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未參與克拉運河項目

2020-12-24 人民網國際

原標題:中國政府未參與克拉運河項目

  就有媒體傳中泰擬合作開建克拉運河項目一事,記者採訪了中國駐泰國大使館。使館發言人表示:「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迄今為止沒有參與關於此項目的研究和任何具體合作,也未就此問題發表過任何立場。」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泰國克拉運河研究和投資合作洽談會在廣州舉行,會上中泰籤署了泰國克拉運河項目合作備忘錄。克拉運河橫貫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克拉地峽是泰國南部的一段狹長地帶,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半島,東臨泰國灣及中國南海,西臨安達曼海、印度洋。克拉地峽最窄處約50公裡,最寬處約190公裡,南端與馬來西亞接壤。

  若克拉運河修成後,將為中國船隻出海提供備選項。馬六甲海峽是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中國85%的石油進出口貿易多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運送。若極端情況下馬六甲海峽被西方大國封鎖,中國將面臨無法與歐洲、印度洋國家進行貿易、軍艦難以進出太平洋的困境。若克拉運河修成,穿梭於印度洋、太平洋的船隻就不必穿越馬六甲海峽,可直接從印度洋的安達曼海進入太平洋的泰國灣。與取道馬六甲海峽相比,航程至少縮短約1200公裡,航運時間可節省2~5天。但分析人士表示,若克拉運河開建,中國需要取得或與泰國共同擁有控制權、運營權,否則中國面臨的局勢與馬六甲海峽無異。

  柬埔寨經濟問題專家對此評論道:若克拉地峽開建,柬埔寨將成為最大受益國之一,這將在極大程度上提升柬埔寨在地區、國際範圍的影響力,這最終也將會使中國受益。柬埔寨西南部西哈努克省是柬埔寨出海的重要通道,位於該省的西哈努克港自然條件優良,但該港口進出商船目前也必須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若克拉運河修成,該港口商船出入印度洋將變得極為便捷,中國西南部省份通過泛亞鐵路與該條海上通道相連,中國的「一帶一路」影響力也將更加廣闊。

