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的來歷、起源、發展、習俗與主題

2021-02-26 方正昊天傳媒

方正昊天傳媒公眾微信(微信號HT897243333)方正人必加的公眾微信號,也是最具人氣、最具影響力的平臺!【方正在線】方正縣第一門戶網站【www.fangzheng.ccoo.cn】免費發布和查詢房屋租售、招聘求職、城市黃頁、商鋪租售、二手交易、便民生活等分類信息、社區論壇、方正商家、企業、黃頁、電話等綜合信息,真正的網上家園,足不出戶的網上逛街!

萬聖節前夜(西方節日)

萬聖夜(Halloween,為「AllHallowEve」的縮寫)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指萬聖節(AllHallow'sDay)的前夜,類似於聖誕夜被稱為「Christmas Eve」,是英語世界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英語使用區,如北美和不列顛群島、其次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Halloween:英 [ˌhæləʊˈi:n]美 [ˌhæloˈin])

1.名稱由來

萬聖節前夜就是「聖夜」的意思。萬聖夜已經變成一年中最流行和最受歡迎的節日之一,許多玩家都以極大的熱情來慶祝這一節日。萬聖夜在11月1日的前一夜,其實是讚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五朔節是讚美春天的節日一樣。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西方很多民族都在萬聖節前夜有慶典聚會,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s'Day」。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聖節之夜。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華語地區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Hallow」來源於中古英語halwen,與holy詞源很接近,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聖節仍然被稱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Hallow)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

2.起源發展

起源傳說

傳說一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 美國加州舉辦水下刻南瓜燈大賽。他 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 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 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傳說那時凱爾特 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

傳說二

萬聖節及萬聖節前夜也來自於天主教對其它宗教的節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詮釋。萬聖節前夜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誌,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稱為「死人之日」,或者「鬼節」。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遊走,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險。人們會把食物放在門口吸引有主的鬼魂靈魂,而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鬼節是一年中很特別的日子,英國人和愛爾蘭人在這個時候悼念他們死去的親友。這些人相信, 死去的靈魂會在這一天來到人世間,因此每年10月31日他們燃起篝火,舉辦盛宴以求好運。

天主教傳教士登陸不列顛諸島的時候,傳教士們為了壓制這種被他們視為異端的德魯伊傳統,就把這一天之後的11月第一天定為萬聖節,紀念天主教的聖人們,希望以此打壓這些鬼怪觀念,所以說是先有鬼節,後有萬聖節。然而,異教徒除了在萬聖節對天主教聖人表示尊敬之外,仍繼續在10月31日慶祝鬼節。

發展傳承

到了公元1世紀,佔領了凱爾特部落領地的羅馬人也漸漸接受了萬聖節習俗,但從此廢止了燒活人祭死人的野蠻做法。羅馬人慶 祝豐收的節日與凱爾特人儀式結合,戴著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動物或鬼怪,則是為了趕走在他們四週遊蕩的妖魔。這也就是先全球大部分人以古靈精怪的打扮,來慶祝萬聖節的由來。時間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變得積極快樂起來,喜慶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說法也漸漸被摒棄和忘卻。到了今天,象 徵萬聖節的形象、圖畫如巫婆、黑貓等,大都有友善可愛和滑稽的臉。

萬聖節這樣有趣,是因為異教徒沒有聽從教會。他們在萬聖節繼續沿用許多鬼節的儀式,有些儀式仍然存在。實際上萬聖節和鬼節的習俗,主要是在英倫三島和北美的前英屬殖民地,也就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其中,美國的萬聖節前夕傳統最初來自於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移民,於19世紀傳入。而其他發達國家則於20世紀末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而開始慶祝萬聖節前夕。

3.節日習俗

南瓜燈

萬聖夜的象徵物是南瓜燈(也叫傑克燈、傑克燈籠),另外還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這又是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

傑克(英文:JACK) 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傑克 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傑克 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傑克 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 傑克 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裡,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蔔裡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蔔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蔔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

不請客就搗亂

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 「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乾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遊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客就搗亂」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連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裡。《不給糖就搗蛋》就是以萬聖節為題材的兒童恐怖片。

