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華概況——綜成華之大觀
成華區位於成都市城區東北部,是成都市中心城區之一,區位優勢突出,是成德綿、成渝經濟區支點和成金青、成龍走廊主要起點,是成都工業文明的發源地、國寶大熊貓的城市家園。
【行政區劃】
成華區幅員108.26平方公裡,現轄猛追灣、雙橋子、白蓮池、建設路、桃蹊路、府青路、二仙橋、跳蹬河、萬年場、雙水碾、聖燈、保和、青龍、龍潭14個街道辦事處,105個社區。
【人口】
2017年末,全區常住人口94.65萬人。戶籍家庭總戶數306862戶,戶籍總人口760507人。
【歷史沿革】
成華區是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新城區,1991年1月1日起正式對外辦公。成華區域最早為古蜀國地,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成華區域在歷史上曾分屬原成都縣和華陽縣,故而在1990年9月新成立區劃時分別各取一字,得名「成華」。
【交通運輸】
成華交通四通八達,成渝、成南、成綿高速公路始於成華,成都地鐵1、2、3、4、7、8號線以及城際鐵路布局其間,全國六大樞紐客運站之一成都東客站實現高鐵、地鐵、公交立體轉換。成華區現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為支撐,次幹道、新社區道路為補充的路網布局。
成華區擁有3個交通樞紐,即成都北站(緊鄰成華區)、成都東站、成都新客站;4條高速路起點,即成綿、成南、成安渝、成渝;4條客貨鐵路,即成綿樂、成渝、達成、成昆;4個長途汽車客運站,即五桂橋、東客站、昭覺寺、五塊石。
【自然地理】
成華區水源屬岷江、沱江水系,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豐富。區內溝渠縱橫交錯、水量充沛,過境河流有府河、沙河、東風渠。
成華區生物資源種類多樣,包括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等國家一級保護珍稀動物及紅豆樹、香樟、黃桷樹等古樹名木在內,共有動植物近10綱、100科。
成華區自然風光秀麗,歷史文化悠久,區內有眾多名勝風景區和文物保護區。聞名中外的成都大熊貓研究基地、始建於唐代的昭覺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東郊記憶」等均坐落於成華區內。
【經濟發展】
2016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5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0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2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53億元。
2017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48.3億元,同比增長8.1%,增幅排名位居五城區第一;固定資產投資500億元,總量排名連續八年位居五城區第一;服務業增加值694億元,工業投資32.4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4億元。
2.產業經濟——宜業成華 建設六大功能區
成華區聚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構建更高質量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發展新經濟為主攻方向、以做強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支撐、以打造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為主要方式的經濟工作格局,增強全區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龍潭總部經濟城
龍潭新經濟產業集聚區,以「培育新經濟產業生態圈、建優產城融合城市新區、構建宜業宜居生態園區」為目標,重點推動智能終端、智能製造、共享平臺等新經濟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快建設千億級新經濟產業集聚區。
東郊記憶
東郊文化創意集聚區,以構建「音樂裡、時光裡、幸福裡」三大文創微城為目標,加強歷史建築保護和科學利用,重點推動音樂戲劇、影視傳媒、電競動漫等文創產業集群品牌化發展,落地完美世界文創產業園、繁星戲劇村、中車產業城等項目,加快建設國家級特色化生態型文創產業集聚區。
成都東站
