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小人物的價值觀取捨與家國情懷

2020-12-16 木蘭在這兒

引言:《我和我的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片,電影用七個故事,講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的幾個偉大時刻,以及平凡人在參與這些歷史事件中,舍小家為大家的可貴精神。電影由陳凱歌擔任總導演,多個實力派演員傾情出演的大製作,該片一上線就爆紅全國。

其中,《相遇》以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為背景,講述了參與「兩彈一星」工程的科研人員高遠為投入國防科技事業,遠離親人,捨棄愛情,最後因核輻射獻身祖國的故事。

《相遇》單元沒有刻意渲染的氛圍,也沒有恢宏磅礴的場面,僅僅是從一個平凡人的視角,用最簡單的場景呈現出了最打動人心的效果。為什麼這個單元能帶給觀眾如此震撼?讓觀者感動到落淚?

1、演員的敬業精神,以及精湛的演技,讓人過目不忘

故事的男女主角都不是亮眼的帥哥美女,演員的表演也自然、純熟,毫無表演痕跡,就像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讓人有很深的代入感。

為呈現出真實的效果,拍此單元的演員在拍攝前瘋狂控制體型,努力走進角色

演男主角的演員叫張譯,在接到這個劇本時就被故事內容感動到哭。為了能更真實地展現出核輻射後的狀態,導演當時要求張譯減掉5斤,一向以「敬業、專業」之稱的張譯,給導演保證可以瘦到15斤,為此,他20天幾乎沒有吃過東西,成功瘦了15斤。

除此以外,為了能找回那種年代感,張譯與女主角任素汐特意查閱了那個年代的很多資料,包括當時的報紙等,就是為了在表演時能更好地把握角色。

這是一個演員的對職業的敬畏與熱愛,沒有背後的這些付出,也就沒有這麼完美的效果呈現。

好演員用實力說話,用實力經起長鏡頭的考驗

電影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公交車上的長鏡頭,整個公交車相遇的場景是一鏡到底,而這非常考驗演員的演技。

女主角任的扮演者素汐的臺詞,男主角的扮演者張譯的眼神,都堪稱是教科書級的表演。

公交車上相遇,先是女主角方敏認出了高遠,並告訴他找了他三年。在高遠否認的情況下,女主角開始講故事,講到了他們最初相識的情景,講到他們第一次見面就說了七句話,看了一小時書。

在高遠刻意躲開她後,她不甘心地又和他坐到一起,繼續講他們相識的故事,從第二次見面男主被罰站半天講到了自己生病高遠買西瓜看她,到最後表達自己願意等他。這個長達6分鐘的鏡頭一氣呵成,沒有足夠的表演沉澱和臺詞功底,這樣的鏡頭很難完成。

在這個長鏡頭中,高遠除了一句「你認錯人了」再沒有其它臺詞。在厚厚的口罩遮擋下,看不見表情,唯一能表達內心情感的只有眼晴。

公交車上最初被認出時,他的眼神裡滿是慌亂與躲閃,到後來被勾起往事後,看方敏的眼神裡溢滿了深情,仿佛想把她刻入靈魂。再到最後方敏表示願意等他理解他時,他的眼晴裡是熾熱、無奈與克制。

在聽到原子彈研發成功那一刻,他眼晴裡滿是喜悅與欣慰,人群中看到方敏時,他的內疚與遺憾,這些都被演員用一雙眼睛演繹得淋漓盡致。

再好的劇本,沒有演員的精湛演技來呈現,效果也會打折。這個單元的男女主角,他們的演技確實撐起了這部戲。

2、心已許卿,奈何身已許國,故事內容充滿感染力

在那個年代,人的感情是純粹的、真摯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對人。最真摯的東西往往最打動人心。

