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宗教節日還是孩子們的狂歡節?萬聖節的來歷和演變

2020-12-20 浩然文史

情人節,聖誕節和萬聖節,是現代西方世界輸入到中國的最有名的節日。國粹人士往往對這一類帶有宗教色彩的節日十分不屑,認為中國人沒有基督教文化背景,過這種節日實在莫名其妙。其實這些節日在西方世界早就世俗化了,萬聖節也不例外。更何況,這些節日其實都是基督教從古代其他民族那裡「拿來」的文化產品。與聖誕節和情人節不同,萬聖節可以說是保留了更多的歐洲古代神話和民俗的特徵。

一、凱爾特人的鬼節

凱爾特人是古代歐洲最有名的民族之一,凱撒筆下的他們驍勇善戰,幾乎遍布大半個歐洲。不過伴隨羅馬人和日耳曼人的入侵,凱爾特人的聚居地逐步退縮到今天的英國蘇格蘭地區和愛爾蘭島。NBA的波士頓凱爾特人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創辦這個隊伍的老闆是蘇格蘭人。

話說能徵善戰的凱爾特人登陸愛爾蘭島的時候,島上並不是沒有原住民的。凱爾特人想要站穩腳跟,就必須與他們進行長期的戰鬥,經過長期的戰爭和融合,凱爾特人和原著居民融合成為現代愛爾蘭人的祖先——蓋爾人(Gaels)。對於後來的蓋爾人來說,祖先早年和原住民戰鬥的故事已經完全成為神話,就好比我國歷史上的黃帝戰蚩尤的故事一樣。在這些神話當中,原住民被敘述成是最初佔據愛爾蘭島的神奇種族,蓋爾人稱之為妖精(Sidhe),去年熱播的美劇《美國眾神》當中,就描述了一個愛爾蘭原住民死後化為妖精的故事。愛爾蘭人的神話故事當中,登陸的凱爾特人打敗了當地的精靈,但是妖精們擁有魔法,他們能夠前往地下世界居住。

進擊的地下妖精

然而,妖精們永遠沒有忘記丟掉家園的恥辱,每年的10月31日,他們都會聚集起來向地面世界發動進攻,意圖重新奪回家園。而凱爾特人也會在每年的這個時候聚集起來抵擋地下居民的入侵。在凱爾特人的概念當中,一天開始於太陽落山之後,所以我們理解的萬聖夜對於凱爾特人實際上是11月1日。而戰鬥的地點也就是愛爾蘭人視為最為神聖的聖地——塔拉山(Tara)。

不過,伴隨著愛爾蘭凱爾特人和原著居民的融合,每年聚集起來的愛爾蘭人在塔拉山就當然不是為了打仗了。於是這一天就成為一個鬼怪出沒的鬼節,雖說如此,但是凱爾特人將這一天視為冬天的開始和秋天的結束,這樣的好日子當然是一起分享勞動果實的時候,也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在這一天他們會舉辦宴會,載歌載舞,很多婚喪嫁娶也會在這一天舉辦。

這個風俗當然也就傳播到了其他凱爾特人聚居的區域,比如與愛爾蘭隔海相望的不列顛島。在其他凱爾特人的傳統當中,11月1日是冬天的開始,亡靈會從地下返回,侵擾人間,這正好和愛爾蘭凱爾特人的故事相符。於是11月1日(也就是10月31日太陽落山之後)就成為這些凱爾特人共同的節日,在凱爾特人的語言當中,這個節日被稱為薩溫節。

歡聚一堂慶祝薩溫節的凱爾特人

二、被吸收的民俗

凱爾特人在歷史上遇到的第一個對手就是羅馬人,在歐洲所向無敵的他們卻並不是羅馬人的對手。羅馬軍團徵服了西班牙半島和高盧(今天的法國),並且登陸不列顛島,徵服了南部的凱爾特居民。

高盧人首領向羅馬領袖凱撒投降

羅馬人在徵服者當中擁有相當寬大的胸懷,對各種外來文化是基本上來者不拒。11月1日正好是羅馬人的一個節日的結束,因此羅馬人並不介意在這一天打著凱爾特人的名義再過一個節。伴隨著這個節日的廣泛傳播,一些新奇的玩法也就發明了出來,比如說咬水中的蘋果,咬住蘋果的人能夠得到好運(多半是求姻緣的),再比如說通過削蘋果皮的方式來佔卜,如果能一刀完整的把皮削下來則會有好運。

這些習俗當然和凱爾特人的傳說有關係,因為這一天是傳說中的地下妖精和鬼怪返回陽間的日子,所以通過一些遊戲來召喚精怪以求好運或是佔卜兇吉。當然在港式鬼片和現代都市傳說當中這種儀式絕不少見,而且往往會帶來厄運,說起來這種傳說還有個凱爾特神話的背景呢。

