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影子銀行爆雷,或引爆美國金融危機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如果因為政策應對不及時,不幸由大機構爆雷引發市場多米諾骨牌效應,或許這次金融危機就將實錘了。

3月18日,美股十天內觸發了四次熔斷,起因是一個大型對衝基金爆倉的市場傳聞。有傳其大部分產品業績出現較大回撤,還有傳其遭遇沙特主權基金大額贖回。公司立即做出澄清,指業績回撤在可承受範圍內,公司流動性充足。當天美股以大跌收盤,三大股指均跌入技術性熊市,美國已經發生股災。

美國勞工部3月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4日的一周,初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加7萬人,達到28.1萬人,是2012年颶風襲擊以來最大增幅。同日,高盛預計截至21日的一周,該人數可能增至創紀錄的225萬。

但這與股災無關,而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衝擊。所以,這次股災還不能稱作嚴格意義上的金融危機,只能說是奏響了危機的前奏。或許,危機的引爆點將會是影子銀行體系。

這裡先要聲明的是,本文無意冒犯任何機構,更沒有預測具體哪家機構會出問題。請勿對號入座!

危機十年影子銀行體系繼續膨脹

按照全球金融穩定理事會(FBS)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廣義的影子銀行是除銀行、中央銀行和公共金融機構之外的金融機構。狹義的影子銀行是指除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之外的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如投資銀行、對衝基金、貨幣市場基金、 債券和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

2008年金融危機就與華爾街投行的金融創新有關。後危機時代,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測與管理是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內容。2011年10月,FSB提出了關於影子銀行監管和監測的要素、原則、方法及措施建議,並發布年度監測報告。

今年1月初FSB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危機十年來,全球影子銀行體系不僅未瘦身反而更龐大。到2018年底,全球廣義影子銀行體系總資產183萬億美元,較2008年底增加了86%(其中狹義影子銀行體系總資產114億美元,增加94%);佔全球金融總資產的48%,較2008年上升了6個百分點;相當於全球GDP的2.15倍,較2008年上升了65個百分點。FSB多次警示,影子銀行達到一定規模會引起系統性風險,在資金流短缺時會放大市場恐慌,並建議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和法律應當到位,以化解日益增加的危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從全球金融穩定的角度關注影子銀行。2015年4月,IMF春季《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指出,危機以來 全球金融風險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並且轉移,其中之一就是風險從銀行體系向影子銀行體系轉移。

美國的影子銀行體系更是巨無霸。據FSB統計,截至2018年底,美國廣義影子銀行總資產相當於美國金融總資產的63%,高出全球平均值15個百分點;相當於GDP的305%,高出全球平均值近90個百分點。其中,美國狹義影子銀行總資產佔到全球的26%。

金融動蕩凸顯影子銀行的脆弱性

近期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大、流動性緊縮,不排除有影子銀行的身影。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統計,2018年,指數基金在美國股市佔比為13%,較2008年上升了6個百分點。指數基金中被動指數基金就是嚴格追蹤指數進行投資。而且,指數基金大都採取高頻量化交易,有可能起到追漲殺跌的效果。

再回到開篇那個市場傳聞。這事無論真假,細思極恐。首先, 一家看空做空市場的對衝基金都在賠錢,說明市場已很不正常。1998年,美國明星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就是因為俄羅斯主權債務違約的小概率事件折戟沉沙。據傳,從2月19日到3月17日美股的由牛轉熊過程中,「股神」巴菲特的股票投資組合已浮虧800億,跌幅 32%。不排除在當前極端市場環境下,可能爆出大機構巨虧的雷, 進而在資本市場引起連鎖反應。

其次,據前述公司解釋,業績較多回撤的原因是面對疫情造成的前所未有的衝擊,風險敞口過大。但如果機構為規避不確定性風險都減少頭寸,則意味著市場下探尚未結束。難怪美聯儲和財政部大招盡出,卻如泥牛入海。市場無差別地拋售所有資產包括美債和黃金,已經無險可避,唯有現金為王。美聯儲利率降到零,美元指數卻衝破100,非美貨幣全線崩潰。直到20日,市場混亂還在繼續。

