞便到處都是,環境比較差,「京環也來東窯子鎮實施過作業,不過是『救助』性質的。」

環衛工「吊威亞」幹活兒

京環橋西公司在東窯子鎮19個村共安排了131名環衛工人,大都和王慧琴一樣,是專為這次「環衛進村」從東窯子鎮各村重新招聘的。京環橋西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清松介紹,對新員工的崗前培訓,相比過去對業務的側重,現在更強調責任感和安全意識。「因為都是本村本土的人,所以責任感方面有一部分是天然具備的;張家口的車和自駕遊客近些年大量增加,農村山地多,安全培訓也至關重要。」

農村特殊的環境的確給環衛作業帶來了挑戰。一些山坡上的垃圾很難處理,環衛工人們自製了長長的耙子,甚至像華山景區的環衛工一樣吊著「威亞」幹活兒。為了讓村民儘快養成垃圾入箱的習慣,京環橋西公司特意在村裡多擺放了一些垃圾桶,以免去村民尋找的麻煩。政府還發布了「環衛致居民的一封信」,每天用村裡的大喇叭不間斷進行宣傳,以儘快提高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

東窯子鎮緊挨著書有「大好河山」四字的張家口地標大境門。京環橋西公司在鎮上修建了一座外觀為仿古風格、日處理能力80噸的垃圾中轉站,將於近期投入運行。鄭日新介紹,橋西區每天產生垃圾400噸,東窯子鎮就佔了三分之一左右,中轉站建成後,不但東窯子鎮將會受益,全區的垃圾處理能力也將顯著增強。

正探索農村垃圾就近處理

「我在這兒開店十來年了,過去衛生基本沒人管,都是浮皮潦草。現在說心裡話,乾淨多了。希望永遠保持這樣!」談起半年來身邊環境的變化,東窯子鎮東窯子村的小賣店店主王軍說。

京環集團的環衛作業會用水清洗地面,以儘可能地減少揚塵。鄭日新說,張家口是北京水源涵養地,用水不僅美化鄉村環境,對區域空氣品質的提高都有意義。過去,村民有「破爛兒」捨不得扔,就隨便堆在家門口,現在按照京環的「北京標準」,村民家門口的空酒瓶、廢家具、板材也都整齊堆放了起來。諸如此類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變化很大,但徐清松認為,京環集團在張家口4年來的努力只完成了「基礎性工作」。「在居民感官上,周邊的環境是乾淨了。未來我們要逐步實現垃圾分類、農村垃圾就近處理等更高層次的目標。東窯子鎮裡城區很近,但絕大多數農村都遠離城市,垃圾的處理需要更加高效的途徑和設備,實現垃圾的『日產日清』。」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白波

