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偉:是時候修建克拉運河了!

2020-12-24 觀察者網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將逐步重塑歐亞大陸。在這幅徐徐展開的宏偉畫卷中,泰國南部的克拉運河工程將是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雖然官方尚未公布關於克拉運河的消息,但商界和分析人士已經對這個巨大的基礎設施項目表示了支持。這條處於規劃中的運河將鑿通位於泰國南部馬來半島最窄處的克拉地峽,把安達曼海和泰國灣連接起來。

這項工程預計將投入十年時間,耗資超過300億美元,約相當於泰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克拉運河顯然將給泰國及周邊東南亞國家帶去就業,但它更將對全球貿易產生促進作用,並成為國際合作的象徵。

開鑿一條連接印度洋和遠東地區的人工運河,將給東南亞帶來巨大的地緣政治影響,但這並不一定會影響新加坡的核心利益——雖然毗鄰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是該國成功的重要因素。

亞洲、歐洲和非洲之間的經濟交流迅速增長,在此背景下,克拉運河與馬六甲海峽之間不是非此即彼的競爭關係,而是相得益彰的互補關係。目前,國際貿易的貨物有四分之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使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水域擁擠不堪。所以,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在更靠近東南亞大陸的地方開啟新的貿易通道,是對客觀需要的響應。

作為一個主權城邦國家,新加坡在過去50年裡充分發揮地理位置優勢,表現出了非凡的適應力和競爭力。誠然,克拉運河將對新加坡構成挑戰,但它不是惡意的對抗;550萬新加坡居民必將找到資源,來應對這個挑戰。

從長遠來看,泰國經濟的繁榮、6700萬泰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不但無損於任何一個東協成員國的利益,反而從整體上對這個重要性與日俱增的國際組織起到充實作用。

克拉運河將把從印度洋到遠東的航行距離縮短1000多公裡,這不但有利於國際商貿,也將為沿線國家創造新的機會。在為克拉運河工程營造有利外交環境的過程中,我們應當研究和重視該項目帶給緬甸和越南的選擇。

毫不奇怪,部分泰國人仍對克拉運河心存顧慮。畢竟,泰國社會內部爭吵之頻繁,舉世皆知,要在這樣一個缺乏共識的國家完成一項如此複雜的工程,確實令人擔心。但只要講策略,一定能贏得大多數心繫國家未來的有識之士的支持。

通過回顧蘇伊士運河給埃及帶去的好處,泰國人民能夠更好地預估克拉運河將對該國經濟產生怎樣的提振作用。隨著經濟特區在運河南北兩岸落地,泰國可能將迎來其悠久歷史中最繁榮的時期。克拉運河不但絕不會加劇泰國南部的緊張局勢,反而會使泰國經濟更加平衡,改善曼谷一市獨大、經濟產值佔全國約三成的現狀。

埃及沒有被蘇伊士運河劃分成兩個世界,位於埃及坎塔哈(觀察者網註:坎塔哈城市名El Quantara在阿拉伯語中意為「橋」)的穆巴拉克和平大橋橫跨蘇伊士運河,把非洲與歐亞連接起來。同樣,飛架在克拉運河之上的大橋也將確保馬來半島南北交通樞紐的暢通性。

即使泰國南部北大年府等三個府級行政區仍存在由民族宗教問題引發的動亂事件,每年照樣有300萬名遊客前往同在泰南普吉島旅遊。有觀察者認為,在局勢不穩的地區對如此大規模的工程進行投資,存在相當高的風險。然而,難道1830年至1895年處於伊斯梅爾帕夏治下的埃及難道算得上穩定的典範嗎?從蘇伊士運河的上馬到竣工,人們一直清楚這項19世紀最宏大的公共工程背後有怎樣顯著的風險。自建成以來,全長193公裡的蘇伊士運河帶來的積極影響不僅在於重塑了全球貿易版圖,更為埃及這個國家帶去了巨大的利益。如今,它每年能給阿拉伯埃及共和國貢獻50億美元的收入。

克拉運河的反對者們提出,如果開鑿運河是個好主意那麼早就會有人來修建它。然而,這些人沒能考慮到的是,新的因素已經開創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局面:今天,隨著21世紀的中國重返其中心地位,並大步流星地對外走向全世界,修建克拉運河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早在1300年前,中國就開鑿過全長達1776公裡的京杭大運河。中國此番與泰國緊密合作,必將在克拉運河這個貿易樞紐的修建工程上發揮關鍵作用。然而中泰兩國都應對其他投資和技術來源保持開放的態度,這符合雙方的利益。

