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夾雜外文字母:好事,壞事?

2021-01-09 參考消息

我們不妨先來看下面這一句話:

「我們今天到小明家玩了,他家有Wi-Fi,我們玩得好High!小明剛買了一個全新的iPhone手機,真Cool!」

短短一句話,居然有4個外文字母!這樣的話從年輕人嘴裡說出來可能顯得非常時尚、洋氣,貌似很有品位,但讓語言學家看來,這對中文的純潔性絕對是個災難。

其實,我們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發現,上面4個英文詞都可以翻譯成中文:Wi-Fi是英文Wireless Fidelity的首字母縮寫,翻譯成漢語是「無線上網」的意思,High在中文裡是「很高興、快活、很盡興」的意思,IPhone就是蘋果手機,Cool可以翻譯成「很棒、很好」的意思,也可以直接說成「酷」。

於是乎,上面那句話可以改成:

「我們今天到小明家玩了,他家能無線上網,我們玩得好高興!小明剛買了一個全新的蘋果手機,真酷!」

由此可見,那些「溜」進中文裡的絕大多數外語詞都是可以譯成漢語的,如NBA(全稱為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原來中央電視臺一直是直接使用這一外文簡稱,但後來改為了「美國職業籃球聯賽」,簡稱「美職籃」。現在人們動不動就說:從網上下載一個APP。其實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簡稱,翻譯成中文是「應用程式、應用軟體」的意思。既然這些外語詞完全都有相對應的中文翻譯,為什麼我們在說話或寫文章的時候不使用中文詞而非要使用外語詞呢?

為了維護中文的純潔性,人民日報海外版曾多次發表文章,呼籲人們重視這一問題。在此,我們不妨再次學習一下人民日報海外版在2014年5月5日刊發的一篇文章,相信會是大有裨益的。文章的最後一段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學習和借鑑。

附: 字母溜進漢語,誰之過?

本報記者 劉 菲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4年05月05日

現在,我們在翻看報紙、雜誌及電子讀物,收聽廣播,收看電視時,碰到了越來越多的中英文夾雜現象,而大多數國人對此熟視無睹。一些語言文字工作者曾對此發出警告。近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外來語濫用,不行!》、《「零翻譯」何以大行其道》等文章,抨擊這種不規範使用漢語的現象,也引發了網友和相關專業人士的關注。

面對中英文夾雜需警醒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批英語單詞悄然潛入了漢語。這種現象不僅影響了漢語的整體美,也影響了人們對漢語的使用,還給學習漢語的外國人造成了困惑。且不說貧困地區、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廣大民眾,即使是城市裡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若不從事相關工作,也很難明白夾雜大量英語詞彙或縮寫的文章的意思。

幾年前,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傅振國在工作中發現了中英文夾雜的現象,並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他認為,目前的中英文夾雜亂象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只有中國知識界,特別是新聞出版界,以及各級政府和立法、執法部門對此達成共識,保持警醒,才能逐步消除中英文夾雜現象,保證漢語依法而來的規範使用權利。

2011年,教育部設定的掃盲標準中,在識字方面,要求至少會寫950個常用漢字,而嵌入中文的英語詞彙顯然不在此範圍內。隨著英語詞彙嵌入量的增加,豈不是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文盲嗎?

2001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三章第25條明確規定:外國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和科學技術術語譯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由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組織審定。

所以,無論從法理角度,還是從實際使用角度,規範漢語都是必須的。

外來語詞彙要化而用之

每一種語言都不可能存在於封閉的環境中,漢語也不例外。我們提倡規範漢語,並不是要屏蔽外來語的進入,而是要對其化而用之,所謂化,就是翻譯。在這方面,漢語有很多成功的例子。遠的有吉普、咖啡、芭蕾,近的有託福、雅思、愛滋病。

反觀英語,通篇英語中夾雜著若干方塊漢字的現象你見過嗎?沒有!英語對於外來語的吸收,也是本著化而用之的原則,比如,2013年,漢語詞彙「土豪」、「大媽」被收入《牛津英語詞典》,是以"Tuhao"、"Dama"的形式,而非漢字直接進入。原因很簡單--對於外來語詞彙採用化用,而非直接嵌入是世界各國的通常做法,是慣例。

