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千古流芳的詞作,為何能為李煜帶來殺身之禍?

2020-12-20 滿清遺史

每每提及封建歷史上的帝王,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殺伐決斷、錦衣玉食、以及無上的權威,可南唐後主李煜卻是個例外,因為他的一生都頗具悲劇色彩。如果沒有生在帝王之家,李煜可能是一位大文豪,也許,還可以憑藉對舞蹈的喜愛成為「當紅小生」,平平凡凡,卻又踏踏實實。然而造物弄人,在「立嫡立長」的年代,他竟然以「第六子」的身份登上皇位。在其他人看來,這是一個天賜良機,可對於李煜來說,卻是他悲劇的開始

李煜的父親李璟,本來向打破常規,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卻激起了嫡長子李弘冀強烈不滿,他在毒殺了叔叔之後,又將戒備的目光盯到李煜身上,不為別的,只因為李煜有隻眼睛是重瞳(傳說中堯舜都是重瞳,重瞳也被認為是帝王的不二人選)。

李煜本就對皇位不感興趣,又親眼目睹了家族裡圍繞權力的自相殘殺,心裡對政治有著極大的排斥。如今又遭到兄長的猜忌,於是,就將全部精力放到詩詞上去。可沒想到,不久之後李弘冀莫名去世,而他的其他兄長也因為各種原因相繼過世,李煜變成了皇長子,最後登上了皇位

生於帝王之家本來是一種榮幸,但是,李煜所處的五代十國卻過於動蕩,戰亂不斷,而且時刻都面臨著其他國家的威脅。李煜在執政上乏善可陳,或者說根本就是一無是處,他的精力都放在了大小周后和霓裳羽衣舞上,因此,他所統治的南唐很快就被趙匡胤的大宋所徵服,而李煜也變成了亡國之君

趙匡胤在攻打南唐之前曾多次下書給李煜,希望他能投降,甚至還在汴梁為李煜建造了一座豪華的園林,可李煜不為所動——稱臣可以,但是亡國卻是絕對不行。沒辦法,趙匡胤只好用武力徹底徵服了南唐。

李煜在成為「階下囚」之後,受盡趙匡胤和大宋朝臣的百般凌辱,後來發生了「燭影斧聲」,趙光義奪權上位,李煜本以為處境會有所改變,卻沒想到趙光義竟然變本加厲,除了繼續羞辱李煜外,甚至還將小周后封為鄭國夫人,經常讓其侍寢。這種亡國之仇、奪妻之恨讓李煜心力憔悴,卻又無可奈何,只好苟且偷生般地活著。饒是如此,趙光義依然還是對李煜起了殺心

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初七是李煜的生日,趙光義派南唐舊臣徐鉉前去問候。徐鉉曾經也深得李煜信任,只不過是個軟骨頭,當宋軍威逼金陵時他不但提前向趙匡胤投降,還屢次三番勸李煜投誠。金陵城破,南唐覆滅,李煜都成了階下囚,而徐鉉卻成為宋朝頗有權勢的大臣。趙光義派徐鉉前來,並非為了問候,而是為了刺探李煜的心跡

李煜本平日受制於人,本就多愁善感,如今看到南唐舊臣,驚喜萬分,差點落淚,他還說:徐愛卿,你怎麼到現在才來看朕啊?可徐鉉聽罷這話大驚失色,委婉地提醒李煜,現在兩人是「同殿為臣」,愛卿的稱呼切不可亂叫。李煜這才回到現實,想到國家滅亡和自己成為亡國之君後的種種恥辱,當即吟唱出一首新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一生作詞頗多,但如果非要在其中找一首代表作的話,那這首《虞美人》絕對當仁不讓,因為無論從詞的意境、還是流傳度來說,《虞美人》都是首屈一指的絕世佳作。可讓李煜想不到的是,這首《虞美人》也成為他的絕筆

徐鉉離開李煜的隴西郡公府之後,就趕忙去向趙光義復命,他不但如實稟告了李煜的落魄和悽涼,還將《虞美人》原封不動地背誦給趙光義。他剛剛背完,趙光義就勃然大怒,認為其中的「故國」、「朱顏改」等詞彙是李煜圖謀不軌、準備東山再起的信號。

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以當時李煜的處境和實力,他想苟活於世都是問題,哪裡還敢有東山再起的欲望?

