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上海版啟動發布會現場。攝影:林子人
浸入式戲劇(Immersive Theater)的巔峰之作《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要來上海了。
但什麼是浸入式戲劇?
當我們談起去劇場看劇時,我們腦海中浮現的場景通常是:觀眾面對著舞臺坐在觀眾席上,跟隨著劇情的情緒起伏大笑鼓掌,瞠目私語。在黑暗的劇場中,觀眾需要做的就是坐下來觀看演員表演,保持安靜,這也是觀眾需要遵守的不成文規定。
這一觀劇範式於19世紀末定型。電燈在劇場的普及增強了表演者對舞臺視覺的掌控——燈光直射舞臺,強化了觀眾對演員的單向注意力,並明確了戲劇與現實的區隔。而隨著易卜生、契科夫等劇作家的戲劇作品廣為流傳,戲劇自然主義逐漸興起,「第四面牆」的概念也應運而生,即舞臺如鏡框般在觀眾面前豎起一面透明的屏障,使得觀眾能夠看到舞臺上發生的一切,卻無法對之施加任何影響。
而所謂的浸入式戲劇,就是要打破這種傳統劇場的規則。它重新定義了觀眾與表演者的關係,觀眾不再是被動的旁觀者,在為他們打造的龐大而真實的戲劇世界中,演員也在其中移動表演。觀眾可以隨著自己的步調自由地穿梭在劇情中,選擇自己的所到之處和所見之景,獲得獨一無二的觀劇體驗。
這一近年來世界範圍內廣受關注的創新戲劇形式已經得到了中國戲劇界的注意,與之相關的嘗試也已零星出現在觀眾面前。
2015年6月,孟京輝在北京蜂巢劇場推出國內首部浸入式戲劇《死水邊的美人魚》,16名演員攜帶著總計49個故事穿梭在空間裡。同年年末,號稱為「中國首部超維度戲劇」的《消失的新郎》在上海浦東世博園區外臨時搭建的一座移動式劇院上演,觀眾需要跟隨演員的腳步在數千平米的劇場中探索劇情的發展。2016年6月,由北京柒零柒恩劇團出品的浸入式戲劇《朱莉小姐》於「表演藝術新天地2016」活動期間首度上演。
而今,浸入式戲劇的開山鼻祖、英國Punchdrunk公司將帶領旗下最受歡迎的作品《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來到上海,將於12月開啟亞洲首演。
《不眠之夜》的故事靈感來源於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麥克白》,將這個講述著陰謀與背叛、野心與復仇的故事以黑色電影的視角重新演繹。繼2003年倫敦版和2009年波士頓版之後,Punchdrunk與美國劇目劇團合作,將位於紐約切爾西(Chelsea)區的一座廠房改造為一座洋溢著1930年代氣息的McKittrick酒店。
2011年,《不眠之夜》在McKittrick酒店正式上演並迅速風靡開來,一舉獲得了紐約戲劇委員會獎獨特戲劇體驗獎以及奧比獎的設計及編舞特別獎。《不眠之夜》至今已在紐約上演了2200多場,觀眾仍然趨之若鶩。
雖然浸入式戲劇對於中國觀眾來說仍然是個比較新鮮的概念,但在紐約,隨著《不眠之夜》的一炮而紅,各種浸入式/觀眾參與式戲劇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在紐約正在上演或即將上演的浸入式戲劇有10部以上,敘事方式各不相同,觀眾的「浸入」程度也有深有淺。特別有意思的是,部分創作者同樣從經典文學中找尋靈感,其中包括取材於《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然後她墜落了》(Then She Fell)和取材於《戰爭與和平》的浸入式電子流行音樂劇《娜塔莎、皮埃爾與1812年的大彗星》(Natasha, Pierre, and the Great Comet of 1812)。
《不眠之夜》進入中國,將讓中國的觀眾與戲劇界人士第一次近距離觀察全球頂尖浸入式戲劇的奧妙。《不眠之夜》上海版在靜安區北京西路打造了中國第一個浸入式戲劇專用劇場——McKinnon酒店。據該劇藝術總監菲利克斯·巴雷特(Felix Barrett)在日前舉行的啟動發布會上透露,酒店名字來自於蘇格蘭的一個氏族,這也反映了《麥克白》的蘇格蘭背景。「這句話與Punchdrunk的作品無比吻合。我們希望觀眾在進入《不眠之夜》的戲劇世界時,能成為勇敢的冒險者,用自己的方式近距離地體驗戲劇。」他說。
從Punchdrunk公司2000年成立以來,巴雷特策劃導演了每一部作品並一手打造了浸入式戲劇這一頗具有先鋒意識的戲劇實驗。他的出發點,在於對抗戲劇潛在的被動性,將觀眾推向極限:
