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如果說前期電影《葉問》講的是動蕩時期「愛情」、「友情」那麼《葉問4》終結篇,就是在講訴和平年代下的家國之情。
不是只有亂世才會出現英雄
英雄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會為了衣食住行而擔憂;也會為了孩子的學業問題遠赴他鄉。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因為不論他們在哪一個時代都有「習武之人所堅守的正義。」
和平年代,我們珍惜和平,卻不是不敢打;
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所以我們選擇在受到欺負的時候選擇忍耐,但是在不能再忍耐的時候,可以選擇不忍耐,因為我們也要維護屬於我們的正義與公平。
英雄也是一個平常的父親、一個平常的中國人
作為一個父親,儘管是葉問也不能很好的處理和孩子的關係,面對像是自己一樣的愛好打拳的孩子,面對那個在學校裡面用拳頭解決問題的孩子,面對不想要去美國讀書的孩子,葉問顯得無奈與滄桑,葉問也只是一個平凡的父親。
作為一個平凡的中國人,他與其他的中國人一樣,走到美國的土地上的時候,一樣的會遭到歧視。面對歧視,只能選擇忍耐不能出手,這是規矩。這個時候的他作為一個平凡的中國人又顯得多麼的渺小。
但是,葉問終究是個令人敬佩的英雄
「習武之人習武的原因,就是為了維護心中的正義。」這是葉問說出的,也是被記得最為清晰的一句話。習武從來不是為了助紂為虐,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大義。
在救助被人欺負的華人女孩的時候,面對一群殘忍的小孩的時候,儘管葉問手部受傷,他也選擇了威懾而不是將那一群孩子打趴下。
在面對美國人的種族歧視的時候,他沒有用武力去告訴大家中國人的厲害,而是一忍再忍,最後解決那些挑事的人。
看《葉問4》的時候所感受到的壓抑與感動是《葉問》前面影片達不到的,儘管從武打戲份來看這部影片少了那些刺激的打鬥場面,但是不得不說每一個打鬥的場景和動作都做得精準,這部影片中所傳達的「師徒情」、「親情」、「愛國情」是真的讓人淚目的。
中國華人抱團取暖,還沒有消除那份歧視,這是令人心酸的事情;同時,看到葉問回到國內教兒子打拳的時候,兒子拿起那個攝影機記錄下葉問葉師傅打桃木樁的時候,我又想起那句評論「好想再看葉師傅打一次桃木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