公元393年,基督教被確立為羅馬的國教。中世紀基督教是出了名的不寬容,不過對於古代異教徒的習俗,基督教卻也不是一味的鎮壓,而是採取了吸收同化的措施。比如情人節來自羅馬人的牧神節,聖誕節來自農神節。而對於薩溫節,基督教也採取了同化的措施,基督教將這個節日定位紀念所有的聖人的日子,稱之為萬聖節(Halloween)。

基督教的意圖很明顯,想要用對聖人的紀念取代古代凱爾特人的神怪觀念。不過傳統凱爾特人的習俗還是頑強的保留了下來,雖說蘇格蘭和愛爾蘭人都信了基督教,並且也以所有聖人的名義過這個節,但他們還是會在這一天舉辦宴會,並且牢牢記得這一天就是祖上代代傳下來的鬼節。

聚在一起慶祝萬聖節的蘇格蘭人

在基督教統治一切的時代當然不能公然紀念鬼節,而且教會也對這些節日當中的異教傳統持有敵意。於是人們就採取其他的渠道延續祖先的信仰——方法之一就是萬聖節惡作劇。想想看,萬聖節人們聚在一起,在一個鬼節鬼故事總是少不了的。在人們聽完鬼故事之後搞一下惡作劇當然會起到不錯的效果,這就是著名的萬聖節燈籠。也有人說這個儀式其實起源於凱爾特人信奉的德魯伊教,德魯伊們會用這種面具嚇阻試圖重返陽間的精怪。不管怎麼樣,這個遊戲一開始就是為了嚇唬別人的惡作劇,大家可以看看現存最早的萬聖節燈籠,看著確實是挺嚇人的。

早期的萬聖節燈籠,看著確實挺嚇人

三、現代的演變

萬聖節最終成為現代的樣子其實歷史就更短了,其實我們熟知的萬聖節的這些風俗,比如說掛南瓜燈,扮鬼做惡作劇,很多都只是局限於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凱爾特人後裔當中。然而伴隨著蘇格蘭和愛爾蘭後裔向北美移民,凱爾特風格的萬聖節習俗也就被帶到了美國,並且很快就不再局限於蘇格蘭和愛爾蘭後裔,這麼好玩的風俗,當然特別符合美國人的口味啦。這個節日很快傳遍其他移民群體當中,逐漸成為美國各個族群的傳統節日。伴隨著美國文化的強勢傳播,這個節日也就成為今天世界上家喻戶曉的重要節日。

一個慶祝萬聖節的美國家庭

文史君說

其實對於其他的一些基督教國家,比如法國德國義大利等等,萬聖節就是一個傳統的基督教節慶,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舉辦紀念聖人的彌撒。而對於凱爾特人的後裔們來說,這個節日卻是對祖先傳統的繼承。凱爾特人已經皈依了基督教,變成了今天的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但是祖先的記憶卻依然保存了下來。

而在現代商業文化的大本營美國,萬聖節已經徹底世俗化,成為民間的一個娛樂活動了。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其實不必在意其背後的凱爾特宗教和基督教背景,畢竟對於當初的凱爾特人來說,這個節日的最終落腳點,也不過是打著節日的名義享受生活的幸福而已。你覺得呢?

