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毯叔盤錢(ID:bigmoneyball),作者:毯叔,本文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還記得之前全球最大IPO螞蟻開啟招股時,媒體們很會帶節奏,用杭州283平米的房子這種引人聯想的財富終極象徵物,充分吊起了普通人的羨慕嫉妒恨。
每到這種時候,就有人開始琢磨,如何跳槽去有期權的獨角獸早日上岸;有人開始懊悔,為什麼自己抓不到一朝變富的好機會;更多人則在心裡不服氣,明明那人也沒比我強多少,怎麼就有錢了呢?
哎,這個社會,鼓吹掙快錢渲染財務自由,真是一碗毒雞湯。
這兩年,別說財務自由了,就連"年薪百萬"這個詞,也變味了。
"從職場小白到年薪百萬,我只用了一年。"
「我30歲前年薪百萬,只因做對了這一步。」
打開各類媒體,頁面上滿滿充斥著這樣的標題,題目極具煽動力,點開文章往下看,最後都是廣告,要麼賣課程要麼賣理財。
一鍵付費購買後,你離年薪百萬的距離仿佛也更近了一步。
可事實上,年薪百萬真那麼容易麼?一堂課一本書能助你達成麼?
作為百萬年薪群體的一員,我必須要給大家潑盆冷水。
年薪百萬不僅難,而且存在倖存者偏差。
你看到的都是成功者的故事,卻不知道還有更多沉默失落的人。因為錯過機遇,因為搭錯平臺,或者遇到個不靠譜的老闆,雖然付出很多努力,掙的還是那點辛苦錢。
可難,就意味著達不到麼?
當然不是。
為了讓你們了解職場上年薪百萬到底是如何達到的,我採訪了5個我身邊年薪百萬以上的人,和你分享下他們真實的職業發展路徑,給大家做個參考。
哦,對了,公平起見,我找的這五個人,全是普通人。
怎麼定義普通?不是大牛,沒有頂級學歷,沒有高顏值,更沒有一個能直接安排工作的爹。
也就是說,他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靠的基本是自己。
01
A男,87年,985金融本碩
某頭部券商債券承銷部某團隊負責人
十年前畢業時,A男憑藉學歷和能力,應聘進一家一線城市中型券商的總部,本來收到的offer是投行,卻被關係戶頂替到了債券承銷部,做了一個後臺崗。
鬱郁不得志了兩年,他不是沒想過離職,卻覺得自己還沒接觸到核心業務,跳了也沒發展。
兩年後,專心做事能力過硬的他,總算等到了前臺崗的機會,自此開始發展。
中型券商,業務不多,收入也不高,前幾年,和他同去公司的很多人,都熬不住跳槽了,他卻一直堅守下來,一步步開始擴大業務範疇,管理團隊。
趕上了好時候,這幾年證券市場一直發展,他所在的公司也躋身進頭部梯隊,十年沒跳槽的他,成了部門的老人,也自然當上了領導。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叫「剩者為王」。
A男這樣的人,在大型金融機構存在一批,都是有實權的中層管理。年薪百萬,大概在他工作五年時就達到了,現在他的收入構成,大頭是每年年終獎,不過遞延到幾年後發的佔了多數。公司和他自己,都很明白,要放長線釣大魚。
總結下A男年薪百萬的關鍵詞:高學歷,堅守到底,與公司共成長。
02
B男,84年,211本科
某頭部券商投行部門SVP
B男不是典型意義的優等生,畢業於211大學會計本科的他,畢業那年在一線城市隨大流找了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開始了昏天黑地的審計生活。
幹了兩年才發現,薪水沒咋漲,頭髮卻少不少,他立馬決定止損。
第一件事就是貸款讀了國內TOP 2的在職MBA,雖然花費不少,但帶來的眼界和人脈,據他說,受益終生。
MBA畢業後,他轉了行,進入一家小券商投行部,不過小公司沒啥項目,他只能拿很少的底薪。呆了一年,他的MBA同學給他介紹了一家中部券商,他又跳槽了,而後基本一兩年一跳,終於折騰到了頭部券商的投行部門。
這裡項目多,天天出差,去一些偏僻的地方一呆好幾周。
不過他的收入比之前多了太多了。年薪百萬早就達到了,就是沒時間花。
我問他享受現在的生活麼,他給我意味深長的一笑:「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更何況,這不是越走越寬了麼。」
總結下B男年薪百萬的關鍵詞:讀MBA,跳槽頻繁。肯折騰肯吃苦。
03
C女,88年,985碩士
某股份制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工作
C女的經歷是很多女性的代表。