再次,市場傳聞的石油美元回流,這種情況受世界經濟疲軟、油價大戰正酣的影響應該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而由於追求更高的回報,非銀行金融機構買了很多高風險、低流動性的產品,這將加大這些機構應對產品贖回的壓力。

危機後,各國對影子銀行實行了加強信息披露、實行功能監管,以及將場內場外交易都納入中央對手清算等一系列改革。總體而言,影子銀行體系較十多年前應該更加健康,並受到了更好的監管。然而,影子銀行與正規銀行體系相比,還是透明度較低,產品結構更複雜,槓桿率通常也更高。在市場極度恐慌時,很可能因信息不對稱導致逆向選擇,最後多重均衡出現壞的情形。再好的公司都可能在被擠兌之下,出現流動性危機(illiquid),甚至演變成無清償能力(insolvent)。

需做好形勢好轉之前市場變壞的準備

這次疫情觸發的金融動蕩不同於2008年金融危機緣於有毒資產,經濟刺激作用有限,恐怕只能對衝而不能強推。美聯儲可以購買有毒資產,卻不能直接消滅病毒。鑑於銀行業的順周期性,零利率政策加量化寬鬆恐難從銀行端發力。況且,大家都不出門或少出門了, 對於以服務業和消費為主的美國經濟肯定打擊巨大。那麼,這波劇跌之後,經風險調整的美股估值依然偏高,經濟刺激也恐難像上次那樣,通過推高資產價格製造正財富效應。

2008年金融危機時,通過將高盛和摩根史坦利轉商業銀行的特殊安排,美聯儲給予了這兩家大投行流動性支持。那麼,這次如果再有大機構出風險,有沒有「大而不倒」的問題?美聯儲是否需要進行救助?同美國財政部如何分工協調?此外,如果出手救助的話,資金規模恐將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同時還需要事先取得法律授權。

危機救市「三劍客」保爾森、伯南克和蓋特納近期合作出版了新書——《滅火:美國金融危機及其教訓》。在回顧了十年前那場救市經歷後,他們警告世人要做好迎接下次危機的準備。同時提醒,危機時很多緊急權力已經被限制甚至取消,這將嚴重削弱危機管理者的緊急處置能力,而獲得臨時授權勢必要經歷繁瑣的、不確定的 立法程序。書中建議,華盛頓需要用幫助結束上次危機的工具重新儲備應急武器庫,這將是政府平息恐慌的最有力武器。

顯然,他們建議的事情尚未啟動。市場瞬息萬變。如果因為政策應對不及時,不幸由大機構爆雷引發市場多米諾骨牌效應,或許這次金融危機就將實錘了。

在疫情和危機中活下來是基本法則。現在特別需要政治家們發揮高超的政治智慧,修復因貿易爭端升級、地緣政治衝突損害的戰略互信,發揮大國領袖作用,加強國際協調與合作,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因為,今天受害人是你,明天或許就是我自己。

(作者系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導、董輔礽講座教授)