高遠是熱愛科研事業的,他們的工作需要高度保密,所以他三年都沒有和家人有任何聯繫。

在一次測試時發生了緊急事故,高遠隨著人流撤離過程中只思考了兩秒鐘又果斷回到了現場,用他的生命阻止了一場災難。

事後,老實忠厚的他,鎮定自若地對指揮官說著他的想法與判斷。他在轉身回到事故現場時就已知道自己的結局,但他仍義無反顧,用生命詮釋無悔的決定。

當得知原子彈爆炸成功時,鏡頭給了他一個大特寫,人群中,他摘下了口罩,安靜地站著,他在笑,眼睛已經漸漸泛紅。他終於等來了這個消息,對他來說,一切付出都值得。

對於方敏,他雖不善言詞,但用情至深。在方敏發高燒時,他蹬著車子跑了幾十裡路買西瓜,就是為了給她退燒,沒有浪漫的語言,只有實實在在的行動。這樣的深情,怎能不打動人心。

多年以後,方敏在電視上得知他犧牲的消息,她哭得讓人心疼。有高遠為國捐軀的驕傲與心痛,有等待多年的心酸與無奈,還有真相大白的惋惜與自責。

在那個時代,工作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信仰,一種為祖國強大而努力奮鬥的信仰。為了這種信仰,這些獻身於祖國科研事業的人,他們不光願意奉獻自己的青春,甚至願意付出生命。

所以,方敏是理解高遠的,她們的感情是真摯的,也是無奈的。因為在他們的意識中,家國大事,遠比愛情重要得多。

3、傳承家國情懷,傳遞正確的價值觀,當代人義不容辭

《相遇》這個單元感動我們的,不光是他們的愛情,還有他們的家國情懷,國家大義,這些元素雖然沒有刻意去強調,但始終在悄無聲息的滲透給我們。

什麼是國家大義?國家大義是一個又一個普通人,犧牲和戀人相處的機會,犧牲和家人團聚的機會,犧牲個人享樂,把國家榮譽放在第一位。

在祖國發展的進程中,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一直有很多軍人、科研工作者,為了國家大義,犧牲了很多個人的利益,他們都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正是這些平凡人的無私、無畏、擔當,國家才有今天的如此富強。

如果你覺得現世安穩,那是因為有人為你耗盡年華。

當代社會,培養家國情懷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禮記·大學》中說「所謂治國必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家是最小國,國是大的家。「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

範仲淹曾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由此可見,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自古便有,不只是說之,更多是行之。

民族大義,家國情懷,是使命,更是擔當,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家國情懷,也是傳承民族精神的需要。

中華民族有著厚重的歷史沉澱,中華兒女也有著不屈的靈魂。所以歷經滄桑,仍屹立東方。我們走過了苦難的歲月,迎來了新中國。在新時代新徵程上,當代人應志向高遠,以民族大義為念,以家國天下為重,將個人志向建築在為國家、為人民有益的事業中,讓這種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國家的強大不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的合力,作為個體的每一個人,都是微不足道,又不可或缺。

結語: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沒有以往恢弘大氣的場面,也沒有口號式的氛圍渲染,另闢蹊徑地選取了大時代下一些小人物的故事,正是這些平凡人的故事,讓觀者感同身受,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部影片完美完成了對祖國的獻禮。

《相遇》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下的價值觀取捨,感動於他們的家國情懷。這些無名英雄,用生命在推動國家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他們應該被銘記。

最後, 致敬那些默默無聞的國防科技英雄們!