東客站樞紐經濟集聚區,重點推動商務商貿、酒店會展、醫療康養等產業集群高端發展,推進鵬瑞利國際健康中心、萬象城二期、香港瑞安成都天地、益海嘉裡區域等項目落地,加快建設全國領先、中西部一流的樞紐經濟集聚區。
建設路夜景
建設路金融商務總部發展區,重點做大做強總部經濟、現代金融等產業集群,提升打造猛追灣時尚文化休閒區,加快建設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現已籤約引進重大產業化項目、高端現代服務業項目等,猛追灣千億總部集群年產值突破2000億元。
新北天地商貿旅遊發展區,發揮「城北門戶、人文旅遊、生態宜居、商貿聚集」四大優勢,推動富森美家居、宜家成華店擴能提質,促進寶能城市綜合體等項目籤約落地,加快建設特色鮮明、輻射力強勁的區域性商貿旅遊發展區和城市級商業中心。
北湖熊貓國際旅遊休閒區,大力發展以文化體驗、文創展演、國際交往等為主導的都市休閒旅遊業,打造天府錦城生態公園成華片區景觀示範段,推進大熊貓基地創建國家5A級景區,擦亮國際熊貓名片、提升休閒北湖品質、樹立文創旅遊標杆。
3.旅遊休閒——宜遊成華 覽人文景觀
熊貓遊樂竹林,禪寺古樸如畫。眾多旅遊景點,吸引世界各地的萬千遊客慕名而來。遊客在此一睹大熊貓的憨態可掬,在昭覺寺探尋歷史,到東郊記憶揮灑文創熱情……成華的迷人魅力在歷史與現代的融合碰撞中顯得愈發與眾不同。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位於成華區外北熊貓大道1375號,距市中心10公裡,是世界著名的大熊貓遷地保護基地、科研繁育基地、公眾教育基地和教育旅遊基地。基地佔地面積1500畝,作為「大熊貓遷地保護生態示範工程」,以保護和繁育大熊貓、小熊貓等中國特有瀕危野生動物而聞名於世。這裡山巒含黛,碧水如鏡,林濤陣陣,百鳥諧鳴,被譽為「國寶的自然天堂,我們的世外桃源」。
昭覺寺
昭覺寺大雄寶殿
昭覺寺位於成都市北郊5公裡處,素有川西「第一禪林」之稱。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初名建元寺,宣宗時賜名「昭覺」。殿宇規模宏大,林木蔥蘢,為成都著名古剎之一。清康熙皇帝賜昭覺寺「法界精嚴」匾額,贊稱昭覺寺 「入門不見寺,十裡聽松風」。
錦繡天府塔
錦繡天府塔
錦繡天府塔位於成華區猛追灣街168號,塔高339米,於2013年9月15日落成,是中國西部第一高塔,是四川省廣播、電視、微波傳輸發射樞紐,並為城市提供景觀光彩照明。錦繡天府塔是成華區構建天府文化特色圈、狠抓文化品牌塑造工程,開展文化品牌塑造十大行動,集成打造的「五大文旅地標」之一。
東郊記憶
東郊記憶夜景
東郊記憶音樂公園坐落於成都市東二環路外側,佔地282畝,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是在原紅光電子管廠舊址上改建而成的以音樂為核心的數字娛樂創意產業園區,也是目前中國唯一的一個音樂互動體驗和數位音樂產業聚集園區。園區擁有18個功能完善的展覽演出場館場地,每年有超過1200場文化盛宴在此持續上演,包括品牌發布秀、國際級藝術展、攝影展,以及各類規模龐大的音樂節、藝術節、動漫節。
龍潭水鄉
龍潭水鄉品牌特色景區
龍潭水鄉位於成華區龍潭總部經濟城核心區域,佔地面積220畝,總投資約20億元,是成都龍潭總部經濟城最大的配套項目,也是成都中心城區唯一利用活水資源打造的特色街區。景區將成都親水文化與江南水鄉神韻有機結合,整體呈現清明上河圖的文態景觀,被省旅遊局納入重點旅遊項目。
成華公園
整潔美麗的成華公園
成華公園佔地150畝,在成都遊樂園基礎上整合改建而成。目前,成華公園以「城市中的田野,都市中的綠肺」為主題,整個園區以銀杏、水杉等大型樹木為主,在保留原有綠化的同時,新增綠色植物,創造自然的現代生態景觀。成華公園現已成為一個全開放式的城市公園,免費向公眾開放。
二仙橋公園
二仙橋公園
二仙橋公園位於成華區二仙橋街道轄區內,佔地面積約208畝,公園整體定位為「都市謐林中的鐵路線記憶」。公園內鐵路、大量工業遺蹟保存完整,是全市唯一以鐵路遺蹟為主導的主題公園。二仙橋公園的建設讓過去周邊環境面貌較差的情況得到了有效改善,公園一期已於2017年12月打造完成並對市民開放。
4.城市治理——宜居成華 關注市民幸福生活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成華區堅持「人民至上、有感發展」,推動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城市功能品質不斷提升,加大民生服務優質供給、多元供給,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讓成華宜居品質更加彰顯。
杉板橋公園