這個習俗起源還有一個說法是:這個習俗,來源於異教徒相信鬼魂會在每年降臨人間的時候給活著的人製造麻煩。為了保護自己不被惡靈傷害,人們穿上看起來像鬼的衣服,並且準備麵包、雞蛋、蘋果等食物當供品以求好運。人們戴著面具,穿著迷惑鬼魂的鬼服,挨家挨戶收供品。慷慨的人點起燈火,受到良好祝願,但吝嗇的人卻受到威脅。

太妃糖蘋果

由於萬聖夜臨近蘋果的豐收期,太妃糖蘋果(toffee apples)成為應節食品。製法是把蘋果插上竹籤,然後手持竹籤把蘋果放在太妃糖漿中轉動,有時會再粘上果仁。從前,各家各戶會準備太妃糖蘋果送給小孩,但當傳聞有人把大頭針和刀片放入蘋果中,送太妃糖蘋果的習慣逐漸消失。雖然大部分個案只是惡作劇,而真實個案中小孩也只是受輕傷,但是不少家長仍然以為在蘋果中放刀片是十分普遍的。

南瓜派

南瓜派是萬聖夜的節慶食品,特別是在美國。南瓜派是美國南方的深秋到初冬的傳統家常點心,平常就有在吃,特別在萬聖夜的前後,成為一種應景的食物。另外烘乾的南瓜子也是常被當做萬聖夜的食品。

熱蘋果西打

這種飲料是用蘋果酒加熱再加入肉桂、丁香、糖熬煮而成,酒精在加熱時已經揮發得差不多了。這種飲料在歐美的冬天都很盛行,一路喝過聖誕節到春天,熱紅酒也常常在這個時候喝,做法頗為類似,就是把蘋果酒換成紅酒。

糖果

萬聖夜晚上小孩子和青少年都會化妝成鬼怪沿街要糖果,因此各種糖果也算是應景食品的一種,這時候商店裡賣的糖果較受歡迎的是各種鬼怪造型的糖、和以萬聖夜常見的橘色、棕色或黑色為包裝的糖。

4.節目主題和鬼怪簡介

前夜的主題是鬼怪、嚇人,以及與死亡、魔法、魔怪有關的事物。通常與萬聖節前夜拉上關係的事物有鬼魂、食屍鬼、巫婆、蝙蝠、黑貓、貓頭鷹、小妖精、殭屍、骷髏、南瓜頭和惡魔、陰屍等,還有虛構人物如吸血殭屍和科學怪人,南瓜燈(西方的南瓜和亞洲的不同 外殼堅硬如木頭所以就好象在木頭上雕刻一樣)。黑色和橙色是萬聖節前夜的傳統顏色。現代萬聖節前夜的產品也大量使用紫色、綠色和紅色。秋天的元素如南瓜和稻草人等,也成為萬聖節的象徵。

【幽靈】

幽靈的傳說遍及全世界,鬼怪的節日自然也少不了它的出現。

【殭屍】

一臉煞白或是滿面掛彩,殭屍的形象隨你想像。

【吸血鬼】

優雅、高貴而又冷酷的血族歷來都是神秘午夜故事中的常客。

【巫婆】

黑貓、掃把、魔法帽……法力無邊,但要當心臉上的皺紋哦。

【科學怪人】

科幻史上的經典科學怪人,如今也經常現身於萬聖節中。

【精靈】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精靈,你想像的精靈是什麼模樣的?

【半人馬】

半人馬的來源在古希臘神話中說法不一,於是半人馬也有善與惡。

【狼人】

有時是吸血鬼的死敵,有時又傳播恐怖與瘟疫。

【魔鬼】

我能夠滿足你的願望,凡人,但是你要把靈魂抵押給我。

【哥布林】

不同的傳說與故事中,這些小東西時而邪惡時而滑稽。

【不死鳥】

沐浴於陽光,涅槃於火焰,象徵著不朽和重生。

【牛頭人】

克裡特島的牛頭怪傳說讓這種怪物世人皆曉。

【美杜莎】

傳說中能把人石化的蛇髮女妖,曾經美麗堪比雅典娜。

【泰坦】

希臘神話中曾統治世界的古老的神族,巨人的代表。

【石像鬼】

整日坐在哥德式建築屋頂上,在望天還是在思考?