  本報金邊5月19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克拉運河計劃"靠不靠譜?
    到了1983年,美國人插手了運河項目,他們告訴泰國政府,運河將給泰國經濟注入活力,幾家日本企業也參與其中,包括三菱公司。他們的討論已經進入了實質性階段,日本人甚至提出了使用非軍事化的核爆方式在克拉地峽間的山脈中開出航道。 1990年代的金融危機再次引發了運河熱,日本一家基金做了可行性研究,認為可以花費200億美元,開鑿出一條50公裡的運河。
  • 克拉運河若建成 美國對中國的島鏈封鎖將形同虛設
    中國石油進口近八成需經馬六甲海峽,該海峽被美國控制,這是包括中國在內東亞多國頭頂上的緊箍,被稱為「馬六甲困局」。香港《東方日報》19日報導克拉運河時,俯視地球,聚焦「國際通道博弈」。文章認為,「隨著中美洲尼加拉瓜運河去年動工以及泰國克拉運河的研究工作展開,中國正式邁入海權時代」。報導說,今天的世界經濟是一個全球化的經濟,世界貿易90%的運輸通過海運實現。
  • 克拉運河是一場騙局嗎
    克拉運河闢謠調查存三大問題  本來,我也已經相信這是美好的謊言了,可是仔細看了這些"闢謠調查"後,突然發現一個問題:所有的"闢謠"都只是在說"中國沒有政府官員出席",既不否認舉行過"儀式",也不否認那些出席籤字儀式的泰國政壇顯要的真實性,只是說這些泰國"顯要"中有一人還達不到"顯要"的標準,說他是退休軍隊總司令,已經沒權了。
  • 高大偉:是時候修建克拉運河了!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將逐步重塑歐亞大陸。在這幅徐徐展開的宏偉畫卷中,泰國南部的克拉運河工程將是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雖然官方尚未公布關於克拉運河的消息,但商界和分析人士已經對這個巨大的基礎設施項目表示了支持。這條處於規劃中的運河將鑿通位於泰國南部馬來半島最窄處的克拉地峽,把安達曼海和泰國灣連接起來。
  • 克拉運河背後的地緣政治
    克拉運河這個被泰國人熱炒了上百年的話題,熱度始終未減。雖然無論是看好還是看衰中國的人,都常常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把「中國」一詞泛政治化。似乎任何問題都可以和中國在政治上的企圖拉上關係。不過在中國在南海大規模建設據點,並向印度洋拓展遠洋力量的背景下,無論官方再怎麼聲明不知情,克拉運河這項足以打破地區平衡的浩大工程,終究都是會和地緣政治掛鈎的。
  • 黃金水道克拉運河,或將打破馬六甲封鎖,為何泰國遲遲不敢動工?
    其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得益於,全球最繁忙的海峽馬六甲海峽而「暴富」,看得泰國是十分眼饞,所以一直以來,泰國也想在本國開鑿一條「黃金水道」,克拉運河。中國、印度等許多國家也對此表示支持。但計劃卻遲遲未能實施,一直停留於紙面,這是為何呢?
  • 邊境對峙處於下風后,印度又開始拉幫結派,意圖聯手三國圍堵中國
    更有想法大膽的印度網友猜測,「中國害怕印度了,正在釋放休戰信號」。很顯然,印度壓根就沒領會中國的真正意圖,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國是在向印度傳遞,你們已是「四面楚歌」,趕緊收手。原以為中印外長於本月11日會晤後,邊境衝突能有所緩解,但從目前的局勢來看,中印邊境對峙仍要持續一段時間。不過,印度已經處於下風,為了扭轉局勢,印度正在拉幫結派、壯大隊伍。
  • 自然人可以參與政府採購項目投標
    本報訊 記者呂麗報導 記者4月13日獲悉,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印發的《創新類課題招標工作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自然人可以參與政府採購項目,同時將政府採購項目招標由價格競爭轉向質量競爭,大大增強招標的科學性、實效性及精準性。
  • 廈門公布參與政府補貼項目培訓機構名單!
    許多廈門的小夥伴  利用業餘時間參加技能培訓提升自己  還拿到了政府補貼  今年  廈門市人社局印發了  《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參與政府補貼培訓項目實施辦法》  其中規定:凡具備法定辦學資質且設立在廈的各類培訓機構均可參與政府補貼的各項職業技能培訓項目。
  • 未開工市級重點項目及2020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情況匯報
    10月份新開工項目9個,分別為陝西省國家儲備林(志丹)項目、子長市城市雨汙分流工程、延安市殯儀館遷建項目、宜川縣60萬方/天LNG廠項目、延安市延河綜合治理汙水收集老舊管網改造工程、延安市城區供水管網延伸改造及供水加壓站工程(二期)、中國供銷延安市農產品物流園二期項目、延安甘泉綠能智慧植物工廠、中通快遞陝北(延安)智能科技電商產業園。
  •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項目助手覃金洲所在醫院:不知情,未參與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項目助手覃金洲所在醫院:不知情,未參與 澎湃新聞記者 海陽 2018-11-27 21:57 來源:
  • 部門解讀|《山東省公眾參與政府立法辦法》
    《辦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完善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機制,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把切實保障公眾的立法參與權、實現公眾有效有序參與政府立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辦法》堅持了以下三項原則:一是堅持法制統一性。
  • 中國鐵建交建參與競標西澳珀斯機場連線項目
    西澳政府完成佛裡斯特菲爾德(Forrestfield)機場連線項目招標意向書徵詢工作,澳洲本地及國際建築企業踴躍競標,其中包括中國鐵建
  • John Cody:很多中國學生參與全球公益服務項目
    網易教育在活動中專訪到了全球公益服務與文化探索項目負責人、國際認證英文教師John Cody,以下是本次訪談的精彩內容:網易教育:John?Cody先生您好,感謝您接受網易教育的專訪,請您先跟我們的網友打聲招呼。John Cody:大家好,我是John Cody,非常開心今天能夠在北京給大家做新東方全球公益項目的推介。網易教育:我今天帶來了三個問題。
  • 未申請帳戶亦可參與Windows 10 Insider測試項目
    此前,任何有興趣加入 Windows 10 Insider 測試項目的人,都需要準備一臺 Windows 10 PC 和一個微軟帳戶。 但通過 GitHub 上提供的一個腳本,非微軟帳戶用戶亦可參與到 Windows 10 Insider 測試項目中來。
  • 中國鐵建:同意子公司參與兩個項目的投標
    來源:中國網地產中國網地產訊 3月9日,中國鐵建發布公告稱,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中國鐵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組成聯合體參與滬通鐵路張家港站客運樞紐配套設施PPP項目投標的議案》、《關於中國鐵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組成聯合體參與岑溪
  • 青海民族大學來華留學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開始招生啦
    青海民族大學來華留學2021/2022學年度「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招生簡章2021/2022 學年度我校自主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留學報名工作現已開始,攻讀碩士、本科學位均可申請,被錄取者將獲得中國政府全額獎學金資助。一、招生類別及獎學金期限碩士研究生: 獎學金期限 3-4 年。
  • 中國政府採購辦公家具十大品牌榜單揭曉
    2018年,全國通過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和詢價等方式實際完成家具採購項目6754個,採購金額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0.2億元。2019年政府採購家具的總金額更是達到143.78億元,比2018年增長43.5%。辦公家具的政府採購向來受到家具供應商的高度關注。
  • 王雅琴:公眾參與背景下的政府決策能力建設
    作為當代民主的一種具體表現,公眾參與意在影響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公民活動,已是政府管理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成為了國際發展話語的主流。」[1]在中國,黨和政府在重要文件中多次強調民主參與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並特別突出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