985碩士畢業後,她進入了一家股份制銀行做管培生。輪崗結束,卻沒機會留在總行,被分到一家分行做行長秘書。
C女心裡雖然不爽,但表面上完全沒表現出來,反而做事能幹,不爭不搶,很會和領導和同事們搞好關係。尤其和當時的行長私人關係走的很近。
在分行三年後,她的行長調任到了總行,沒多久,就把她一起帶到了總行金融市場部工作。
要知道,想進入總行的核心部門,以她的資質,憑自己是無論如何都進不去的。
進入總行,雖然她沒到年薪百萬,但福利好,假期多,領導照顧,過年過節,你也懂的……
而且她在總行結了婚生了子,事業發展雖然放慢了,但一兩年的減速,真不算什麼決定性的挫折。
總結下C女年薪百萬的關鍵詞:跟對人,選對路,職場關係到位。
04
D女,89年,211本科
獵頭,前外資銀行員工
D女的經歷有些不同,所謂年薪百萬,無非就是兩條路,打工和創業,D女都走了一遍。
本科畢業後,她憑藉優秀的溝通能力去了一線城市的知名外資銀行做理財經理,一做就是四年。
雖然職位沒升上去,錢沒賺多少,卻積累了不少行業內的優質人脈。因為所在公司知名,那幾年她也給公司內推了不少朋友,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15年,金融行業蓬勃發展,人才需求旺盛,她看準時機,眼都不眨就創業做了獵頭。
因為成本高,她離開了一線城市,把團隊辦公地選在了老家重慶,自己一個人每月往北上廣深跑業務。
五年過去,她一個人的獵頭業務,已經發展成了快10個人的公司。她也成了金融圈的Top獵頭,專注在年薪百萬以上的候選人。
平時一個月成兩單,她的年收入就超過了百萬,平時時間就自由了,經常全國各地玩,一邊玩一邊認識更多人。
這些人裡,D女資歷最普通,風口卻踩的最好。
總結下D女年薪百萬的關鍵詞:抓住風口,有拼勁,創業。
05
E男,90年,美國TOP高校研究生
CFA培訓老師
擁有超高學歷的E男,從小到大都是學霸。
畢業後,按照傳統的擇業路徑,他進入了一家Top基金公司做研究員,從此走上了加班的不歸路。
每天工作到晚上7-8點,然後復盤,做研究,有重要的業務11、12點下班也經常,晚上回家還要回各種郵件,周末也要在家寫研究報告。
為了工作,他還一邊加班一邊複習CFA,順利考過了3級。
結果考試考完了,他才發現,自己並沒能因此升職加薪,反倒學弟學妹都來求教他CFA考試輔導。剛開始,為了情面,他只是下班去給別人輔導,後來開始一對一付費輔導。輔導出經驗後,有一天他忽然意識到,原來靠這個也是能賺錢的,而且比上班賺的還多。
於是2017年,趁著知識付費的風口,他從基金公司辭職,加入一家培訓學校,成為了學校裡輔導CFA的名師。
他不僅上線下課,還錄製線上課,在各平臺售賣,原來一次他只能教幾個學生,現在一下子可以教幾十萬人,他的收入從以前的賣時間變成了賣專業,效率提高了何止100倍。
所以,他不用再加班,也輕鬆賺到了年薪百萬。
總結下E男年薪百萬的關鍵詞:認清優勢,高學歷,踩住風口,敢於放棄。
雖然我們都說,每個人的能力,背景,機遇等等都不同,實現百萬年薪的路徑也沒有標準答案,但從這五個人的故事中,我還是想和你總結一些共性:
我不是學歷論者。但無數事實都在反覆驗證我的觀點:好好讀書、上個好大學能顯著提升獲得高薪的機會。
關於好學校的作用,我說下我的看法:一個好學校主要提供兩點賦能,一是顯著提升學習效率,因為好學校意味著好老師,有高人指路可以加速你的成長。二是顯著提升人脈圈,這點年紀越大效果越顯著。
現在的社會,底層通道太過擁擠,用一個流行的詞叫「內卷」,你想要年薪百萬,首先得邁進一個能讓你有機會賺錢的地方。
在這個門檻面前,什麼是篩人的最強武器?就是學歷,這點對應屆生格外重要。
我採訪的五個人,雖然都不是大牛,但學歷至少211本科以上,這是你不被好工作篩掉的學歷兜底。
當然,我不是說,沒有兜底的學歷你就沒可能年薪百萬,只是你需要多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
不得不說,和選擇比起來,努力其實很廉價。
有句話說:人一生有七次改變命運的選擇,成年之後到退休前能抓住的只有3-4次,一次選擇做對了可以成為中產,抓住三次基本可以成為人上人。
人生重要關口的選擇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你選擇的賽道、行業都會在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畢竟,行業的大浪打過來,不是個人的力量可以左右的。
