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偉對話王華教授、蘭賽教授:智能大會將帶來更具包容性的教育模式

2020-12-15 澎湃新聞

高大偉對話王華教授、蘭賽教授:智能大會將帶來更具包容性的教育模式

2020-06-28 0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高大偉:歡迎來到天津世界智能大會全球對話,很高興能邀請到兩位專家和我們進行這次很有意義的對話。首先,請問蘭賽教授,在你看來為什麼人工智慧如此重要?

蘭賽:人工智慧就像是神奇的魔術棒,它能與最前沿的技術結合,創造出智能的東西。比如,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結合就產生了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析市場需求。因此,我們將迎來智能化的未來。這就是人工智慧的魔力。

高大偉:非常感謝你提到智能化的未來,以及字節與算法的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結合。坐在蘭教授旁邊的是著名教育專家王華教授。我想問問王教授,你怎麼看科技對教育的影響?

王華:我認為至少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是科技對教學方法的影響,二是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從教學方法來看,我認為科技正把我們從簡單的傳授知識推向三位一體的教學理念,即人工智慧、情商和共創三者的結合。第二,關於社會影響,我們看到新技術可以促進教育公平,也就是說學生可以更廣泛地接觸到科技,開啟個性化的學習旅程。

高大偉:這一點很有意義,因為你認為人工智慧將會帶來更具包容性的教育模式,這對我們的社會發展來說也非常重要。蘭教授、王教授,再問兩位一個問題。世界智能大會將會討論許多不同的技術。展望未來,從技術變革角度而言,你認為我們最需要關注是什麼?

蘭賽:這是一個好問題。我認為未來最需要關注的是科技如何更好地改善人們的生活。隨著技術進一步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更多地關注隱私保護。我們需要讓科技與人類和諧共處。這對於我們的社會來說是一個挑戰。

高大偉:非常感謝。你們都知道,我來自巴黎,當你們談到美國生態系統、中國生態系統,我就會自然地想到歐洲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可能也需要在世界智能大會上討論中國、美國和其他科技生態系統的問題。我知道你們的時間很寶貴,所以我問最後一個問題。技術在本質上是與創新緊密相連的。如何推動創新也是天津世界智能大會的議題之一。我想問的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如何促進創新?如何確保我們的學生或商業領袖具有創新思維?

蘭賽: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關注基礎研究、基礎科學教育。事實上,這也是中國政府正在努力的方向。所以我相信,未來中國會有更多的創新。

王華:我想補充兩個關鍵詞,一是去中心化,二是擴大開放。中國已經是一個創新大國,如果我們能在創新領域進一步去中心化,學習全球先進技術,我相信中國會在科技領域更加成功。