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對外漢語系教師王麗娟的授課對象是留學生。她說,留學生在來中國初期,由於中文水平有限,在表達時會有中外文夾雜的現象。作為老師,要逐步引導他們成功過渡到全中文表達,這也是他們學習進步的標誌。

對外來詞語化而用之,就要克服懶惰思想。隨著中外交流步伐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外來語詞彙,特別是以英文字母縮寫形式出現的外來語詞彙將進入我們的生活,其實,這些字母詞是可以翻譯成中文的,比如NBA譯成美國籃球職業聯賽,簡稱美職籃。關鍵是要給英文縮寫詞找到恰當的中文表達,不讓它以英文字母縮寫的形式傳播。智慧在民間。化用外來語,可以調動廣大民眾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比如採取調研、線上線下有獎徵集翻譯詞等方式,有關部門快速反應,達成共識,形成標準,予以推廣。

規範使用漢語應從我做起

不容忽視,社會上越來越普遍的漢語不規範使用現象,將對中小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中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規範語言文字觀的最關鍵的形成時段,也是語言文字能力最重要的養成階段,直接影響到日後的各種日常和專業領域的口語和書面表達。中國政法大學法律語言研究中心王東海教授認為,中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要絕對禁止外語詞彙進入。讓中國人從小接觸和學習規範漢語,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不能讓中英夾雜現象衝擊漢語漢字的基本核心。

劉廣徽是一名多年從事語言教學工作的退休教師。他說,規範使用漢語要「從我做起」。比如在課堂上,我儘可能地要求外國學生講規範漢語;每當生活在國外的孫子、孫女回國,我會教給他們規範的漢語;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說漢語時夾雜外語,我也會適當地提醒。

亨利是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社會學博士,正在北京為博士論文收集資料。對於中英文夾雜現象,她有親身體會。「我參加了中國支教等公益活動,發現參加活動的雖然都是中國人,但是交談中經常把一些英文詞插進中文裡。在這些非盈利組織或慈善機構的官方中文網站裡,也有中英文夾雜現象。雖然我對中英文夾雜的表述能夠理解,但是我想學會這些英文詞所對應的中文詞彙,以便能用中文與不懂英語的鄉村學校校長和學生家長溝通。」

馬瑞安是一名熱愛中文的羅馬尼亞工程師。中英文夾雜的現象讓他在學習中文時感到困惑。他認為,每一個漢字都有很有意思的詞源,這是和中華文化緊密相連的。他說,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文學很感興趣,當然想學習純潔、規範的中文。對每一個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來說,學習不夾雜外來語的中文都是很重要的。

60多年前,錢鍾書先生在其著名小說《圍城》中曾對一個舊時上海灘的洋買辦張先生有一段描述,充滿辛辣諷刺:「跟外國人來往慣了,說話有個特徵--喜歡中國話裡夾無謂的英文字。他並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借英文來講;所以他說話裡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裡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妝點,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裡嵌的肉屑,表示飯菜吃得好,此外全無用處。」

漢語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保護它,愛護它,規範地使用它,是每一個母語為漢語的中國人的職責。嵌入漢語中的英文字母就像健康人身上的牛皮癬,看上去很醜!希望錢鍾書先生當年諷刺的人越來越少;希望在規範使用漢語的問題上,每個人都向麻木、懶惰和崇洋宣戰;希望通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把漢語規範、完整地傳遞給下一代。(完)(李學軍)