相關焦點

  • 後金融危機時代美國影子銀行監管反思 ——以金融監管邊界理論為視角
    關鍵詞:影子銀行系統 監管邊界 《多德—弗蘭克法案》 功能監管一、引言美國影子銀行系統被認為在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  而在近十年受到廣泛關注。美聯儲紐約分行在 2012 年發布的影子銀行報告仔細描繪了美國影子銀行系統的交易結構。
  • 影子銀行,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
    01影子銀行,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銀保監會近日發布的《中國影子銀行報告》指出,我國影子銀行隱患一度非常嚴重,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簡七解讀平時我們要貸款,通常想到的會是銀行。但隨著金融創新越來越繁榮,一些其他借款渠道,比如螞蟻借唄、P2P小額貸款等等,也開始火了起來。
  • 巴菲特懵了:重倉30年的富國銀行爆雷!比金融危機更慘烈
    2020年7月14日晚間,摩根大通(JPM)、花旗(C)、富國銀行(WFC)三大銀行巨頭拉開了美股2020第二季度財報季的帷幕,堪稱是一出「比慘大會」。 萬萬沒想到,巴菲特最鍾愛的7000億白馬股突然「爆雷」了。 果然是史上最慘的財報季。
  • 巴菲特懵了:重倉30年的白馬股「爆雷」!比金融危機更慘烈
    巴菲特懵了:重倉30年的白馬股「爆雷」!比金融危機更慘烈 摘要 【暴跌8000億!巴菲特懵了:重倉30年的白馬股"爆雷"!比金融危機更慘烈】眾所周知,美國的新冠疫情始於2月中旬,全面爆發於3月,對美國經濟影響最嚴重的是在2020年第二季度。
  • 警惕影子銀行的潛在風險(經濟透視)
    影子銀行發展歷史雖不長,但近年來勢頭較猛,其作用和風險引發了全球市場的關注。   根據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在常規銀行體系之外運行、包括實體和業務活動的信用媒介機構。至21世紀,美國影子銀行體系提供的融資規模已經與常規銀行體系相差無幾。2007年初,美國影子銀行總資產約為6.5萬億美元,而美國銀行總資產為10萬億美元。據最新統計,美國影子銀行總資產現已超過20萬億美元,在次貸危機中倒掉的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均屬美國影子銀行。
  • 安聯保險CEO:下一場金融危機可能來自影子銀行
    【財新網】(記者 吳紅毓然)「下一場金融危機,可能不是從銀行業(引發)出來的,而是來自所謂的影子銀行行業。」德國安聯保險集團CEO奧利弗·貝特(Oliver Bäte)說,「中國現在就面臨這個問題。」  奧利弗·貝特是在3月27日博鰲論壇年會「金融突圍」的分論壇上做出上述表示的。
  • 新光控股債務危機 華融浙商銀行第一創業證券等百餘家機構踩雷
    在新光控股債務危機中,大量金融機構以貸款、擔保、股權質押、債券等方式涉身其中。新光控股債務危機只是浙江地區諸多債務危機中的一家,盾安、銀億等債務情況也是觸目驚心。目前,新光控股的債務重組工作正在推進,金華市中院受理新光控股破產重整一案,新光控股和管理人已初步完成重組專項基金的組建方案,確定以「共益債投資」的方式新增借款,以首先解決上市公司的違規佔用資金問題,確保上市公司不退市並儘可能提升市值。
  • 游離於監管之外,銀行的影子,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它是什麼呢?
    當前我國金融系統仍然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在各種各種的風險當中,影子銀行風險最不容忽視。從2017年開始,我國開始加強影子銀行的監管,經過三年多的集中整治,目前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100多億已經壓降了約20萬億元。國際上對我國影子銀行風險的評價也從負面趨向正面,認為我國降低影子銀行的風險,不僅維護了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也推動了全球影子銀行規模的下降。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對危機誘因的反思使影子銀行成為熱點話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8年10月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提出了「準銀行」(near-bank)概念,指代那些通過發行資產支持證券、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擔保債務憑證(CDO)和資產支持商業票據(ABCP)調節常規銀行信貸的特殊目的實體。
  • P2P「爆雷」事件頻發 防範風險不能忽視金融創新
