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楊莊「城中村」改造項目用地範圍在繞城公路以內,北至寧蕪鐵路,西面到外秦淮河,東至萬達·紫金明珠附近,總面積1750畝;包括光華路街道以及楊莊、牌樓、聯合、高橋四個行政村九個村民小組,記者在現場看到,改造片區內為大片的農田,與周邊地帶現代化住宅,形成鮮明對比。
白下區房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次「城中村」改造涉及農民1137戶以及159家各類工企單位,需拆除各類房屋近40萬平方米,改造總費用要超過10億元,預計今年7月份全面完成改造。
這麼多農民要變身「城裡人」,他們的住宅如何解決?
白下區房管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著手對改造區域內詳細調查並專門配建經濟適用房,確保每一戶居民都能有房住。
據悉,根據南京市「城中村」改造的相關政策,拆遷後的居民要儘量就近安置,為此白下區已在高橋門地區建成30萬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可滿足80%的需要,今年還將開工建設高橋門經濟適用房三期,明年年初交付,解決剩下的居民住房問題。
一千多戶農民突然變成「城裡人」,其經濟收入、生活來源、生活習慣等各個方面都會受到重大影響。
目前凡在勞動年齡段的原村民,均可進入城鎮勞動力市場,享受就業培訓,另外在超過10億元的費用中,有一個億用於這些人群的生活保障,凡是符合條件的統一納入統籌保險。
重大建設項目扎堆
城東南要成主城新核心
翻開今年南京市建設管理計劃表,緯七路東進工程、鐵路南站建設、大校場機場搬遷……2006年,幾乎所有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都和主城東南方向有關,昨天總投資超過10億元、面積1137畝的楊莊項目也再一次和城東南掛上了鉤。規劃消息人士透露,任何一個地區的開發總是基礎設施先行,十運會後河西已經進入平穩發展期,南京今年花這麼大的力氣改善主城東南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和環境目的很明確,建設中心要向東南轉移。
大校場熱度再次攀高
「10平方公裡大校場本身具備了一定的發展空間,但楊莊地塊的騰出則給大校場又添了優良的腹地。」楊莊地區「城中村」改造地塊與大校場地區僅一條外秦淮河之隔,中間運糧河橫穿期間,改造完畢後能騰出1000餘畝的淨地,目前這塊地已經納入南京市的土地儲備,將和大校場地區統一規劃,可能會側重房地產開發。
根據最新的規劃思路,大校場地區將是集創新街區、體育文化、商業金融、教育、行政管理、醫療保健等各種設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那麼楊莊地塊的開發無疑將和大校場形成互補。
城東南要做新「河西」
規劃局內部人士介紹,搬遷後的大校場將要成為南京高端人才的孵化基地,楊莊則會成為這些人才的「窩」。
據悉,今後城東南地區必然是南京城建的重點和熱點,大校場-楊莊片區也將打造成一個與河西互為補充的新城。南京主城結構則由現在的「老城+河西新城」的雙核結構,轉變為「老城+河西新城+東南新城」的三核結構。隨著緯七路東進、火車南站、寧蕪鐵路外遷等工程的啟動,「新核心」也將進一步帶動東山新市區的共同發展。
選稿:華毓萍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汪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