【蜥蜴人】

全身披滿厚厚的綠色鱗甲,每隻手僅有三個指頭。

【木乃伊】

化妝好了是木乃伊,COS(扮演)不好就是重病號。

【貝希摩斯】

舊約所記載的巨獸,有人認為它是撒旦的化身。

【大腳怪】

這種巨型怪獸從未被證實,但傳說流傳已久。

【巴哈姆特】

巴哈姆特的傳說代表著阿拉伯人的宇宙觀。

【巫妖】

用魔法獲得永恆的生命,用永恆的生命研究魔法。

【矮人】

礦石、美酒、大鬍子,了解矮人要從這些開始。

【巨魔】

無論哪裡的巨魔傳說,都少不了它們神奇的再生能力。

【無頭騎士】

愛爾蘭民間傳說中的鬼怪,萬聖節不可缺少的角色。

【南瓜燈】

南瓜是萬聖節的代表,在腦袋上套個南瓜吧,記得留幾個洞。

【骷髏】

骷髏也是恐怖的東西。

方正在線微信公眾號:HT897243333

方正在線微信公眾平臺全線升級啦!

直接回復「首頁」更多選擇!了解最新資訊!



相關焦點

  • Halloween萬聖節的起源,含義及習俗活動
    每年10月31日Halloween萬聖節,外國街上總是充滿南瓜燈、小孩挨家挨戶要萬聖節糖果、各種穿萬聖節服裝及Cosplay化妝造型的人。但參加萬聖節派對前,您知道為什么要穿上萬聖節服裝?為什么小孩要挨家挨戶索取萬聖節糖果?萬聖節由來又代表什么意義或習俗呢?
  • 萬聖節前夜的起源傳說 原來今天才是真正的鬼節
    今天是10月31日,是西方節日中的萬聖節前夜,也就是萬聖夜,傳說這一天是靈異界與人間最近的日子,今晚會有惡鬼降臨凡間。大家都知道這些是傳說故事,不過在西方這個節日非常盛行,在萬聖夜這天就開始了各種活動。
  • 幼兒園過萬聖節 家長不知來歷
    晨報訊(記者 劉洋 王萍)這周趕上了西方的萬聖節,「過節」氣氛從購物廣場、咖啡廳瀰漫到了幼兒園,孩子們精心打扮、盛裝出席,似乎比任何一個傳統節日都過得隆重。但對於萬聖節的來歷和習俗,大多數人還是不明所以。
  • 西方萬聖節的由來,看似普通的南瓜燈,其實也有來歷和學名
    萬聖節是西方的一個傳統節日,其受歡迎程度不亞於聖誕節,甚至在毫不相干的東方也是這樣。畢竟現在信息流通量大,年輕人又喜歡追求時尚和新鮮感,所以不知不覺中過萬聖節的習俗就傳到了我們的身邊。說是習俗有點不準確,我們過的應該是各種商家所打出來的噱頭,純屬於湊個熱鬧。我們最早能接觸的萬聖節,應該是從一些國外影視劇或動畫片裡得來的,其中最常出現的就是被雕刻成魔鬼頭顱的南瓜燈和「不給糖就搗蛋」這句話。而西方的萬聖節是從何而來呢?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萬聖節的歷史,看看那些已經深入人心的節日符號是如何形成的。
  • 擬定幼兒園開展「趣味萬聖節」創意主題活動
    過萬聖節,讓幼兒了解西方―萬聖節的文化,感受節日的快樂,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英語人文環境,讓幼兒體驗不同文化習俗,藉以拓展其世界觀。幼兒園應開展各種傳統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儘可能地了解萬聖節,了解西方文化,使學齡前兒童要有「為中華之富強而讀書」的信念以此為動力,奮發圖強,才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信息作為時代的媒介,具有特殊的價值。
  • 歷史:關於萬聖節的歷史和起源你應該知道的10件事!
    在歷史方面,一些學者假設這樣的故事,以及涉及超凡脫俗訪問的神話故事,可能會回憶起凱爾特人文化中人類犧牲的古老習俗,如沼澤身體和他們的儀式謀殺(通常是國王和貴族被犧牲到成為這個夢幻般的異域世界的「使者」。如果情況確實如此,那麼萬聖節的起源可能比流行文化的外表更加險惡。
  • 萬聖節的習俗
    萬聖節的習俗有:「不給糖就搗蛋」是萬聖夜的主要活動之一,主要流行於英語世界,如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地區。萬聖節前夜的裝扮、說鬼故事及看恐怖片也是萬聖夜派對中常見的活動。
  • 臘八節的來歷和風俗習俗簡單介紹 臘八節的由來起源故事
    歷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俗稱「臘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俗語有云,「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是過年開始的標誌。  究竟臘八節從何而來,這天為什麼要喝臘八粥?讓我們從民間傳說、習俗,以及名家筆下的文章中尋找答案。
  • 美國人如何過萬聖節? 外國人過萬聖節的習俗盤點(圖)
    2017年10月31日是萬聖節,每年十月三十一日是西方傳統的萬聖節,有人稱之為南瓜節,也有人稱之為鬼節。美國人是如何過萬聖節的呢?外國人過萬聖節有哪些習俗?詳情如下: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萬聖節的起源小故事,你聽過嗎
