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都成華區首張「生態地圖」出爐 17個城市公園最「養」眼
成華區生態地圖
北湖熊貓溼地效果圖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鄭其)經過多年建設,成都市成華區大型城市公園綠地數量已達到17個、綠化覆蓋面積超過3020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達12.61平方米,居成都市五城區前列。年內將新建三大公園,未來兩年內公園綠地數量將增至24個……今(3)日,成華區首張生態資源分布地圖問世,哪條路有哪些已建成公園,未來有哪些待建公園,在生態資源分布地圖上均一目了然。
年內新建三大公園,未來兩年公園將增至24個
地處成都市中心城區「上風口」位置的成華區,曾雲集上百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以及火力發電廠等配套設施,煙囪林立、黑煙滾滾、塵土飛揚、河水汙濁……這是「東調」之前成華區給人留下的印象。
隨著「東調」、沙河整治、新建北湖等一系列重點工程的實施,這些地方已變成生態優美、環境宜人的城市「綠島」。據介紹,在這張成華區生態資源分布地圖上可以看到,目前成華區大型城市公園綠地數量已達到17個,包括成華公園、多寶寺公園、東風渠公園、熊貓體育公園、麻石煙雲公園、龍潭客家文化公園等新增公園綠地,預計未來兩年將增加到24個。其中,年內將陸續啟動北湖熊貓溼地(北湖環城生態區起步區)、海濱公園、民興公園、十裡店公園等公園、溼地建設。
「目前,海濱公園的規劃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修改和完善中,位於理工大學附近的十裡店公園和位於原火車東貨站附近的民興公園也正在進行規劃設計。」成華區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新建的市政公園全部採用開敞式標準設計建設,市民可以免費自由進入公園休閒活動。
綠地「快跑」,人均公共綠地達12平方米
「可以說成都市的『東調』和沙河整治兩大工程,開啟了成華從工業區向生態區轉變的新時代。」成華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成華區先後高標完成了沙河健康綠道、熊貓大道生態廊道、東風渠生態綠帶、三環路以及繞城高速森林綠帶建設,打造了一批大型公園、休閒綠地。近3年,全區新建健康綠道約28公裡,新增城市園林綠地39.92萬平方米,比10年前翻了一番,目前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61平方米。
成華區北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濱公園設計方案目前正按要求進行修改和完善,預計年內啟動三環路以內荊翠東路至成綿高架之間約170畝部分開工建設。」
成華區國投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總佔地730畝的海濱公園項目位於青龍街道三環路北四段南北兩側,北到熊貓大道,南到成綿高速青龍場高架橋,將實行整體打造,分兩部分實施。熊貓路至三環路之間,以熊貓?竹文化為主題,體現商業休閒和居民休閒的有機結合;三環路至成綿高架之間,以昭覺寺禪茶文化為主題,穿插水系景觀,體現休閒、簡潔的人文自然景觀。其中包括一個面積約80畝的溼地公園。
北湖水生作物區下月底動工,構建湖泊生態系統
在成都市環城生態區規劃的「六湖八水生作物區」中,位於成華區範圍內的「一湖一溼地」(一湖:北湖;一溼地:龍潭水生作物區),分別位於北郊片區和龍潭片區,在叢樹片區還規劃有約220畝的水面,東風渠及其支渠途經其中。在成華區首張生態資源分布地圖上,北湖水生作物區起步區的規劃也是熱點之一。
北郊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黃文毅表示,目前,成華區正在加快以北湖熊貓國際旅遊休閒區為核心的環城生態區建設。其中,面積為1100多畝的北湖水生作物區起步區已完成設計方案,計劃於今年10月底動工修建,同步還將引進高端綜合型旅遊項目,打造集遊玩、購物於一體的城北旅遊休閒中心。據介紹,北湖水生作物區起步區位於成華區青龍街道一裡塘、回龍和獅子社區,熊貓大道以南、成綿高速以北,與大熊貓繁育基地隔路相望。
「北湖水生作物區起步區的特點是打造『四湖十二景』,將園林景觀與溼地相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溼地生態景觀。另外,湖區還將構建一套湖泊生態系統,使水體清澈見底。」黃文毅介紹到,在設計中,溼地湖邊沿岸將種植水杉、河柳等水岸植物。河岸交叉片植大量蘆葦、蘆竹、水竹、千屈菜、菖蒲等水生植物,凸顯野湖氛圍。湖面則種植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預計水生植物多達16種,水生動物多達10餘種。通過水生植物和水生運物之間的自我淨水循環,使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Ⅳ類,水體清澈,「水下森林」景觀得以展現。
同時,公建配套中還規劃有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的野營片區,使遊客和市民能夠在這裡享受野營度假的樂趣。據介紹,北湖水生作物區起步區計劃於今年10月底動工建設,年底形成初步形象,春節前對外開放。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