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商業化急先鋒 全球最大加氫站上海建成

2020-12-25 易車網

6月5日,上汽集團全球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氫燃料電池車加氫站在上海化工區正式落成。作為國內唯一全面實施「純電、插電、燃料電池」三條新能源技術路線的企業,上汽集團堅持「市場+技術」雙輪驅動,燃料電池汽車核心技術國內領先、世界一流,已積極參與制定了15項燃料電池國家標準,並在國內率先實現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和商用車產品的商業化應用。



此次落成的上海化工區加氫站,不僅可為在區內示範運營的20輛上汽氫燃料電池車配套,也將向社會各界提供商業化服務。作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全場景加氫站,上海化工區加氫站佔地約8000平方米,氫氣日供應能力約2噸,具備35MPa和70MPa氫氣商業化加注能力,具有氫氣加注、魚雷車充裝、燃料電池汽車維護保養和充電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加氫站利用化工區副產氫作為氫氣來源,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將積極助力上海市循環經濟發展。

中國燃料電池車「技術擔當」  

真正實現「零排放」的氫燃料電池車是新能源汽車的「終極目標」,也是全球各大車企重點布局的戰略項目。簡單來講,氫燃料電池汽車是用氫氣作為燃料代替石油,用燃料電池代替發動機,氫氣在燃料電池中與氧氣發生反應產生電能,生成的排放物是純淨的水。相比於傳統燃油動力總成,氫燃料電池具有能量利用率高、環境友好、安全性高等優勢。



作為中國最早從事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的汽車企業,上汽集團自2001年以來堅持投入、積極攻關,氫燃料電池技術已比肩國際巨頭,已獲得350份燃料電池領域相關專利,並積極參與制定了15項燃料電池國家標準。2018年6月,上汽集團成立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整合燃料電池領域技術人才等核心資源,加快自主核心技術研發進程,並為整個行業提供燃料電池相關產品及服務。全球首款燃料電池MPV車型——上汽大通G20 FC氫燃料電池車,就採用了捷氫科技最新開發的上汽第三代燃料電池系統,並在國內首次應用70MPa氫瓶供氫系統。其電堆功率為115kW,體積功率密度為3.1kW/L,可實現-30℃低溫啟動,性能指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商業化運營「急先鋒」

在儀式現場,上汽集團旗下上汽大通G20 FC氫燃料電池MPV、上汽大通FCV80燃料電池寬體輕客、榮威950燃料電池轎車、申沃燃料電池客車一一亮相。這些產品都是上汽集團在氫燃料電池車商業化方面的具體成果,其中的上汽大通FCV80燃料電池寬體輕客正在為上海化工區提供綠色出行服務。

國內最早且唯一商業化的上汽大通FCV80燃料電池寬體輕客,採用了燃料電池系統為主、動力電池為輔的雙動力源,最長續航裡程可達500公裡。目前,FCV80在上海、佛山、撫順等地為客戶提供綠色出行服務,車隊規模達400臺,車輛總累積行駛裡程已超過150萬公裡。特別是在撫順,FCV80成功通過了冬季嚴寒的考驗,平均裡程超過3萬公裡。


榮威950燃料電池轎車是國內唯一具有公告、實現銷售和完成上牌的燃料電池乘用車,搭載「動力電池+燃料電池」雙動力源,可實現純電動、混動和制動能量回收等模式,同時具備外接電源慢充功能,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能源多元化。榮威950燃料電池轎車最大續駛裡程達到430公裡,能在零下20℃環境溫度下啟動,目前商業化運行已超過50萬公裡。

作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示範運行項目指定用車,申沃燃料電池客車於去年年底在上海嘉定114路公交線路上開展商業化運營,目前累計使用170天,累計運營裡程達12萬公裡。