高大偉:天津世界智能大會的召開表明我們面對的不僅是一個全球化的中國,還是一個不斷創新的中國,它將越來越有能力引領全球創新。非常感謝王華教授、蘭賽教授。

王華、蘭賽:謝謝你,大偉。

原標題:《高大偉對話王華教授、蘭賽教授:智能大會將帶來更具包容性的教育模式》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法國裡昂商學院王華教授談商業模式創新:「醉翁之意」在哪裡?
    法國裡昂商學院亞洲校長王華教授應邀分享話題——《數位化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現場氣氛熱烈,互動頻繁。  接著,王華教授做了以《數位化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主題的專場演講。王華教授具有豐富的國際教學經驗,先後擔任英國曼徹斯特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等學校的教授,曾為多家大型企業作戰略諮詢,為Volvo, Bosch, SAP, Intel等著名跨國公司及中國公司進行高管培訓。
  • 智能科技點亮教育改革,第三屆中國智能教育大會西安舉行
    10月10日至11日,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聯合主辦,陝西省教育廳、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協辦,西安市科學技術局、CAAI語言智能專委會、京師妙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三屆中國智能教育大會在西安舉行。
  • 對話人大名教授改革開放主題系列講座,這一周都講了什麼
    第一場邀請的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馮仕政教授,演講主題為「改革開放40年:社會轉型與社會治理」。12月4日,第二場邀請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教授,演講主題為「中國金融40年:回歸金融的常識與邏輯」。12月5日,第三場邀請的是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海外特聘教授王華,演講主題為「中國環境40年:中國環境治理制度建設」。
  • UCLA 教授朱松純創業,致力於打造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平臺
    據悉,依託於深厚的技術研究積累及工程實踐經驗,DMAI 正在開發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平臺。該平臺可廣泛服務於各類垂直行業,包括教育、醫療、遊戲、智能駕駛、個人助理、和智慧機器人等行業。在逐步構建與完善基於統一人工智慧架構的通用技術平臺的同時,DMAI 將深耕智能化教育行業,依託智適應性陪伴學習理念,通過強認知 AI 技術,開創智能化教育新篇章。
  • 哈工大劉挺教授:智能教育理念的變革與技術落地
    本屆大會以「智能+引領社會發展」為主題,有1000多家機構代表,8000餘人參會。在17日下午舉辦的「人工智慧賦能未來教育」論壇上,哈工大人工智慧研究院副院長、哈工大社會計算與信息檢索研究中心(HIT-SCIR)主任劉挺教授做了題為《智能教育的理念變革與技術落地》的報告,展望智能時代下的未來教育。AI科技評論在徵得劉挺教授的同意下,回顧和整理了本次報告的精彩內容。
  • 國際美術教育大會丨中央美術學院聘任一批榮譽教授、客座教授
    國際美術教育大會丨中央美術學院聘任一批榮譽教授、客座教授 2018-11-15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京東AI總裁周伯文對話斯坦福教授Christopher Manning
    網易智能訊 11月1日消息,10月31日,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將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北京智源大會(BAAI Conference),會議將匯集幾十位國際頂尖AI學者和專家,共同探討AI最新的學術進展和產業趨勢,並展示AI科研、產業的最新成果
  • 走進北京大學計算智能實驗室,對話煙花算法之父譚營教授|MDPI
    Electronics期刊編委 譚營,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煙花算法的發明人,創建並領導北京大學計算智能實驗室。2005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除擔任Electronics期刊編委外,同時擔任國際群體智能國際會議 (ICSI) 大會主席、金磚國家計算智能大會聯合大會主席、以及多個重要國際/國內學術期刊的主編、副主編和編委。
  • AI+ 教育將帶來怎樣的變革?
    本屆大會中,邀請了全球人工智慧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和領軍企業都匯聚一堂:全球機器學習教父、全球AI排名第一的CMU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Tom Mitchell教授,MIT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Daniela Rus教授,AAAI 主席 Yolanda Gil 教授,乂學教育-松鼠AI創始人慄浩洋,好未來集團CTO黃琰,倫敦大學教授、國際頂尖AI教育學術大會AIED主席
  • 哈工大劉挺教授:智能教育理念的變革與技術落地 | CNCC 2019
    在17日下午舉辦的「人工智慧賦能未來教育」論壇上,哈工大人工智慧研究院副院長、哈工大社會計算與信息檢索研究中心(HIT-SCIR)主任劉挺教授做了題為《智能教育的理念變革與技術落地》的報告,展望智能時代下的未來教育。AI科技評論在徵得劉挺教授的同意下,回顧和整理了本次報告的精彩內容。
  • 2020(杭州)國際數字教育大會論壇——「智能教育·引領未來」
    2020(杭州)國際數字教育大會論壇——「智能教育·引領未來」 2020-12-11 21:50:10
  • 蘇州大學張民教授兩小時講座精華摘錄:自然語言處理方法與應用
    2018 中國人工智慧大會(CCAI 2018)於 7 月 28 日-29 日於深圳召開。「過去未去,未來已來」,李德毅院士在 CCAI 2018 開幕式上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寄予極高的期待,認為未來人工智慧必將給人類帶來全新的啟迪。
  • 第三屆中國智能教育大會召開在即,編程貓李天馳將聚焦中小學智能與...
    教育,乃國之根本。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中國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但好的教育既要擁抱人工智慧,也要清醒地認識教育特性,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探索與科技發展、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教育模式,才有利於人才的培養。
  • 攜手明星、對話耶魯教授 在線英語教育一對一賽道GOGOKID再發力
    近日,GOGOKID在線少兒英語打造了一場國際跨界對談,邀請GOGOKID品牌代言人、國際知名演員章子怡,耶魯教授Emma Seppala、許田,著名心理學家張怡筠,以及GOGOKID教研團隊負責人張冬共同探討當代家長關心的教育問題,探索中國孩子對話世界的能力培養之路。
  • 攜手章子怡、對話耶魯教授 在線英語教育一對一賽道GOGOKID再發力
    近日,GOGOKID在線少兒英語打造了一場國際跨界對談,邀請GOGOKID品牌代言人、國際知名演員章子怡,耶魯教授Emma Seppala、許田,著名心理學家張怡筠,以及GOGOKID教研團隊負責人張冬共同探討當代家長關心的教育問題,探索中國孩子對話世界的能力培養之路。
  • 未來學校線上大會|我們追求的未來教育
    2021年伊始,我們選擇為大家帶來一場盛大的教育盛宴。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與蔚來教育、騰訊教育合作,引進2020年美國SOFT未來學校線上大會的全部會議內容,同時邀請了9位國內著名的教育創新專家和實踐者,帶來六場精彩的直播對談。開啟新年第一場關於未來教育的觀察之旅。
  • CIEC專題論壇丨5G,智能教育新基建的高速路
    ■ CIEC 202010月9日至11日,第三屆中國智能教育大會將在西安召開本屆大會將同期舉行十場專題論壇,就「智能教育與教育均衡發展」「民族地區的智能教育發展」「AI職業教育」「AI藝術教育」「西部地區教育智能化協同發展」「青年智能教育」等多個極具現實意義的焦點主題展開探討,針對教育智能化發展的不同階段與多個場景進行詳細解讀與分析,不僅有廣度、有深度,也更加有溫度。
  • 清華大學物理學教授薛平:人才的培養,歸根結底還是教育問題
    「興天下之利,莫大於興學」。10月24日,由遠播教育集團、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在上海寶華萬豪酒店隆重舉辦。第三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堅持「教育點亮人生,創新引領未來」,助力教育向著多元化、個性化、綜合化的方向不斷發展。本次大會集聚海內外專家、學者,以國際視野探討中國教育話題,聚焦教育的創新、教育的未來、教育的現代化與國際化,進行智慧的分享與思想的碰撞。
  • 牛津熱詞:包容性附加條款
    奧斯卡獎獲得者麥克多蒙德說出的這兩個詞立刻引發國內觀眾和紅毯記者們的上網檢索該詞,所有的檢索都引導到了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史密斯(Stacy L.ALL項目的智庫為電影、電視和音樂領域更具平等和包容性進行調研、主張並採取行動,這種包容性涉及女星、有色人種、LGBTQ人群,以及殘障人士。如何帶來這種包容性,史密斯明確提出一個方法,那就是讓頂尖人才利用他們的明星影響力,在他們的合同中加入一個條款——一條附加條款(a rider)——規定他們參演和製作的作品中要保持演員和劇組人員一定程度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