相關焦點

  • 京腔夾屎腔——中文夾外文
    但有一點令人很不喜歡:行文的時候,不時夾雜的幾個外語單詞;有時還是一段外文。如此做法,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炫耀:你看我水平多高?學貫中西!可是,有學問的也不是用這種方式體現的,炫耀學問似乎也不須炫耀外文。有此同感的不止我一個,揚州作家孫香我在一篇叫《嘴巴乾淨點》的文章中對董橋的做法頗有微詞:在梁文道的《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一書中,對董橋有個訪談。
  • 中文域名升級 拼音字母域名凸顯珍貴
    1、外國人一般不會用中文域名,所以中文域名一般只能在華人圈內使用。2、中文域名不能代替外文域名,這是上面第一點所決定的。這樣,相同讀音的拼音域名會變得更加緊俏,因為在相同讀音的中文域名增加之後,造成相應的拼音域名的相對緊張。
  • 左看右看字母詞
    二、在漢語中夾雜英語,會讓漢語變成不漢不英的語言。你在用漢字寫作一篇文章的時候,會時不時要夾幾個英文;你在與中國人交談的時候,會時不時夾雜幾句英語。你在表達和交流中,不斷地在兩種語言中跳動和交換。這會影響語言和文字交流的效率。  三、在漢字中夾雜英文,影響漢字整體美觀。英文很美,書寫起來像潺潺流水;漢字很美,書寫起來像連綿的高山。兩種文字各美其美。
  • 中國人外文比中文重要嗎?
    我是教了一二十年外文的教書匠,可我總跟人家中文系一個鼻孔出氣,再三告誡學生中文其實更重要,中文比外文更難學,即使對於中國人。 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我有證據。說來難以置信,在翻譯課上,學生做的「中譯日」(把中文譯成日文)作業往往比「日譯中」看起來順眼。所以我寧願相信國人有外語天賦而不相信中國人天生就會中文,不少學生譯出的中文簡直匪夷所思。此其一。
  • 房子降價,是好事還是壞事
    房價降了,有一部分人是好事,但是有一部分人卻是壞事。首先說好事,對於這一部分人,可能沒有房子,一直常年租房。所謂房價下降,房租自然也會下降。買漲不買跌,租房的人肯定還會租房,絕對不會買房。房價下降自然賣房不會好賣,還房貸怎麼辦?
  • 江藍生、厲兵、周洪波談辭書附錄西文字母詞是否違法【3】
    外語中文譯寫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專家、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周洪波 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 夾雜英文詞和使用字母詞是兩個概念在書面上夾雜英文詞不好,夾雜英文詞和使用字母詞是兩個概念,《現代漢語詞典》應該說是收入了字母詞,不是收入了英語詞彙。這個問題就回到大家關心的問題,是否影響現代漢語規範化的問題,這是兩碼事。 [網友向陽光]:江老師好,29日座談會上您提出除《現代漢語詞典》收入字母詞外,目前專門的字母詞辭典有十幾本,這十幾本詞典是否與《現代漢語詞典》性質不同?
  •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 這個短語的表達是:bad news travels fast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A: "How
  • 如何判斷外文商標與中文商標的對應關係
    原標題:如何判斷外文商標與中文商標的對應關係   由於外文商標經翻譯可能具有一詞多義等特點,且我國相關公眾的認知習慣和外文識別水平也存在差異,外文商標與中文商標的對應性往往關乎認定商標是否容易導致相關公眾產生混淆。
  • 實例教你如何填報品牌(中文及外文名稱)
    我們摘取其中關於品牌(中文及外文名稱)的申報知識點如下:《規範申報目錄》中,部分「品牌」要素中註明需申報中文及外文名稱。Tips:如品牌無中文的,也請註明「無中文品牌」。,沒有按「品牌」括號中要求同時申報中文及外文名稱。
  • 科技術語字母詞漢化之路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文出版物夾雜字母詞的現象?孫壽山:當前,在我國公開的中文出版物、新聞媒體報導中,直接將外來語嵌入中文的現象確實有蔓延的趨勢,值得警惕。漢語言文字博大精深,作為一種成熟的語言文字符號體系,應該保持它的嚴整性、系統性和規範性,沒有必要刻意使用外語或外文字符。 記者:字母詞會不會影響我國的語言和文化環境?
  • 情感系列三十六:好事與壞事的界定
    "去去去,我是說老東西,不是說你的小女朋友"嘿嘿,有禮物,總是好事,咱也不能把個驢臉拉的長長滴。打開看看,哪怕是塊麥芽糖,也是心意啊。"跟我原先那塊是一樣的?新手機?""對啊,我今天剛發了工資,剛才去萬象城給您買的,喜歡嗎?"