在路易十四統治時期(1638-1715)的法國,皮埃爾·保羅·裡凱建設了米迪運河(觀察者網註:該運河位於法國南部,連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1677年,暹羅大城王國的那萊王(1633-1688年)曾派遣法國工程師德拉馬爾有史以來首次調查修建克拉運河的可行性。兩個世紀後,蘇伊士運河之父、法國外交官、企業家斐迪南·德·雷賽布訪問拉達那哥欣王國,表達了他對克拉運河工程的支持。

由於修建蘇伊士運河遭遇了重重問題,斐迪南·德·雷賽布對亞洲的新項目不夠重視,更重要的是,曼谷王朝的第五代君主鄭隆(1853至1910年)為了維護國家獨立,需要聯合英國來制衡法國在中南半島的野心,因此他無力挑戰英國在該地區的利益——英國的託馬斯·斯坦福·萊佛士於1819年創建了海港城市新加坡。

作為一項普惠工程,克拉運河要獲得長遠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運營管理。一方面,曼谷方面必能從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和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的長期實踐中汲取經驗;另一方面,克拉運河也需因地制宜,全面考慮當地、地區以及國際環境,建立起一套獨特的管理結構。

許多人誤解了中國復興的本質,進而炮製出「中國威脅論」。在這種錯謬的敘事之下,有人推波助瀾,有人偏聽偏信,把北京方面在克拉運河工程中扮演的角色錯誤解讀成中國實力的威脅性投射。可以預料,美國將首先利用其外交影響力和軟實力,反對克拉運河工程,正如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曾試圖抵製法國對蘇伊士運河的倡議。但是人們更應記住,本著開放與普惠的精神,斐迪南·德·雷賽布終究得到了倫敦方面的支持。

經過公開辯論,美國得到了有理有據的解釋,克拉運河帶來的集體利益將使美國不得不承認,世界大潮浩浩蕩蕩,來自西方之外的倡議不一定是反西方的,而是世界多極化的標誌。

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通航是19世紀歐洲殖民力量的投射。20世紀巴拿馬運河的通航伴隨著美國實力的崛起;直到1977年巴拿馬的託裡霍斯和美國的卡特籤署《巴拿馬運河條約》,美國對這條航運要道的直接控制才宣告終結。進入21世紀,克拉運河不但象徵著中國的復興,也將給泰國和東協地區帶來觸手可及的利益,進而證明我們有能力共同邁向美好的未來。