「我現在著手做的是要玩轉這麼一個想法:如何能讓劇院重新變得危險,如何能把觀眾帶出他們的舒適區,將他們置於一個緊張的、沒有安全感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腎上腺素瞬間激增,神經突觸興奮起來,他們將成倍地接收周圍世界的一切。如此一來,觀眾能獲得更好的觀劇體驗,演出也將取得更棒的效果。」
這意味著,分隔表演者和觀眾的「第四面牆」將被打破,戲劇世界與現實世界融為一體,甚至沒有明確的演出開始和結束的標誌,觀眾一旦進入這個空間,就是戲劇侵蝕現實之時。「在那裡他們會感到迷失,感到一瞬間的恐慌,他們將變得不確定眼前發生的事是否是本應發生的。因為突然間直覺佔了主導,而在直覺基礎上會展開非常精彩的故事。」巴雷特說。
觀看《不眠之夜》紐約版的觀眾甚至在進入McKittrick酒店之前就能體味到《不眠之夜》的鬼魅氣氛。Punchdrunk在Mckittrick酒店旁打造了The Heath餐廳和Gallow Green屋頂酒吧,無論是內部裝飾還是侍者的舉手投足都充滿了1930年代的時代感。一位看過四次《不眠之夜》紐約版的觀眾告訴界面文化,餐廳內瀰漫著和McKittrick酒店內一樣的霧氣,在樂聲氤氳間吃完晚餐排隊進入酒店時,觀眾會在不自覺間沉浸到那種時代氛圍裡。
當戲劇與現實產生「互文」,觀眾就進入了故事本身成為親歷者,甚至自主決定了故事的敘事文本。傳統戲劇賦予觀眾的上帝全知視角被剝離,觀眾只能靠自己的雙眼找到答案。巴雷特指出,包括《不眠之夜》在內的所有Punchdrunk作品都以「神秘」這一概念為中心,是為了讓觀眾切身體會戲劇張力:「我們讓觀眾感覺到他們是那個空間中最重要的人,正在做一些不該做的事,而且越是參與其中發現的秘密也就越多。緊張感在這個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浸入式(戲劇)說白了就是親歷,你直接在演員旁邊,你可以直觀地看到,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VR的視頻遊戲,」這位觀眾說,「你不能單純坐在那裡看,而是需要跟著劇情走。而你走的每一步,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會讓你經歷不同的劇情,因為不同的劇情同時在不同的地點上演,你在某一個地點選擇往左走,而不往右走,你就看不到右邊的劇情了。」
《不眠之夜》上海版由文廣演藝(SMG Live)和Punchdrunk國際聯合製作。該劇上海版製作人馬晨騁表示,「此次中英雙方創意團隊的聯合製作,並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由Punchdrunk為上海進行全新創作。」演出將由國際化陣容完成,其中1/3的演員來自中國,而關於如何處理紐約版中涉及裸露暴力的表演內容,巴雷特稱:「這些橋段的處理在尊重中國文化和國情的同時,會用非常Punchdrunk的方式來解決。」
據了解,《不眠之夜》上海版還將增加一些只有上海版才有的驚喜。巴雷特在接受界面新聞的採訪時表示,「上海元素」將體現在方方面面,無論是表演者、敘事還是表演空間本身,「雖然主要的故事還是《麥克白》,但這是一個發生在上海的故事,一定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同樣這部劇中還會有些其他的特別元素。」
綜合《不眠之夜》紐約版的體驗和上海版啟動發布會現場透露的信息,我們整理出了以下觀劇指南。
觀眾進場後會領到一張撲克牌和一張白色的面具。引導員會每隔10分鐘叫一次撲克牌上的號碼,手持相應號碼的觀眾方可進場。所以如果你想看到更多的內容,強烈建議早早地來到劇場排隊,爭取第一批入場。
觀眾乘坐電梯進入表演空間,引導員在每一層放若干名觀眾進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與人結伴而行,被引導員察覺到的話會被強行分開。按照巴雷特的說法,「只有當你獨自一人為自己戰鬥時,你才能更好地享受其中。」