(作者:浩然文史·隔壁小王博士)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關於美國的節日:原是宗教節日的萬聖節,影響深遠的情人節
    關於美國的節日:原是宗教節日的萬聖節,影響深遠的情人節哈嘍,大家好,歡迎來關注小編的文章,我們今天要說的是美國的節日,首先我們來說下萬聖節,萬聖節俗稱鬼節,原是一個宗教節日。起源於歐洲,公元835年羅馬天主教將11月1日定為萬聖節,以紀念有名的和無名的一切宗教先驅者。這個節日的起源還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克爾特時代。早在公元前6世紀,創造了拉登文化( La Tene Culture)的克爾特人就有在10月31日過桑巴因節的習俗,同時這一天還是克爾特歷除夕,人們在山頂燃點篝火,祛除邪惡,驅趕鬼怪,以保佑人類健康長壽。
  • 初中作文素材:中國「鬼節」與西方「萬聖節」的對比
    東西方「鬼節」的發展與演變 中元節和萬聖節最初都與祭祀習俗有關。但隨著人類的發展,都出現了演變。西方萬聖節就早發展成為帶有娛樂性質很強的盛大活動。而我國的中元節,也正在由傳統的祭祀習俗逐漸發展。中元節這天,南方人殺雞宰鴨,並焚香燒紙,祭祀先人。
  • 萬聖節VS中元節 中國的「鬼節」和外國的「鬼節」有什麼不同?
    萬聖節VS中元節 中國的「鬼節」和外國的「鬼節」有什麼不同?時間:2016-10-31 10:46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萬聖節VS中元節 中國的鬼節和外國的鬼節有什麼不同? 中元節晚上根本不敢出門,為什麼明知萬聖節是個鬼節,卻如此期待呢!
  • 復古裝扮|你以為你過的是萬聖節,其實是西方「鬼節」
    雖然萬聖節已經過去好幾天,但是環黴黴還是挺想做關於萬聖節內容的稿件。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把10月31日當做萬聖節來慶祝,其實10月31日是萬聖節前夜,11月1日才是真正的萬聖節。萬聖節前夜也並不如很多人想像般美好,並不是一個只需要大人cos,小孩要糖的歡樂節日,正如它真正的名字——萬鬼節一樣,是一個相當於中國七月中「鬼節」一般的節日。在這一天百鬼夜行,所以做為萬聖節最早發源的凱爾特人新年的薩姆汗節,一般要燃起篝火,人們也會化裝。
  • 七月十五這天是鬼節,為何中國的年輕人不過鬼節,過七夕情人節?
    農曆的七月十五這一天是中元節和盂蘭盆節,中國的民間俗稱鬼節,鬼節顧名思義就是與鬼文化相關的節日,世界各地都有鬼節,西歐、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的鬼節是萬聖節,萬聖節是在每年的10月31日,墨西哥的鬼節是亡靈節,亡靈節在每年的11月1日、2日這兩天。
  • 萬聖節前夜的起源傳說 原來今天才是真正的鬼節
    今天是10月31日,是西方節日中的萬聖節前夜,也就是萬聖夜,傳說這一天是靈異界與人間最近的日子,今晚會有惡鬼降臨凡間。大家都知道這些是傳說故事,不過在西方這個節日非常盛行,在萬聖夜這天就開始了各種活動。
  • 幼兒園搞萬聖節活動 家長糾結:為何給孩子過洋"鬼節"?
    前幾天,一位黃女士致電新聞熱線表達了她的反對意見:「我不理解這種西方的『鬼節』有什麼好過的,它的意義在哪裡?而且從我們傳統文化和習慣來說,對『鬼』有關的東西還是比較忌諱的。」  家長:為何給孩子過西方的「鬼節」?  黃女士的孩子就讀於寧波江東國際幼兒園,是一所高檔的雙語幼兒園。
  • 萬聖節 VS 中國鬼節
    作者: 小藝 火棘果子 西方的萬聖節: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傳統節日萬聖節,英語是All Saints' Day。萬聖節可以說是西方的「鬼節」。不過這一天的氣氛卻遠不像它的名稱那樣讓人聽上去就「毛骨悚然」。每當10月31日萬聖節前夜,孩子們都會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著一盞「傑克燈」(Jack-O'Lantern),走家串戶,向大人們索要節日的禮物。
  • 萬聖節變「兒童鬼節」戕害孩子
    10月24日,南京一名幼兒園孩子的家長發帖稱:「外國的鬼節也要過,還要帶萬聖節的服裝和道具,我就呵呵了,是不是冬至也要帶紙錢去幼兒園燒呀?」  本來在西方國家,「萬聖節」的前一夜,孩子們穿上服飾、戴上面具,去挨家挨戶敲門,索要糖果或者搗蛋,但在中國,商場裡售賣著殭屍鬼怪等嚇人的面具,萬聖節成了戴著鬼怪面具嚇人的恐怖遊戲。其原因在於,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節日,國人並沒能充分理解其內涵,簡單而膚淺地將其認為就是一種戴上鬼面具人嚇人的遊戲。這也是一種「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 中國人到底要不要過萬聖節?是崇洋媚外?還是堅持傳統節日?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
  • 萬聖節的來歷、起源、發展、習俗與主題
    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聖節之夜。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華語地區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
  • 萬聖節和中國鬼節有什麼區別,萬聖狂歡之夜的禁忌別傻傻的不知道