編輯:謝永利 郭丹

相關焦點

  • [美麗河北]張家口一理髮店為環衛工免費理髮
    長城網張家口4月25日訊(記者張世豪)25日,記者採訪時,一位環衛工告訴記者:張家口市區有一家理髮店不僅為我們免費提供熱水,還為我們免費理髮。在環衛工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這家名為「美都造型」理髮店。  「美都造型」的運營總監武振兵說:「去年,我們發現店前的路面每天都被打掃得乾乾淨淨,雖然我們旁邊是燒烤店,但同樣乾淨,能夠看出環衛工工作很認真、負責、敬業。看到環衛工經過門前,我就安排員工準備一些熱水。」  武振兵發現,環衛工的頭髮經常很散亂,經了解得知,他們每天早上要四點鐘起床,五點前就上崗,沒有時間打理。「他們是城市的美容師,可美容師自己也不能忽視『美容』!」
  • 環衛工生存現狀怎麼樣?我們和100名環衛工聊了聊
    負責北苑某路段保潔的王阿姨今年54歲,開過十幾年餐館,來做環衛工是因為在家悶得慌,出來活動活動。北客站附近張師傅57歲了,把子女安頓好後覺得自己得有個營生,心裡才不慌。 閒不住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環衛工人靠這份工作來維繫生活。
  • 關愛江城環衛工,這十件實事落實情況來了!
    楚天都市報記者盧成漢 攝影記者鄒斌 蕭顥 通訊員金輝 宋宏雷 徐鳳嬌 趙志宏 肖莉 李軍戰疫戰鬥打響,江城2000多名環衛工衝鋒在戰疫一線,與醫護人員並肩作戰;武漢重啟,江城環衛工揮汗街頭,以精緻環衛標準,用鏽花的功夫,扮靚城市,他們是一群可敬可愛的馬路天使。
  • 老年環衛工被領導吵哭了
    環衛工的領導來到現場,卻沒給環衛工帶來福音,而是指責為啥沒在7時30分前掃完。  這裡是鄭州市鄭上路立交橋下坡處,這裡的汽車飛馳,時速90~100公裡。  昨天上午,幾名五六十歲的環衛工被吵哭了,一名女環衛工哭著要撂挑子,但近10時以後,他們還是含著淚、冒著險開始打掃。
  • 北京說流利英語環衛工籤約教育集團當老師
    原標題:北京說流利英語環衛工籤約教育集團當老師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獲悉,去年因「掃街大叔講一口麻溜兒英語」視頻在網上爆紅的李大爺,如今已經辭去了環衛工的工作,並於日前正式與教育培訓機構育才苑教育籤約,成為了一名英語老師,圓了他想在北京教英語的夢。   環衛工說英語 原是英語老師   「我學英語不只是學它的語法,還有英語國家的文化。」
  • 全國環衛工80%為臨時工 工資約為城鎮職工一半
    環衛工靳春波之子 靳夢虎:   確實很意外,他身體是一直很好,我們農村的家離他工作的地方將近20多裡,本來老年人坐車就是免費的,他就不願意坐,願意騎著三輪車回家,20多裡地來回很長時間,身體一直都挺好,從來就沒有住過什麼院。
  • 環衛工人節|十城環衛行業工人權益政策分析報告
    基本工資方面,北京是所有調研城市中環衛基本工資相對最低的城市,標準僅與當地最低工資持平;而其餘城市均強制規定工資標準需高於最低工資,其中不低於最低工資110%的為:深圳、蘇州、青島和西安;標準介於120%-130%的為:成都、上海、武漢、重慶以及廣州。
  • 別再滿足環衛工22年沒回家過年的感動
    李國棟是北京環衛集團固廢物流公司清運一中心單臂吊壓縮車班班長,河北承德人,1996年,就奮戰在首都環衛一線,每年春節他都堅守崗位,已經22年沒回家過年了。(2月21日《北京日報》)  其實,像李國棟這樣連續22年,甚至更長時間沒有回家過年的環衛工,全國各地有很多。比如,2011年媒體報導,南京環衛工汪天虎已經連續25年沒返鄉過年;2015年媒體報導,南京環衛工程孝斌夫婦18年沒回家過年,環衛工劉明美16年沒回家過年;2016年媒體報導,無錫環衛工劉自鳴已經25年沒有回家過年……毫不誇張的說,不回家過年已經成為很多環衛工的一種習慣。
  • 棘手情人節玫瑰頻傷環衛工暖心志願者垃圾桶裡來「挑刺」
    棘手情人節玫瑰頻傷環衛工暖心志願者垃圾桶裡來「挑刺」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2.21 星期二 最近幾天,劉江等環衛工清理時發現,垃圾桶內的鮮花數量比往常明顯增多,其中主要是玫瑰花。記者調查發現,水清溝、山東路等居民密集區域,垃圾桶裡常會出現整束的玫瑰。這些玫瑰花大多沒做過任何處理,雖然花瓣已枯萎,但花刺依然尖銳。而劉江的遭遇也並非個例,近期多名環衛工在清理垃圾時被扎傷。志願者們調查了22個愛心驛站,其中在13個驛站中歇腳的環衛工曾有類似遭遇。
  • 河北香河一餐廳請200餘名環衛工同吃「團圓飯」
    原標題:河北香河一餐廳請200餘名環衛工同吃「團圓飯」 65歲的環衛工人許景伶忙完上午的清掃工作後,美滋滋的趕往飯店與環衛工友們聚餐。當日,香河縣鐵木真自助餐廳請全縣200餘名環衛工人吃「團圓飯」,提前慶祝農曆新年。 21日上午11時,環衛工人們陸續來到餐廳,餐廳瞬間成了「橙色的海洋」。在環衛局工作人員和餐廳服務員的指引下,他們紛紛入座,熱騰騰的茶水隨後就端上了桌。 烤肉、火鍋、炒菜、水果....。.