    基督教傳入後,為同化異教,就把原有的萬聖節 (AllSaints'Day或AllHallows)改在同一日,就是十一月一日,而十月三十一日就變成萬聖節前夕(Halloween)。克勒特人原是遊牧民族。屬陰節,一方面是他們準備冬天來臨和迎接新年的節日;另一方面也是宗教節日。屬陰(Samhaim)就是他們所信仰的神明之一,其祭司叫招逸(Druid)。
  • 除夕的由來起源來歷 除夕的來歷簡短20字30字50字150字左右
    除夕馬上就到了,作為一年最後一天,人們在這一天會有許多傳統習俗會做,大家都知道除夕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但是為什麼會有除夕這個節日呢?除夕的來歷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了除夕由來起源的簡單介紹。除夕的由來除夕的由來起源來歷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
  • 萬聖節慶祝方式是什麼 萬聖節的由來介紹
    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主要流行於盎格魯撒克遜人後裔雲集的美國、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等西方國家。1、按照當地的習俗,當晚小孩會穿上魔鬼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 搶萬聖節「熱點」,tutorabc開設「夜會吸血鬼」主題課
    多知網11月3日消息,萬聖節期間,tutorabc開設了一節名為「德古拉伯爵帶你夜會吸血鬼」 的萬聖節主題課程。  據介紹,該課程由來自紐約的Nicholas授課,當天其化身經典「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分享吸血鬼的傳說並講述萬聖節的起源、習俗、特色食物、意義等
  • 萬聖節的起源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
  • 美國文化|你可能不相信,Halloween竟然不是萬聖節?
    Ancient Origins of Halloween萬聖節前夜的起源Halloween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凱爾特人的薩溫節(Samhain)(發音為sow-in)。Halloween Comes to America萬聖節來到美國在新英格蘭殖民地(指美國獨立前),萬聖節前夜慶祝活動極為有限,因為那裡有嚴格的新教信仰體系。萬聖節前夜慶祝活動在馬裡蘭州和南部殖民地更為普遍。
  • 什麼是萬聖節?不同地區關於萬聖節的習俗盤點
    2016年10月31日是萬聖節,萬聖節是西方的節日,雖然萬聖節已經被作為商家促銷的一個節點,但是很多人並不了解萬聖節。什麼是萬聖節?萬聖節由來和萬聖節的故事有哪些?你知道萬聖節各個國家地區的習俗嗎?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呢?從小到大,我們只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也只知道端午要吃粽子,划龍舟,那麼端午節還有一些其他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嗎?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之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
  • 萬聖節怎麼過 盤點各國萬聖節傳統習俗
    小編偷偷的告訴大家,一年一度的萬聖節下周就要到來了,想到萬聖節就是:燃燒著蠟燭的昏黃南瓜燈,四處懸掛織網的大蜘蛛,囂張跋扈的獨眼海盜,陰森恐怖的骷髏和巫婆,充滿了恐怖,又驚喜。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每個國家是怎麼過萬聖節的。
  • 擬定幼兒園開展「萬聖節親子樂」創意主題活動
    過萬聖節,讓幼兒了解西方―萬聖節的文化,感受節日的快樂,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英語人文環境,讓幼兒體驗不同文化習俗,藉以拓展其世界觀。幼兒園應開展各種傳統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儘可能地了解萬聖節,了解西方文化,使學齡前兒童要有「為中華之富強而讀書」的信念以此為動力,奮發圖強,才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