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及封建歷史上的帝王,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殺伐決斷、錦衣玉食、以及無上的權威,可南唐後主李煜卻是個例外,因為他的一生都頗具悲劇色彩。如果沒有生在帝王之家,李煜可能是一位大文豪,也許,還可以憑藉對舞蹈的喜愛成為「當紅小生」,平平凡凡,卻又踏踏實實。然而造物弄人,在「立嫡立長」的年代,他竟然以「第六子」的身份登上皇位。在其他人看來,這是一個天賜良機,可對於李煜來說,卻是他悲劇的開始
李煜的父親李璟,本來向打破常規,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卻激起了嫡長子李弘冀強烈不滿,他在毒殺了叔叔之後,又將戒備的目光盯到李煜身上,不為別的,只因為李煜有隻眼睛是重瞳(傳說中堯舜都是重瞳,重瞳也被認為是帝王的不二人選)。
李煜本就對皇位不感興趣,又親眼目睹了家族裡圍繞權力的自相殘殺,心裡對政治有著極大的排斥。如今又遭到兄長的猜忌,於是,就將全部精力放到詩詞上去。可沒想到,不久之後李弘冀莫名去世,而他的其他兄長也因為各種原因相繼過世,李煜變成了皇長子,最後登上了皇位
生於帝王之家本來是一種榮幸,但是,李煜所處的五代十國卻過於動蕩,戰亂不斷,而且時刻都面臨著其他國家的威脅。李煜在執政上乏善可陳,或者說根本就是一無是處,他的精力都放在了大小周后和霓裳羽衣舞上,因此,他所統治的南唐很快就被趙匡胤的大宋所徵服,而李煜也變成了亡國之君
趙匡胤在攻打南唐之前曾多次下書給李煜,希望他能投降,甚至還在汴梁為李煜建造了一座豪華的園林,可李煜不為所動——稱臣可以,但是亡國卻是絕對不行。沒辦法,趙匡胤只好用武力徹底徵服了南唐。
李煜在成為「階下囚」之後,受盡趙匡胤和大宋朝臣的百般凌辱,後來發生了「燭影斧聲」,趙光義奪權上位,李煜本以為處境會有所改變,卻沒想到趙光義竟然變本加厲,除了繼續羞辱李煜外,甚至還將小周后封為鄭國夫人,經常讓其侍寢。這種亡國之仇、奪妻之恨讓李煜心力憔悴,卻又無可奈何,只好苟且偷生般地活著。饒是如此,趙光義依然還是對李煜起了殺心
太平興國三年七月初七是李煜的生日,趙光義派南唐舊臣徐鉉前去問候。徐鉉曾經也深得李煜信任,只不過是個軟骨頭,當宋軍威逼金陵時他不但提前向趙匡胤投降,還屢次三番勸李煜投誠。金陵城破,南唐覆滅,李煜都成了階下囚,而徐鉉卻成為宋朝頗有權勢的大臣。趙光義派徐鉉前來,並非為了問候,而是為了刺探李煜的心跡
李煜本平日受制於人,本就多愁善感,如今看到南唐舊臣,驚喜萬分,差點落淚,他還說:徐愛卿,你怎麼到現在才來看朕啊?可徐鉉聽罷這話大驚失色,委婉地提醒李煜,現在兩人是「同殿為臣」,愛卿的稱呼切不可亂叫。李煜這才回到現實,想到國家滅亡和自己成為亡國之君後的種種恥辱,當即吟唱出一首新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一生作詞頗多,但如果非要在其中找一首代表作的話,那這首《虞美人》絕對當仁不讓,因為無論從詞的意境、還是流傳度來說,《虞美人》都是首屈一指的絕世佳作。可讓李煜想不到的是,這首《虞美人》也成為他的絕筆
徐鉉離開李煜的隴西郡公府之後,就趕忙去向趙光義復命,他不但如實稟告了李煜的落魄和悽涼,還將《虞美人》原封不動地背誦給趙光義。他剛剛背完,趙光義就勃然大怒,認為其中的「故國」、「朱顏改」等詞彙是李煜圖謀不軌、準備東山再起的信號。
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以當時李煜的處境和實力,他想苟活於世都是問題,哪裡還敢有東山再起的欲望?
再看李煜,徐鉉走後他也是百感交集,他將新做的這首《虞美人》傳授給了府裡的歌姬,並親自為她們編舞。可這件事傳到趙光義耳朵裡時,讓趙光義更加肯定了李煜圖謀不軌的念頭,認為李煜就是在提醒南唐舊人勿忘國恥。於是,就賜給了李煜一壺酒
看到趙光義的賜酒,李煜也明白這就是結束的信號。他沒有膽怯,也沒有爭辯,反而十分安靜地將酒一飲而盡。經過一番疼痛折磨之後,李煜離開了這個讓他備受屈辱的人世間。史料中記載,趙光義當時在酒中下的是「牽機毒」
李煜作詞無數,但是,他在被俘之後的作品卻更為後世所推崇,究其原因,也許,被俘之後的生活讓李煜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故而,這些詞才能更具震撼力吧