  • 莫讓字母詞擾亂漢語語言環境
    莫讓字母詞擾亂漢語語言環境——訪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孫壽山記者:您如何看待中文出版物夾雜字母詞的現象?孫壽山:當前,在我國公開的中文出版物、新聞媒體報導中,直接將外來語嵌入中文的現象確實有蔓延的趨勢,值得警惕。
  • 法考時間延遲了,對你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等等學法網網友「wu159357」在「法考茶館」發布了一個投票貼《法考延期,對你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的投票,投票有三個選項,分別為:1、法考延期,是好事,備考時間更充足2、法考延期,是壞事,戰線拉長,心理上更疲勞,容易松松垮垮不易備考3、法考是否延期,無所謂啦,我反正學的很好從投票的結果來看,有超過一半的考生認為是好事,當然還有,超40%的考生認為是壞事
  • 外文商標中文譯名侵權的判斷
    外文商標中文譯名侵權的判斷文/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 蔡偉(二審承辦人) 【裁判要旨】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國內銷售商應當在進口的商品外包裝上加貼有關商品詳細信息的中文標籤本案中所涉及的進口啤酒外包裝本身所標註的外文商標雖然不存在侵害他人商標權的情形,但是由於中文標籤上所標註的根據該外文商標所翻譯的商品名稱與他人在國內合法註冊的商標相同,客觀上易造成消費者的混淆誤認,應認定這種行為構成商標性使用,屬於商標侵權。
  • 一個人的心態好了,壞事也能變好事
    一個人的心態好了,壞事也能變好事。用寬大的胸懷去包容一切,人生的格局放大了,才會感受到更多的陽光和溫暖。 是傷害你的人,讓你看清了別人,也看清了自己,還有了做善事的機會,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壞事也變成了好事。 傷害當你人,成就了更好的你;你身體上的傷疤,成為了很堅強的地方。人無完人,孰能無過?包容別人的過錯,幫助別人改正錯誤,你的心態會越來越好,既能看清壞人,也能感受到人與人交往的感動和溫暖。
  • 人口出生率下降,是好事還是壞事,意味著什麼?
    除此外特別是這一兩年的出生兒更是一降再降,到了2018年後更是直接降到1500,如此驚人的數據意味著什麼呢,在人口出生率下降的社會現象對於我們到底是件好事還是壞事呢?
  • 走紅判決書:打一次假是好事 打十次假不可能變壞事
    此外,青島中院認為,法律規定成功的打假者有權主張懲罰性賠償金,表明法律鼓勵打假,打假是好事。打一次假是好事,打十次假不可能變成壞事。即使是社會公認的職業打假者購買生活資料時,也改變不了其消費者的身份。「打假也需要專業,如果多次打假者可以定義為職業打假者的話,那麼職業打假者就是消費者的先驅,自然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
  • 出版總署:出版物不得漢語中夾雜英語等外來語
    通知規定,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和電子書、網際網路等各類出版物禁止出現隨意夾帶使用英文單詞或字母縮寫等外國語言文字。  新聞出版總署方面表示,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和電子書、網際網路等各類出版物中,外國語言文字使用量劇增,出現了在漢語言中隨意夾雜英語等外來語、直接使用英文單詞或字母縮寫、生造一些非中非外、含義不清的詞語等濫用語言文字的問題,嚴重損害了漢語言文字的規範性和純潔性,破壞了和諧健康的語言文化環境,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 有病是好事,還是壞事
    有病是好事,還是壞事中國的老話有一句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用在生病上呢?也是一樣,人體分物質層面,能量層面和心識的心神層面。如果站在物質的層面,生病一定不是好事,肉體的痛苦,遭的罪,無法用筆墨描述。
  • 中文文獻和外文文獻免費下載,寫論文的你必備
    現在,我給大家推薦一個可以免費下載中文文獻和外文文獻的工具,裡面的中外文獻數量極多,且都是高質量裡的論文,這款工具很方便,手機操作,隨時隨地下載論文。1、中外文獻數量(1)在該小程序中可以檢索到1.3億餘篇中外文獻,其中中文文獻7500多萬篇,外文文獻550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