再看李煜,徐鉉走後他也是百感交集,他將新做的這首《虞美人》傳授給了府裡的歌姬,並親自為她們編舞。可這件事傳到趙光義耳朵裡時,讓趙光義更加肯定了李煜圖謀不軌的念頭,認為李煜就是在提醒南唐舊人勿忘國恥。於是,就賜給了李煜一壺酒

看到趙光義的賜酒,李煜也明白這就是結束的信號。他沒有膽怯,也沒有爭辯,反而十分安靜地將酒一飲而盡。經過一番疼痛折磨之後,李煜離開了這個讓他備受屈辱的人世間。史料中記載,趙光義當時在酒中下的是「牽機毒」

李煜作詞無數,但是,他在被俘之後的作品卻更為後世所推崇,究其原因,也許,被俘之後的生活讓李煜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故而,這些詞才能更具震撼力吧

相關焦點

  • 大課小講 | 李煜《虞美人》
    ,通過主體課件的圖片呈現,結合文字的輔助說明,為大家帶來高中語文教材內外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考試點。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來了!授課思路:對於李煜的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讀賞析:手法——理解詞作的藝術特色(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抒情方式)
  • 詩意的哀傷——李煜《虞美人》品讀
    高中語文學習助手高考 作文 試卷  複習資料 高考志願《虞美人》最有名的作品當屬千古詞帝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
  • 《虞美人》李煜的失意與逍遙,啟示我們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華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李清照對西楚霸王項羽的評價。其實,項羽的寵姬虞姬也被人們歌詠了千年。據說,虞姬死後鮮血染了地上開出一朵鮮花,為了紀念她,人們便以「虞美人」來命名這花。後來唐朝無名氏將項羽和虞姬的悲情寫成了詩,便有了「虞美人」這個詞牌。
  • 讀《人間詞話》,看李煜的詞為何如此有感染力
    幾乎沒有人去否定李煜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而在近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 中稱李煜詞「神秀」 ,高度評價了李煜的詞作。02在王國維看來,李煜的詞之所以如此有魅力,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1.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雖然在《人間詞話》中他引用過德國哲學家尼採、叔本華的話,但王國維對他們的理解還不夠深刻。作為一代國學大師,對他影響至深的還是中國傳統文化。因為李煜獨特的生活環境、經歷以及個性,使得他無論是在詞作還是在為人處事的態度上,都顯得坦誠而沒有城府。
  •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昨天寫了李清照的一首詞,今天就順著昨天的雅興,來給大家談一下李煜的詞。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被宋太宗毒死。
  • 李煜《虞美人》課件
    李煜《虞美人》課件教學設想:       《虞美人
  • 李煜不愛江山愛詩詞,最終一曲《虞美人》,七夕節當天生辰變忌日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公元978年的七月初七,這天既是乞巧節,又是李煜的生日,回憶在江南的時節,群臣祝賀,賜酒賜宴,歌舞昇平,李煜和小周后合奏了他人生中最後的一首詞《虞美人》。
  • 高考必背64篇之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
  • 李煜生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皆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亡國之前的李煜是一個風流才子,這個時期的詞作描寫的都是歡樂的時光,優美的讓人心醉;亡國之後的李煜內心千瘡百孔,他的詞作多了一份悲涼悽慘的成分。李煜一生寫了不少的詩詞,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他的絕命詞《虞美人》:這首詞是李煜最為經典的一首詞作,但是卻正是因為這首詞讓李煜丟掉了性命。寫下這首詞的時候李煜已經是宋太宗的階下囚,這首詞傳到了宋太宗的耳中,然後認為李煜有不臣之心,所以命人賜了一杯毒酒,把李煜毒死了。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成就了李煜的盛名,造成了李煜的悲慘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李煜的一些小故事。李煜的大哥是李弘冀的最大特點是氣量小,生性多疑。他被立為太子之後,他總是感覺其他皇子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他總是感覺李煜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便處處針對李煜。即使李煜表現得很平淡,沉醉於詩詞歌賦,但是仍舊不能讓李弘冀放心。這使李煜的生活一度不怎麼好。