    小米、京東牽入P2P漩渦 近段時間以來,P2P平臺相繼「爆雷」,造就了一批「金融難民」。在這些受害者中,有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自稱「米粉」,是小米集團的忠實粉絲。斐訊路由器有一種「0元購」模式:用戶購買路由器獲得一個K碼,在聯璧金融上激活K碼,就可獲得商品全額返現,相當於路由器白送。不少用戶經不住誘惑,便成了聯璧金融的投資人。聯璧金融「爆雷」,投資人認為京東也難辭其咎。
  • 租金貸爆雷,銀行「兜底」!反思:場景金融到底缺了什麼?
    導讀:此前,銀行「兜底」問題公寓租客租金貸,令金融市場頗感震驚。  在多位銀行人士看來,銀行之所以「踩雷」租金貸等場景金融業務,某種程度反映出部分金融機構對場景合作機構業務模式風險缺乏深入洞察與風險防範預案。
  • Oliver Wyman:中國影子銀行負面影響有限 金融體系風險可控
    奧緯(OliverWyman)諮詢2月3日發布了《中國影子銀行分析報告》。奧維認為,中國影子銀行並非像某些觀點認為的那樣規模龐大、危機四伏。奧緯認為,影子銀行從規模及不良貸款角度看對金融體系的負面影響有限,中國金融體系整體風險可控,產生大規模信貸危機的機率不大。
  • 外媒擔憂「影子銀行」影響中國經濟
    6月份銀行間短期拆借利率突然畸高事件之後,「影子銀行」問題成為外媒持續報導的焦點。不少外媒擔憂我國「影子銀行」龐大的規模、資金用途和流向不明以及缺乏監管的狀況會使其「成為新一輪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 長租公寓頻爆雷,引發監管關注,微眾銀行緊急調整租金貸方案
    長租公寓品牌蛋殼的「爆雷」也牽連到與之綁定「租金貸」的微眾銀行。繼12月2日晚,微眾銀行公告將給予蛋殼租戶剩餘貸款本金將免息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12月4日中午,微眾銀行給出了最新的解決方案。事實上,自蛋殼公寓爆雷以來,作為租房消費貸款的資金方,微眾銀行一直處於爭議之中。近日,有報導指出微眾銀行以「版本升級」為由修改了電子合同,刪去了如果租戶提前退租,由蛋殼公寓將剩餘租金直接返還給微眾銀行的約定。在12月2日晚間的回應中,微眾銀行也對這一說法作出了澄清。
  • 經濟轉型陣痛期,金融行業頻爆雷,投資者該如何做?
    經濟轉型陣痛期,金融行業頻爆雷,投資者該如何做?「退潮過後,方知誰在裸泳」,在這個時期,被過往高速增長所掩蓋的風險逐漸暴露出來,金融行業的各個細分子行業也開始頻頻「爆雷」。  表面上看是一個個的單獨事件,似乎一時中國沒有任何的金融機構可以相信了,但其實把時間軸拉長來看,這正與中國當下所處的周期息息相關,瑞·達利歐在新書《債務危機》中就在描述,作為在過去三十年內蓬勃發展的新興經濟體之一,中國的發展路徑與書中描述的相當吻合(書中描述的發展階段全過程為:「周期發展的初始階段」——「泡沫」——「峰頂」——「蕭條」——「美好的去槓桿化」——「力有未達的正常化」,
  • 銀行的「影子」是怎麼形成的?
    銀行的「影子」又被稱作影子銀行。要知道影子銀行是如何形成的,我們首先要對影子銀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全球金融穩定理事會對影子銀行下過一個定義: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
  • 義大利的「世界悲」:股債匯「踩雷」,炸傷全球金融市場
    近來,義大利的危機從政治上的組閣難,延伸到了金融市場:股市連跌,國債崩盤,匯率創新低。而作為歐洲的一個重要國家,義大利的金融「炸彈」也迅速引爆了全球。 以下為每日經濟新聞《義大利的「世界悲」:股債匯「踩雷」,炸傷全球金融市場!》全文: 股市連跌,國債崩盤,新政府組閣「難產」...
  • 合作夥伴中華財險報案,上海厚本金融爆雷為哪般?
    除了本次因報案而爆出的厚本金融,涉資規模和投資者人數有多少,還涉及哪些爆雷平臺,目前尚不確定。昔日同行、今日合作夥伴,而今「反目成仇」,不少業界人士感嘆:誰該為失約的履約保證險負責?自2017年來,隨著網貸平臺不斷爆雷,一些力推履約保證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損失慘重,陸續退出該業務。
  • 一度超過90萬億的中國影子銀行,真實面目到底是什麼?
    影子銀行,游離於監管之外,風險隱蔽,交叉傳染,被認為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 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已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成為第三版巴塞爾協議改革的主要內容,同時也已成為金融穩定理事會重點關注的政策問題。
  • 孫國峰:影子銀行是金融風險的一種特徵表現,卻不是金融風險的本源...
    新京報快訊(記者 宓迪)「影子銀行是金融風險的一種特徵表現,卻不是金融風險的本源。」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8日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舉辦的第三屆孫冶方金融創新獎頒獎典禮上指出,「在沒有影子銀行之前,就有了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