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是順應全球汽車產業生態變革趨勢、實現我國汽車工業由大變強的重要途徑,也是上海市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實踐。作為上海本地龍頭企業,未來上汽集團將繼續紮實推進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與合作夥伴們共同加快探索新能源利用,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上海市加快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積極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燃料電池汽車將在2020年商業化,上海已經動手,你還在等什麼?| 薦讀
    燃油車、純電動與油電混合動力、燃料電池車被稱為是汽車產業實現清潔能源的三步曲。眼下純電動車發展正歡,但全球燃料電池汽車預計將在2020年全面進入商業化階段。包括豐田Mirai、本田Clarity、現代Tucson氫燃料乘用車都已經面市銷售。就在兩周前,日系兩大汽車製造商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與殼牌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將在北加利佛尼亞州安裝七處氫燃料補給站。
  • 日本如何玩轉氫能源車 氫燃料電池/日本 氫能源時代急先鋒
    反觀氫燃料電池車(FCV)領域,它同樣需要BEV領域的動力電池組(只不過容量更小),而氫燃料電池必須的關鍵材料,如催化劑、質子交換膜、雙極板等,在國內產業鏈基本處於起步階段,造價高,產能低,僅能滿足商用級別的需求,動輒七位數的加氫站建設成本也阻擋了氫燃料電池車進入乘用車市場的風頭。
  • 國內加氫站建設路在何方
    按照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的規劃,我國的加氫站數量有望於2020年達到100座    上海首條燃料電池公交線路上線運行、美國加州第37座加氫站建成、Atawey宣布將為法國創建33座加氫站……加氫站作為氫能源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重視。
  • 氫雲周報:7月燃料電池專利榜單,河鋼首座加氫站正式投用
    11、7月燃料電池專利排行榜出爐近日,氫雲鏈從燃料電池專利情報處了解到,7月燃料電池全球專利監控報告正式發布,其中,燃料電池領域在全球範圍內公開/授權的專利共1296件,較6月月相比(1231),數量有一定增加。而中國地區專利公開數量與上月(668)有一定增加,發明授權專利較上月(89)有一定增加。
  • 中石化將在廣州建20座「五位一體」加氫站
    信息顯示,從2015年開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了商業化階段,2019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已超10600輛,較2018年全年總量5523輛增長91.9%。全球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近25000輛。加氫站已達到432座(中國加氫站未收錄),主要分布在日本、北美及歐洲。
  • 中國燃料電池產業化:加氫基礎設施尚不足,氫瓶制約氫氣儲運
    中國氫能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同濟大學校長助理餘卓平日前在廣州舉辦的「2019全球新能源汽車領袖峰會——新能源汽車動力變革論壇」上表示,上遊氫能供應鏈與下遊氫能應用產業配套規劃不同步,缺乏明確規範的加氫站建設審批流程,加氫成為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最大瓶頸。另一方面,在制氫上,目前法規要求制氫廠需位於化工區,導致運輸成本限制了制氫加氫合建站的發展。
  • 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進入黃金時代,商業化還需邁過三道關
    似乎是一夜之間,氫燃料電池汽車在2019年迎來了政策、市場的強勁東風。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的83處修訂中就包括「推進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這是氫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9上海國際汽車展覽會上,氫燃料電池汽車與各方「科技新星」一道嶄露頭角;韓國現代公司將在四川生產氫燃料汽車整車;北汽福田、豐田汽車和北京億華通已達成意向,共同合作推出氫燃料電池客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在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期,在商用車領域的推廣中具有先行優勢。
  • 3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低於40輛,上海氫楓籤約鄭州三座加氫站
    「熱點新聞」是氫雲鏈旗下的全新欄目,主要包含國內外上針對氫能、燃料電池等內容方面最新新聞信息,地方政策,技術革新等,每天一期。在這裡,你可以全面了解全球氫能發展的最新動態。1、上海氫楓籤約鄭州三座加氫站 與豪頓共同研發壓縮機預驗收近日,上海氫楓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氫楓」)合作夥伴的壓縮機製造工廠—英國企業豪頓華威海工廠即將出廠的壓縮機進行預驗收工作。
  • 燃料電池專用車產業總體情況