    而西方關於萬聖節的說法也很多,具體的由來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可畢竟是西方的一個大節,有些關於萬聖節的禁忌不得不說一下,那麼今天的話題是關於萬聖節究竟有什麼禁忌,和中國鬼節的禁忌又有什麼不同之處。你對萬聖節了解多少很多人第一反應萬聖節就是西方的鬼節,但是實際上萬聖節最初是祭奠靈魂已經升入天堂的聖人靈魂。本來和鬼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如今為何萬聖節非要扮成鬼怪的模樣,成為了人扮鬼的狂歡節不得不提的就是糖果商家想出來的妙招。
  • 西方傳統節日萬聖節適合做什麼活動?作為主持人你了解了嗎?
    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一個傳統節日,這個節日相當於是西方的鬼節。在我們國家有很好的敬鬼神的文化,所以很重視這些節日,比如說4月5號清明節,七月十五中元節等,這都是中國傳統的鬼節。在這樣的日子裡我們的做法是悄悄地過,但是西方人卻不一樣,他們會組織萬聖節活動,讓整個氛圍變得非常緊張,在整個城市中都充斥著恐怖的節日氛圍。【1】萬聖節的來歷西方的節日起源一般也會帶有一定的渲染色彩,不過跟我們的神話故事不太一樣,他們是真實的節日。
  • 明明是萬聖節,怎麼是些裝神弄鬼、群魔亂舞的活動?
    又有人說,萬聖節很像我們中國的七月的中元節,亦稱鬼節。真的像嗎?西方社會的萬聖節也是「鬼節」有祖宗崇拜的意思嗎?實際差別大了,尤其是現在西方社會商業文化主導下的萬聖節其意甚至是相反。我們傳統文化觀念裡是敬鬼神而遠之,追宗慎遠,請鬼神來享用祭品;但西方的萬聖節要說是鬼節的話,就現在的節日活動而言,卻是憎鬼神而鬧之,裝神弄鬼,有一層意思大致就是,走你鬼的路,伴你的相,嚇跑你。這難道不是截然相反。
  • 萬聖節是什麼節 西方的傳統節日了解一下
    萬聖節是什麼節 西方的傳統節日了解一下時間:2018-10-23 20: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萬聖節是什麼節 西方的傳統節日了解一下 文章為大家詳細介紹了萬聖節是什麼節,也向大家介紹了有哪些國家是要過萬聖節的,快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西方的傳統節日!
  • 萬聖節不僅是個「鬼節」,更是一個吃喝玩樂的好日子
    每年的11月1日被稱為萬聖節。如今,這個日子已變成一年當中最受歡迎和最流行的節日之一,那麼,萬聖節到底是個什麼節呢?萬聖節據傳來自天主教對其它宗教節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詮釋,起源於古代歐洲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薩溫節。薩溫節的意思是「夏天的結束」,這意味著季節在這一天發生更替,有辭舊迎新的含義。
  • 【父母課堂】萬聖節,給孩子講講中西方的「鬼節」
    千龍教育綜合報導 當10月31日萬聖夜到來,孩子們都會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走家竄戶向大人們索要節日的禮物。西方的萬聖節又被稱為「鬼節」。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鬼節」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
  • 萬聖節來襲,中國民間傳統「鬼節」是西方的萬聖節嗎?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入,西方歷史文化逐漸與中國交融,各種傳統文化和節日也逐步被國人接受。比如聖誕節、復活節、愚人節、情人節等等。萬聖節是西方傳統節日,準確時間應該是每年的11月1日,但是在節日的前一夜是最熱鬧時刻,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孩子們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遊街或者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禮物。據說,這一刻,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人群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
  • 重陽節與萬聖節相遇:西方鬼節熱鬧 傳統節日冷清
    11月1日(閏九月初九)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聖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今年的第二個重陽節,記者調查——  □本報記者 蔣建波  今年很特別,陽曆的節日總能與陰曆的節日相遇。這不,西方的萬聖節(11月1日)又遇到了百年一遇的今年第二個重陽節(閏九月初九)。在這個特殊的時間,記者採訪發現,網友和市民對待這兩個節日的態度迥然不同,兩個節日當天的氣氛也千差萬別。  萬聖節:網上網下比熱鬧  不知從何時起,網絡上鋪天蓋地地為萬聖節造勢,很多電商藉此機會對自己的商品進行促銷。
  • 萬聖節變「兒童鬼節」戕害孩子(圖)
    10月24日,南京一名幼兒園孩子的家長發帖稱:「外國的鬼節也要過,還要帶萬聖節的服裝和道具,我就呵呵了,是不是冬至也要帶紙錢去幼兒園燒呀?」  本來在西方國家,「萬聖節」的前一夜,孩子們穿上服飾、戴上面具,去挨家挨戶敲門,索要糖果或者搗蛋,但在中國,商場裡售賣著殭屍鬼怪等嚇人的面具,萬聖節成了戴著鬼怪面具嚇人的恐怖遊戲。其原因在於,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節日,國人並沒能充分理解其內涵,簡單而膚淺地將其認為就是一種戴上鬼面具人嚇人的遊戲。這也是一種「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