  • 李煜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生悽苦,人間悲觀!
    稱其「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赤子之心」、「以血書者」。為何王國維先生如此推崇李煜呢?看完此文,不虛此行。《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是李煜的經典詞作之一。李煜一生扮演著,兩種角色,一是帝王,二是詩人。作為帝王,毫無建樹,被人批判;而作為詩人,他一生創作了很多精彩絕倫的詞作,對詞的發展有著巨大推動作用。
  • 千古傑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竟是後主李煜的絕命詞!
    千古傑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竟是後主李煜的絕命詞! 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
  • 【賞析】《虞美人》李煜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國君,李煜是失敗的;但正是亡國成就了他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地位。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傳誦不衰的著名詩篇。這首詞刻畫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
  • 李煜《虞美人》,人生之愁多不過這一江春水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學習李煜的詞《虞美人》。我們要了解李煜生活的時代,就要從五代十國開始。唐朝滅亡後,中國出現了大分裂,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結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 十首《虞美人》,品讀詩意的哀傷
    《虞美人》最有名的作品當屬千古詞帝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作為亡國之君,李煜詞基調哀傷,悽絕,而這也似乎也奠定了《虞美人》詞牌的哀傷,後世詞人們和作《虞美人》,也多是哀傷之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常被忽視的一首詞,蘇軾連寫了4首同類型的,都不敵他這一首
    這一點,其實在文壇也一樣適用,而將這一招使得「出神入化」的非李煜莫屬。為何這樣說?且聽筆者分析。但李煜不同,李煜是最早開始專門填詞的文人之一。他的詞幹淨、純粹,正是無招勝有招。他寫《虞美人》,不彎彎繞繞,只輕輕一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就已經足夠驚豔;他寫《相見歡》,也一樣明白如話,只淡淡的一句「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就美得令人陶醉。這就是李煜詞的魅力。
  • 李煜醉酒寫下「絕命詞」,後兩句被廣為傳頌,千百年來無人出其右
    李煜的詞作以南唐滅國為分界點,前期多描寫宮闈生活和兒女風情,一首《玉樓春》極盡展現了他做帝王時的極樂生活。《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殿內管樂齊鳴、香氣瀰漫,令君王李煜暢心快意、神馳心醉。宴罷踏月而歸,多麼詩意!好景不長,在他還沉浸在詩意生活的時候,南唐被滅,李煜也成為了階下囚。詞作也突破了花間詞專寫「婦人語」的局限,多感懷亡國之痛與去國之思。
  • 李煜很沉痛的一首詞,不輸《虞美人》,短短幾句令人斷腸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一代詞帝李煜的絕命詞。在他寫完這首《虞美人》沒多久,就被宋太宗趙光義賜死。他是個失敗的國主,卻是個成功的詞人。在降宋之前,他也寫詩填詞,但是他為後人所熟知的幾首詞都是寫於被俘虜之後。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詩,納蘭性德模仿後成千古名作,李煜卻為此喪命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虞美人》為李煜帶來了無上的榮譽,也為他帶來了殺身之禍。宋太宗趙光義看到這首詞後,勃然大怒,頓起殺心。你惦念故國的宮殿,就是想重回故國呀?就是想再當南唐國主呀!於是讓人以一杯毒酒賜死了李煜。
  • 詩詞朗讀: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了:了結,完結。能:或作「都」、「那」、「還」、「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