面具是觀眾的標識和保護傘。在昏暗的表演空間中,觀眾如鬼魅般遊蕩其中,跟蹤觀察每一個不戴面具的人——演員。「躲藏在一層虛構的屏障之後,觀眾們丟下了他們的一些日常禁忌,使他們可能變得與往日不同,更自私更有偷窺欲,」巴雷特說,「這是我們想要塑造的夢幻世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如負責任的時空穿越者為了不打破歷史邏輯而儘量隱藏自己那般,觀眾在劇場內不能講話,不能干擾演出,當然也不能拍照。但除此之外,他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
故事發生在橫跨5層樓90個房間的McKinnon酒店中。進入其中,觀眾仿佛霎時踏入1930年代的平行時空,遇到的表演者則是在那個時代有著豐富生活細節的個體。故事如現實般展開,觀眾也如同在生活中那樣只能在匆匆偶遇中一撇他人的生活片段,而他人的故事,亦在同一時間的不同地點上演。
即使觀眾的體驗是片段式的,每一個《不眠之夜》的角色都有著邏輯縝密的個人故事和包含開頭、高潮和結尾的故事弧線。所以如果你對某一個角色感興趣,跟緊他(她)。
同一場演出會有三個循環場景,只有在第三個循環場景會上演大結局。所以就像之前說的,越早入場,你能夠挖掘到的故事細節就越豐富。
但最重要的是,跟隨自己的直覺走。
如果你對莎翁的《麥克白》瞭然於心,那麼你應該能比較快地發現麥克白夫婦、鄧肯國王、三女巫、班柯、麥克德夫這些角色是誰。在宛如希區柯克電影那般的懸疑氣氛中,一個原本發生在11世紀蘇格蘭的弒王篡位故事被搬到了上世紀30年代的一座酒店內。
巴雷特是這樣解釋選擇《麥克白》作為創作靈感來源的原因的:「莎士比亞的戲劇包含了所有經典的黑色主題:激情、一個蛇蠍美人和一個多疑而又痴迷權力,願傾其所能滿足欲望的男人。總之,正如大家所說的,莎士比亞寫遍了各種能說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沒有對白,全靠演員的舞蹈、肢體動作、表情和嘶吼來傳達劇情和人物情緒。巴雷特認為,舞蹈比其他的藝術形式更能直觀地展現人性,「當有人和你說『我的情緒很低落』時是一回事,而當你親眼看到有人悲痛不已、狂喜入迷或是痛苦掙扎時又是另一回事,因為你能在他們說話前直觀地感受到他們的情感」。
但除了《麥克白》的故事主線之外,《不眠之夜》還呈現了許多支線劇情。那些在傳統戲劇敘事中只是遠景的「小人物」,在和觀眾面對面接觸時展現出了「看不見的文本」。
創作團隊表示演出是由來源不同但又息息相關的不同記敘故事融合而成的大雜燴,這些小角色與莎士比亞的主角們生活在同一個時空,圍繞麥克白之死這一主題發展處自己的推動敘事。
如果運氣好的話,角色會挑選觀眾進入隱秘的房間,觸發隱秘劇情。
即使你跟丟了角色(這很正常,演員們的跑動速度出乎意料地快,而且當跟著跑的觀眾人數眾多時很容易被擠到一邊),也沒關係。眾多的房間、隱秘機關和道具足以令你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以紐約的McKittrick酒店為例,除了這座充滿暗黑復古氣息的奢華酒店外,室外場景也被搬到了室內,觀眾甚至會赫然發現自己置身在墓地和森林中。其他的場景包括醫療室、動物標本室、軟墊病室、圖書館、藥店、洗衣房、偵探事務所、裁縫店和糖果店。每一間房間都有令人讚嘆的細節:所有的道具都是1930年代的實物(糖果店的糖都是真的!)。像偵探般仔細觀察,你甚至還能發現暗示劇情的內容——比如在療養院醫生的桌上有一份文件,上面詳細記錄了麥克白夫人的精神狀況。
雖然還不知道McKinnon酒店的設計細節,但界面記者猜測,觀眾將在這座設定在1930年代上海的酒店裡發現不少民國時期的物件。馬晨騁透露說,所有的道具都是真實的、在1930年代用過的東西,會給觀眾帶來時空穿越的奇妙感覺。而在90個房間中,有將近1/5的房間為隱秘房間,值得觀眾細細探索。
《不眠之夜》上海版由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靜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英國Punchdrunk公司、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有限公司製作,百威和韓束榮譽呈現。同時《不眠之夜》上海版也將在第18屆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有特別呈現。
《不眠之夜》上海版首輪演出季計劃從2016年12月開始持續到2017年春節前。該劇目前已開始接受預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