相關焦點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裡的「家國情懷」
    【溯源】什麼是「家國情懷」•未有我之先,家國已在焉;沒有我之後,家國仍永存。多少滄桑付流水,常念家國在心懷。•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禮記》•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 從《我和我的祖國》中細數家國情懷,商城幼兒園這堂黨課上得贊
    課堂上,李曉靜結合國慶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從細品滄桑裡的滋味、挖掘平淡中的詩意、遙望大歷史的塵煙、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四個方面將整部電影進行高度概括,由小人物看大世界,將普通人的命運融入新中國的歷史大背景中,讓大國小家的自豪感和煙火氣巧妙地融為一體,一點一滴,勾起每一個中華兒女對家國情懷的共同回憶。
  •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更感人的,是片名的英文翻譯
    截止《我和我的祖國》國內上映的第15天,累計票房已經接近26億元,其與《中國機長》在單日票房的爭奪上很有意思。近些天都是《中國機長》拿下單日票冠,但白天都是《我的祖國》佔據榜單首位,而《中國機長》總會在晚間超越,可見觀眾們更喜歡在晚間看更驚險的片子。
  • 《我和我的祖國》之《護航》想要表達的,都體現在英文名裡
    已經是《我和我的祖國》在國內上映的第14天了,近些天一直都是《中國機長》保持了單日票冠,可以發現兩部電影的票房差距越來越小了。 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的票房增長變慢,差距也就拉不開了。
  • 《我和我的祖國》:從平凡人物出發,小人物的故事彰顯大時代變遷
    是的,就是這部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分為七個獨立的篇章,特寫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不同以往的獻禮電影,這一次,《我和我的祖國》的七個故事,從平凡人物出發,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彰顯大時代的變遷。
  • 「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大賽「家國情懷」主題賽事...
    「人民警察的忠誠就是,哪怕回不了家,也要義無反顧地出發!」「我告訴兒子,他喜歡的』神舟』號系列飛船也有媽媽的功勞,雖然,微不足道!」「守島不僅守的是我們一個小家,守的更是人民的幸福,祖國的安寧!」……10日,由中宣部和全國婦聯等主辦的「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大賽「家國情懷」主題賽事全國演講比賽在廣州落下帷幕。來自廣東、浙江、廣西的王盈力、李佳琪、湯婧以生動感人的內容和飽滿真摯的情感深深打動評委和觀眾,獲得金獎。
  • 影評丨蔣敏他:《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之比較及突破
    圖片來源豆瓣《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之比較及突破文/蔣敏他《我和我的家鄉》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上映一年後與公眾見面,前者作為後者的續作,我想「父子篇」的稱呼要比「姊妹篇」更合適,畢竟「有國才有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 主旋律電影如何書寫澎湃的家國情懷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張漫子、劉晶瑤)10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主旋律電影如何書寫澎湃的家國情懷》的評論。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影片如「火石」般點燃了公眾的愛國情。
  • 《我和我的祖國》最火的《奪冠》,情節感人,也有難服眾的設定!
    《我和我的祖國》最火的《奪冠》,情節感人,也有難服眾的設定!在今年的國慶檔假期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作為獻給祖國母親七十華誕的電影,在票房方面一直有著很強的勢頭,因為它的主題非常貼切國慶這個日子,看完這電影再觀看振奮人心閱兵式和國慶晚會,真的切身感受到我們國家的日益昌盛和日漸強大,身為一個中國人,小編也感覺是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 檢察官的家國情懷:長大後 我想成為你
    國慶節是紀念新中國成立的日子舉國同慶中秋節以月之圓映照人之團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當這兩個節日「相遇」讓檢察官產生了哪些特殊的感觸他們有哪些與家與國有關的故事想要講述長大後,我想成為你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檢察院綜合業務部主任陶麗之子傲龍吉
  • 「範文」學習研討發言《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8篇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8篇《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1)《我和我的祖國》講述的是新中國成立70年間普通百姓與共和國息息相關的7個小故事:《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小人物見證大時代!在這部影片中,我感受著共和國成長中那些最為刻骨銘心的事件。