  • 官方回應環衛工往轎車上鏟垃圾 已批評教育該環衛工
    官方回應環衛工往轎車上鏟垃圾 已批評教育該環衛工時間:2020-12-13 11: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官方回應環衛工往轎車上鏟垃圾 已批評教育該環衛工 2月12日,四川德陽。11日,有網友反映,金山鎮一環衛工,故意把垃圾倒在路邊停放的轎車上。
  • 健康九號邀請環衛工吃暖心年夜飯 被授予「環衛工愛心驛站」
    健康九號綠色食品連鎖超市組織邀請濟南環衛工人暖心年夜飯在此舉行。從紅燒大蝦、炸藕盒到糖醋鯉魚,熱氣騰騰的年夜飯和200多名環衛工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定格出寒冬裡最溫馨的一幕,表達著愛心企業對環衛工人的敬意和關愛。談到請環衛工人吃年夜飯,健康九號綠色食品連鎖超市總經理寧振國介紹,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和員工每天都能看到在大街上忙碌的環衛工人身影。
  • 西安環衛工生存現狀:全年無休罰款名目多,罰多少沒依據
    平均年齡52.2歲 環衛工面臨高齡化尷尬提到環衛工,很容易想到他們是爺爺奶奶輩的年紀,西安環衛工是否也面臨「高齡化」尷尬?負責北苑某路段保潔的王阿姨今年54歲,開過十幾年餐館,來做環衛工是因為在家悶得慌,出來活動活動。
  • 誰拿過期米慰問環衛工?
    慰問環衛工,發的米過期。在西安蓮湖區大興新區做環衛工的李賀(化名)遇到一件堵心事:前幾天陝西一家公司來獻愛心,慰問環衛工,給每位環衛工發米麵油。他把這些東西領回去後,卻意外地發現大米過期了。道班房一位負責人,她承認有這回事,「是我們自己弄錯了,和獻愛心的公司沒有一點關係。我們已經跟保潔員道歉了,也給他們換了新米」。
  • 環衛工媽媽哭訴:我辛苦供女兒讀大學,她畢業竟去應聘環衛工人
    當今社會,高考相對來說是一項十分公平的考試,自從1978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許多農村孩子憑藉它實現了夢想,再不用和上一輩人一樣被大山、土地羈絆。隨著時代發展,教育之風盛行,許多農村父母也開始注重孩子的教育,不惜一切代價都要供子女讀書,但他們其中大多數人沒有什麼文化和技術,只能在家鄉附近打零工,為了給子女多攢些學費,思想稍微先進一些的人去了城裡打工。因為沒什麼本領,他們大都做一些繁重、低級的工作,像農民工、環衛工這些。
  • 環衛工缺乏「充電」意識,如何破題
    據報導,「環衛專班」的新生中有環衛行業一線管理人員、環衛器械銷售員,也有環衛裝備製造工人和環衛企業財務人資管理人員。不過,首批85名學員中僅有12名一線環衛工人。  為環衛工量身定做的專班,卻應者寥寥,實屬尷尬。環衛工不怎麼不買帳,問題不在環衛工身上。報導點出了原因,專業不對口——2020年秋季,「環衛專班」開設的本科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科專業為家庭農場經營管理及行政管理。
  • 合肥現環衛工緊缺、老齡化現狀 招工難遭遇「顆粒無收」
    記者了解到,與吳保文面臨的煩惱相似——現在合肥存在較大的一線環衛工缺口,環衛工難招、環衛工老齡化成為城管部門一件頭痛事。人手少 加班是家常便飯張霞是廬陽區一名環衛工,從1984年開始,她已在環衛工崗位上幹了30年。「現在隊裡人手不夠,加班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就算是節假日也很難休息,尤其是過年過節是我們最忙的時候。」
  • 餐館請60名環衛工吃團圓飯 飯後環衛工主動打掃
    餐館請60名環衛工吃團圓飯 飯後環衛工主動打掃 2020-09-24 10:10:22  來源:荔枝新聞
  • 環衛工喝上薑汁可樂心裡熱乎乎
    昨晨6時,黃河大街環衛所環衛工的第二班作業又開始了。由於上周日的一場大雪,他們已經連續奮戰了20個小時,再加上大寒節氣氣溫很低,好幾個人都凍感冒了,但是他們仍然堅持在凌晨4時按點上崗作業。  天還沒亮,  衣服濺上泥點兒都不知道  不到早晨6時,第一班掃保的環衛工回家扒拉了一口飯,又即將開始第二班的作業。張師傅從家到作業點兒,正好路過黃河大街環衛所的一處休息室,他被可口可樂大使熱情地讓到屋裡暖和暖和,又遞過來一杯熱乎乎的薑汁可樂。張師傅的雙手在衣服上擦了擦,不好意思地說:「你看,這衣服上到處都是泥點兒,我都沒注意。」
  • 老闆為加盟商提硬條件:須請環衛工免費吃早餐(圖)
    ,康長喜總是笑臉相迎,與環衛工一起談天說笑。 馬義恆 攝    一名環衛工拿著康長喜為他們製作的免費早餐卡,心裡樂開了花。 馬義恆 攝   中新網鄭州6月25日電(馬義恆)河南鄭州一家早餐店生意火爆,吸引眾多加盟商,而該早餐店老闆對待加盟店卻有著硬性標準:必須請方圓5公裡內的環衛工免費吃早餐。這一看似令人不解的加盟條件,卻引來環衛工與市民的一片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