2017年,成華完成142條背街小巷綜合整治和19公裡道路黑化提升,新建公廁26個、開放24小時公廁72個,關家等4個小街區規制建設進展順利。建成一裡塘新型社區等安置房5358套,有效解決8760名徵地拆遷群眾長期在外過渡問題,完成棚戶區老舊院落改造項目112個、惠及群眾5萬餘人。統籌推進以天府綠道為牽引的城市五級綠化體系建設,竣工投用144公裡城市綠道,建成開放二仙橋、杉板橋、海濱一期、和美等7個市政公園,完成柳林等10片4萬平方米小遊園和微綠地打造,全區人均綠地面積居五城區首位。
2018年,成華區加快構建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以打造15分鐘公共服務圈、15分鐘公共運輸圈為目標,統籌布局8大類18小類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系統規劃30處大型公共設施,集成打造軌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規公交、慢行系統有機融合的公共運輸體系,提升城市功能便利性和生活宜居度。
5.文化教育——宜學成華 聚智引才
近年來,成華區堅持「強區必先強教」的發展理念,努力打造「宜學成華」區域品牌,加快成華教育現代化進程,力爭到2020年,率先在中西部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
海濱小學
2017年,成華區狠抓優質教育倍增工程,新建續建37所公辦小學和幼兒園,新增學位1.34萬個,推動華西中學創建為省一級示範性高中、49中創建為省二級示範性高中,推動成都渥太華學校、七中嘉祥國際學校開工建設,引進美國格林威爾中學、以色列海法學校等優質品牌學校,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成都理工大學
成華區內主要有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與成都理工大學兩所高等學府。電子科技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 「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17年9月,學校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
以建設環高校知識經濟圈為目標,成華區依託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建設涵蓋周邊西南電力設計院、電子十一院等科研院校載體,建設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知識經濟圈;依託成都理工大學地學領域的特色和優勢,校地聯手培育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共同打造西部地區地質勘探、新能源等領域研發應用創新科技園,建設成都理工大學知識經濟帶。
同時,成華區狠抓引才聚智提能工程,全面落實成都人才新政,深化成華英才計劃,開闢人才綠色通道,開展創薈成華、菁英成華等活動,組織評選成華傑出人才和「成華工匠」,建設龍潭新經濟人才高地,量身定製「蓉城人才綠卡」成華服務體系,加快聚集一批符合成華發展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
6.發展目標——文旅成華 找準特色促發展
成華區交通條件便利、文旅資源富集、生態本底良好,積極打造「文旅成華」區域品牌,助力成都構建西部文創中心,回應廣大市民嚮往美好生活建設美麗城區的新期待。
傳承增韻,弘揚天府文化。成華區深度挖掘從古蜀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文化底蘊,構建天府文化特色圈。狠抓文化品牌塑造工程,開展文化品牌塑造十大行動,集成打造「五大文旅地標」,加快培育文化活動品牌、承辦國際交往活動,推動「文旅成華」走向世界。
配合「文旅成華」品牌建設,成華區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拓展創意設計服務領域,塑造「成華設計」品牌;發展都市旅遊業,堅持文化+主題+旅遊三位一體的聯動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熊貓主題旅遊,提升成華知名度。
在未來,成華將繼續推進產業經濟與人文資源協調發展,打造宜業宜居宜遊的「文旅成華·中優典範」,強化總部辦公、國際交往、科技創新、文化創意、都市休閒旅遊等功能,依託六大產業功能區,打造具有區域帶動力的新經濟集聚區、文化創意集聚區、新金融發展區、高新技術產業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國家高鐵樞紐及西南通信樞紐,更好承擔成都「五中心一樞紐」核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