  • 「00後」點讚《我和我的祖國》講好「小人物大背景」故事
    電影7位導演中的薛曉路(左)和張一白前往深圳大學路演。導演張一白和薛曉路帶著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在深圳大學舉行了提前放映,昨日,上千名學生成為首批觀影觀眾。《我和我的祖國》由7個篇章組成,7位導演執導,創作者們與觀眾一同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令人難忘的7個歷史瞬間。映後同學們都向現場的兩位導演透露自己最喜歡的篇章,當中管虎執導的《前夜》、薛曉路執導的《回歸》、張一白執導的《相遇》還有徐崢執導的《奪冠》都有同學提及。
  • 「教書育人,報效祖國」——一位教育人的家國情懷
    晨曦菁英堂董事長任緒超強調說教書育人、報效祖國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有家國情懷,老師們自己愛自己的國家,才能更好和正確的培養教育學生。 或許有人會說幸福生活是自己努力奮鬥的結果,與國何幹?一句「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就完全可以作答。正因為如此每年的國慶,集團都特別重視,都會特別用心的去組織一些活動為祖國慶生。   任緒超先生介紹說, 去年觀影《我和我的祖國》我們是首映式包的場。
  • 《我和我的家鄉》平凡小人物的故事 憑什麼激起家國情懷
    去年一部《我和我的祖國》主旋律電影,激起了人們的「家國情懷」,今年國慶檔《我和我的家鄉》再一次探討了「家」的故事,電影匯聚了葛優、範偉、黃渤、王寶強、沈騰、鄧超、馬麗等國內最頂尖的喜劇人,幾乎國內半數的喜劇演員都參與了這部影片,由張藝謀總監製,一上映就登上了國慶檔頭把交椅。
  • 守望人:小人物大作為,感受炙熱濃厚的家國情懷,滿滿正能量
    今天跟大家講述的這部電影,由6個真實的動人故事改編,他們把守望國土,保衛國家邊疆的家國情懷完美的展現,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吧!《守望人》——丹增《守望人》這部影片,向大家講述的是愛國愛家的情感。而在影片之中6個真實而又動人的故事,將家國情懷,完美地融入到每一個人物之中。在影片之中,一位普通牧民——丹增,在平淡的生活之中,卻也蘊藏著不一樣的家國情懷。他帶著自己的家人,堅守在邊疆環境惡劣的小土寨之中。目的就是為了保衛國家,不讓外敵侵佔國土。而這部影片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現他們一家人的生活的。
  • 滿滿的家國情懷,今年春晚90歲高齡郭蘭英深情演唱《我的祖國》
    2020年春晚正在進行時,剛剛看完90歲高齡的著名藝術家郭蘭英老師深情演唱經典老歌 《我的祖國》 。伴隨著熟悉的歌詞「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抗美援朝歲月。為了美麗的祖國,為了稻花飄香的家園,中國人用鮮血打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尊嚴。《我的祖國》,正是這部反映中國人民志願軍和美軍在上甘嶺激戰的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這首歌曲在上世紀50年代由藝術家郭蘭英演唱後,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其愛國熱情、家國情懷感到了幾代中國人。
  • 刷新疫情下對「家國情懷」的認知,鄭州107中學子與祖國共成長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數個平凡的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捍衛著全國人民的安全和健康。為了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勇於面對困難的品格和意志,增強學生立足現在、開創未來的責任與擔當意識,3月16日下午,鄭州市第107中學把災難當作教材,組織各年級學生開展以「疫情下對『家國情懷』的認知」為主題的班會直播課。
  • 我和我的祖國——青島科技大學「讓愛傳遞」教育關愛團觀影課
    文/徐冰 圖/梁君同2020年8月4日,青島科技大學赴鄆城縣玉皇廟鎮「讓愛傳遞」教育關愛團成員精心挑選了一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和孩子們一起欣賞並引導孩子們學習電影所傳達的精神。影片用一些普通卻不平凡的小人物真正表達了「我」和我的祖國密不可分,也體現了這些小人物在大時代滾滾洪流中的奉獻與堅守。關愛團成員表示「之所以選擇這個影片,是想孩子們可以了解到中華民族團結力和凝聚力,了解到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並在孩子們心中埋下愛國的種子,期待這顆種子在未來可以長成參天大樹,孩子們以後可以報效祖國。」
  • 龍應臺的選擇性失明,是對家國情懷的故意無視
    龍應臺的選擇性失明,是對家國情懷的故意無視 2019年09月09日 09:1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她對暴行的選擇性失明,暴露出的是虛偽,更是對家國情懷的故意無視。  很多人一定記得多年前的網絡上,曾經流行過一句龍應臺的名言——「我不在乎大國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嚴」。筆者就是從這句話裡,第一次對自己曾經給予龍應臺的好感,產生了嚴重的質疑。每個中國人都明白的「家國一體,有國才能有家」的道理,很自然地會讓我想到:沒有大國的崛起,何談小民的尊嚴?
  • 【我和我的國 我和我的家】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國 我和我的家】我和我的祖國 2020-10-09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