雖然說選擇在乎的是從心,但想達到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有幾個選擇是共通的,比如選擇去一線城市、去高速發展的行業、畢業後到大公司工作,去離錢更近的崗位。
還有一種選擇,是選擇堅守還是跳槽。
有一點我可以肯定,只要行業不差,無論哪個方向,你能堅持下來成為業內專家,最後都可以身價倍增。當然,前提是你堅守的方向不出現問題,而這需要你自己的判斷力和一點點運氣。
如果判斷行業和崗位不好,就一定要果斷跳槽,無法一步到位就持續跳槽,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以我的個人經驗來說,在IT,金融這些熱門行業,跳槽永遠是提升薪水的最佳方法。
當然,跳槽這些事,需要你有一顆大心臟,和一份能折騰、不放過自己的韌性,正如堅守這件事,需要你耐得住寂寞一樣,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挑戰。
年薪百萬這件事,我前面說了,不靠努力。那靠什麼?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清自己。
看清自己的稟賦是什麼,看清自己的優勢在哪裡,看清自己能夠給人提供的價值是什麼?
錢是價值的對等物。你的收入跟年齡學歷都沒有必然關係,關鍵是你能夠為你的公司、你的客戶等等,創造多少價值。
而什麼是價值?就是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E男的CFA培訓,D女的獵頭業務,所能提供的價值,都比他們按部就班上班的價值多的多,對他們來說,更難的其實是提前看清和篤定自己的價值。
僅僅認清自己還不夠,抬頭看天也很重要。
要關注行業的發展是什麼,社會的風口是什麼,未來的趨勢是什麼,然後和自己的稟賦,優勢相結合,找到匹配點,果斷all in。
不過,這種機會,永遠只屬於有心改變和目標感強的人。
雖然年薪百萬在任何行業都可能達成,但主要還是兩條路,第一條:選對行業,進對公司,成為高層,第二條:個人能力強,跟對老闆,老闆捨得給你這麼多。
相比第一條路,第二條顯然是捷徑。同樣兩個職場人,假設能力運氣都差不多,能找到高人學習並跟隨的,肯定要比默默自己幹的發展速度快很多。
因為什麼?高人領路可以迅速提升認知。你的老闆,可以告訴你哪些是他走過或了解過的坑,這樣你就不用跳坑了。
當然,這裡的高人不局限於老闆,也有你同行業的牛人,和各行各業的高手。比如,讀個MBA,參加行業聯盟,或者虛心和公司裡的牛人建立私交,都是非常好的方式。
有了這些高手的指導,你會感覺自己像裝上了火箭發射器,有機會就能升天。
不過,找高人一定要找自己夠的著的,就是某些方面比你強,但你跟他差距又不是非常大的那種。人是最講究等價交換的,你給對方提供不了價值,他看都不會看你一眼,更別說指導幫助你了。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趁這個機會,正好採訪五個朋友,又和他們敘敘舊,每個人過的都挺舒坦,這就挺好,尤其在今年。
其實,年薪百萬,看起來雖然挺多的,在日常生活裡一花,真不多。尤其在一線城市,衣食住行的物質方面,根本沒什麼區別。
但為什麼,大家還會去追求這個詞呢?我自己的感受,年薪百萬,給我帶來的,更多是「自由」,選擇的自由。
雖然工作也很累很忙,但心理和生活上是相對鬆弛和自由的,同時也帶給家人更多的自由,不管是老婆要不要上班的自由,還是爸媽用不用撫育孫子的自由,我覺得這些,對我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如果可能,我還是建議你們奮力追求下這個小目標,一方面給自己一個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你會發現,當你年薪百萬的時候,你之前所焦慮的,事業的發展,個人的成長,家庭的負擔,朋友的疏離,這些問題,也都神奇地解決了。
本質上,財富只是檢驗個人成長速度的附屬指標,但誰也沒法否認,它也是個人成長速度和方向的最有效驗證。
哦,對了,我所說的這一切,都是對和我一樣的普通人說的。
就是那種沒有頂級學歷,沒有高顏值,更沒有一個能安排工作的爹的普通人。
如果你不是普通人,大可以忽略上面五個人的經歷和共性,直接走進銀行,存2500萬,然後每年領穩定的4%收益。
這樣,也可以輕鬆年薪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