    2、國內情況:目前我國燃料電池專用車以物流車為主,並已在北京、上海、佛山、西安等地進行了商業化運營。 2018年1月,上海陸續投入500輛氫燃料電池物流車進行商業化示範運營,燃料電池系統功率為30kW,攜帶的3個35MPa儲氫瓶,總儲氫量達到10kg,一次加氫時間3-5分鐘,續航裡程可達400公裡。這批燃料電池物流車的業務涉及京東、雲鳥、申通快遞、宜家、盒馬鮮生等配送體系。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促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氫能源,在氫的製取、儲運等環節有一定突破,同時也在不斷推進氫燃料電池車的應用。氫燃料電池車推廣現狀燃料電池車市場雖然不及電動汽車成熟,仍是未來清潔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趨勢。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政策利好,燃料電池汽車猶如站上風口。
  •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深度研究
    在制氫、儲氫、加氫等環節持續創新,氫能和燃料電池已在一些細分領域初步實現了商業化,同時加氫站也在持續建設和發展。根據 H2stations.org 網站公布的數據,截止 2018 年底,全球加氫站數目達到了 369 座,年度新增 48 座,其中 273 座對外開放,其餘加氫站只能為特定用戶提供服務,如公共汽車及車隊客戶。
  • 國際氫能燃料電池技術展覽會2021年7月上海舉行
    2021年7月上海舉行展會簡介歡迎參加2021第七屆上海國際氫能燃料電池技術大會暨展覽會(簡稱FCEV),FCEV2021是華東-大的氫燃料電池技術展覽會,同期同地舉辦EV CHINA2021上海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博覽會,展會由UTM,博勵會展集團聯合承辦,旨在推動全球氫能燃料電池技術交流與發展。
  • 全球最大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示範電站落戶廣州大學城
    中國日報網消息:日前,全球最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示範電站落戶廣州大學城,由華南理工大學自己設計、自己建造的這座示範電站的落成,標誌著廣東省在燃料電池技術這一重要的新能源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為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這項新能源技術在廣東省的商業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 ...產生了「化學反應」 上海青浦發布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規劃
    今天(30日),上海市青浦區對外發布了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規劃,搶佔氫能產業發展制高點。  「青浦作為立足上海面向長三角的腹地核心,坐擁卓越的地理優勢和產業優勢。」上海青浦區委常委、副區長姜愛鋒表示,青浦區位於江浙滬交匯點和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產業帶的中心,處於長三角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密集聚集區域,具有承東啟西、東聯西進的產業樞紐作用。
  • 方正證券-燃料電池行業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氫燃料電池汽車承擔能源革命使命。2019年,氫能源首次被寫入《政店工作報告》,被訃為是中國氫能的元年。目前,全球氫氣製備還是以化石原料為主,未來建立在可再生能源的基礎上的綠氫,也承擔起了能源革命的使命。  氫能基礎設斲先行。加氫站是推廣燃料申池汽車產業的前提。
  • 日產研發乙醇基燃料電池 擬2020年商業化
    日產乙醇基燃料電池技術的設計目標是單次加滿燃料後,續航裡程可達800公裡,這比一般油汽車600公裡的續航裡程還要多200公裡。網易汽車6月16日報導 據路透社報導,日產汽車周二宣布公司正在研發乙醇基燃料電池技術,乙醇將作為汽車氫動力來源;作為清潔汽車開發項目的一部分,日產計劃將於2020年實現該項技術的商業化。
  • 美錦能源:將建成1萬套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產能項目
    日前,美錦能源在接受投資者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加大力度推動轉型創新發展項目落地,結合自身可低成本、大規模製氫得天獨厚的優勢,公司制定了「一點(整車製造)、一線(燃料電池上下遊產業鏈)、一網(加氫站網絡)」的總體規劃,在氫能領域進行全產業鏈布局,打通產業鏈關鍵環節,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實力的氫能產業集群
  • 燃料電池風起2021:一個超越鋰電的新能源「高維戰場」
    多年研發之後,豐田2014年推出了全球第一輛燃料電池車,但到2019年全球燃料電池車也只賣了10490輛。可以想像,儘管燃料電池技術路徑早已成熟,樣板車也出現多年,但始終沒有推廣成功,主要是經濟挑戰。首先,燃料電池車需要像汽油車一樣加氫。這裡就面臨前文中馬斯克提到的第一個問題:缺乏足夠基礎設施。
  • 2019年1-9月中國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燃料電池汽車歷史資料來源:智研諮詢整理相較全球汽車銷量,目前電動汽車銷量佔比仍不足1%,按照預測,2030年電動汽車滲透率將達到15%,2018年-2030年每年則需要增長30%。但是,在燃料電池汽車車型平臺開發方面,以上汽股份、上海大眾、一汽、長安、奇瑞等公司為代表開發的燃料電池轎車均基於傳統內燃車或純電動汽車進行改制,尚未掌握燃料電池汽車專用車身、底盤開發、底盤動力學主動控制等關鍵技術。2019年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8.8萬輛和87.2萬輛,比2018年同期分別增長20.9%和20.8%。
  • 青島西海岸出臺加氫站管理辦法,中集與Hexagon籤署氫儲運合作
    據悉,在加氫站補貼方面,固定式加氫站。日加氫能力≥500公斤,2020年12月31日(含)前建成的新建站補貼900萬元,改建站補貼600萬元;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含)建成的新建站補貼700萬元,改建站補貼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