(觀察者網楊晗軼譯自《世界郵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克拉運河計劃"靠不靠譜?
    泰國一家網站上曾刊登了一篇支持修建克拉運河的文章。文章稱,克拉運河將是一個途徑,能使泰國在世界範圍內扮演一定的經濟角色,並且能讓泰國成為一流的發達國家。這個計劃已經「誕生」好幾百年,現在,正是泰國人完成這一壯舉的時候,因為考察的數據和現代的技術已經足夠支撐起如此龐大的工程。
  • 克拉運河若建成 美國對中國的島鏈封鎖將形同虛設
    香港《東方日報》19日報導克拉運河時,俯視地球,聚焦「國際通道博弈」。文章認為,「隨著中美洲尼加拉瓜運河去年動工以及泰國克拉運河的研究工作展開,中國正式邁入海權時代」。報導說,今天的世界經濟是一個全球化的經濟,世界貿易90%的運輸通過海運實現。美國海軍曾經開列的16條海上重要通道,其中7條在大西洋、2條在太平洋、2條在印度洋、2條在地中海。
  • 黃金水道克拉運河,或將打破馬六甲封鎖,為何泰國遲遲不敢動工?
    再加上,計劃修建克拉運河的克拉地峽,擁有優良的地理位置。西面是安達曼海,東面是泰國灣,最窄的地方只有50多公裡,長度上看,克拉運河的建造相對比較簡單。若建造成功,全球各國的商船也就可以不再需要從馬六甲海峽繞行,而直接從孟加拉灣或是印度洋,經克拉運河,到達南海,航程縮短了約1200公裡。
  • 克拉運河是一場騙局嗎
    前幾天,一則中泰籤署克拉運河備忘錄的消息振奮了國人。可沒多久,各主流媒體甚至外交部都紛紛出面"闢謠"或者"澄清"。新華社更是極其認真的做了"闢謠調查",然後鄭重宣布:中泰克拉運河備忘錄籤字儀式是假消息。
  • 中國政府未參與克拉運河項目
    原標題:中國政府未參與克拉運河項目  就有媒體傳中泰擬合作開建克拉運河項目一事,記者採訪了中國駐泰國大使館。使館發言人表示:「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迄今為止沒有參與關於此項目的研究和任何具體合作,也未就此問題發表過任何立場。」
  • 克拉運河背後的地緣政治
    克拉運河這個被泰國人熱炒了上百年的話題,熱度始終未減。雖然無論是看好還是看衰中國的人,都常常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把「中國」一詞泛政治化。似乎任何問題都可以和中國在政治上的企圖拉上關係。不過在中國在南海大規模建設據點,並向印度洋拓展遠洋力量的背景下,無論官方再怎麼聲明不知情,克拉運河這項足以打破地區平衡的浩大工程,終究都是會和地緣政治掛鈎的。
  • 高大偉對話王華教授、蘭賽教授:智能大會將帶來更具包容性的教育模式
    高大偉對話王華教授、蘭賽教授:智能大會將帶來更具包容性的教育模式 2020-06-28 0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視頻| 走近第二期「新時代大講堂」主講人高大偉
    4月15日下午2:30,中歐論壇創始人高大偉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等你。他對本次「新時代大講堂」的主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何理解?不妨跟隨視頻了解一下。
  • 花14年修建,就為了43年經營權,瓜達爾港對我國究竟有何魅力?
    科技地圖在前不久的節目中講到過,開鑿克拉運河,對於我國縮短繞行馬六甲海峽的路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泰國開鑿運河的計劃只能一直擱淺。這對我國來說,或許是一個遺憾。美國原本也想在陸上修建一條輸油管道,將阿特拉巴德油田的油氣資源,通過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運送到日本、韓國等資源緊缺的東亞國家。然而,想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經過巴基斯坦西邊的鄰國阿富汗。阿富汗內戰的影響,加上俄羅斯人在油氣資源源頭上的阻撓,美國人的計劃最終擱淺。不過這並不影響巴基斯坦想要開發此地的想法,於是他們找上了我國。
  • 高大偉:習近平的瑞士之旅——國際主義、多邊主義和多極化倡議
    (高大偉教授賜稿觀察者網,原文為英文,觀察者網馬力翻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停留在紙上多年的瀋陽五環路,是不是到了該修建的時候了?
    是不是到了建設五環路的時候了呢?總體來說瀋陽五環路原計劃路線經過的區域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大多數地方都已經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不像曾經瀋陽修四環時候那樣的荒涼了對於發展瀋陽周邊城鎮來說,瀋陽五環路已經到了該修建的地方,但是對於瀋陽主城區的話,在四環內還有很多地方未開發,甚至存在著部分永久基本農田。但是對於瀋陽周邊城鎮,或者說瀋陽經濟區來說,瀋陽五環路早就該修了。
  • 萬裡長城中國古代軍事工程,是什麼時候修建的?
    漢長城 西漢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以抵禦北方匈奴的侵襲。從漢文帝在位時到漢宣帝在位時止,先後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朝鮮平壤南部大同江入海口、全長近一萬公裡的長城。漢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隨著吉林省通化縣境內新近發現11處秦漢長城遺址,秦漢長城的東北界限進一步北擴。東漢亦築長城,但規模較小。
  • 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都會修建長城,為何清朝時期卻沒有修建?
    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都會修建長城,為何清朝時期卻沒有修建?萬裡長城自秦朝以來一直是中國特有的一個標識,早年秦漢王朝修長城是為了防備匈奴,明朝修長城則是為了防備蒙古。可以說,清朝的時候,蒙古是被捏在手裡玩。既然如此,何必要耗費巨資,吃力不討好的去修長城。此外,修長城勞民傷財,在古代修這麼一個大工程不亞於當代修三峽,甚至更宏偉。財政人力都是負擔。因為清朝時期,通過各種手段將盤踞在外蒙和新疆、蒙古人逐一收服,草原上再也沒有能與中央政府對抗的草原武裝了,修長城自然也就沒有太大的必要性了。
  • 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屋,修建的時候用了30噸金子,陽光下閃閃發光
    在2003年的時候,國家旅遊局就把布達拉宮列為國家5A級景區。布達拉宮就是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先不說這上面的壁畫和彩畫,木雕等這些精美絕倫的工藝需要付出多大的人力和物力,才能修建出這座豪邁大氣的宮殿。我們今天就來單獨說說修建這座皇宮的時候使用了多少金子。
  • 我的世界:中國風塔樓,房頂修建起來很困難,用腳手架來修建內部
    一進入存檔中小編我就已經驚呆了,這裡居然滿是中國風的塔樓,石頭的房頂、橡木木板與白色混凝土的外牆,另外在加上又高又粗壯的叢林樹,小編我馬上就愛上這裡的環境了,想著一定要在叢林裡邊,修建一棟同樣豪華的中國風塔樓,然後利用小編我那嫻熟的裝飾技巧,將寶塔變得更加完美。
  • 《精靈寶可夢劍盾》修建老匠怎麼樣 修建老匠屬性強度分析
    導 讀 在《精靈寶可夢:劍/盾》最新的DLC冠之雪原中新增了二百多隻寶可夢,修建老匠所攪拌的混凝土會格外地堅硬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