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熱點#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我女兒還小#,家長覺得自己女兒才九歲,老師不應該教給孩子懷孕和性別方面的知識。
此話一出眾多網友紛紛表態,有家長認為如果不早些教育,孩子好奇較容易進行危險的嘗試、還有家長認為不讓老師教,社會會替你教。
其實,家長們的擔心不無道理。在談性色變的家庭裡,極有可能造成兩種局面:一方面,孩子性別意識模糊,長大後沒有男女有別的底線。另一方面,網絡信息繁多,孩子很可能出於好奇,做出危險舉動。
所以,藍莓媽媽認為孩子的性教育應遵循年齡規律,根據不同階段採取相應的教育方式,最遲不應超過四歲。那麼,為什麼宜早不宜遲呢?
孩子身體早熟,性知識還未成熟
孩子的身體成熟速度越來越快,現今男女孩性成熟時間大概在12至13歲左右,女孩最早月經初潮在9歲前後,男孩最早遺精年齡在6歲左右。
也就是說我們性教育還未普及,孩子便已經對神秘的事產生嚮往。這是一種可怕的現象。他們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隨性的行為又會造成什麼後果。
根據國內有關數據顯示:全國僅有4.4%的青少年知道正確的性知識,很多意外懷孕的少女,對性知識更是知之甚少。
(來自微博網友的評論)
其中2.4%的性知識來源於父母,8.5%來源於學校教育,其餘的都來自傳媒、網絡、同伴還有男友。高達95%的未婚青少年表示自己僅僅知道「愛滋病」的名稱而已。
面對這樣的數據,除了扼腕嘆息,或許作為家長的我們能幫助他們免於不必要的傷痛。
只需家長在孩子早熟前為孩子做好性教育工作,不欺騙不隱瞞,孩子就會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自然也不會心存好奇、以身犯險。
性教育的三個絕佳時機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多數選擇回答:「你長大就知道了。」、「你這個年齡不該問這個問題。」
但其實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會提出不同的性問題。基本可分為三個階段:
身體認識階段:0—4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問身體器官的名稱及區別等問題。比如:媽媽這裡是哪裡?為什麼和爸爸的不一樣?
生命起源階段:4—8歲,這個階段孩子喜歡問生命起源及生育問題。比如: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呢?
性知識階段:8—12歲,大多詢問一些與性有關的問題。
這三個階段屬於孩子性知識培養的黃金期,只要家長根據不同情況科學的講解,孩子都會坦然接受,也不會覺得尷尬。
如果家長在孩子提問時選擇迴避,那麼等孩子長大後受了傷,才發現一切都為時已晚。孩子也會陷入深深的自卑、自責中,我們教育的缺失,卻造成了孩子的陰影。
所以,只有把握住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及時教育,他們便不會以身犯險,免於不必要的傷痛。在自尊自愛中,成長為自己更喜歡的樣子。
不同年齡段家長該怎麼做?
當孩子的眼睛能視物、耳朵能聽見外界的聲音,其實就在學習父母的行為。比如:媽媽是怎麼做女人的?媽媽的頭髮是怎樣的?爸爸是怎樣穿衣服的?耳濡目染的過程就是性教育的開始。
0—4歲的孩子,無需父母講什麼,而是需要引起家長注意,當孩子提問時,家長要及時回應。比如:當孩子問起:「媽媽,你的身體為什麼和我不一樣呢?」家長可把各個器官的作用介紹給孩子。
4—8歲的孩子,媽媽可以普及一些關於「生命起源類」的問題,比如:「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媽媽可以用孩子聽得懂的話回答,比如:「在媽媽的卵巢中,有很多能成為小寶寶的卵子。在爸爸的精巢中,有更多能製造小寶寶的精子。爸爸和媽媽相互喜歡,他們的身體緊緊擁抱在一起。爸爸的一顆精子和媽媽的一顆種子相遇,於是就產生了小寶寶,也就是你呀!」
8—12歲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接觸外界事物越來越多,會對男女性別方面產生好奇,這時候家長可藉助一些有趣的繪本、兒童性教育視頻等,趣味方式引導孩子,比如:自己身上哪些部位是隱私部位、哪些是不能被看見和觸碰的。
孩子會在父母的教育中,意識到自己身體的重要性,懂得自愛,並且逐漸學會自我保護。
教育孩子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期間不僅需要父母嘔心瀝血,更需要我們花費大量的精力、打磨復盤。
保守的性教育早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孩子身體的變化,與其未來讓他們在社會中吃盡苦頭,不如我們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讓他們自小便懂得如何愛自己。
·END·
本文為藍莓果教育集團創始人梅老師的個人公眾號「藍莓媽媽」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